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城镇化建设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作用机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4 共7326字
论文摘要

  2012 年 12 月 16 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生态文明、农村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模式等方面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 强调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突出人的核心地位,着力城市、城镇、产业、人力资本的协同推进。 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特别强调城镇化过程中人的城镇化问题。 西方城镇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城镇化、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本的基础,但人力资本也必须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因此,城镇化过程中,笔者认为要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向城镇转移,并能够在城镇长久呆下去,应该深入研究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要求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作用机理,以使新生代农民工转变观念、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适应城镇的工作和生活,真正融入城镇。

  一、概念界定

  (一)城镇化

  1867 年西班牙工程师 A.Serda 公开出版了《城镇化基本理论》 一书并首先使用了“Urbanization”这个概念, 它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Urbanization 一词被翻译为城镇化并被中国学者广泛接受, 但对于什么是城镇化, 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比如社会学家认为城镇化是城镇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过程; 人口学家认为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地理学家认为城镇化是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区位向城镇的集中过程。 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 农村相关资源向非农产业进行市场化配置、 社会分工逐步细化、 城市的社会动力作用越来越加强的一个过程。 综合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有关观点,笔者认为,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强化,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

  (二)新生代农民工

  到目前为止, 新生代农民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工作年龄、工作动机、工作期望、培训发展、生活心态、城市融入等视角定义新生代农民工。 在这里,新生代农民工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生,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有一定的教育文化基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二、理论前提

  城镇化问题,既是经济学命题,也是社会学命题。 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些已经经过实践证明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观点,为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一)城镇工资升水

  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收入更高, 很久以来就广为人知(如 Webber, 1899)。城镇工资升水就是不管运用目标比较法、 水平比较法还是纵向比较法进行分析,城镇工资整体水平、工资增长率等都是不断上升的, 而且城镇相比于乡村有更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工资增长率,称之为城镇工资升水。

  (二)人力资本外部性

  1988 年,卢卡斯( Lucas) 对人力资本的外部性( externality)给出了一种明确的解释。 他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自身状况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拥有者的有效劳动供给, 而且也能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给投资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好处。

  (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从古典经济学家到现代经济学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根纳·纳克斯,他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的问题, 社会间接资本不仅包括公路、铁路、电信系统、电力、供水等, 而且还应包括学校和医院。 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城镇经济发展, 要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必须推行大力城镇化, 而城镇化的基础是社会间接资本即城镇基础设施。 城镇基础设施不但是开展社会大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开展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基础。

  (四)知识溢出的空间衰减

  Caniels( 2000) 认为知识溢出就是通过各种形式信息交流而获取的各种形式的智力成果, 同时基本上不给予智力成果最初创造者以补偿, 或给予的补偿远远小于智力成果本身价值或所能创造的价值。 知识溢出的空间衰减就是知识溢出超越行政区划范畴, 其溢出效应随着空间距离不断增大而逐渐衰减。 这告诉我们,知识交流、模仿、转移和带动,要减少空间距离影响,其中城镇良好的道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网络通讯等设备设施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样为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奠定了基础, 为我们研究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五)社会资本扩充

  许多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但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林南和科尔曼等人从社会网络、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角度重新解读了资本的涵义, 提出了全新的社会资本概念。 通过对他们理论观点的梳理,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通过参与社会劳动, 获得社会成员身份关系,扩大了社会网络、改变了社会结构,丰富了人脉资源, 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关系在巨大的社会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 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embedded ness)的结果。 社会资本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 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之中”。

  (六)“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对发展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 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假说, 即传统( 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 农业劳动力由富余转向短缺,最终被吸收完毕。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刘易斯拐点” 表明不是劳动力真正出现了短缺,而是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愿意提供初级和原始的体力劳动的人将逐渐减少甚至短缺。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将可能经历“刘易斯拐点”,形成城镇化专业化分工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一种作用机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