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7 共3578字
  摘要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实现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的良好匹配,使大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将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学生期间合理规划,为了将来的职业做好准备。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样需要高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以贴近时代和学生实际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大学生在规划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要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作自我评价。但是,大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对自己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了解自己的特长技能以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更加有用。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较片面、单一,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所以对于职业规划比较理想化,脱离实际。还有的学生看得过于悲观,不认为自己有过人的特长能力,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二)缺乏准备和规划,职业规划意识模糊
  
  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过渡的时期,对职业有模糊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只属于想成功的人,而自己只想做个平凡人,用不着生涯规划。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易变的职业生涯不需要规划,很多事情既然无法预测,再规划也是枉然。“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学生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所以说,缺乏准备,没有计划,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也抓不住,导致不少学生看到别人考研,也想考,看到别人找工作,自己也动心,没有规划,盲目随大流。
  
  (三)对外部环境了解缺乏动态性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外部环境,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大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如社会的发展需求、经济的变化、政策法规等的认识一直处于传统的普遍的认识。如对于就业,大学生自然会考虑社会给自己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有多少选择的可能,现如今的就业形势如何,等等。学生对于大环境的认识是就业难。于是,学生把找工作难定位于大环境的因素,而没有考虑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就业区域和领域等。外部环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适应它、分析它,寻找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制定出符合社会实际的职业规划目标。
  
  (四)有计划没有行动
  
  歌德曾经说过:“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就像有的学生称自己对职业规划相对了解,自己也做了规划,但只有总体计划,没有阶段性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计划,更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如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很难获得工作经验。其实,这也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工作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实际能力,其实是学生在校期间只要能够训练自己具备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就可以抵消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缺陷。所以,大学生在做了规划以后,就要行动起来。行动是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学生可利用职业规划,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五)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应对找工作的技巧
  
  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之前的短期培训,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业找工作。我们不否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顺利就业,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规划,实现将来职业的入职匹配,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发挥潜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是一个动态、分阶段、系统的过程,不是靠“捷径”很快完成的。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提升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分析原因,然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就要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生涯规划中的自我探索主要应探索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做什么)、人格(我适合什么)、能力倾向(我擅长做什么)和价值观(我应该做什么)。如果学生有疑问,不妨借助测评工具,如可以运用霍兰德(Holland)理论,了解自我,树立自我概念;运用 CIP 理论进一步了解自我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
  
  通过自我探索,可使学生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了解的还不够清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法来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知。比较法主要是通过与自己比较、与他人比较以及通过测验来认识自己。这样,学生就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状况、心理素质、专业学习程度、实践能力等自身基本情况。然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决策,制定出自己的求职目标并付诸行动。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