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永东
发布于:2022-12-14 共13960字

摘 要

  自加入 WTO 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外资并购可以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效率,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开拓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但外资并购也会导致垄断,冲击了国内市场,造成我国人才流失,导致本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依赖性,导致企业多年积攒下的无形资产流失,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抑制国内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本文通过对这些不利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政府应动态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维度,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企业也应该从战略和策略上加以调整,迎接外资并购的挑战。

  关键词:外资并购 影响 措施

Analysis with Countermeasures and Effect about Purcha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to China

Abstract

  Since joining the WTO, with a series of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introduced the rules, China has opened the doors of foreig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oreign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n the industry are manifold, through the study of foreign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br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creaseefficienc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part of theinternational market, to absorb part of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to improve listed companiesquality. But would also lead to a monopoly of foreig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impact of thedomestic market, resulting in China's brain drain, leading to their own enterprises in theinternational pision of labor in the dependent, resulting in savings of years, the loss ofintangible assets, weakening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efforts to contain elements of domesticentrepreneurs accumulation and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se studies, the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rasp the dynamic direction of macro-control, dynamics and dimensions, the maintenance of an effective market mechanism,enterprises from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should be adjusted to meet the foreign M & AchallengesKey words:Purcha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mpact Measures

目 录

  1.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2.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分析

  2.1 外资在华并购的行业

  2.2 外资在华并购的方式

  2.3 外资在华并购的对象

  3.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3.1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

  3.1.1 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效率

  3.1.2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3.1.3 开拓了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

  3.1.4 外资并购能够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

  3.1.5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3.2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3.2.1 导致垄断

  3.2.2 外资并购经营冲击了国内市场

  3.2.3 外资并购容易造成我国人才流失

  3.2.4 会导致本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依赖性

  3.2.5 跨国公司并购可能导致企业多年积攒下的无形资产流失

  3.2.6 可能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3.2.7 跨国并购可能会抑制国内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

  4.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研究

  4.1 政府应动态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维度,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

  4.1.1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体系

  4.1.2 对外资并购制定严格的公平制度

  4.1.3 对外资并购制定严格的审批监督制度

  4.2 企业也应该从战略和策略上加以调整

  4.2.1 适当的战略规划

  4.2.2 重视国际市场动态分析

  4.2.3 立足国内市场竞争

  4.2.4 吸引人才,创造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结 语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背景介绍

  在市场经济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因此,在现代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多元化的市场模式,企业愈来愈趋向选择集中生产的模式,公司之间互相兼并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从而增强竞争力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正如乔治?斯蒂格勒所指出的,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

  由于我国过去一直强调“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要求企业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扩大生产规模,因此企业并购在我国在 1990 年后才零星出现。即便如此,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很快,并以星星燎原之势在中华大地展开。自九十年代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起,证券市场得以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中国证券市场继续发展,无论是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还是并购数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当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向资本市场,采取引进外资的方式迈上以市场为依托的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之路。

  然而大量外资的涌入中国利弊相倚。随着中国法律体系与世界不断接轨,外资投资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中国,采取的方式以新建投资为主过渡到并购现有企业为主,并购在 21 世纪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外商投资的方式。据 2003 年中国企业并购报告 1称 2003 年前十个月共发生 50 起重大的并购重组活动。2003 年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明显增多。比如,2003 年 2 月,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以每股 2.1415 元的价格,收购赛格集团原持有的赛格三星 14.09%的国有法人股股权。 2 月 28 日,高盛公司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收购了华融公司价值 19.7 亿元的不良资产,收购金额为资产面值的 10%。6 月 11 日,嘉士伯亚洲公司以 2626 万美元的总价购入大理啤酒集团的全部股权并承担相应的债务。7 月 18 日,法国彩电巨头汤姆逊以 6.68 亿元受让福地科技的全部 3 条彩管生产线及其配套动力等资产。10 月 9 日,保险及金融服务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协议收购中国最大的综合保险商中国人保 9.9%的股份。此外还有中华煤气公司(港资企业)收购深圳燃汽公司 30%的股权,香港九龙巴士公司收购深圳公交公司 35%的股权,世界上最大的水务企业法国威力雅公司收购深圳水务集团公司 45%的股权,香港五牛集团公司收购深圳食品公司 70%的股权等等。2003 年中国最大的十起并购事件中 2,八项事件都涉及跨境并购交易。无论在数额、影响力,还是在交易方式上,2003 年的跨国并购交易都有显着的升级。

  我国的主流观念仍是在吸收外资这个层面考虑问题,忽略利用全部政策和法律资源来培育中国企业产业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这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极为不利。“9·11”事件以后,全球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决不仅仅是考虑中国的优惠政策和地方市场,他们更是在中国进行全球产业的战略竞争。他们的目前的对手还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全球企业。外资流入或者说是全球并购正如当年的日俄战争一样,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一场全球经济的争夺战。须知,柯达和富士才是中国感光材料市场的敌手,乐凯还在陪练;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竞争,空中客车与波音麦道在中国的对决;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的对抗背后都有全球汽车集团推波助澜的身影。全球并购在中国战场的演练正在导致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在我们为吸收外资而为全球公司在中国战场上的攻防转换而摇旗呐喊的同时,必须意识到,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增量投资、存量并购双管齐下,大力度并购,这些国际跨国公司在某些产业已经或者有可能构成垄断。如果任其发展,这些跨国公司为了其全球利益,有可能牺牲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

  1.2 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 WTO,中国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顺应这种历史的潮流,外资对华进行跨国并购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利用外资新的主要形式。本文试图从外资并购企业的背景、利弊分析和研究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揭示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和企业面对并购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建议。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献、专着及论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思考,了解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的研究现状,建立研究的理论依据。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

  这十大并购事件是:中国电信收购六省市电信资产;花旗集团收购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中海油收购里海油田股权;TCL 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恒生银行、GIC、IFC 联合收购兴业银行股权;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 TFT-LCD 业务;上海东方控股收购高速公路经营权;南钢联合要约收购南钢股份;美国柯达收购中国乐凯股权;雅虎香港收购中国 3721 网络公司本文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分析跨国并购影响,找出其不利的影响,进而找出解决方法。

  3、实证研究法

  分析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的积极和不利影响。通过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提出一些可供企业选择、采用的对策。

  1.3.2 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提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论文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是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外资在华并购的行业,方式,对象第三部分是从目前跨国并钩的形势,分析出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积极方面,同时更着重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负面作用,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等。

  第四部分是对策建议。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从法律法规,企业应制定相应战略方面解决跨国并钩带来的消极影响。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政策的限制,过去多年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是新设投资,外资并购的研究在国内不是很多。当前国内学者对外资并购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成因、正负面效应、并购方式和并购行业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

  杨清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以及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式分析》一文中就提到了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区位匹配中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流入量的增长,以及投资部门发生的变化,致使外资并购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新的主要形式;田颇在《跨国并购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外资并购的启示》一文中还提到了证券市场的开放对外资并购的影响;邓小河在《从跨国并购看利用外资》一文中则重点分析了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采取了更加优惠的引资政策,给中国吸引外资带来了压力,于是我国对待跨国投资合并购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导向。

  对于外资并购影响的研究,程慧芳、王琼在《我国企业受外资并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让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可以较快捷的方式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经营理念,尽快进入国际市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外资并购可能引起国内企业生存问题;2.国内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依赖性;3.并购可能引起国民财富的流失;罗贤义《外资并购的效应及策略分析》中全面的分析了其他跨国并购的不利影响,1。影响企业创新。2。国有资产流失。3。增加国际。

  4。增加失业问题。投资风险目前国内对外资并购的方式和行业的选择方面的研究,虽然杨清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以及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式分析》一文中提出有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形式,但是主要还是集中于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胡峰在《跨国公司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协议收购、收购母公司股权、定向增发、合资公司反向收购和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境外流通股票收购五种并购方式;邓培林在《入世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动因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又补充了要约收购、债转股和与母公司合资从而借壳上市三种收购方式。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选择,胡峰在《跨国公司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一文中分析:1.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2.跨国公司本身的产品或服务与境内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带来垄断或超额利润的行业;3.进入限制少和壁垒低的行业;4.考虑成本优势,发挥我国劳动力相对便宜的行业;4.外资并购行为选择还会受我国投资政策的指引;5.各个行业股权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外资并购。

  1.4.2 国外研究现状

  外资并购动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并购重组理论主要研究在一国国内和国际之间并购重组的成因及其对并购双方内部和外部带来的效益增长等问题,其中关于并购重组行为动机机理包括:效益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势力说、财富分配理论、信息信号理论、税负理论、自由现金流量论、价值低估理论、多角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分子分母对策理论等。虽然企业并购动机的理论迄今为止还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正如Keith D.Brouthers 等(1998)指出:企业并购的动机是多元的,复杂的,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清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成因理论和效益理论。

  根据成因理论和效益理论,外资跨国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速度及获得战略资源。用更快的速度,可以更好地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更快地掌握分销渠道,以应对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提高效率。从获得战略资源看,以巴尼、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等为代表的资源学派(RBV)认为,“是一连串的资源而不是产品组合构成了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核心”,企业战略重组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战略重组的效果与结果。

  “海默——金德尔博格说”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在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加入 WTO 及我国经济相对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外商希望通过并购中国的国有企业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利益;而且中国存在大量低效益的国有企业,其中不少的企业拥有良好的战略资源。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战略投资可以概括为:战略性目标市场导向型投资。其目的在于拥有或维持未来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并购主要不是为了填补市场空白,而是为了开拓自身的市场领域。而且由于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寡占特征,一个行业能够容纳的跨国公司数量有限,领先进入者会构成后进入者的障碍,对后进入者具有排斥作用。因此,跨国公司总希望领先进入中国市场(这也体现了效率思想),于是就会出现跨国公司的相互竞购的局面,以取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领先优势。而且一般来讲,一家跨办公司对外进行扩张性投资,则该行业其他跨国公司就会“跟随投资”,以保持寡头之间的竞争均势。目前在中国的电子、汽车、制药、金融保险等领域,都先后有众多跨国公司投资,这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向投资是分不开的。

  要获得战略资源,根据价值低估假说,当购并公司发现目标公司的股票市价低于重置成本时,认为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时,就会采取购并手段,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目前,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社会公众股等,而且它们都不在同一市场流通,甚至不流通,因此会导致不少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不一,不少公司的交易价格低于公司股票的净值,而且有些上市公司自身的品牌价值比它们的市值还高。

  外资看到了通过并购达到控制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廉价的资金并购,不仅能够得到可以利用的有形资源,更主要的是可以得到品牌、市场这样的无形资源,从而获得撬动中国市场的支点。

企业并购

  2.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分析

  2.1 外资在华并购的行业

  全球并购的行业特征从过去几年的跨国并购产业方向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技术行业跨国并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21 世纪以来,制造业跨国并购的份额趋于下降,而服务业跨国并购的份额上升。2005 年以并购出售(资本流入)金额计算,服务业占 60%,制造业占 38%。2005 年服务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电讯、金融和商业服务领域;制造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子及设备和石油产业。按行业划分,2005 年列前几位的依次是:无线通讯、制药、寿险、除无线通讯服务以外的电讯服务、电子服务、商业银行、原油和天然气(2002 年曾为第一)、人造有机纤维、烟草、其他通讯服务。其中前 7 位的行业是新一轮跨国并购的重点。

  2.2 外资在华并购的方式

  从并购的方式看,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是通过购买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购买国内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购买境外上市公司的股份及兼并的方式进行的。近期,外资在华并购在证券市场上表现活跃。有统计显示,到"2005 年底,以邮通 B、深华发 B 等公司为代表,沪深两市共有"20 多家 B 股公司出现新外资股东加盟的迹象,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延续。从媒体已公布的资料来看,虽然大部分B 股公司对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但像鄂绒B、陆家 B 等多家公司仍出现外资股东增持股现象。当然,由于中国 A 股市场尚未对外资开放,直接并购主要以协议收购方式实现,如通过协议方式获得国有股和不流通的法人股的转让等等。

  2.3 外资在华并购的对象

  从并购的对象看,外资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目标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集中在以下企业:

  第一,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效益较好,具有核心资源或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如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美泰克控股荣事达等。

  第二,国有股减持的上市公司。国家经贸委计划出台的《关于外资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暂行管理办法》,将允许国有股海外销售。因此,作为国有股减持重点对象的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外资并购的首选对象。

  第三,已经与外资建立合资或战略合作关系的公司。鉴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往往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基于获得充分信息、进行尽职调查的考虑,外资会首先选择那些已经与之建立了合资企业或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作为收购目标。

  第四,同时发行 A 股和 B 股或 H 股的公司,因为其股权结构分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进入障碍较小,收购成本相对较低,也将成为外资并购的目标。

  3.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3.1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

  3.1.1 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效率

  2000 年 6 月,世界第一大家电制造商、瑞典的伊莱克斯收购南京伯乐,将自己的管理制度、品牌和全球性的营销采购网络住入到被并购企业,7 月投产。三个月实现扭亏为赢。跨国公司的投资通常是以包含一定的技术的设备为载体进入我国的。这类投资主体注重技术进步和制度优势,通常也相应地带有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国内企业可以在技术上通过模仿和自我创新,采取跟进策略,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1.2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并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济资源重组的过程,一方面,它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向更高效益的领域转移,另一方面,通过优势互补,联合发展还能提高经济资源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能够快速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成倍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资金、技术能力、人才等优势,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行业产值在销售额中所占的市场比重。还有利于集中优势开发新产品,提高他们在本行业中的市场比重。

  3.1.3 开拓了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

  为了在全球市场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跨国公司持续不断地向各成员公司提供资本,管理和技术,并帮助各成员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联系承揽国际业务。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跨国公司并购的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3.1.4 外资并购能够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

  跨国公司之所以外资并购,正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把中国建成“世界工厂”。一般来说,外资并购企业中,除了少数高级管理人员来自跨国公司母公司外,其他人员基本上都是从东道国聘用。

  3.1.5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看,65% 以上都是不能流通转让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且往往出现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外资受让部分非流通股之后,使得上市公司引入一些国外的投资者,改变公司原有的一股独大局面,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其次,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 ,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以及公司经营的理念,从而使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公司运作更加成熟,最终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 , 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再次,随着外资进入上市公司,将带来国外的市场通道,使得上市公司走向国际化,融入全球的经营环境中,从全球的范围考虑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市场、信息等,使得上市公司的运作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性的公司。

  总之,客观上讲,外资并购对我国行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跨国公司通过外资并购,投入相当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基本要素。盘活企业资产,激励企业改善营销机制,强化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国内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2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3.2.1 导致垄断

  由于跨国公司以全球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故其投资、销售、雇佣、贸易等多种决策都可能由母公司做主,它很少甚至完全不考虑中国某些经济及社会利益 ,有时会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它可以经常利用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优势在中国形成一定范围的垄断和控制。甚至对市场进行肆意操纵乃至最终形成完全垄断,弱化了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由于跨国公司是一个遍布各国的国际网状组织,它在货币政策、财务政策以及销售安排等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往往难以左右。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全球经营发展战略,一旦控制市场就可能压抑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扭曲市场结构,造成一种垄断代替另一种垄断 ( 原来的国有企业的垄断 )的局面。需要警惕的是跨国公司的“恶性收购。”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垄断我国市场,往往采取全行业收购或者收购主要企业,挤垮其他企业等办法。这种收购可能会扰乱我们的经济秩序,甚至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根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大部分是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移动通信市场的 3/4 已被摩托罗拉公司所控制;彩色胶卷市场的绝大部分被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所控制;至于中国的国内饮料行业,几乎完全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天下。可以看出,外资并购对我国的民族产业造成很大冲击。

  3.2.2 外资并购经营冲击了国内市场

  外资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市场,把外资并购作为其输出产品和占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其外资并购行为主要由其全球经济战略所决定,它对生产、经营地点的安排,投入产品的走向等都取决于内部计划和资源培植的要求。因此,我国从跨国公司外资并购中能不能获利,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并不全取决于我国的主观设想和政策取向,而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这会给我国带来两个方面的负效应。一是”挤出效应“,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并购,利用外资并购控制产业经营权,使我国产业资本被逐出:二是”虚入效应“,即跨国公司利用外资并购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把已投入或在我国开发出的先进技术和其他资源转移出去,造成我国技术和资源等的流失。

  3.2.3 外资并购容易造成我国人才流失

  外资并购后, 跨国公司取得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他们把握着企业的技术、科研、销售等, 这样 ,外方就容易削弱企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问题进行的调研,超过 93%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即国产化行为,但大部分企业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占 77.5%,有深度国产化行为即关键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企业只占 16.25% ,而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只占 6.25%。考虑到技术保密问题和技术领先带来的收益,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多数从事适应型研发活动,真正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很少。另外,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有独资、委托科研机构、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等形式,在外资并购科研机构中, 除少量高级研究人员来自国外,大多数都在投资当地招聘,它们“挖”走的是当地最优秀的人才,以完成其人才本土化战略。其更大的威胁在于国内的“创新人才”被瓜分。

  3.2.4 会导致本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依赖性

  在当代国际分工中,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管理技能和销售技能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基础。中国的企业一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被跨国公司卷入国际分工活动,这就造成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依赖。

  3.2.5 跨国公司并购可能导致企业多年积攒下的无形资产流失

  在跨国公司并购企业的过程中,我国自有品牌被外商大肆“蚕食”,由此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以北京地区的老牌饮料“北冰洋”为例,有多少北京人是喝着北冰洋汽水、吃着北冰洋冰棍长大的啊,但是在被跨国企业收购后,北冰洋这个品牌也消失了。在冰饮市场中,相继出现了许多价格昂贵的外国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形成是靠着几代企业人共同努力下创建起来的,但通过并购跨国企业仅仅花了一点小钱就买下了这个无价的资产。

  那时的中国饮料企业就真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啊。

  3.2.6 可能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一些公司的子公司已经遍布于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部分行业形成寡头垄断和独家垄断的局面。这些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已经脱离了国家的行业监督,如子午线轮胎、液压挖掘机、程控交换机、部分家电产品,在企业数量、生产品种和规模、生产布局等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都无从干预和协调。跨国公司母公司从其全球战略经营出发,来安排子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不仅背离的行业总体规划,而且使国家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手段的调节力度下降。例如,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它们在我国国内的子公司可以对金融政策作出较少的反应;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可以采用高进低出、转移定价,抽逃利润的方法,使企业长期微利或亏损,以逃避税收,从而损害国家财政政策。

  3.2.7 跨国并购可能会抑制国内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除了依靠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和成长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本地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企业家要素是当地技术、生产和组织创新的源泉,也是调动当地各种资源,形成当地经济长期发展基础的关键要素。跨国公司在兼并与收购后为了贯彻其全球战略,往往会控制公司的主要领导地位,原有中方领导者或者被迫服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或者被排挤到次要位置。同时,跨国公司为在东道国取得垄断高额利润,往往采取倾销等手段打击国内同类竞争者。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在广告、销售渠道等方面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往往使得国内企业家无法与之抗衡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或者陷入苦境。国内手机市场洋品牌一统天下,胶片市场上柯达、富士两巨头的低价倾销,以及饮料市场上两家“可乐”的称霸,无一不体现了公司对当地企业家要素的压制与排斥,结果造成相应领域本国经济长期发展动力的不足。

  4.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对行业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研究

  4.1 政府应动态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维度,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

  4.1.1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体系

  4.1.1.1 制定《企业兼并法》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完善企业并购立法,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关并购立法的成功经验,制定一部统一的《企业兼并法》。在该法中应规定外资并购应遵循的原则、条件、程序及法律责任,并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购的管理,并且应当明确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规制并购。

  4.1.1.2 制定《反垄断法》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竞争法体系

  《反垄断法》作为规制市场结构的重要法律,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防止行业、地区垄断或防碍公平竞争等行为的发生,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制经验,尽快出台反垄断法。规定外资并购不得有悖于我国产业政策、法规,对其出资比例,市场占有率等也应做出明确规定。禁止行业、地区垄断,禁止企业并购中的非法融资、欺诈舞弊行为,同时进一步细化《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完善我国的竞争法体系。

  4.1.1.3 制定《产业政策法》

  对限制、禁止外资并购控股的行业或企业范围予以明确,使外资并购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的要求。对于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部门,特别是新兴产业部门以及能改善国际收支、扩大出口的部门,应当有计划的鼓励外资并购;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以及支配国家经济命脉、带有行业垄断特点的基础产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禁止外资并购;对于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的并需要保护的行业,或具有战略意义或在某一行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有骨干企业,应当限制外资并购控股。

  对于不符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应从立项、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限制。给外资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实行行业和地区的倾斜,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农业等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部门及中西部地区,使外资流向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渐趋合理。

  4.1.1.4 完善《证券法》、《公司法》

  股权收购是外资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重要方式,外资通过二级债券收购我国上市公司 一定比例的普通股,再到境外注册“借壳上市”以获高额收益,造成了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故我国在《证券法》中应增加有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份管制措施,国有企业避免外资故意并购的反并购措施,设立专门核准程序,对于故意收购,应制定法律赋予目标公司进行反收购的权利,并规定合理的反收购措施。

  4.1.2 对外资并购制定严格的公平制度

  由于部分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对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给出了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了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本来内地的企业在人力,才力上与大型的跨国公司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就更加扩大了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差距,所以,政府对待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应该一视同仁,让市场决定成败。

  4.1.3 对外资并购制定严格的审批监督制度

  首先要根据我国的产业政策,严格审查外资并购行为,对于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部门,特别是那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鼓励外资并购,而对于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需要保护的行业应对外商投资予以限制,对于危及到我国经济安全和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企业的外资并购行为不予批准。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国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按照有增有减,有进有出的原则,灵活对待外资并购产业的准入问题。

  4.2 企业也应该从战略和策略上加以调整

  4.2.1 适当的战略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日益进步,经济运作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商业企业经营观念、经营目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企业必须依照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重新调整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经营战略。

  4.2.2 重视国际市场动态分析

  跨国公司的战略部署往往是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上的部署最终可能会表现在国内市场上,所以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抓住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动态,就有可能明晰其在国内市场的行动。

  4.2.3 立足国内市场竞争

  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需要。外资并购一概排斥和无条件欢迎的态度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我国和跨国公司有着利益相同一面,因此在制定外资并购管理政策时,要利用其积极的作用,但也要随时警惕其消极的作用。

  国际经济合作是双向的。随着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购大规模展开,国际竞争已经开始国内化。中国企业事实上已经直接面对国际一流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不断对自身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增强竞争能力,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4.2.4 吸引人才,创造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现阶段之所以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否则我们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这一方面需要培养一大批掌握高、精、尖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人才,吸引人才,还要创造环境,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

  结 语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在中国扩张的重要途径。跨国并购给行业带来了很多好的影响,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鉴戒的,同时产生的消极因素我们更应该积极的应对。

  本文认为要解决跨国并购产生的消极影响,政府必须应着力从法律措施的配套制定、宏观调控等角度规范跨国并购的程序,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战略部署,做到真正使跨国并购对行业带来积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政府和企业在囿于本人知识背景、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精力和能力以及切入视角的约束,论文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总结跨国并购对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某些观点的阐释还是浮于表面,做出了经验性的判断,在分析中仍有不尽完善之处,有待自己今后不断汲取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以作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清,跨国公司对外资以及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式分析,企业经济,2001,4期,9。

  [2]田颇,跨国并购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外资并购的启示,南开经济研究,2003,1期,56。

  [3]邓小河,从跨国并购看利用外资,改革,2000,3期,17。

  [4]程慧芳、王琼,我国企业受外资并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罗贤义,外资并购的效应及策略分析,湖湘论坛,2008,6期

  [6]胡峰,跨国公司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 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4期,p35。

  [7]邓培林,入世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动因与对策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2003,1期,142

  [8]韩立东,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若干问题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期

  [9]韩梅,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

  [10] 陈咏梅,外资在华并购的现状及应对,对外经贸实务,2004,3期

  [11]乔治?J?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2] 刘易斯?卡布罗,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13]张伯伦,垄断竞争论,商务印书馆,1961年。

  [14]E.吉尔霍恩、W.E.科瓦西克,反垄断法律与经济(英文版,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肖兴志,自然垄断型国企改革的战略思考,改革,2001年第3期。

  [16]胡鞍钢、过勇,从垄断市场到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2002第1期

  [17]杨永忠、熊祖辕,基于消费不足的中国效率市场结构分析,统计研究,2003年第11期

  [18]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9]尔斯?伯吉斯,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E?林德布鲁姆,市场体制的秘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曹洪军、安玉莲,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东方论坛,2003年第6期

  [22]屠正锋,并购式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和影响,国际贸易论坛,2000年第2期:.

  [23]陈佳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新动向,经济管理,2001年第2期:.

  [24]王海英、密启娜,企业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

  [25]苏民,我国成为世界家电主要制造基地,经济日报,2002年4月22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