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精选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2-13 共7219字
  旅游景区管理是指景区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了解一下此类论文的写作该如何进行,有什么写作技巧。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精选10篇之第一篇: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摘要:作为我国旅游行业在持续发展阶段的重要部门, 旅游景区不仅可为旅客提供游玩场所, 也可为各个旅游景点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对于我国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想让旅游景区在营业期间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开展管理, 不仅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 也会影响旅游地形象的塑造。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通过智慧旅游视角帮助旅游景区开展管理工作得到广泛的运用, 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 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措施, 为提高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提供更多帮助。
旅游景区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对于自身精神生活的丰富越来越重视,对到旅游景区旅游有了越来越高的热情。为了保证游客在游玩期间的质量,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旅游景区做好管理工作。而智慧旅游是旅游景区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推动我国旅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旅游景区在发展期间的质量,需基于智慧旅游视角对旅游景区进行严格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使用智能化管理措施管理门票系统
 
  景区的智能化管理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旅游业良好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智慧旅游这一新型发展模式中尤其注重和强调的,对于促进旅游景区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有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旅客想要进入景区旅游,需要购买门票凭票进入景区,以往旅游景区检票时采取的措施多以人工检票为主。这种检票手段速度较慢,会影响游客的游玩时间,对于旅游景区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也有着极大的阻碍。而在智慧旅游视域下,旅游景区在检票期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应加强电子控制系统在门票工作中的应用,并逐步实现门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以游客到平遥古城旅游为例,为了保证游客到平遥古城游玩的质量,可将旅游景区的门票以网络预售的方式让游客购买。从2018年10月1日起,景区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旅游平台“平遥游伴儿”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上为游客提供了多方位的旅游服务,包括对各景点、停车场、洗手间、医院诊所的路线指引及对景区的在线投诉服务等,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入园参观体验。“平遥游伴儿”作为一个集旅游监管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门票销售上实现了线上门票的无纸化检入,游客可通过订单生成的二维码直接进入景点进行参观,利用这一技术系统,完成了与线上各OTA的技术对接,拓展了线上门票销售的新渠道。2018年12月30日与美团的线上票务合作正式上线运行,2019年2月1日携程正式上线古城门票销售业务,2019年4月5日与驴妈妈的线上门票销售业务开始运行,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线上门票销售已逐步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二、科学控制旅游景区内部的旅客容量
 
  一般情况下,每个旅游景区都会对每天来旅游的游客进行统计,计算出游客数量的高峰期,确保游客在下一次到来之前做好客流量的合理疏通工作。但以往旅游景区在统计景区游客数量时,由于受到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采取的措施多以人工统计为主。这种统计措施的运用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也会因为人工统计工作量过大易出现统计错误,不利于旅游景区内部旅客容量控制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景区游客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不仅能保证所开展的工作更加细致和精确,也能较为全面、精准地计算出旅游景区的客流高低峰期、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等,便于旅游景区及时掌握实时的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有利于科学控制旅游景区内部的旅客容量。
 
  以平遥古城为例,由于平遥古城知名度高,每天景区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需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游客数量进行统计,进而在第二天做好旅游景区内部旅客容量的控制工作。为保证游客在平遥古城游玩时的质量,平遥游伴儿平台早6点到晚上21点指定6名技术、客服人员在平台后台值守,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在线沟通等形式解决游客需求,共接电话咨询216次,微信公众号咨询48次。各部门全力以赴、各司其职,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各购票点排队购票游客较多的情况,安排10个熊猫布偶不间断在景区部分售票点引流,引导游客使用平台购票,有利于帮助游客制定出科学的旅游方案,有助于控制旅游景区内部的旅客容量。
 
  三、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展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为了确保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和发布了旅游业发展和服务相关规划方案。不仅提升了国家对于发展旅游行业的重视,同时也明确了旅游这一公共服务在当今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性,即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为了保证游客在游玩期间的质量,旅游景区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期间对旅游公共信息的公示越来越重视。
 
  同时,智慧旅游视域下旅游景区在开展经营管理期间,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质量,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在景区的经营管理中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移动设备等现代大众常用的信息接收端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展示工作中,使得所开展的工作更加多元化、全方位,旅游者对景区以及景区的服务项目、旅游线路等信息资讯有更深入、更清晰的了解,以做好旅游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更好地进行旅游活动。
 
  旅游景区通过对诸如虚拟现实技术、调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实现了旅游信息资讯展示的立体化、多元化、智能化,在提升景区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压力,促进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有序化、稳定化发展。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古城、世界文化遗产、5A风景区,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重要旅游景区,其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但部分游客对于平遥古城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于旅游路线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一问题,会影响游客游玩的质量。因此,旅游景区可使用平遥游伴儿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移动设备等向游客介绍平遥古城的各种信息,包括平遥古城的地理环境、主要景点、建筑布局、旅游攻略等内容。确保游客在游玩古城期间的质量,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以促进景区知名度的持续提升。
 
  四、结语
 
  智慧旅游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是旅游景区和旅游者之间无形的桥梁,不仅能保证游客与景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质量,也有助于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旅游景区不仅需要使用智能化管理措施管理门票系统,还需科学控制旅游景区内部的旅客容量,进行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展示。为提升我国旅游景区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提供帮助,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来源:赵建文.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7):50+52.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精选10篇之第二篇: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湿地旅游景区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摘要:湿地旅游景区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的湿地区域, 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与脆弱性, 要想有效发展湿地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 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旅游, 充分重视区域内生态环境, 才能够实现其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效益。本文基于此背景下, 分析对湿地旅游景区实施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构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并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法, 旨在进一步提高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管理质量。
 
  关键词:湿地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 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
 
  湿地旅游景区以湿地资源为基础, 能够供人们进行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科学教育等活动, 是探索湿地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模式, 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016-2025年) 中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 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1], 这也成为了湿地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湿地旅游景区实施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 以及如何构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
旅游景区
 
  1 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
 
  1.1 实现三大效益的有效途径
 
  保护好湿地旅游资源, 才能促进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能够极大减少旅游产业及游客行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能够推动当地和区域经济发展, 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能够解决部分社会就业问题, 起到协调和化解湿地保护过程中的各种矛盾。2015年, 全国各级湿地公园接待游客总数1.18亿人, 其中海外游客人数371万人, 全国湿地公园2015年总收入95.63亿元, 其中旅游年收入52.98亿元, 占到湿地公园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2]。此外,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教育, 每年约有1亿游客接触到湿地保护方面的教育, 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必经之路
 
  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湿地公约》所列湿地名录中的31类自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类型在我国均有分布, 湿地动植物群落品类众多。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护生物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在保护湿地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单纯的保护并不能使湿地得到最优的使用。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 科学地开发生态旅游是对湿地区域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 能够起到对社会公众的湿地科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 提高游客和湿地景区周边的居民湿地保护意识, 同时旅游收入被投入湿地保护可以达到“以游养保”[3]。
 
  1.3 实现湿地旅游的良性发展
 
  湿地旅游景区中游客的活动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环境, 景区开发对湿地资源的利用频度, 加大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压力。既要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还应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不要一味地对湿地旅游喊停, 但如何在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中, 将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一直是我国湿地景区面临的极大挑战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旅游业被认为是“无烟产业”, 实际上无论何种旅游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其中生态旅游是最接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在管理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主要思想, 协调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对人们的旅游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 才能使湿地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休闲旅游的需要, 又能够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
 
  2 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 国内外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对湿地及动植物的保护, 各国开发湿地旅游基本以生态旅游为主。湿地生态旅游强调资源的稀缺性, 对湿地生态旅游的管理必须要加强湿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确保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2.1 保护湿地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湿地景观与物种、环境构建了湿地旅游资源, 要想确保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效果, 必须要维护湿地生态的安全性。当在制定景区规划时, 正确处理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 景区区内的设施建设要适合自然环境, 更不能破坏自然景观。针对湿地旅游景区发展的需要, 构建经营过程与旅游开发的环境监测与平台体系, 对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水质与大气、噪音等各项质量标准达到国家优化等级, 明确景区环境容量, 将游客数量控制在允许的环境容量之中[4]。
 
  2.2 维护湿地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保护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考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湿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景观, 具有独特吸引力, 湿地旅游景区的规划应当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构建科学完善的发展目标, 从而以湿地旅游再带动区域经济有效发展, 为湿地旅游景区的发展吸引多方关注和投资, 从资金上保障湿地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2.3 保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应当扭转传统的管理方式, 将当地居民权益与湿地环境保护、湿地旅游发展有效结合, 增强当地居民在湿地保护、发展事宜方面的参与权和参与机会, 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充分考虑湿地保护和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对损失的居住权益进行一定的补偿, 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2.4 满足游客的需求
 
  人类逐水而居, 湿地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 湿地区域包含许多文化因素, 比如湿地渔猎文化、湿地水利水运文化、湿地景观文化等等, 人们会产生希望了解和体验湿地文化的需求。同时, 湿地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拥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人们会产生希望认知湿地、亲近湿地、旅游休闲的需求。湿地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实现发展, 需要能够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创造旅游收入、达到科教目的, 最终实现湿地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属于复杂的管理工程, 必须有效应用法律、与教育培训等各类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模式。本文从以下几点分析如何构建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3.1 严格执行行政指令
 
  2018年我国的行政改革之后, 现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主要负责指导我国湿地保护工作, 组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生态补偿工作, 管理国家重要湿地, 监督管理湿地的开发利用, 承担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工作, 由我国的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 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湿地相关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湿地景区通过以上行政机构的科学指导、服从其行政指令, 协调好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水利保护、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管理关系, 才能有针对性地拟订湿地生态旅游的指导原则以及实施对策, 对湿地景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有效的监督并积极采取措施。
 
  3.2 充分利用法律法规
 
  应用法律的强制性与约束性, 确保湿地旅游资源开发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过程适用的法律法规较多, 但是缺乏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这样的专门的湿地法律来规范湿地的旅游活动。我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2011年开始实施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 弥补了国内关于湿地公园立法上的空白, 为“依法保护湿地、共建美丽西溪”提供了重要保障[5], 参考此“一园一法”的实践, 建议对湿地旅游景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发与旅游管理模式, 有效借鉴国家和地方性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适应自身景区的规章制度, 制定专属的管理办法、管理计划, 确保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有法可依”, 同时必须要加强执法力度。
 
  3.3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目标的具体实现, 取决于湿地开发的决策者以及旅游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必须加强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的教育力度, 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湿地旅游。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与各类媒体向社会科普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和生态学知识, 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湿地生态旅游, 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湿地保护氛围才是湿地旅游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修建景区宣教场所, 完善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 形成以导游员为核心的他导式环境解说系统和以多媒体展示平台、电子解说牌、景区环境教育手册等为主体的自导式解说系统这一彼此互利共生的、方便实用的综合环境解说系统[6], 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例如举办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 进一步充实人们的生态文化认知。
 
  3.4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构建科学完善的职业培训计划是实施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才能够促使湿地景区的良好发展。我国的湿地旅游行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同时湿地景区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 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 所以必须要加强生态学、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等相关学科的教育, 形成能够应对湿地景区各方面服务和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很多湿地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 大部分是由缺乏专业技能的当地居民转行的, 所以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 还必须要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定期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参与湿地旅游景区管理、监测、宣教等工作, 带动景区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 建立反馈制度, 激发景区员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看出, 由于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感知具有敏感性, 环境具有脆弱性, 所以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 才能够确保湿地生态旅游系统平衡, 进一步规范湿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1]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016-2025年) [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609/t20160906_817763.html
  [2]马广仁.中国湿地公园建设研究 (第1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3]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 (第1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4]刘汀, 鲁波涛.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 2015, 31 (4) :99-102.
  [5]刘想.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依法立园”的实践探索[A].湖泊湿地与绿色发展——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 2015.
  [6]李文明, 钟永德.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论坛, 2009, 2 (3) :340-342.
 
  文献来源:罗彤.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湿地旅游景区管理体系构建思路[J].管理观察,2019(18):33-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