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女子服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3 共513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陇川县户撒乡汉族服饰文化探析
  【第一章】户撒阿昌族自治乡汉族服饰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文化背景
  【3.1  3.2】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男子服饰
  【3.3】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女子服饰
  【3.4 - 3.6】户撒乡汉族服饰特征、包头及鞋分析
  【3.7】特殊汉族服饰的装饰方法
  【4.1  4.2】陇川县特殊汉族服饰结构特征与审美分析
  【4.3】户撒乡特殊汉族服饰服饰材料
  【5.1】清代汉族服饰
  【5.2  5.3】户撒大包头汉族服饰与清朝汉族服饰异同
  【6.1】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概述
  【6.2  6.3】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服饰与周边阿昌族服饰异同
  【第七章】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保护
  【结语/参考文献】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3 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女子服饰

  纵观全国各地的民族服装,绝大多数女子服饰都比男子服饰丰富、绚丽的多,户撒大包头汉族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汉族传统的生活习惯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耕种,女人负责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照顾家庭成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包头汉族的女人都有一双巧手,染、织、绣样样精通,加上女人爱美的心态,且不从事繁重的农活,有大量的时间为自己缝制华美的衣裳。同时,女子的地位决定了她们需要装扮自身取悦男人,这就使得其服饰与男子服饰相比,服饰部件更加繁多,色彩更加丰富,穿着过程更加复杂。正是因为其女子头上缠的大包头极具特点,所以称户撒乡的这部分特殊汉族为“大包头汉族”.户撒乡大包头汉族女子一生中服饰的形制变化不大,但随着年纪的变化,身份的转换及场合的不同,其服饰零部件的数量会发生增加与减少,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户撒乡是一个四季花开的地方,户撒的大包头汉族无论男女老少都爱花,他们会用花卉直接插于胸前或大包头上来装扮自己;而且,其女子服饰的色彩搭配,也同户撒常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一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户撒大包头汉族女子的服饰可谓是东方服饰中“流动的花园”.
  
  3.3.1 未成年女子服饰

  户撒大包头汉族的女子服饰中,未成年女子的服饰因其服饰零部件较少,应属于最简单的一个类型。

  上衣:大包头汉族未成年女子上衣(图 10-1)款式为:无领、大襟、右衽,领口及大襟有浅蓝色滚边;前襟短,后襟长,前襟长度大约至小腹下方,为毛边,后襟长度约至膝窝上方 10cm 处,布边向上翻折。前襟与后襟之间有短开衩,后襟开衩顶端至底边有彩色贴片;肩颈内部有圆形托肩;前襟由 3 个一字型盘扣固定,领口一个,斜襟转角的上方两个;在两处盘扣的下方都平行排列着一排或两排成对的六边形银纽扣,当地人称为“纽子”;长袖,袖口为布边,不折边;由于穿着时袖子要向上折起,成年女子会在挽好的袖子上套一个宽约 10 公分的蓝色的假袖,未成年女子则是在上衣袖内直接缝一块蓝色的布进行翻折(图 10-2)。裤子:大包头汉族未成年女子穿单布叉裆小裤,款式与男裤相同,裤脚一般不折边。

  服饰零部件:大包头汉族未成年女子不缠包头,12、13 岁开始在腰部系土布小围裙(图 11)。围裙是一块长方形的土布,上端缝有宽腰头,围裙主体的宽度以绕臀部一周,重合约 3cm.腰头两端分别固定一布条,用于在腰前捆扎;腰头中间与围裙颜色为黑色,腰头两边为白色,都为粗花面料。
  
  3.3.2 成年女子服饰

  户撒大包头汉族成年女子服装相当艳丽,配饰十分丰富,其服饰应属于整个生命历程中服饰配件最全的时期。跟未成年相比,增加了腰带、包头与银饰。整体服饰色彩就像花园中的花朵一样多。这种审美意识跟当地四季花开的地域特征是分不开的,也与大包头汉族对花的喜爱有密切的关系。户撒大包头汉族的服饰中日常装与盛装差异不大,仅是金银配饰数量的差异,过节或结婚等重要时刻,大包头汉族会穿较新的衣服,增加装饰物的数量。下面就对其服装进行详细的介绍。

  上衣:成年女子的上衣与未成年女子的上衣是一样的,只是大小的差异(图 12)。在上衣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配饰。上衣在穿着时,袖子要向上折两折,折至肘关节以上的部位。

  然后在折上去的部分套一个蓝色的假袖。假袖大约 10cm 宽,在接缝处贴一条约 2cm 宽的花边。戴的时候,花边要戴在胳膊外侧靠后的地方。

  以前的银纽扣都是缝在衣服上的,由于当地汉族服饰都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染成,易掉色,所以每次在清洗衣物时,都要将扣子拆下来,穿的时候再缝上,十分耗时耗力。所以现在都是直接将纽扣用别针别上,方便拆卸。裤子:裤子的款式也同小女孩一样,为毛脚裤(图 13)。对于毛脚裤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叫做“麓川王的奴仆”.传说中讲陇川以前叫麓川,陇川的大包头汉族是诸葛亮打仗时期从全国各处迁来的,是给麓川王做奴隶的。一天麓川王传召,大包头汉族人急着要进宫,裤子还没来得及缝裤脚就直接穿上就进宫了。结果麓川王见到女人穿的毛裤脚后,觉得不缝裤脚也很好看,大加褒奖,之后汉族的女人穿裤子就再也不折边了,一直为毛边。裤子腰头较宽,且为白色。传统裤子在穿着时,将集中于身体右前方的裤腰余量向左边折叠,再用一条绳带系扎。现代的女裤则将裤腰向内翻折,内穿松紧带固定裤腰。

  腰带:腰带系扎于上衣的腰部作装饰,当地大包头汉族将其称之为“围腰”.对于大包头汉族的女性来说,腰带是服装中重要的服饰部件之一,它是女子成年的象征。腰带的主体为带有刺绣的圆角长方形,一边缝有一根对折好的细布条,使之形成一个圈(图 14);另一边为一条一头宽一头窄的长条布,用于在腰间缠裹;长条布一端的中间再缝一个细布条,用来与另一端的环状布条系扎固定腰带。

  腰带一般绕身体两圈后相互系扎,有刺绣的部位放置于身体正后方,由于布料在腰间缠绕容易拉伸、打褶,所以聪慧的大包头汉族会将煮过的水菜压成硬壳填充在刺绣部分的中间作衬底,使之硬挺,来彰显大包头汉族女子精湛的手工艺。

  围裙:同未成年女子围裙的形制,只是随穿着者的高矮胖瘦会有尺寸上的变化。

  装饰带:与腰带搭配的有一条黑色装饰带(图 15),它为约 3cm 宽的长条,两头的中间缝有细布条。系腰带时一定要搭配这条带子才算完整。它是在系好腰带与围裙后,系于腰后腰带与围裙交接处的一条装饰带(图 16)。围巾:传统的大包头汉族服饰没有围巾,随着时代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末色彩艳丽的机织围巾传入此地,深受当地大包头汉族的喜爱。自此年轻大包头汉族的服饰中加入了特定色彩、款式的围巾(图 17)。围巾为正方形,四周为毛边,花色是由红色、绿色、白色彩条组成的格纹。

  大包头汉族平时一般不戴围巾,只在过节或赶摆(当地人将赶集称为赶摆)时才戴。佩戴时是将方形的围巾对角折成三角形,披于背上,围巾的两个角拉于前方,用别针固定在胸前。手巾:手巾是户撒大包头汉族服饰中的传统服饰配件。原始的手巾也是采用自织的粗花或细花土布制作而成,为黑色正方形小方巾,边长与布幅一样宽。佩戴的时候是将手巾的一个角自上而下塞于腰部左前方围腰及其他配件系带的地方,剩余的部分垂下来,刚好将腰部其他配饰的带子遮住。

  现代的手巾都选腈纶细线用钩针钩花制成,手巾仍为正方形,中间为桃红色,外面有一圈宽约 4cm 的白色钩针钩花花边,其外缘的白色流苏末端钩制小球做悬垂装饰(图 18)。艳丽的色彩为原本单一黑色的服饰增添了丰富的颜色。

  其他配件:成年女子日常生活中也会佩戴银饰,她们的大包头上要戴花与金银饰品。金银饰品一般插于包头前方,多为凤凰、花卉等图案;在金银饰品的左侧与包头后方再插数支色彩艳丽的花(传统用鲜花,现代用塑料假花),包头后方的花要插成对称形式。新娘结婚时包头的装扮与节日时稍有不同:传统婚礼的盛装不是只在包头的正前方佩戴金银饰品,而是在包头的四周都会佩戴图案不一的金饰,当地人对其统称为“金花”;在包头头顶露出头发的部位还会戴一顶银帽子,帽子上有雕花,约 1 斤重。包头的外面还要盖头帕,原始的头帕与服装色彩一致,为正方形,从头顶一直将脸盖住。出现彩条围巾后,出嫁时的头帕即改为红绿白三色彩条相间的颜色;现代婚礼中新娘已不再戴头帕,而用一把红伞所取代。

  眼睛两侧太阳穴的位置要贴洋膏,“洋膏”是一种绿色的亮彩纸剪成的圆片,用作装饰,大包头的全套装扮一定要贴洋膏,起到辟邪的作用。

  耳朵上佩戴两对圆形大耳环,肩上披红绿格纹围巾,胸前佩戴金银饰品,现代人脖子上有的还会戴一条金项链。

  腰间除了腰带、围裙、手巾等服饰部件之外,还要在身体的右前侧别 2-3 组重约 1 斤的银链子,左前侧别桃红色白边的手巾;腰部的右后方要带银质腰链与红绿色彩带,一般还要别一把小的银匕首。

  手上戴 2-3 对银镯子,一般为一对纽丝镯子与一对錾花镯子;或两对纽丝镯子与一对錾花镯子,两对纽丝镯子间要由錾花镯子隔开。有的手上还要戴银戒指。
  
  3.3.3 老年女子服饰

  大包头汉族妇女老年服饰与年轻时穿着的款式相同,但配饰减少,色彩减弱,这就使得老年妇女服饰多了一份稳重、含蓄之感(图 19)。

  上衣:老年妇女上衣与年轻女子上衣相比,颜色、形制、面料等都无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不再戴假袖。穿着时,将袖子向上挽起露出小臂。

  腰部配件:腰部仍然系腰带、装饰带与围裙,腰带的绣花颜色比年轻时柔和。

  戴银链子,系围裙,但在日常生活中,要在腰部的最外面再系一个大围裙,大围裙长至膝关节与脚踝之间,目的是保护里面的服饰不受磨损。

  围巾:老人平时一般不戴围巾,只有在天气冷时,会在背后披一个深蓝色、绿色或黑色的围巾,用以保暖。

  其他配件:老年女子的服饰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素净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服饰配件的减少。手巾的颜色多为墨绿色、蓝色等深色调。银饰也不似先前体积、面积那么大,仅为 1-2 组短链子。手上的镯子也只带一对或一只。耳环的数量减为一副。这些色彩艳丽的服装配饰的消失使得老年服装整体色调十分稳重,反映了老年女子平静、内敛的心态。

  3.3.4 佛衣

  佛衣是是人们礼佛时穿着的服装。户撒大包头汉族都有宗教信仰,一部分人信奉道教,大部分人信奉佛教。佛衣为黑色纱质长袍,斜襟,大袖,和尚领,领子重叠三层,领子结束处有盘扣。袖口上三分之一处开口,下面缝死,与袖口开口相接处有约 5cm 长的蓝色夹条;衣身从袖下直接开衩,开衩处有里子,其他地方无里;腰部有一个口袋,服装侧面有系带,用于在腰部系扎。肩颈处有方形托肩。

  3.3.5 女子丧葬服饰

  女人去世后,传统的着装习惯是层叠穿着四套服装,但由于穿起来太厚,穿着过程太麻烦,现在已改为同男人一样,仅叠穿三套服装。最里面与最外面的衣服为黑色,中间一件为白色。上衣:女人去世后穿的服装最外面的一件同男人去世时最外面穿的衣服款式相同,也为长至脚踝的黑色粗花大襟上衣(图 20)。领子是其服装最特别的地方:衣襟还同生前一样,为大襟,右衽,但领子是反着做的。正面不挖领子,领口下约 2cm 的地方直接接大襟;在后颈处挖出领圈,领子用黑色单布包边。衣身的下摆也有所改变。生前上衣下摆为前襟短、后襟长,且前襟为毛边;去世所穿的上衣则前后 一样长,都折边。开衩的起始部位有弧形起翘,使其出现一个转折角。无扣。另外两件上衣都为大襟单布短上衣,一黑一白,衣长至腰;右衽;领子为小立领,无扣,只是掩搭于胸前;下摆折边,开衩处剪掉衣角,向内翻折;袖口不折边(图21)。

  去世后女子只穿衣服和裤子,不系腰带、围裙等配件。饰品也只能戴纯银或玉石材质的。

  裤子:女子去世后穿的裤子也为三条,都遵从“内外黑、中间白”的原则。

  与生前所穿裤子款式无异,全部都为单布制作,宽腰头,毛脚裤。

  特殊服饰:大包头汉族去世后,棺材内要铺席子、褥子,盖被子,脸上还要盖遮脸布(遮脸布在下葬的时候要由娘家人掀开)。有的在棺材内还要再在旁边多放一身衣服,这一般是皈依的人才会有。当地大包头汉族多信佛教,拜佛多是女人去,男人极少,所以皈依的女人去世后,棺材内还会多放一件长衫,用来在阴间拜佛穿。

  这件衣服的形制与去世后身上最外面穿的那件长衫一样,颜色也为黑色,大襟,右衽。不同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领子不用反着缝,与生前的上衣领子一致;另一个就是虽同去世穿的长衫一样没有扣子,但是去世后拜佛穿的衣服在衣襟转角处与腋下分别有两根带子,可以系扎,用于固定服装。

  另外,皈依的人去世后,还要戴红绶带,带的时候,女人是由右肩戴于左腋下,男人则是由左肩戴于右腋下。还要将佛经和其他生前求的东西都烧掉放在一个盖有印章的黄色小方布袋里,放于棺材内过世的人的身旁。此外,皈依证要放于墓门处,皈依的人相信到了阴间,皈依证能证明自己是好人,可以不用受苦难,就相当于在阴间的通行证一样。

  去世时穿的衣服一定是自己为去世亲手缝制的寿衣,不能穿穿过的旧衣服。

  一般到 50-60 岁就可以为自己缝制去世时穿的服装了。对于制作去世时穿的服装还有一个讲究,就是若父母亲尚在,即使到了可以为自己做丧葬服饰的年纪也不可以做,一定要等父母亲离世后,才可为自己缝制去世后穿的服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