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业管理论文

山西新农村建设及管理现状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9 共40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山西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探究
  【第一章】新型农村物业管理优化路径研究绪论
  【第二章】物业管理理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第三章】山西新农村建设及管理现状调查
  【第四章】山西新农村推行物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五章】山西新农村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与实施路径
  【第六章】推进山西新农村物业管理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新农村物业管理推行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山西新农村建设及管理现状调查
  
  山西是个能源基地,山西农业的比重很小,只占 6.3%,但是山西的农业人口占到三分之二。山西的农业条件比较差,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所以山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致富的任务比全国其他地区任务更艰巨。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目标。首先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其次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形成明显的主导产业。再次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行“四化四改”(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工程。最后是是开展公益设施建设“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每个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档次,充实建设内容。
  
  3.1 山西新农村建设现状
  
  山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首先,制定科学的规划促进山西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相互结合,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带动农业的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富裕农民。
  
  其次,农村建设投入增加。国家财政、中央财政,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已经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山西在财政的增量上总体向农村倾斜,新增财力更多的用到农村中去。山西作为煤炭主要开采省份,过去在发展中对农村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生态条件、植被条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将来煤炭开采的资源补偿的机制中,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建立“以煤哺农”的机制。
  
  再次,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山西省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呈现了良好的局面。以运城市绛县为例,绛县共有 10 个乡镇、205 个行政村、549 个自然村、2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 万。总面积 993.5平方公里,耕地 43 万亩,是一个 “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山区农业县。地理位置偏僻,矿产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不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县硬化街巷 285 公里,90%以上村实现了主街道硬化;绿化道路 365 公里,建成高标准生态园林村 50 余个,栽植各类花草树木 43 万余株;安装路灯 2500余盏;村村健全了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完成了 128 处饮水工程,解决了 10 个乡镇、203 个自然村的“饮水难”问题;完成了“一池三改” 沼气用户 9000 余户。
  
  最后,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明显。山西的新农村建设保留山西特色文化和风俗。山西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农村实际出发,保留山西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民俗文化特色。新建了大量的综合文化站,科技文化活动室,建立网络文化站;建设休闲健身活动广场以及健身配套健身器材。做到了“十二个有”,即有党员活动室、有老年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脑室、有农民夜校、有科普活动栏、有文体活动广场、有体育健身器材、有超市、有村委办公室、有医疗室、有标准化学校。
  
  3.2 当前山西新农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深入了解山西新农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整的表现出山西新农村管理整体现状,采取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目前山西新农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覆盖了山西 11 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分别选择四个不同县市的新农村。共发放调查问卷 2200 份,回收 2071 份,回收率 94.14%,经整理分析确定合格调查问卷 1989 份。本文的分析是基于 1989 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受访者基本信息”、“受访者所在村新农村管理现状及问题”、“受访者接受物业管理程度”三部分组成。其中“受访者所在村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包括是否对新农村建设成果满意、新农村建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哪些等问题组成。“受访者接受物业管理程度”包括受访者所在村是否存在专业物业管理、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解决新农村不良问题、认为村委会是否可以代替物业管理机构对新农村进行管理、所了解的物业管理都包括哪些内容、您对农村物业管理了解多少、要在新农村建立农村物业管理机构,你认为是否可行、认为新农村物业管理想要成功的关键在哪里等问题。
  
  调查发现在山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配置的相关设备设施利用率不高,普遍存在管理、保养和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建好新农村的同时,完善新农村的管理,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后续管理问题,成为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
  
  3.2.1 专业化、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在山西农村覆盖率极低
  
  所调查的 44 个山西新农村只有一个村有专业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占比2.28%,调查显示物业管理在山西农村覆盖率极低,经实地调研,该村实施物业管理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但是实施物业管理的太原市晋源区王国村村容整洁、公共设备实施运行良好,村民自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村民对物业管理这种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较为认可。
  
  
  
  3.2.2 新农村居住环境满意度不高
  
  从所有合格的 1989 份调查问卷中看,整体反映新农村的村民对居住环境评价不高,如图3.2所示。从图3.2可看出,非常满意的占比仅 3.97%;满意的占比9.3%,而不满意的共计 1270 份,占比 63.85%.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西新农村建设后,村民对居住环境仍然不满意。经实地调查新农村建设后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在有些村里,表现还较为严重,集中表现为村道、群众公共活动场地存在乱倒乱扔、垃圾桶不能及时倾倒,不能做到日产日清、污水乱排乱倒、化粪池无人清掏等。部分村民自我约束能力弱,环境的保护意识差,新农村建设一结束又回到以前的生活习惯,门前“三包”责任无人执行,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倒,脏、乱、差现象又有反弹。
  
  
  
  3.2.3 新农村公共设施管理粗放
  
  经实地调研显示,山西新农村公共设备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公共设施缺乏管护,广场、道路、路灯、公厕以及健身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设施的有效使用率以及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二是缺乏管理经验,经过调研发现,很多新农村建设后,水、电、路、气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村民也想保持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但是对很多设施设备的管理缺乏经验,不能根据设备设施的运行规律提前进行养护和管理,大多都是被动的维修。造成使用寿命缩短。三是“重建设、轻管理”山西新农村建设部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部分政府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建设任务,建成之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建成之后的设备实施无人管理无人监督。
  
  3.2.4 新农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经实地调研显示,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新建了大量的综合文化站,科技文化活动室,建立网络文化站、休闲健身活动广场、健身配套健身器材、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电脑室、科普活动栏、文体活动广场。但新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相应问题。首先 “重硬件、轻软件”,软、硬件建设不协调,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镇村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参加文化生活活动,而农民自身观念束缚,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且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儿童较多,文化素质偏低,加大开展文化工作的难度。
  
  3.2.5 新农村治安防范、交通管理存在较大隐患
  
  随着山西“四化四改”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治安防范为例,经实地调研,全村覆盖监控设备的村庄共 39 个,占所调研村庄的比例为88.64%,然而监控室实施 24 小时值班制度的只有 4 个占所有覆盖监控设备的村庄的比例仅为 10.26%,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监控设备的效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只能在发生相应损失后被动的去查找。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调查的村内机动车拥有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调查显示机动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为 21.47%,然而在这种农村车辆高速增长、农村公路建设才初见端倪的背景下,农村交通存在较大安全问题。调查显示村内发生交通事故 2013 年比 2012年增长了 7.14%.村内有交通警示、护栏、档墙、防撞墙、警示标牌等相关交通安全标示完好的村庄共 7 个,占所调查村长的比例为 15.9%.交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首先城市中常见的小轿车、大货车、客车、摩托车、电动车在农村地区一样拥有,除此之外,农村地区还有数量庞大的农用车、三轮车、畜力车,以及因矿产开发和建筑施工等大量开进农村的工程机械车。如此种类繁多、数量不断增长的机动车群体和目前的农村道路状况无法配套。再加上车价下调、税费减免、“农机补贴”、经济收入增长等因素,车辆骤多应该是情理之中。山西省施行的“四化四改”的确是一项惠农工程,但其建设规模和标准现在已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路需求量。因此,车与路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存在着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隐患。其次农村交通管理机制薄弱,对行驶车辆的质量监控、驾驶员资质和行车规范的管理、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尚不完善。再次农村地区存在着过去大量报废车“安家落户”的现象,不合格车辆向道路“进军”.最后农村一定程度上是交通管理的盲点。急需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以环境卫生的问题的问题为表面呈现现象、以治安方面的问题为重要隐患、以设备设施管理利用率不高为具体体现、交通事故频发,严峻的现实呼唤新的管理体制,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的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