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常态下的转变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4 共4703字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与过去 30 多年高速增长不同的新阶段,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数量型扩张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从低成本驱动、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经济,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要求,发挥其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调整消费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旅游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一词,自 2002 年起在欧美国家出现,主要形容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经济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1].2014 年 5 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用“新常态”描述正在变化中的中国经济。7 月,***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正式地解释了迈入“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自此,新常态一词在中国广泛流传。

  新常态与旧常态相对应,是指中国经济在经过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长期稳定的新特征、新机遇、新挑战。新常态是在分析和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做出的高度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经济发展速度上看,由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当前,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三方面叠加,人口红利消失,宏观调控难度加大,老龄化问题、生态问题等制约着经济的增长。

  经济增长从过去 10%的高速增长率转为 7%-8%的中高速增长率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2) 从经济结构上看,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逐渐成为主体。

  2014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例达48.2%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例只有42.6%[3],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将继续上升。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居民消费能力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服务消费在居民整体消费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在区域结构方面,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渐被打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东部地区,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3)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上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成本的上涨,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动力更为多元,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和重要,经济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新常态下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一)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供给较为宽松,人口红利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使劳动力供给充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物资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供给越来越紧张,靠供给投资推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衰减。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需求拉动就显得尤为重要[4].另外,政府的公司主义导致唯 GDP 至上,虽然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付出了沉重代价,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不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和结构问题。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逐步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第三产业重要支柱的旅游业,具有关联度大、拉动力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提升环境、改善民生、满足需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常态下通过积极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是新常态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 旅游产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旅游产业也进入了新常态,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业将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强调旅游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四是谋求中国旅游经济市场化和协同创新的新格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及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要达到 5.5 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 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超过5%的具体目标。因此,要适应旅游新常态的发展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就需要旅游经济不断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旅游发展制度,探寻旅游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在发展理念、资源配置方式、制度构建、创新动力、发展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矛盾,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实现新常态下中国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 满足消费需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也已经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主体。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情感旅游、探险旅游等多种旅游需求并存,消费者在旅游需求的满足上更加注重“新”“奇”“特”“异”“刺激”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诸多脱节和不协调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旅游产品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创新,产品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差,旅游业态不够健全,新技术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运用还不够深入,旅游服务的理念和质量与消费者的预期还有差距等。

  三、新常态下旅游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

  (一)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发展理念上,旅游业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政府在对旅游业定位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强调旅游产业经济属性的同时,明确提出旅游发展必须把满足国民需求放到重要位置,把旅游业作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福祉的产业,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5].在现有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下,我们往往重视旅游业的经济属性,追求旅游经济在整个 GDP 中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在经济下滑时期,更加强调旅游业发展对刺激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对旅游业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却关注不够。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理念上从单纯追求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转向如何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上来,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旅游发展战略制定、规划编制、制度设计、组织管理、服务供给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我们认清旅游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看到旅游业的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在提高人民幸福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旅游业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但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竞争的无序、管理的混乱等,这些都威胁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解决好旅游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生态环境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外延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方式上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通过培养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理好旅游发展过程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需求满足与生态和谐之间的关系,实现旅游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 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旅游经济从规模数量到素质质量转变的新引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有利于突破资源、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满意度。在经济新常态下,追求旅游经济均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创新驱动代替以资源和资本为核心的要素驱动已成为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

  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平台和创新激励机制,紧紧依靠技术进步,对产品、服务、流程、供应链等进行变革,不断优化劳动、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创新旅游业态;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内容;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创新旅游业服务手段和形式;认真研判消费市场特征,创新商业盈利模式。

  (四) 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制度基础

  在制度保障上,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构建起旅游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制度基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清政府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时废除不利于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除对市场主体的束缚;深化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业发展绩效考评体系,调动经营主体在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保障政策,促使旅游经济向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建立起旅游资源补偿机制,促使旅游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要求,也是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的要求。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在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道路选择、发展制度保障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使旅游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新常态下旅游业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升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对新常态有精准、深刻的认识,树立起人本旅游经济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以创新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慧莲,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6):11 -13.
  [2] 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1):91?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2015-08-25].
  [4] 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4(11):4-7.
  [5]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4):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