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流派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17 共4480字

  1. 发展经济学概述

  1. 1 发展经济学源起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兴起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兴起原因是: 其一,其实早在工业革命以后,由新动力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继而全球市场的形成,催生了日不落帝国的发展奇迹。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当时的经济学仍处于以资源配置为核心议题的情况,并没有对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兴趣。20 世纪初长达半世纪的世界大战占据了理论家们的全部注意力,期间一战后的发展起来的国家干预思想对发展经济学有一定启发。其二,其时落后国家的发展任务如此艰巨,吸引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的注意。各个经济学家运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与方法构筑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其三,发展中国家摆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实现政治经济独立,映射在经济学理论中就是,经济发展思想从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分化出来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经济学。

  1. 2 发展经济学现状

  二战刚刚结束,经济学家们热切地希望寻找到让穷国变富的秘诀。

  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各流派都提出各自的方法,无论外国援助到还是直接投资,无论扶植教育还是控制人口,却都是在迷雾中探索。一切都没有预期效果。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意料中的进步,反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愈拉愈大的趋势。

  1. 3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路径

  首先是发展目标的演变,从最初的对 GDP 的追求演变为内涵丰厚的可持续发展: GDP→实际人均国内总值→非货币指标 ( 人类发展指数)→减缓贫困→权利与能力→自由→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方面: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新增长理论。资本积累:有形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 国家与市场关系: 市场失灵→非市场失灵→新市场失灵→制度失灵; 对政府干预的看法: 规划与计划→简洁的政府→政府与市场互补。

  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在发展经济学演变发展过程中,主流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应答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加以区别。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包括收入结构、产出结构、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群众参与等。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则内涵较广。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主流教科书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将收入或生产力水平等的相对低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并简单地根据收入水平进行划分。其二是通过尽量罗列包括收入水平地下在内的落后国家的经济特征,来说明二者差距,然后将发展中国家定义为具有所有这些特征的国家。

  3. 发展经济学流派方法及逻辑

  3. 1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总结

  经济发展思想可以上溯至重商主义时代。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看成是 “增长的发动机”.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土地和劳动两个因素,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亚当·斯密是首位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大师。他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构思是这样的: 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问题,它表现在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的增长。而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从事劳动的人数。

  影响前者的是分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则和人口的增减有关,更取决于资本的丰歉,进而涉及到人口、分工和资本积累等问题。在封闭社会,国民财富增长受本国资源和技术限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突破此限制,对外贸易问题也必须得到说明。经济增长既然是一个宏观问题,那它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要注意现状,也要适当研究未来。综上,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涉及如下几方面:

  国民财富的性质、人口变动、资本积累、对外贸易、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

  李嘉图和斯密都认为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但斯密注重对资本积累过程的一般分析以及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李嘉图则侧重于对资本积累对纯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以及分配比例的消长对资本积累的反作用的研究。至于马尔萨斯,在供给方面,他把资本、人口、土地和技术看成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认为,最能促进生产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资本的积累、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旨在节约劳动的发明。

  3. 2 第一代发展经济学流派与方法

  3. 2. 1 结构主义经济上的结构主义指的是无弹性、刚性的经济特征。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社会主义者及其他资本主义批评者从两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谴责。其一,资本主义不公正、充满剥削。其二,资本主义不稳定,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终将灭亡。但其中并没有无效率的指责。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场失灵说的出现使古典和新古典主义遭到批评。首先,由于垄断和外部性,价格信号会扭曲。其次,劳动和其他要素对价格信号的反应是不完全的,甚至错误。再次,即使是正确反映价格信号,生产要素也可能是不流动的。支撑 “市场失灵”的这三点,由此产生了结构主义一大批经济学家得出一致结论,价格机制在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在发达国家那样运行,新古典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不适用的。

  结构主义的逻辑起点是刚性结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结构特点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部门、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结构,外部结构的刚性特征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关系。整个结构主义的核心其实就是强调结构转换,在不同的经济学家那里,转换方式大不相同,但结构转换的落脚点最终都表现在国家政策上。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可简要概括如下。要想有成功的机会,用于发展一个项目的资源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水平。启动一个国家进入自我持续增长,就像让一架飞机起飞。在飞机升空之前,有一个超越地面的临界速度,一点点向前推进。一笔最低限度数量的投资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纳克斯提出 “贫困的恶性循环”,即 “收入低→储蓄低→资本投资少→生产率低”恶性循环。纳克斯将其归结为 “一个国家因为穷所以穷”.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形成各行业的相互需求,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供给创造需求”.

  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 一个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前者以现代农业部门为代表,后者以传统工业部门为代表。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结构主义的代表还有莱宾斯坦、钱纳里、缪尔达尔等。结构主义方法的政策取向是建立在刚性结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工业化路径,强调空间结构的一体化和克服刚性结构的计划手段,强调物质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工业化路径对刚性结构的实用性,在国外政策方面主张内向型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

  3. 2. 2 新古典主义 在最大化与均衡解的逻辑起点上,新古典方法建立起与结构主义背道而驰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运用逻辑演绎方式在被设定的经济行为与结果之间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新古典的理论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新古典方法从克服刚性结构缺陷转向强调价格弹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的分析,八角证把矫正价格扭曲及价格弹性在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其理论分析的核心,突出了市场-价格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3. 2. 3 激进主义激进主义者承袭了结构主义者普雷维什的 “中心-外围”之说,而且将其推进一步,以 “支配-依附”关系取而代之。虽然激进主义本身也是派系繁杂、论证不一,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依附形式和不平等根源以及摆脱方法,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在基本分析方法中,他们都是以 “支配-依附”作为各自论证的逻辑起点,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制定发展战略或政策。由于世界经济体系中存在 “支配-依附”的不平等关系,因此世界市场的交换肯定也不平等。激进主义经济学家在马克思经典论述的基础上,力图证明: 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资本扩张和开拓世界市场,通过不平等交换使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向西方发达国家转移,促进西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阻碍了第三世界的发展。

  3. 3 第二代发展经济学流派与方法

  3. 3. 1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实现对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兼容并蓄。一方面,重拾古典经济学的制度分析,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把超经济影响内生化。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用翔实的实证分析和多层次的理论模式,充分论证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制度是社会行为规则的体系和组织体系,可以构造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借用新古典分析法的理论范畴和分析工具。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制度内生化为逻辑起点,其理论核心是交易成本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于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但它只是抱着补充和发展主流经济学的态度,并采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去观察和研究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的融合表现在,其一,基本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上的借鉴,如理性假设、效用分析、均衡分析。其二,其理论体系日益严密化、数学化,向主流经济学靠拢。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首先,强调社会和经济的演化。

  他们认为,制度是人为的和可变的,因此很重要。各种制度总在不断产生,但其变化通常是通过有意和无意的方式缓慢进行。其次,确认社会控制及人们所展示的集团行为的重要性。第三,强调技术是推动经济体制变革的一种力量。第四,坚持认为资源配置的最终决定因素不是某种抽象的市场制度,而是各种制度。第五,制度学派的价值理论不关心商品的相对价格,只关心隐藏在各种制度、各种社会结构和行为背后的价值如何被体现出来这一过程。

  3. 3. 2 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杨小凯、博兰德、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把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转化为决策和均衡模型,形成了一条用现代形式化分析工具复述古典经济发展思想的新思路。他们将自己的理论称为“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与主流发展经济学相比,杨小凯自称为对古典的回归,是对新经典的纠正,是在超边际分析的现代躯体中复活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因此,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方法理所当然的自成一统,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数学化是其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分工演进则是其整个理论的核心。

  3. 4 经济发展的阶段论

  经济增长线性阶段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理论产物。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了美国的经济、技术援助使遭受战争创伤的欧洲国家仅几年功夫就恢复国民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一些经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索洛和罗默的增长模型本来是对发达国家的理论概括,后来被推广到发展中国家,于是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增长线性阶段理论研究广义的发展理论,即研究世界上一切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重视一切国家经济增长的共性。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 发展经济学流派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2] 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M].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3] 林毅夫。 繁荣的求索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