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包装设计论文

儿童心理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3 共589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方法探究
  【第一章】玩具包装中文字创新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儿童心理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第三章】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玩具包装文字的设计特征与方法
  【第五章】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创意与表现
  【6.1】玩具包装盒制作中名称文字设计
  【6.2 - 6.4】儿童玩具包装品牌文字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文字设计在儿童玩具包装中的应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儿童心理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2.1 儿童年龄阶段划分

  据统计,我国 16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达 3.8 亿。研究显示,儿童在幼儿期变化最快,特别是在 3 岁以后,其认知能力会有显著提高。幼儿期大脑发育迅速,接近成年人的三分之二,该阶段是儿童早期教育最佳时期。根据解剖生理特点,12 岁以下都能被称之为儿童,不过细分之下整个儿童期又分四个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本。文儿童年龄阶段按照以上四个阶段进行划分。

  2.1.1 儿童生理年龄阶段划分。

  儿童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年龄段自有其对应的生理特征。儿童期的具体年龄可以根据各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婴儿期:从呱呱坠地到 1 岁都属于婴儿期,通常此阶段的孩子大多还在吃奶。

  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又称新生儿期。

  幼儿期:1 岁到 3 岁这个阶段属于幼儿期,也有一种说法称其为"先学前期",即儿童处于入学前一阶段。

  学龄前期:3 岁到 6~7 岁属于学龄前期,绝大多数的儿童在此期间会进入幼儿园,为正式上小学做准备。

  学龄期:6~7 岁到 12 岁属于学龄期,大部分儿童在此期间进入小学接受教育,教育心理学上将此阶段称之为学龄初期。

  2.1.2 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

  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准确划分,业界尚无统一标准。

  纵观其研究史,可以发现过去也有一些教育家和哲学家对此产生过疑问,到了近代,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仍在尝试研究该问题,在国外,苏联心理学家和现代西方心理学家也一直不曾放弃该问题的研究。由于划分标准涉及的因素太复杂,很难达成共识。最主要观点有施太伦的种系演化划分标准,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幼儿期(6 岁以前)和意识的学习期(从小学到 13 岁);皮亚杰则根据儿童智力或思维水平的高低将其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以个性特征划分标准,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下表 2-2 所示的四个阶段:

  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将其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详见表 2-3 所示:

  2.2 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2.2.1 儿童生理特点。

  婴儿期:(1)身体发育,身高和体重发育最快,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2)身高体重继续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3)骨骼发展十分迅速,骨骼不断骨化、弹性大、容易变形。(4)肌肉发展快,新生儿的肌肉组织 35%由水构成,占婴儿体重的比例不超过 18%-24%.肌肉组织吸收蛋白质和盐份后,肌肉纤维会很快开始生长,虽然如此,其肌肉还是比较缺乏耐力,容易疲劳,小肌肉也有待训练,手指运动还无法做到灵活准确。

  幼儿期:儿童在此阶段身体迅速发育,其生活圈子也增大了不少,促使其独立性有所提高,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随时渴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相比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各部分的比例变化上,躯干和腿部生长的速度加快,身体发育速度明显减慢。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幼儿大脑重量在继续增加。

  学龄前期:与幼儿期相比,此阶段的儿童骨骼和肌肉有了很大发展,不过尽管骨骼比前期要坚硬许多,但骨化才刚开始,不够稳定,同时其肌肉组织也生长迅速,直接反映在儿童体重的增加上,75%的体重增长来自于肌肉生长。儿童肌肉组织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发展,也就是大肌肉先生长,然后才是小肌肉。观察可以发现,此阶段儿童的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要更发达,因此儿童行为中有很多用到大肌肉的动作,如跑、跳等会比较熟练,而一些需要用到小肌肉的动作,如手部精细运动,会让儿童觉得有点吃力。

  学龄期:此阶段儿童的活动集中在学习上。在前期,儿童经历了一生中最快的身体发育,在此阶段该速度显著降低,多数儿童的身体发育从此阶段到青春期都会相对平缓。学龄期儿童的骨骼比前期结实得多,而且弹性十足,导致此阶段骨骼易发生变形和脱臼却不会轻易骨折。学龄期儿童手眼表现出较高的协调性,其控制自身肌肉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反应加快,渐渐显示出自身的运动潜能。

  2.2.2 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受周围环境和大人的影响很大,随着其不断成长,其心理特点和行为能力特征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婴儿期:此阶段幼儿已经有多种心理活动,特别是感觉能力很敏锐,渐渐也有了一定知觉。国际上有许多关于儿童对色彩辨别能力的研究,且成果显著。普瑞(W.JPreyer)通过大量观察婴儿,发现出生 42 天的婴儿在看到有颜色的物体时就能做出显示愉快的反应。

  斯达普斯(R.Staples)则专门研究过婴儿的颜色偏好,她同时将两张大小、亮度相同但颜色不同的色片在同一距离内展现在婴儿面前,两张色片间隔 6 英寸,观察婴儿对两张色片的反应,分别记录其注视时间,结果显示婴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辨色能力。

  还有研究表明,出生三周的婴儿就能看到近距离的物体,在知觉上,其也能对他人的动作加以简单反应。婴儿长到2 个月左右视力明显增加,视物距离加大,并且眼神随物体一起移动;继续长到4 个月左右,开始能够分辨物体颜色和形状。

  幼儿期:儿童一岁后两只眼睛可以同时集中视物,对红、黄、绿、蓝四种基本颜色有辨别能力。知觉方面,通常幼儿长到三岁左右能分清楚上下方向,不过对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还没有明确概念。随着儿童感官的陆续发育,其视觉、听觉、空间知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逐渐成熟,认知能力开始形成。最近数年来,通过对儿童感知觉加以研究,有专家总结出有关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常模年龄表。

  学龄前期:儿童在此阶段进一步成长,其多项感官功能也在持续发展,其中视觉和听觉进步最快,此阶段儿童能够分辨微小物体,大多能准确区分颜色、色彩和明亮度。知觉功能也在加速发展,典型表现在一维平面认知,儿童能够判断物体形状,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能区分常见物体的方位、距离,并且能够辨别自己的前后和左右方向。W.M.Cook 通过色调匹配研究了幼儿辨认红、黄、绿、蓝四色的情况,发现 6 岁儿童中高达 97%的人能准确辨别这四色。

  中国学者张增慧、林仲贤对一批 3-6 岁的学前儿童开展颜色辨别实验,结果显示,儿童准确辨别色彩的能力随其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94.5%的 6 岁儿童能准确辨别颜色,64%的则能再次确认同一颜色。

  学龄期:此阶段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词汇量进一步增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部分高年级儿童甚至具备使用抽象逻辑思维去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注意有很大发展,时间和注意的范围渐长、渐宽;情绪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记忆也得到很快发展。儿童感受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比如面对同一颜色,其感觉到的色度差别就有很大不同。在知觉上,此阶段许多儿童依然难以准确辨别左右,也很难区分相近的拼音和数字,但是渐渐形成了具体的时间观念,如小时、分钟、秒、日月年等时间单位,儿童正在日益熟练。同时,此阶段儿童慢慢开始理解事物间的简单联系,如因果关系、空间关系等。

  2.3 儿童消费心理特点

  本论文为了能够较集中讨论儿童消费心理的特点,根据儿童年龄心理特点,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学前期(6 岁以前)、学龄期( 6-12 岁 )。

  2.3.1 学前期儿童消费心理特点。

  婴幼儿从出生到成长,受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表现为学会行走、表达感情,身体迅速成长,活动范围扩大。但这一时期,大脑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在心理上,他们开始了人类的学习过程,对外界事物逐渐有了意识倾向、感觉、知觉能力。

  学前期儿童产生消费行为大多出于其生理需要,随着儿童逐渐长大,越来越受其生活环境影响,对来自外界的刺激反应与日俱增。这一时期消费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比较消费心理。从初生婴儿到 2-3 岁的儿童,消费心理单一,按家长的选择被动接受,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但是从 4-5 岁开始,逐渐有了意识的行为,学会辨别和比较,有了选择商品的心理,也有自己参与选择的行动。

  第二、模仿消费心理。这一时期,儿童消费的模仿性比较突出,喜欢与别的小朋友比较,羡慕他人的玩具,并要求家长购买。2-3 岁之前,这种心理还不成熟;3-4 岁之后,模仿心理活动逐渐加强,向家长表达自己的购买欲求。

  第三、转移变化消费心理。此阶段儿童的消费心理变化迅速,周围环境对其影响很大,很容易就转变消费心理,对别人的玩具或自己没玩过的玩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甚至马上会丢掉自己的玩具,此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仍由意识、感情和情绪所控制,消费心理"孩子气",依赖型占多数。

  2.3.2 学龄期儿童消费心理特点。

  学龄期儿童心理上开始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智力不断增长,大脑不断发育,认识能力慢慢形成,开始表现出兴趣、爱好、意志等不同的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凭借感知处理一般问题,行为也渐渐体现出主动性。此阶段儿童无论是行为还是消费活动上表现的心理特征有所不同。

  第一,此阶段儿童大多还是出于生理需要而进行消费,并且生理需要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向社会性需求转变。儿童会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参与家长的购买决策。既要商品实用,还要商品附加功能多,符合自己审美,这样才能满足其内心渴望的优越感。

  第二,从模仿消费发展到个性消费。儿童早期跟着别人学的模仿消费心理慢慢消失,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个性消费心理开始产生,不喜欢自己的商品或玩具满大街都是或与别人相同。

  第三,消费情绪开始较为稳定。儿童有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慢慢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仅凭情绪冲动消费的状态有所改变,在消费方面有自己的一定主见。但是毕竟年龄有限,此阶段儿童无法完全抵抗外界诱惑,偶尔还是会产生冲动消费。因为其脑力、智力发育还不够成熟,因此一旦来自外部的刺激过于强大,就会失去感情控制。如果家长耐心教育并合理引导,此阶段儿童依然能够表现出比较理智的购买行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儿童消费心理特点是有别于成人的。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必然要求玩具包装上的文字设计要与一般商品不同,需要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风格。只有真正去透视儿童的消费心理,才能刺激他们购买商品的动力。

  2.3.3 儿童消费动力分析。

  健康发展因素:在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消费需求后,家长们也纷纷转向了孩子的精神和教育方面,热衷于为孩子购买玩具、书籍,比如启蒙读物、光碟、画册等,培养孩子绘画、跳舞、弹琴等各个方面的兴趣。

  补偿因素:父母因工作忙碌疏于照顾孩子,在感情方面觉得很内疚,只能在物质上给孩子一些补偿,给孩子买一些价格高、质量好、高档有品位的物品,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一些自主性比较强的孩子,父母还给他们零花钱,让他们自主购买需要的物品。

  攀比因素:儿童从入幼儿园就开始过着集体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众的,儿童也希望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因此在玩具、食品、衣服等消费方面都会出现攀比心理。孩子们会炫耀自己的新玩具、新衣服,向家长提消费要求,家长也会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2.4 儿童心理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2.4.1 认知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幼儿对外界有着极强的感知力,他们渴望接收视觉、触觉、听觉以及嗅觉等各方面传导的信息,为自己的成长获取"营养".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还停留在符号阶段,比较关注语言、声音、数字、图像、色彩和手势等符号类信息,对玩具上的文字图案也有浓厚兴趣,但儿童知识相应不足,对玩具的整体特性不易掌握。他们已能区分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性,对玩具包装中的文字借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方式也兴趣浓厚。这一阶段儿童有着初步认知:主要有文字与语言、声音、数字、图像、色彩、手势等相结合认知,对儿童认知思维产生巨大的影响。

  2.4.2 注意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研究显示,学龄前期的儿童更愿意注视那些颜色鲜艳、形状新奇的物体,同时,对事物的集中注视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大集中注意的时间也长。早期幼儿的注意力多由其生理需求引起,如食物和玩具等。一直要到 9 岁左右,儿童才会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某事物,对自己的注意力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同一时间内注意的范围也有所增大,早期一时间内只能注意一个事物,此时则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同时注意多个事物。

  根据儿童的注意特征,设计儿童玩具包装文字时,通过对文字笔画本身的粗细、曲直的处理、对文字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处理、对文字结构的加宽压缩处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字体图形化,或图形字体化,增强儿童的注意力;也可把文字进行色彩处理,用符合儿童认知的色彩来吸引儿童的眼球。

  2.4.3 情感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学龄前期儿童的情感在不断地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开始有了尊敬、长幼、朋友、合作、关心、喜欢以及团体意识、荣誉感等较为高级的情感体验。此阶段儿童的情感经历内涵日渐丰富,情感更具有控制能力和稳定性,逐渐趋于内化情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学校的教育,美感体验也越来越丰富。玩具包装文字设计要遵循情感特征最基本的出发点,关注儿童的需要与爱好。如果文字以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应是单纯、明快、鲜艳、柔和。对于体验生活情境的玩具,包装文字要把玩具特点加以大肆渲染,运用生动的图文,配上鲜艳的色彩,明快的色调和鲜明的对比,放大有吸引力,使儿童跃跃欲试。

  2.4.4 个性对儿童玩具包装文字设计的影响。

  此阶段的儿童渐渐形成了各自的个性,纷纷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其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有人外向、活跃、喜欢集体行动,有人内向、沉默、偏好独处。

  学龄期儿童因其爱好、志趣和需求的不同会表现出完全迥异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儿童出于受表扬的自豪感而认真学习。儿童心理特征在学龄期渐渐发育成熟甚至定性,表现出明显的内外向性格差异。

  在针对儿童玩具设计包装时,无论文字还是图案都要充分结合儿童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在玩具包装文字设计要突出鲜明的个性,当然前提是要符合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科学合理又安全,同时富有民族气息和时代感,还有所创新,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包装增加玩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根据不同的体系,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划分,本文后面的分析主要专注于学前期儿童的玩具包装中的文字设计。

相关标签:儿童心理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