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包装设计论文

包装设计中联珠纹的创新运用

来源:包装工程 作者:李晓卿
发布于:2019-08-02 共6348字

  联珠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联珠纹形式变换的创新方法, 探索其与包装设计能够融合且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方法通过研究联珠纹的基本形式和历史演变, 结合其在设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合理演变出联珠纹变换的形式。在对单元形和构成方式进行解构重组的同时, 剖析其形态、结构、色彩和文化方面的典型特征, 总结联珠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挖掘出更利于包装设计的有效途径。结论 在联珠纹历史演变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有效的变换是新时代背景下纹饰运用的必要条件。联珠纹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需遵循典型的形态特征、结合科学的包装结构、借鉴古朴的色彩搭配和彰显深厚的传统文化之整体策略, 使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的联珠纹能够发扬光大, 实现传统文化的跨越和发展。

  关键词:联珠纹; 包装设计; 应用;

  作者简介: 李晓卿 (1981—) , 女, 山西人, 硕士, 太原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收稿日期:2019-03-13

  Application of Lianzhu Pattern in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LI Xiao-qing

  Taiyuan University

  Abstract:The work aims to research the innovative method of Lianzhu pattern transformation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which can be combined with and popularized in packaging design. From the study of the basic form,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Lianzhu pattern in the field of design, the transformation form of Lianzhu pattern could be reasonably develope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form, structure, color and culture were deeply analyzed, while deconstructing and reorganizing the unit shape and composition. The basic strateg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ianzhu pattern in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effective way that was more advantageous to packaging design was excavated.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anzhu patter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tter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Lianzhu pattern.The application of Lianzhu pattern in packaging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whole strategy inheriting the typical form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scientific packaging structure,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lain collocation of color and revealing deep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he Lianzhu pattern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ese style can be carried forward and the leapfrogging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achieved.

  Keyword:Lianzhu pattern; packaging design; application;

  Received: 2019-03-13

  所谓“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装饰纹样是可以超越言语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联珠纹作为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古代纹饰, 其超越言语的突出特征便是简洁的形式风格和强烈的节奏美感。在包装设计的新环境下, 对联珠纹的单元形和构成方式等因素进行解析与创新设计, 深入研究其在形态、包装结构、色彩、文化方面的应用策略, 更能全面诠释其难得的艺术价值。

  1 联珠纹的基本形式

  联珠纹是指:在一个连接一个的双线圆轮中画上各种鸟兽图样, 双线圆轮中又描上大小相等的圆珠, 称为联珠。在各个大圆轮之间, 常在上下左右四处联接点的中间, 又画上大小型的联珠纹圆轮。圆轮中间的鸟兽图样有立雁、立鸟、猪头、狮子等常见动物。由于鸟兽图样常两两成对, 左右对称, 所以又称联珠对鸟纹或联珠对兽纹[1]。联珠纹的基本形式正如这段释义所说, 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规律性。连续的圆珠形成大圆轮的骨格, 秩序化的骨格成为二方连续的单元形, 经过规律的排列形成了同中有异、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 给人以齐整且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联珠纹形式的历史演变

  装饰纹样一般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必然产物。联珠纹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型和马厂型的连续圆形彩陶纹饰, 而其后商周时期青铜器身装饰之用的乳钉纹亦延续了联珠纹的基本特征。发展到汉代, 闻名遐迩的瓦当和铜镜由于圆形之外形便利, 大多由一圈或多圈乳钉作为装饰, 形成了具有程式化的装饰风格。这些纹饰虽与联珠纹的基本形式相同,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联珠纹。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联珠纹来源于西亚萨珊波斯, 是萨珊王朝图像系统中的重要纹饰。魏晋南北朝期间, 随着多民族的迁徙融合, 东西方艺术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交流并衍生[2]。联珠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入中国, 受到本民族地理、历史、宗教、领导者意志和重要群体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与佛教菩萨图案结合, 形成了具有浓郁本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新形式。联珠纹的大放异彩是在隋唐时代, 尤其是唐朝国力强盛, 在装饰方面强调繁盛富贵, 重奢靡之风, 大量的唐代织物和壁画中都保存着联珠纹盛行的证据。在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 联珠纹的外形基本固定, 承袭关系清晰明确, 但主题纹已从崇尚佛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菩萨纹转变为具有吉祥寓意的神兽花鸟等内容。

  3 联珠纹形式变换的创新方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 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因素时刻都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使得联珠纹也不停地发生着盛衰变化。在北朝时期的应用方式奠定了联珠纹的一般形式, 而在唐朝, 其形式因主题纹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繁复华美, 被广泛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这一时期的联珠纹织物留存较多, 是后世认识联珠纹的主要渠道, 也奠定了其应用于包装设计的基本形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联珠纹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特征, 而要想使联珠纹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中继续大放异彩, 仅凭原有的形式无法完全满足所需。中国民间艺术其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善于通过变形来进行表现。纵观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纹样, 无论什么题材几乎没有一件是不经过变形的[3], 因此, 联珠纹的延续必然要经过变形, 创新其形式变换的方法也势在必行。

  3.1 变形单元形

  联珠纹的单元形是形成其外形的小圆珠。在平面构成的概念中, 小圆珠可认为是“点”, 将“点”有秩序地进行排列可以形成线性或圈形的“线”, 将其进行合理的平面铺陈, 便会出现丰富且强烈的“面”的视觉效果。将联珠纹进行打散、分离、组合、切割、变异等处理, “点”之圆形或环形被替换为半圆形、矩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或其他形式的“点”状, 以新的构成方式排列, 即可形成新的联珠形式, 联珠纹形式变换推演见表1。在构成新形式的过程中, 变其实是为了适应, 联珠形式是为了适应运用环境, 变形单元形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联珠形式。

  表1 联珠纹形式变换推演     下载原表

  表1 联珠纹形式变换推演

  3.2 变换构成方式

  叶黎君在《敦煌联珠纹的形态特征与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将联珠纹的应用归纳为两种类型, 环形动物联珠纹和直条形边饰联珠纹[4]。这是两种最常见的构成方式, 一种是圆珠以圆周排列的方式形成圈形, 围绕着主题纹;另一种是将圆珠按直线或曲线均匀排列。规律排列的联珠纹既可以作为骨格线起到规范图形结构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实用属性, 又可以作为边饰提高整体的美感, 具有强烈的审美属性。

  单元形的排列形成“线”或“面”, 利用多变的单元形可以在有限的图形中塑造无限的构成可能, 又从无限的可能回归到有限的应用空间, 这种构成方式刚好与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谋而合, 也印证了联珠纹作为几何纹的普遍性。联珠纹在不同的物品或环境中“适形”排列, 周而复始, 往复循环, 这正是联珠纹妙不可言之处。

  3.3 解构重组

  经典的联珠纹是一个包围着主题纹的大圆圈, 大圆圈最小的单位是小圆珠。从解构的角度出发, 联珠纹分解后的每个部分都与整体相似, 符合“分形”的概念。按“分形”之自相似的特征, 再由数理的逻辑性将单元形进行重构, 恰恰可以组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形象。艺术的境界是感官的, 也是形式的。形式的初步是复杂中的统一[5]。联珠纹的单元形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构成图形的形式, 构成图形是统一的, 也是多样变化的, 是包含着变化的统一。对联珠纹进行解构重组, 是为了在复杂的变化中寻求统一, 使秩序具有审美性, 也使审美具有科学的解析性。

  4 联珠纹的应用策略

  形态、色彩、文化是联珠纹的基本图像背景, 3者与包装结构之间的变化与统一为联珠纹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也成为突破传统形式与格局的契机。学者为联珠纹的传承与创新划分为3个层次:模仿型创新、改良型创新、原创设计, 同时也提出了原创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6], 可见联珠纹在包装设计中绝不能克隆应用, 不是抄袭, 也不是模仿, 而是以崭新的面貌融合着传统的民族精神出现在包装设计中。

  4.1 传承典型的形态特征

  按照一般的思维, 人们对某种东西产生好感, 往往最重要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东西的外在形式, 对其模拟想必是看中表面的装饰和造型的结构[7], 因此, 形似是实现联珠纹形态传承的基本策略。结构简洁、形式美观多变的联珠纹属于几何纹饰范畴, 而几何纹的主要运用方法便是在规律的骨格中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格律体式进行重复构成, 给人以循环往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包装设计中联珠纹可以作为图案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图形或文字配合使用。比如彭翔飞设计的土娃子干果系列包装见图1, 联珠纹主要作为边饰增加整体美感, 文字置于圆珠中成为主题纹传达一定的信息。在保持联珠纹基本风貌的前提下, 结合包装外形进行分割、重组, 将单元形限制于有组织的路径中。概括的表现和艺术的处理, 传承联珠纹的典型形态特征, 是为了在继承中进行再造, 在再造中进行创新, 又在创新中实现传承, 周而复始, 不断升华, 使包装整体既能呈现出传统的模样, 即平淡清雅之美, 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即现代时尚之美。

  图1 土娃子干果系列包装

  图1 土娃子干果系列包装   下载原图

  Fig.1 Tuwazi dry fruit series packaging

  4.2 结合科学的包装结构

  联珠纹虽然是平面装饰纹样, 但是由于包装材料和结构多种多样, 在包装设计的应用中不能拘泥于平面, 应突破二维形式, 与立体结构结合, 发展更多的变形契机, 形成新的形象格局。联珠纹的应用可以从包装设计的某一平面延展至其他多个平面, 在包装结构的多个平面中构建“完形”, 产生三维空间中的循环往复。联珠纹作为可以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直接存在和使用的纹样, 其结构也体现了一种注重功能的思想。在实用功能上, 联珠纹的圆形结构设计具有区别与拼接图案的功能[8]。土娃子干果包装中的扣子作为包装开启结构与联珠纹融为一体, 将联珠纹的形态扩展至功能范畴。比如基于雀巢咖啡纸盒包装开启方式的演变示意见图2, 利用包装结构线将联珠纹切割, 展现形态的多变与功能的融合。联珠纹结合科学的包装结构, 在有限的包装内容中拓展出无限的表现空间, 于个别的包装结构中寻求能够普遍应用的一般规律。

  4.3 借鉴古朴的色彩搭配

  联珠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纹饰, 我们对它的基本认识除了典型的形态, 还包括其温和而朴素的色彩搭配。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联珠纹的色彩一般是对图底作单纯的长调对比, 沉淀着独特的沧桑美和传统风格。虽然色彩是给人的第一感觉, 但是其只有借助于形态载体才能得以展现。单纯的印象如颜色, 不是美, 美成立于一个多样统一的协调里。多样性才能刺激心灵, 产生愉快。多样性与统一性 (统一性令人易于把握) 是感性的直观认识所必需的, 而这里面存在着美的因素。美就是这个形式上的完满, 是多样中的统一[9]。借鉴联珠纹古朴的色彩搭配才能更全面地展现其形象优势, 同时只有两者和谐统一, 才能达到形式上的完满。

  图2 基于雀巢咖啡纸盒包装开启方式的演变示意

  图2 基于雀巢咖啡纸盒包装开启方式的演变示意   下载原图

  Fig.2 Diagr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ening mode on ac-count of Nescafe packaging

  4.4 彰显深厚的传统文化

  吴冰在他的《艺术概论》中提出: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的存在为艺术意蕴奠定了可知可感的客观基础, 反过来, 艺术意蕴的存在又为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的艺术意境升华作出了质的飞跃。在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中, 艺术意蕴一直作为最深刻的主题存在着, 相对于前两者, 艺术意蕴更表现出某种独立性[10]。联珠纹的形态和色彩是“艺术形象”, 构成方式和应用结构是“艺术语言”, 而其中蕴涵着的深厚传统文化便是与之对应的“艺术意蕴”, 是“最深刻的主题”, 也是形态和色彩表现的终极目标。如果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不能彰显艺术意蕴, 不能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那形象必将流于肤浅的表面。近些年来, 西学东渐之风依旧渗透滋养着本土文化, 同时, 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追捧, 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思想源泉, 是民族精神延续的不变血脉。要将联珠纹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 不仅要达到形态和色彩的“形似”, 而且应追求“神似”的境界, 即在变换形式、色彩、结构的基础上, 实现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传达, 获得“得之于象外”的审美境界。

  5 结语

  民族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古老的联珠纹, 但它的形象绝不会一成不变。刘勰曾云: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联珠纹也会因时代、地域等形势的差异产生适合时代的变化。将代表传统文化的联珠纹运用于现代及未来的包装设计领域中, 必须重视形象与文化的传承, 要有整体的延续性, 不能囿于其固有形态, 还应具有积极主动的适应性, 使其适应客观环境的变迁和主观心理的需求, 实现平面与立体、本土与外来的融合。在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达到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这才是联珠纹能够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SHEN Fu-wei.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Press, 1985.
  [2] 闫瑛.北朝联珠纹装饰纹样的组合[J].文物世界, 2010 (2) :21-22.YAN Ying.The Combination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f Lianzhu Pattern in Northern Dynasty[J].World of Antiquity, 2010 (2) :21-22.
  [3]李娜.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1.LI Na.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 and Modern Decorative Art Design[M].Tianjin: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11.
  [4] 叶黎君.敦煌联珠纹的形态特征与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2015, 36 (10) :104-107.YE Li-jun.Applic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Lianzhu Pattern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 (10) :104-107.
  [5]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ZONG Bai-hua.Aesthetics Walk[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Press, 1981.
  [6]吴巧仂.传承与创新--浅析唐朝“联珠纹”的时代特色与发展[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08 (1) :187-189.WU Qiao-le.Spread to Accept and Innovation:Brief Analysis Special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s of"Lianzhuwen"[J].Art and Design (Theory) , 2008 (1) :187-189.
  [7]宋晓丽.唐代团花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1.SONG Xiao-li.A Study of the Mission Flow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ang Dynasty[D].Suzhou:Soochow University, 2011.
  [8]王通武.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联珠纹[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6) :28-31.WANG Tong-wu.On Pearl Line in Modern Artistic Design[J].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10 (16) :28-31.
  [9]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ZONG Bai-hua.Aesthetics Walk[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Press, 1981.
  [10]吴冰.艺术概论[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15.WU Bing.Art Outline[M].Yanji:Yanbi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
原文出处:李晓卿.联珠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40(14):304-3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