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的作用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12-10 共2879字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按照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相应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出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生物教学模型。教师采取生物模型展开教学,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本文从实际教学模型入手,综合分析其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规律。

  关键词:初中生物,模型构建,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需要教师遵循“便于学生理解”的基础教学原则,通过相对简单的方法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更深的体会。“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人的记忆和认知规律需要遵循时间和重复的原则[1]。教师的生物教学需要从简洁生动、方便理解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实例的共性特点,采用学生更容易记忆的方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利用生物模型教学符合认知记忆规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一、初中生物模型的实际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将一些特定实例的结构和框架进行剥离,为学生研究的生物学对象进行“减负”,去除纷繁杂乱的细枝末节,用一种能反映原型知识本质的物质或过程,以及合理的结构去描述事物的原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被人为分解的物质、过程、合理结构可以被称为“生物模型”。生物模型从定义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2]。

  二、初中生物模型的种类划分

  所谓“概念模型”,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知识串联的内容集合。教师通过引导,将所有零散的概念和知识点连成体系,最终形成知识结构网,进而使其成为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的有效知识框架。

  对于“物理模型”的认知,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框架时,能够遵从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以实物模型、模拟模型、图画、从属关系等角度进行区分和界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所学生物问题的知识关系,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数学模型”则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变化过程,根据不同数据情况,设置合理的曲线图、表格、规律表达式。通过分析讲解,教师能够将相应的抽象知识阐释得更加明确。

  三、不同生物模型的应用实例

  (一)实物模型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当前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可以接受的相关生物概念模型。在讲解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那么学生必然会被教师展示的实物模型所吸引。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验证天竺葵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时,就可以借用实物模型来展开教学工作。首先,教师先将天竺葵做暗处理,即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其目的在于通过黑暗环境,消耗天竺葵叶片中的全部淀粉类有机物。然后,教师采用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借此对比光照部分以及未经光照部分是否都会产生淀粉类物质。经过5小时的光照之后,教师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的叶绿素消失,这样就会便于实验观察。最后,教师将得到的叶片用碘水喷涂,观察实际的叶片变色情况。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认清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淀粉类有机物的事实,同时这样的实物模型能够有效印证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需要从宏观开始讲解,而后逐渐深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微观的知识。通过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过嫁接处理之后的仙人掌实物。通过实物的展示,教师可以更好地讲解“嫁接的原理”,以及在进行嫁接操作时所需要的材料,而后教师可以展开知识的迁移应用,进一步拓展到对果树等作物的嫁接知识上,为学生讲解什么是枝接,什么是芽接。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实物展示,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速接受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

  (二)模拟模型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些难以用实物展示的生物模型时,可以借助当前的科学技术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更能接受的生物模型;在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实物模型时,可以采用相应的模拟化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时,由于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认知水平有限,仅靠教师的口头表述以及教材图片的展示,其很难切实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明显的特点,故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细胞模型手工复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对动植物细胞的整体结构进行复制和还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不同状态。动物细胞不存在细胞壁,以及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叶绿体,同时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因此,学生在制作相关细胞模型的过程中,会重点关注细胞之间的异同状况。

  此外,当学生完成了动物细胞模型以及植物细胞模型的复制之后,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模型进行提问,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水平。

  (三)数学模型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生物知识时,可能会遇到如下情况:有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但是现有的观察设备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理想化的模型进行模拟统计,使之在数学的框架之下,能够进行合理的演绎推理。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统计时,此时对于学生而言,其需要记录相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因此需要教师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涉及几个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教师采用对照实验,能够有效确定实际的呼吸作用速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条件下,对于呼吸作用的影响本质。教师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实际情况,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为了更好地展现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模型对于教学实践的帮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该教学方法。教师的合理演绎和模型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应的生物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首先,教师使用数学模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草原上只有青草、老鼠、老鹰三种生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生物的数量。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越是食物链底层,基数越大”的道理绘制出关于青草、老鼠、老鹰的变化曲线。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采用生物模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看似繁复的生物学知识,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数学或是物理学模型,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欢。模型构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6(12):82-83.
  [2]陈崇贞。初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模型的实践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12):87-8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