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国内法官选拔任用制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7 共344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法官遴选制度问题探究
【引言 第一章】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概述
【第二章】科层化行政管理体制影响下的法官遴选制度
【第三章】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理念基础与反思
【第四章】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评价——以新一轮司法改革为视角
【结语/参考文献】 国内法官选拔任用制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对一个国家来说,法官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需要适时而有效的思想引导与理论保障。实现司法的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建立从法官培养到职后教育一体化的体系,构建促进法官成长的有效教育模式。从世界各国法官培养的理念和实践看,法律学科大学本位教育模式及以法官培训为本的职业教育,在法官成长过程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优秀司法人才的选拔充实法官队伍也是促进法官成长的有效策略,能够使法官对自己的法律信念、法律知识和审判行为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走向,实现法官的专业自主和理性自觉,从而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新一轮司法改革中“司法去行政化”及法律职业化建设观点的提出,为我国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稳定优越的政策及制度条件。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初衷是从制度构建上入手,拓宽我国遴选法官的渠道,将优秀的律师、法学学者吸纳进法官队伍,以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法律专业素养,探索建立法官员额制及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推动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加快形成一支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的高素质法官队伍,以增加人们对司法信任度,进而推动树立司法权威及实现司法公正。但是任何制度的构建,都离不开制度背后理念的支撑,都不可能抛离理念自行其是。现今我国的司法职业遴选理念并未真正在遴选法官时处于支配性地位。我国的法官遴选仍受制于党政干部选拔理念,加之我国的科层化行政管理模式并未真正改变,这些原因都使得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所以,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构建,需要在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大背景下,设计出一套既能满足“司法职业遴选理念”,又能迎合“党政干部选拔理念”的遴选标准和程序。
  
  由于笔者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章中有些问题笔者也只是浅尝辄止,比如说在科层化行政管理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问题,以及法官选任与司法独立的关系问题,远非笔者所能前瞻。这些都需要笔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思考,与有识之士进行请教及研究。


  参 考 文 献
  
  一、中文着作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 黄文艺:《比较法:原理与应用》,高等驾驭出版社 2006 年版。
  
  3. 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4. 李晓兵:《宪政体制下的法院角色》,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5. 李修源:《司法公正理念及其现代化》,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6. 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年版。
  
  7. 左卫民、周长军:《变化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8. 陈业宏、唐鸣:《中外司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9. 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
  
  10.樊崇义、吴光升:《法官遴选与司法权威》,载李克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11.潘小军:《司法权威略论》,上海市法学会编《专家学者谈司法权威》,文汇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12.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苏泽林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
  
  13.谭世贵:《中国法官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14.王申:《法官的实践理性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15.高兆明:《制度伦理研究--一种宪政主义的理解》,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
  
  16.钱卫清:《法官决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7.李龙主编:《新中国法制体制的惠顾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二、中文译着:
  
  1.[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美]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4.[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迷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
  
  三、中文论文:
  
  1. 左卫民:《中国法官任用机制:基于理念的初步评析》,载于《现代法学》2010 年第 5期。
  
  2. 左卫民:《反思法院制度:意旨、对象和路径》,载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3 期。
  
  3. 苏力:《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载于《中外法学》1999 年第 5 期。
  
  4. 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载于《理论法学》2003 年第 3 期。
  
  5. 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教育》,载于《法商研究》2004 年第 3 期。
  
  6. 贺卫方:《中国的法院改革与司法独立:一个参与者的观察和反思》,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3 年第 2 期。
  
  7. 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上)》,载于《法律适用》2002 年第 4 期。
  
  8. 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中)》,载于《法律适用》2002 年第 5 期。
  
  9. 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下)》,载于《法律适用》2002 年第 6 期。
  
  10.兰微:《两大法系法官遴选制度之考察》,载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年第 9 期。
  
  11.赵俊如:《中国法官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载于《法律适用》2000 年第 7 期。
  
  12.姚莉:《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载于《理论法学》2003 年第 9 期。
  
  13.谭世贵:《从任职条件起步,关于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方案》,载于《中国律师》2002 年第 11 期。
  
  14.陈文兴、詹素娟:《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之再优化》,载于《法学评论》2007 年第 3 期。
  
  15.宋建朝:《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载于《人民司法》2006 年第 4 期。
  
  16.吕忠梅:《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制度研究》,载于《中外法学》2003 年第 6 期。
  
  17.马怀德:《法官制度:司法改革收个突破口》,载于《法律适用》2005 年第 7 期。
  
  18.陈开琦:《美国法官遴选制的机理及启示》,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6 年第 6 期。
  
  19.张建军:《我国司法官遴选制度的构建》,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 年第 5 期。
  
  20.杜瑞芳:《从职业化培训视角探索中国特色法官遴选制度》,载于《法律适用》2008 年第 9 期。
  
  21.全亮:《论司法独立的有限性--以法官选任为视角》,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第 1 期。
  
  22.江必新:《正确认识司法与行政的关系》,载于《求是》2009 年第 24 期。
  
  23.陈卫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载于《中国法学》2014 年第 2 期。
  
  24.刘义军、徐春成:《法官逐级遴选制度的构建》,载于《理论探索》2014 年第 6 期。
  
  25.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 2005 年“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载于《法律与科学》2009 年第 5 期。
  
  26.杨建军:《司法改革的理论论争及其启迪》,载于《法商研究》2015 年第 2 期。
  
  27.石泰峰、张恒山:《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 期。
  
  28.谭世贵、翁凌峰:《科层制司法管理的问题与出路》,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 年第 4 期。
  
  29.《上海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成立》。
  
  30. 《遴选委员会不改变“党管干部”原则,设置司法腐败防火墙》,2015 年 4 月 30 日访问。
  
  四、学位论文
  
  1.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吉林大学 2009 年博士学位论文。


  致 谢
  
  三年前,我抱着踌躇满志的心态来到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无奈三年间因自己的不思进取而背弃了当初的誓言。无论如何,我都很感激这段岁月,是它们磨练了我、成就了我。这三年的学习经历更是令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心中有万般不舍。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尊敬的刘雪斌老师,感谢他对我悉心的培养和无私的关怀。在攻读硕士期间,刘老师一直组织师门读书学习,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培养我们的学习热情。在此次论文写作过程中,刘老师对我的论文选题、开题以及写作的工作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能师从这样一位温文尔雅、认真负责的导师,是我三年以来最大的幸运。
  
  同时,我还要感谢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中心的其他老师。在攻读硕士期间,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培养了我对法理学浓厚的兴趣,增长了我的理论知识。
  
  同样感谢我最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如家人般的陪伴,虽然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但时光已经记录下这三年我们所有美好的回忆。
  
  能结交这样一群性格饱满、热情温暖的同学,是我三年以来最大的幸福。
  
  谢谢我的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我的每一次义无反顾,人生的每一步,都有他们在我身后。
  
  最后,我要谢谢自己,在人生最低谷的那段时间,没有放弃对生活生生不息的希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