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史论文

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54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美国两党制的演变探讨
【第一章】美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引言
【第二章】 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三章】美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美英两国两党制的比较
【第五章】美国两党制对其宪法的塑造
【结语/参考文献】美国两党制度形成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2 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

  2.1 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美国社会民主的扩张。

  受特殊的历史环境的影响,美国建国伊始实行的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制度。通过这种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剥离了之前由精英政治主导的治理模式。事实上,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代表殖民地利益的十三个殖民地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殖民地总督的权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十三个殖民地的选举权要比英国乃至当时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的选举权都要广泛,这是当时北美英属殖民地特殊发展情况下出现的一个结果,而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结束这种状况,相反,这种殖民地时期的代议制和选举权都得以保留、发展,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美国后来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

  到了 19 世纪初,原先法律规定的要求选民必须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这一举措加大的促进了美国选举权的普及,更多的选民开始通过选举的形式参与到国家政治活动中,可以说选民们已将选举权的行使作为了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在选民人数巨增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发动和笼络更多选民就显得至关重要,政党制度在此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开始出现,通过不断的发展而形成制度化,并将这种制度广泛的运用到政治活动中。因此,政党的产生以及政党制度的确立是民主革命的一部分,也是美国民主在社会上扩张的一个结果,政党是应总统选举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政党会通过宣传其执政政策、政治举措实现对于社会上选民利益的维护与保障,从而吸引广大选民。因此对于美国总统职位的竞争,就日益发展成为政党之间进行竞争的重心,与此同时为了选举的需要,不得不将分散的选民会集起来,这时,政党的作用开始凸显,全国性的政党组织得以组建。

  可以说,美国总统的竞选造就了美国的政党,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民主的社会扩张对于政党制度形成的重要作用。

  总之,美国的政党作为民主扩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问世。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政治领域。

  2.1.2 建国初期内政外交的困境。

  美国政党制度的背景也有建国初期面临的内政外交困境的原因,国家层面的管理者在如何应对内政外交困境的政策上由于坚持的立场并不相同,因此就很多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美国新政府成立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就是国家如何支付革命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这些债务都已经超期,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债务是亏欠本国国民的。面对这种情况,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认为国家的信用极其重要,出于维护国家信用的目的,很快向国会提出了解决办法:(1)联邦政府发行长期债券。全部借据不论谁持有,一律可以按票面价值兑换成长期债券;(2)联邦政府承担各州的全部债务。

  这些办法的出台旨在维护国家信用,但是就在 1790 年 1 月,当汉密尔顿意图将这些财政计划以立法形式上升为国家法律时,国会中不同的政治派别就计划的内容出现了第一次重大分歧。

  联邦权与州权的关系成为了分歧中一项最重要内容。该计划要求联邦政府通过征收进口税和对美国酒课以重税的方式在财政上增加新的税源,通过这项举措来实现对于各州债务的承担。这项计划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各州的财政负担,但是由于联邦政府所掌握的税源会增多,这就使得各州在征税等方面丧失很多权力,也就是以州权的让渡来实现州政府财政压力的减轻。除此之外,在计划中另外一项重要的分歧属于不同立场下的利益之争,可以称之为富人与穷人之争。在进行战争过程中,"原债券持有者"多是普通农民、复员士兵、小业主,这部分群体由于自身的财力水平的限制,在战后困难时期为了维持生活的需要,已经将持有的原债券通过折价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而低价接手这些国家债券的人多为北方的资本家。如果,按照这项经济计划,那么对于低价转让的农民、复员军人以及小业主来说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作为受让方,投机商人会从中赚取巨额的利差,在不大懂得财政的人看来,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关于此项经济计划的另一个矛盾点在于,当时的南方各州依靠自身已经偿还了大部分的州债,极大的减轻了州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当时北方各州的债务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如果按照经济计划的规定,由联邦政府出面承担各州的债务,那么相比较南方各州,会使北方各州大大获益。

  于是,在新成立的联邦中央政府刚刚履行职能,美国社会中所隐藏的种种矛盾诸如联邦权与州权的矛盾、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种族矛盾除外)都在国会中显现出来。

  在国内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制定了多项振兴国家经济、刺激商业发展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本身就不甚合理,为人诟病最多的就是这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南方各州以及农民、手工业者等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杰斐逊和麦迪逊对这些经济计划持反对意见,国会中其他的反对派在这二人的领导下,不断的进行游说。与此同时,反对派代表人物杰斐逊企图利用行政部门制造影响来反对这些经济计划,但作用并不显著。而另一代表人物麦迪逊则在国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反对派在众议院的抵制活动屡遭失败,但是仍然有很多议员紧密的围绕在麦迪逊的身边。这些反对派的自称也随着时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开始他们自称为"共和利益派",后来又简称为"共和派",到 1792 年,有时会自称为"共和党".而此时汉密尔顿及其政见拥护者也进行了联合,他们则沿袭了"联邦派"这一名称,通过这一称谓来指责他们的反对者与当年反对宪法的反联邦派如出一辙。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美国政治活动所持有不同政见的群体所组成还是较为松散、没有统一纲领的的组织,他们之所以自发的结合在一起完全是出于对于自身利益考量的结果,这些组织在当时看来更像是不同的政治派别,而非政党。

  2.2 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思想背景。

  2.2.1 早期反政党思想的盛行。

  虽然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演变,当时在这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美国的宪法是根本,不容动摇。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选举制度等都在立国之初明确的写进了美国宪法之中,而政党制度,宪法中并没有提及。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为了表明对于美国的建国者们来说,政党制度并非是吸引他们的一项政治制度。建国者们对于政党制度的态度从集中反映制宪思想的《联邦党人文集》中能理出一丝头绪,那就是美国宪法对于结党的做法是抵制的。美国的建国者和立宪者,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意图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不让党派对政权造成影响。这些人对于政党或深恶痛绝,或鄙夷不屑,或心存疑惧,把政党看成政府"最险恶的敌人"、"最可怕的灾难"等等。

  受此影响,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于反对结党的呼声也十分的高涨,甚至就连当初反对制定宪法的反联邦派也认为宪法中反对政党存在的规定是合理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正在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时没有政党,而且华盛顿在其总统的任期内,也是始终作为反对政党的代表而出现的,可以说,18 世纪的美国基本上处于一个反对政党制度的时代。

  通过对美国十八世纪政党理论的考察,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社会公众心中,"政党就是祸害"的观念是根植于他们的内心的。美国社会之所以厌恶政党制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当时美国的制宪人对欧洲政党制度考察的结果,在他们看来,政党的存在永远脱离不了分裂、腐败以及反对政府的阴谋,可以说与"政党"联系最为紧密的都是邪恶的代名词。

  然而,建国后美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情况并没有按照开国元勋们的愿景来进行,恰恰就在这些反对政党制度的开国元勋们成为国家层面的管理者以后,产生了不同政见的对立,继而出现了政党和政党对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与此同时,建国初期反对结党的政治领袖们,都广泛的参与到国家政治活动中,为了保证自身政见能够得到广泛的拥护,在现实生活中都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烈的政党的倾向。例如,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在撰写《联邦党人文集》时强烈反对政党,他认为,"党争是一些公民,不论少数还是多数,被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社会的永久利益。党争使政府在敌对党派的冲突中不顾公益而是根据有利害关系的占压倒多数的超级势力来采取措施,从而造成了公共管理的不公正,不稳定及国会的混乱状态。"但在后来他还是选择了与现实妥协,并在后来的美国政坛上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党。麦迪逊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此时在华盛顿的内阁里,就形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所谓"联邦党人"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人"两派,虽然他们初期只是由于政见不合,但是随着对立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已经有了政党分派的性质。

  2.2.2 现实主义政治的产物。

  在美国早期政治文化中到处弥漫着对于政党制度的不信任,造成这种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受到"君子不党"政治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执掌政权的政治人物应当为选民负责,在政治活动中应当将选民的利益以及其所服务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保证其政治行为的正当性。但是,如果结成政党的话,各种利益鱼龙混杂。政客的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让渡,不排除政客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结合为政党,并利用政党组织欺骗选民选票,对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害;第二,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效仿英国政党的组织,但是所争论的问题是关于是否脱离英国独立的,美国人就已经分为了别称辉格党人的爱国者和别称托利党人的效忠者两派,这两个最初的党派为了各自的主张,用尽了各种手段,欺骗、诋毁等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之间的党争并没有给殖民地的政治生活带来积极的作用,因此当再次涉及到党争的问题时,美国人唯恐避之不及。第三,对历来提倡个人自由主义的美国社会来说,他们既然反对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对各州和地方一政府以及人民权利的侵犯,当然也不会去追求一个集权式的政党的组织形式。

  所以,当时一的舆论普遍反对结党,希望美国是一个和谐、无党派的国家。

  最初,从美国国家政权的运行来看,美国当时的情况确实是无党派,在第一次总统选举时没有政党,华盛顿获得全票当选总统。麦迪逊就曾经非常乐观地说: "旧的派别斗争随着联邦政府的建立而告终。"可是,随着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的出台,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两大政治派别的对立已经难以回避,华盛顿为了国家利益去劝告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也无济于事,联邦党与反联邦党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最后华盛顿加入了联邦党派,成为了联邦党派政治家。即使曾经扬言宁可不上天堂也不愿加入政党的杰斐逊这时也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与麦迪逊一道组建政党。

  整体来看,这些开国元勋们之所以抛弃了最初的"不结党"立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希望在国家的政治斗争中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因此,美国政党是现实主义战胜良好愿望的产物。

  2.2.3 宗教因素对美国政党的影响。

  自美国建立之初,基督教就始终与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北美殖民地建立的同时,基督教随之被引入到了美国。早在十六世纪,最开始来到北美的殖民者就将基督教作为文化征服的内容向当地的土著民族进行传播。十七世纪,清教徒因反对英国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于是一部分逃往北美避难。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又有许多清教徒被迫赴美。这些为避免受到迫害的流亡者在这片新的北美大陆之上开始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居所。西方的法律思想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之上。清教徒只承认《圣经》是他们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无论平民还是国王在上帝面前都一律平等。受此影响,人们把《圣经》

  中的某些原文直接拿来当作律法,这时候的宗教,事实上已经起到了法律规范的职能。正如托克维尔所说:"清教的教义既是宗教学说,又是政治理论。"事实上,基督教在最初的美国两党制形成时就对其有巨大的影响。基督教采用院外活动、选举和影响议员中的教徒等方式参与政党政治,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许多政治人物同时都是基督教的教徒,受此影响,支持联邦党人的是公理会、主教派教会;民主共和党则赢得了浸礼会、罗马天主教会、卫理公会等教派的拥护。

  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美国两党制的背后少不了宗教思想的身影。基督教对美国两党体制的最终确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分享权力的时期常被称为第一政党制度或第一党系(First Party System)。这种制度实际上起源于议会的不同派别,并不以总统权力为首要目的,1824 年的总统大选是就在民主共和党内部明显分裂为北部的青年共和党和传统势力两部分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致使青年共和党和民主共和党正式分道扬镳。青年共和党改称国民共和党,而杰克逊一派则在 1828 年组建民主党。杰克逊在 1828 年上台后,国民共和党与某些反杰克逊势力集合起来,于 1834 年新建辉格党。自此,美国进入第二政党制度或称第二党系(Second Party System)时期。

  辉格党主张强化联邦权力和倡导改革,这些主张得到了新教徒极大的拥护与支持,因此北部的长老会派、浸礼会、公理会大多是辉格党人。这种宗教和政治结合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政党内部的凝聚力,争取了很多教徒的支持。与之相比,民主党作为南方各州奴隶主、农民以及平民的利益代表,主张建立大社会小政府的国家治理模式,强调对于宗教和文化应当持多元主义的立场,反对那种清教主义式的信仰与道德干预。

  后来,随着奴隶问题在美国国内的日益突出,两党内部本就存在的关于土地和农奴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北部辉格党人、部分民主党人和后来成立的自由土壤党人联合成立了共和党,南部辉格党人则转向民主党,两党正式完成改组,第三种政党制度或称第三党系(Third Party System)形成。可见,两党对峙局面的形成,宗教力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