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史论文

美英两国两党制的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60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美国两党制的演变探讨
【第一章】美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引言
【第二章】美国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三章】美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 美英两国两党制的比较
【第五章】美国两党制对其宪法的塑造
【结语/参考文献】美国两党制度形成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美英两国两党制的比较

  两党制的政党制度首先是在英国确立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以及部分英联邦国家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美英两国的两党制作为其中的代表,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的发展和改进都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价值。因此,在研究美国政党制度时,通过与英国两党制的比较,应该更能深刻的了解美国政党制度。

  4.1 美英两党制的异同。

  4.1.1 美英两党制的相同点。

  英国两党制的萌芽期是在资产阶级爆发革命的过程中出现的,但是这时候英国政坛的两党跟美国建国初期的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性质一样,更像是政见不合的不同政治派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当然也并没有形成现在这样成熟的具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两党制,确切来说,当时的两党更像是一种两党制现象。直到英国利用工业革命完成对整个社会的改造,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中已经完全形成了支配性的地位,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有了质的提高,之前在英国社会存在的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党均成为英国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这标志着英国两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正式确立。

  从1920 年以后,自由党开始解散,其在英国政坛中的地位也被工党所替代。自此以后,英国政坛上所出现的保守党、工党轮流执掌政权的政治局面一直延续至今。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在美国内战结束以后,美国两党制才得以确立。通过二者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两国的两党制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英两国的两党制所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党制度脱离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只要政党制度参与到国家政权的运行中,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这一阶层的切身利益。

  虽然在政治选举中,两党拼命的想要夺取国家政权,包括在选举工作结束以后,执掌政权的党派和在野党也会因为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出现立场上的冲突与对立,看上去双方针锋相对,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政党背后多承载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无论最后的选举结果如何,无论哪一方的政党最后执掌政权,都可以看成是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政权的把持与掌控,这就使得资产阶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通过"轮流坐庄"的形式实现对于国家的统治。

  第二,政党主要是通过选举的方式开展活动。在英国和美国两党制的制度背景下,参与政权的两大政党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对于国家政权的掌控。对于英国的两党来讲,执掌政权意味着通过英国大选,选举产生新的议会,然后在大选中获得胜利的政党领袖担任首相的职务,并由新首相负责组建新内阁。由此可见,政党通过选举的方式掌握了国家政权。而对于美国来讲,同样如此。一个政党如果在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赢得美国总统的职位,那么就表明该政党已经掌握了美国的国家政权。所以,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扩大宣传,更广泛的吸引选民参与到选举中来。为了选举的需要,两党均在地方上设立了常设委员会等组织,足见其对于选举工作的重视。

  第三,英国和美国的两大政党对于国家政权的把持都属于"轮流坐庄".自从两党制确立以后,两国均未出现过长时间的只有一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局面,基本上都是两大政党分别掌控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英国,一般来讲大选中赢得票数最多的政党可以获得议会的多数议席,那么该党自然也就成为了执政党,该党的领袖出任首相职位,并有权组阁。在英国的内阁成员构成中,一般都是执政党中重量级政客。至于在大选中赢得席次稍少的政党则成为反对党,由该党领袖牵头组建"影子内阁",其性质其实就相当于"后备内阁".在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也是通过普选的形式产生的,但是否提名候选人的决定权则由两大政党自己掌握,再加上国会选举制度本身有许多规则倾向于两大政党,例如席次的分配,选区的划分等等。这就导致了两大政党在国会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控制着大部分的国会议员席次,实力孱弱的党派和两大政党根本就不属于一个重量级,因此在选举竞争中自然会败下阵来。个别小党最多只能占有个别议席,这对于国会中两党的绝对话语权体系根本构不成任何的挑战。另外,在象征着执政地位的总统职位的选举中,也是只有两大政党可以参与的政治游戏,小的党派根本没有机会与其展开竞争,这也就表明了总统职位只能有两大政党轮流获得,按照美国的制度,总统自主决定由谁出任新政府内部的高级官员,事实上历来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都有"论功行赏"的意味,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总统选举过程中出力最多的本党人士才能出任政府高官,这也就决定了小党的人和无党派人士基本上无缘进入政府高层。

  第四,美国和英国的两党制都是两国宪法中的宪法惯例。一国的宪法惯例是指在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实践中,宪法对于国家根本性问题作出规定,并对社会上基本关系进行调整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体,一般来说,宪法惯例对全体社会公众都有约束力。美英两国的两党制在其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作用,两党制的存在决定了两国的政党制度以及政权组织形式,并且掌握着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内容的国家权力,通过国家权力的行使,能够对社会上的基本关系进行调整,因此美英两国的两党制都是宪法中的宪法惯例。

  4.1.2 美英两党制的差异。

  英美两国的两党制除了相同点以外,受限于两国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国家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因此,英美两国的两党制还有些许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两党制对美英两国宪政体制确立的作用不同。现代社会的民主制度和宪政体制的运行,离不开政党制度的广泛参与。而随着政党制度的不断发展、演进,也日益成为国家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推定力量。从历史角度观察,对英国的国家政权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下放的过程。从最初封建王权对于国家政权的保持,再到后来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议会对于王权的限制,以至于最后的"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体制。后来随着政党制度的确立,政党开始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入到议会,并且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以此来实现对于国家政权的掌握。英国两党在政治活动彼此竞争,都希望能够在英国大选中获取更多的席位,已期成为执政党。在英国,由于政治体制属于君主立宪制,他的宪政体制的确立主要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制度来确立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负责行政权,并且议会可以利用手中的不信任票来倒阁。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议会和内阁是互相制约的关系,但是从内阁的产生来看,一般是由议会多数党出面组成的,而且英国的政党有着非常严明的政治纪律,对于政党内部党员的控制非常集中,所以对于英国政权的控制的关键还是议会。对于英国的两党来说,议会中的席位就成了必争之项,意图实现对于议会的控制。英国的政党制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内阁制体制下立法权和行政权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宪政体制的运行。对于美国来说,情况并非如此。美国作为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还是负责行使行政权的政府首脑;国会有权制定法律以及对于财政计划的表决,有权对总统进行弹劾;联邦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对于国会制定的法律有权进行违宪审查。在这种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模式下,宪政体制得以确立。美国两党制自确立之日起,就以争夺总统职位为目标,通过参加美国大选的方式,向总统大位发起冲击。同时在国会选举中,两党也对国会席次进行竞争。

  因为两次选举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并不一定就是国会中的多数党。

  而且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政党内部对于党员的控制较为松散,并没有将统一的政党意志强加给内部的党员,党员在国会中可以提出与本党不一致的意见。这些形式保证了在三权分立的模式下,美国的宪政体制得以稳定运行。

  其次,两国的两党制在政权的结合方式存在差异。由于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的两院议会制,因此在英国,两党制结合的是议会制。

  议会上议院一般被称为"贵族院",其议员资格一般有世袭和国王任命两种方式,政党制度对此并不产生影响。下议院一般被称为"平民院",其议员大多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的,两大政党主要是针对下议院的席位开展竞争,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则可以执掌政权,并由获胜政党领袖组阁行使国家权力;获得较少席位的另一政党则为反对党。

  由此可见,政府的成立和议会是同时存在的,如果在大选中获胜,那么执政党就可以完全控制议会权力,从这一点上来看,英国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区别还是非常显著的。对于美国的两党制来说,其所要结合的对象是总统制。由于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政体,政党之间主要是围绕着总统职位展开斗争,因为总统依据宪法的规定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政党才可以成为执政党。相反,如果在总统选举中失败,那么该党就成为了在野党。因为美国国会两院的议员也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的,因此在国会中所占席次的多少并不是由是否是执政党来决定的。有时候在野党也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比执政党更多的议会席次。

  再次,政党内部的约束机制不同。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在政党内部采用的都是集中制,严格要求议员的行动必须受到政党纪律的约束。例如,在议会就重大事项进行投票表决时,具有该党党籍的议员必须站在本党的立场上,依照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表决,虽然偶尔允许议员弃权,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不能使本党的利益受到不利影响。

  在这种集中制的作用下,出任首相的执政党领袖一般都能实现连续执政,因为在野党受到议会席次的限制,并不能发挥实际的抵制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两大政党内部均没有采用集中制,政党内部的组织机构也较为松散,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总统选举中该党党员必须坚决站立在本党的立场之上。两党议员在国会中表达立场也不受所在党派态度的影响,而是大多从选区的利益出发,为选区的选民负责。由于这种立场的分散性,就导致了在美国两党内部均存在持不同政见的政治派别,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重大立法项目时,争论最为激烈的多是国会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并非是两党之间分歧的斗争。

  4.2 美英两国宪政模式的政党定位比较。

  4.2.1 英国宪法对于两党制的限制。

  英国学者白之浩对于英国的宪法与政党制度研究非常深入,要想理清二者的关系,必须要从他的理论入手。"1870 年白芝浩著书《英国宪法》,这也是平民院统治地位在形式上建立起来的标志。孟德斯鸠深刻分析英国宪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分权制衡理论".

  白芝浩一直主张对于政党活动应当保持警惕,并应当从宪法的角度去适当规制政党的行为,这种主张并非只是白之浩特有的一种立场,英国宪法学家戴雪同样坚持这样的主张,他认为"政党与宪法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往往不可调和,政党过分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管理,宪法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威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比例代表制可以被看作促进政党制度发展的一种制度,后来这种制度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流传开来。针对这种情况,戴雪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两党统治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对于保障英国政治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假如脱离英国的宪政制度现状而实行比例代表制,对于早已稳固的两党政治模式造成极大的损害,也会使议会制度受到不利的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能突破两党制,因为过于泛滥的党派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用,并且宪法与政党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政党过分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管理,宪法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威胁。

  其实,"统治阶层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凭借其手中握有的国家权力,采取主动调整的方式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将选举的范围适当放宽,保障更多的民众能够行使其选举权,进一步实现更为广泛的民主,从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普遍的表达。这样一来,既能够维持原有的政治制度模式的稳定与发展,同时还照顾到了其他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现有的政治权力结构也不会发生动摇。后来,随着英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的辐射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英国社会一直处于较为和谐的状态,及时出现偶尔的社会动荡,也能很快的消失。同时在宪法上,为政党的权力范围明确了边界,将政党的权利通过制度的手段进行了必要的规制,这样一来,一方面防止了政党过于泛滥造成的社会危害,又进一步提升了宪法的威信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宪法的社会效用。

  4.2.2 美国宪政制度对于两党制的制约。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制衡理论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尤其是在政党制度和宪政模式的构建上,意义非常深远。美国各州之间有很强的独立性,严厉杜绝州政府之间的联盟行为,联邦政府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各州之间的高度独立性也体现了美国与英国宪政模式的不同。对于州政府来说,选举是本州自己的内部的事务,其他州包括联邦政府在内都无权干涉。按照这种方式,各州权力机关的产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党权力的效用。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单纯追逐利益的集团并不能建立有效的统治,托克维尔认为这其实是为了防止政党在利益争斗的过程中危害到制宪的稳定,并因此影响到整个宪政现代化的进程和步伐。

  事实上,按照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家权利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形式上的分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党的权力,但是这种制约的效力是非常脆弱的。按照三权分立的理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产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由于这个机关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那么也就说明了这些机关的出现代表了选民的利益。通过对权力进行形式上的分类,保证权力的背后能够彰显人民利益的身影,在这种权力相互制衡的情况下,即使出现权力集体腐败,压制人民的情况便不会出现,因为每项权力的背后代表着人民的利益。

  上文所论述的对于政党权力的制约只存在于理论中。要想实现对于政党权力的制约还要在制度上进行设计,通过制度的设计保证政党集团的竞争必须通过三权分立的形式,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并且利用宪法规定的方式进行。众所周知,三权分立的体制不仅能够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还能实现对政治权利的维护,在三权分立的制度下,政党活动与政党竞争被分离开来,防止民众的利益受到专制制度的危险"在美国历史上,宪法的本质不在于消灭异己,而在于保护政党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这种手段来实现公众自由平等利益的保障。在对美国政治的制度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美国在历史上曾经为了限制政党权力设计过一种预防机制。由于美国疆域辽阔,同时各州之间相互制衡。建国初期的制宪人就利用天然和制度上的因素,设计出了一套用以限制政党权力的特殊预防机制,这种机制的运行是通过限缩政党的活动范围来实现的,从而实现对于各个党派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按照这种预防机制,党派的活动范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区域,在区域外政党的行为则认为是无效的。这种特殊的依照美国地理因素来限制政党权力的特殊预防机制,在适用初期,确实对某些影响力较为广泛的政党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但是,这种制宪制度的设计思想是根植于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现状的,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预防机制的作用逐渐被削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