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

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 作者:李政
发布于:2018-11-17 共4191字

  摘要: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 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 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 然后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模式;

  Abstract: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various kinds of specialized talents and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Today, the society needs talents with various qual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the people's quality. The legal quality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itizens. Therefore, the leg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leg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legal educ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model;
 

法制教育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以往难以企及的高位。法治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要合理运用法治的权利义务机制和权力责任机制, 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规范各种利益关系、社会关系, 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要切实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守护社会公平正义。2015年, 在教育部下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中, 明确指出, 高校教育系统的人才优势明显, 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在开展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内容系统深入、形式生动多样、效果扎实显着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和法治实践, 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 形成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与氛围, 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水平与能力, 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法治教育定位不准确

  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定位与当前法治教育的突出地位存在严重的不相匹配的特点。在上世纪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意见》, 指出“学校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论述, 教育系统内部或社会上不少人认为, 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没有独立定位, 而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从属于德育的。但是, 从其实质内容来讲, 法治教育与德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法律具有宏观性特征, 针对社会成员的整体;德育则更具微观性特征, 关注社会成员个体, 所以法治教育与德育并不能够相互包含, 或互相从属。

  在西方国家的现行教育体系之中, 法治教育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内容存在。与我国强调法治教育、道德教育情况相类似, 不少西方国家虽然也强调道德教育或宗教教育, 但是法治教育的地位不可撼动。据了解, 西方国家在开展法治教育时所采用专业教材和教学人员都是相对集中且专业的。

  因此, 将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组成部分的做法是十分不妥当的。法治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使得在开展法治教学的过程之中按照以往既有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导致因循守旧, 不思变革, 不能估计到法治教育的自身特点, 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需求。不少高校因为学校性质或师资力量有限, 往往难以配备独立法律教学团队, 往往导致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难以取得实效。

  2. 大学生法治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来看, 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校已经从培养“天之骄子”的社会精英向培育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转变。在此背景下, 大学生法治教育也已经从向大学生传授零散的、基础的法律知识向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转型。这也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三个明显的脱节:一是国家的对大学生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与各实际开展部门的认识存在明显脱节, 不少高校还停留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层次, 远未意识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是从事高校法治教育教师的认识脱节, 当前针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相对业余, 基本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 他们的法律知识相对不成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仍没有突破传统模式、鲜有创新, 教学效果相对较弱。三是大学生对于法治教育认识比较脱节, 不少大学生仍然以为学习就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 以法治教育为“选修”, 缺乏重视, 学习缺乏动力, 更有甚者对于当前开展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甚至排斥。

  据了解, 当前各高校并未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形成明确的教学体系、建立独立的教学队伍, 教学方式还是延续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环节缺乏, 这对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难以有效结合。

  3. 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据了解, 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为主, 该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环节, 课程内容广泛, 法律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该课程中法律知识仅在其中占据四章的篇幅, 却要涵盖宪法、民法、商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等各项法律内容以及必要的社会主义法理内容, 必然导致课程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完成。

  课程环节重教学轻实践。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环节缺失, 是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法治教育更多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仅限于书本内容, 缺乏直观感受。大学生在校的社会实践内容也往往缺乏与法律相关联的内容。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的改善

  1. 明确大学生法治教育目标。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 高等院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因此, 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 及时关注国家层面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 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国家将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 充分体现了宪法的地位, 高校要认真领会《宪法》精神, 积极宣传宪法法律至上、遵纪守法、民主自由等法治思想, 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争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践行者和参与者。

  2. 调整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出了精英化的阶段, 现在正在逐步普及, 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从从培养社会精英逐步转变为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现代化公民。现代公民一个很重要特质就是具备良好法治素养, 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教育, 以适应这种要求。大学生法治教育要从以往法律知识传授向提高现代公民素质转变。形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调整培养目标, 把大学生法律素质列入高校素质教育长期培养规划中, 坚定地把法律素质教育由过去的德育中划分开来。其次, 各高校进行试点, 将法律教研室单独划分, 与德育教研室形成既互动又交流的关系。

  要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缓解, 接触到热点法治现象, 深入了解法的本质, 逐步形成对于对法的真实感受。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效配合法律相关课程理论教学, 也使得大学生加入到了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中。

  3. 完善高校法治教育培养方式

  (1) 不断充实法治教育课程。一是要尝试增加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的学时, 使相关法律基础知识能够在课堂上更加详实的讲述, 让大学生群体对于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更为充分的掌握。二是要不断增加大学生法治课程数量, 可以试点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开设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法律课程, 讲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相关法律知识, 使大学生在日后走向专业领域内能够知法用法, 运用专业法律搞好本专业的事务;根据学校的不同特色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法律公共课程, 使大学生法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当增设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法治课程, 为大学生遇到的法律困惑提供法律援助。

  (2) 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大学生法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以高高在上的面貌出现, 而是要接地气、有实效。要增强内容的生活性, 更加与生活相关、懂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可以不断增强内容的政治性, 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问题, 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思维的人才。尝试增加国际法律基础知识, 能够让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要开设有关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治教育。还要加强刑事法治方面的教育, 以起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3) 不断拓展法治教育途径。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情况下, 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而是要不断拓展新渠道、发现新路径, 找到可以与大学生形成良性互动的全新教育模式。要关注网络渠道, 不断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效性和现代化。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关注度高, 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推广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势呈现法治教育相关内容, 不断增强学生群体的接受度, 建设成规模的法治教育网络载体, 为确保大学生法治教育不断推进提供新的阵地。

  综上所述, 做好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教育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程度, 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拓宽法治教育路径模式, 用更加有效、更为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大学生法治教育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卫忠。论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要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 (06) :44-48.
  [2]李万江。浅析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现代交际, 2016 (03) :89-90.
  [3]杨超。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改革的启示——兼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方向[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5 (11) :30-32.
  [4]杨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探究——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为中心[J].高教论坛, 2014 (06) :18-21.
  [5]杨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改进研究[J].法治与社会, 2014 (14) :227-229.

原文出处:李政.新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0):165-16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