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茵栀黄口服液与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22 共2806字
论文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临床上 60%的足月儿和 80% 早产儿会在生后 2 ~3 d 出现黄疸。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早期新生儿的暂时现象,但由于围产感染、溶血及遗传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病理性黄疸也不少见。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 ~250 μmol / L 后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其并发胆红素脑病可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或危及新生儿生命。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积极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十分重要。2010 年 10 月 -2011 年 12 月,我院新生儿科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 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92 例,并与常规治疗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资料 185 例均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98 例,女87 例; 足月儿120 例,早产儿53 例,过期产儿12 例; 自然分娩 130 例,剖宫产 55 例; 出生体重 < 2 500 g 为64 例,2 500 ~ 4 000 g 为 95 例,> 4 000 g 为 26 例; 黄疸出现时间,<24 h 有 65 例,1 ~7 d 有 61 例,> 7 d 有 59 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2 组: 治疗组92 例,其中男48 例,女44 例; 对照组 93 例,其中男 50 例,女 43 例。入院时经皮测胆红素水平230. 6 ~ 319. 4 μmol / L,平均(288. 44 ± 18. 9) μmol / L。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因 RH 溶血病、ABO 溶血病、等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除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所致直接高胆红素血症等。

  2 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给予 8 ~ 16 h 蓝光照射; 对于血清白蛋白降低者给予输注白蛋白 1 g/kg; 有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碱化血液纠正酸中毒对症支持治疗及病因治疗等。治疗组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芩甙及金银花等提取物) 口服。每次 3 ml,每日 3 次,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 口服,每次5 g,每日2 次,3 d 后即进行疗效判定。2 组均未停母乳,光照期间均注意保护眼睛、会阴等部位,同时补充水电解质及维生素。

  1. 3 观察指标 入院当日对观察对象采用日本产 JH20 - 1B型经皮黄疸仪测黄疸指数。测定方法: 用经皮黄疸仪进行常规测定,分别取新生儿前额正中、前胸正中为测定点各测 2次,取其平均值。

  1. 4 疗效标准 (1) 治愈: 黄疽消失,TBIL: < 21 μmol /L) ;(2) 显效: 黄疽明显减轻,TBIL <85 μmol/L 以上; (3) 有效: 黄疽有所减轻,TBIL: 85 - 171 μmol/L; (4) 无效: 黄疸无改变,TBIL: > 171 μmol / L。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 5 软件分析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 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 3% ,2 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 38,P <0. 025) 。见表 1。

 论文摘要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一种常见病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成人血胆红素 >34 μmol/L 时,巩膜和皮肤可见黄染。新生儿毛细血管丰富,血清胆红素 >85 μmol / L 时,才能觉察皮肤黄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多为生理性,少数为病理性,在缺氧、酸中毒、感染、低体重、低血糖、低体温代谢紊乱等情况下,胆红素可通过发育不完善的新生儿血 - 脑屏障而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多为永久性,最常受累的区域是基底节,尤其是苍白球和丘脑下核、海马沟、红核、动眼神经核,及一些脑干核等。往往可以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伤残及后遗症。由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核黄疸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必要的。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程度轻重及发生早晚,尤其有合并各种代谢紊乱的,都应该必须严密动态观察,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本病的病因主要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有关。

  目前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如合理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输注白蛋白、蓝光照射、口服茵栀黄等。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止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要点。病理性黄疸属中医学”胎黄”范畴,中医临床把新生儿黄疸分为湿热熏蒸型,感受邪毒型,寒湿瘀滞型和淤血内阻型,但多数新生儿黄疸属湿热熏蒸型。认为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胎毒湿热之邪,湿、热、毒郁结血分,肝胆疏泄失常,胆汁输送排泄受阻,侵入于血,外溢肌肤所致。

  中药汤剂的退黄作用多样。传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为传统方剂茵陈蒿汤加减化裁而来的中成药,该药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等提取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可明显地诱导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 的含量及活性,可抑制变态反应,黄芩苷对各种原因造成肝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芩苷通泻胃肠郁热,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茵栀黄口服液主要成分茵陈蒿中 6,7 - 二甲氧基香豆素等 10 多种成分均有明显利胆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可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坏死。栀子有很好的保肝作用,栀子苷等有效成分可促进胆汁分泌,可使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明显降低。茵陈有清热利湿,消炎利胆之功效,栀子清三焦之湿热,此二味为退黄之要药。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尤为显著。金银花中活性成分绿原酸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金银花所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利胆作用。因此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兼有保肝降酶、抑菌的作用。

  妈咪爱主要由屎肠球菌(每包含 1. 35 亿只) 和枯草杆菌活菌(每包 1500 万只) ,屎肠球菌于服后很快即能在肠道内定居并迅速增殖,成为肠道内优势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成熟,促进胎粪或大便排出以减少肠肝循环,减轻肝脏负担。并产生细菌性 β - 葡萄糖醛酸苷酶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降低肠道 pH 值,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同时也能促进肝酶的活性,故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本资料结果表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 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 义.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 : 321-322.
  [2] 丁圈芳,张 平,姚 丹,等. 我国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 : 624-627.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69-300.
  [4]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第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20.
  [5] 王萍芬,朱大年. 中医儿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49.
  [6] 谢 缄. 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J]. 广东医学,2004,25(11) : 1335-13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