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中药外用全面医治心脾积热型口疮患儿6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13 共1944字

论文摘要
  小儿口疮是儿科门诊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以口腔黏膜、舌及齿龈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小疮或溃疡面为特征,患儿常有流涎、拒食、啼哭等症状,有的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等。西医多认为本病与维生素 B2缺乏有关,治疗上多以口腔护理及补充维生素 B2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据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本病实证者为多,且脾胃积热和心火上炎往往同时出现,表现为心脾积热。自2012 年 1 月以来,笔者采用多种中药外用的综合疗法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患儿 60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其中男 31 例,女 29例; 年龄最小 8 月,最大 12 岁,平均 4. 6 岁,其中 1岁以下 7 例,1 ~3 岁 24 例,4 ~6 岁 21 例,7 ~12 岁8 例; 病程最短 1 d,最长 5 d,平均 3 d。60 例患儿皆属实热证,中医辨证为心脾积热证。

  1. 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心脾积热证应具备以下特点: 口内疼痛,口渴,口臭,尿短黄,便秘,口疮数量多,周围充血明显,舌红、苔黄,脉数。

  1. 3 治疗方法

  60 例患儿均每日予金银花 10 g、野菊花 10 g 浓煎漱口,年幼不能配合者,用棉球蘸取药汁清洗口腔。再予冰硼散用蜂蜜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 3次。另予黄连 15 g、吴茱萸 15 g 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夜间外敷两足涌泉穴,用纱布裹之,次晨取下。三法综合治疗 5 d 后观察疗效。60例患儿均未使用抗生素,对个别体温较高者( ≥38. 5 ℃ ) 予西药退热剂以求及时退热,防止高热惊厥等情况发生。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参照《儿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口腔损害愈合,黏膜恢复正常。好转: 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 症状和体征未改善。

  2. 2 治疗结果

  60 例患儿中治愈 45 例,占 75% ; 好转 12 例,占20% ; 无效 3 例,占 5% ; 总有效率为 95% 。

  3 典型病案

  郭某,男,23 月,2012 年 6 月 12 日就诊。主诉:发热伴口舌溃烂、疼痛 2 d。症见发热、烦躁、流涎、口干、口臭、饮食时哭闹、大便干结、3 d 未解、溲赤,曾口服退热药、维生素以及“清热解毒口服液”5 mL,每日 2 次,无明显疗效,遂来就诊。查体: 体温38. 2 ℃,口干唇燥,口颊黏膜、舌面、硬腭见 10 余个直径约 2 ~3 mm 大小的黄白色溃烂点,有的已融合成片,周围充血明显,咽部充血,舌质红、苔黄厚,指纹紫,达风关。中医诊断: 口疮( 心脾积热型) 。

  予中药外治综合疗法治疗,3 d 后复诊,患儿精神好,热退,溃疡面缩小,饮食无哭闹,大、小便转正常,同法再用 2 d 后溃疡愈合。

  4 讨论

  口疮一病,因发于口,故而得名。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若口腔不洁,感染秽毒或过食辛辣厚味致心脾积热,循经上攻于口腔,灼伤于唇舌之肌膜,化腐成脓而形成本病。正如《圣济总录·口齿门》所说: “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故令口舌之间生疮。”《幼幼集成·口疮证治》云: “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笔者根据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学说,结合小儿服药困难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外治疗法综合治疗,三法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敛疮止痛、祛腐生肌之功。其中金银花、野菊花浓煎漱口不仅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有效清洁口腔,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蜂蜜气芳香,味极甜,甘、平,归肺、脾、大肠经,具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外用生肌敛疮。实验证明,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将蜂蜜直接涂于患处,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冰硼散为临床常用外用药,有较好的解毒生肌、敛疮收口作用,与蜂蜜混合,局部用药更易附着。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吴茱萸外用古今均有广泛记载,《本草求真》曰: “咽喉口舌生疮,以吴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本草纲目》云: “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在 200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有“外治口疮、高血压”的记载[3]。黄连苦寒泻火,乃疮家之圣药,可治口疮。涌泉穴归足少阴肾经,药敷于此,可泻火解毒、解热下行、引火归元,好似“釜底抽薪”。诸外治疗法联合运用,疗效可靠,且操作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4.
  [2]陈永红。 儿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M]。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51 -52.
  [3]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8 -1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