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多媒体设计论文

装置艺术在主题展馆中艺术表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4654字
  第三节 装置艺术在主题展馆中艺术表现
  
  一、装置艺术的定义和特征
  

  装置艺术是一种改变观者对空间的感知,基于特定的场域空间创造的一种包括装置或物件构成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装置艺术大多应用在室内空间,室外的相似的艺术形式则常被称之为大地艺术。
  
  装置艺术可以是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它能包含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媒体,例如:绘画,雕塑,现成品,视频,声音等。观者观看装置艺术的感受与观看传统的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像绘画类的艺术作品,通常都是从单一的一个参考点进行观看,而装置艺术则需要观看者积极的参与到与作品的互动中,进入到装置艺术的空间当中,观众就与作品有多个视点的接触,而不像观看绘画一样只能是从相对单一的一个参观角度参与。
  
  装置艺术还可以结合多个感官的参与,例如触觉,听觉或嗅觉,而不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官的参与,装置艺术更强调观者的参与感受和与作品的互动交流。
  
  装置艺术的一大特征是将场景和空间与装置作品本身融合在一起,在某些场合,作品所处的场地和位置有一种内在的,与作品本身拥有不可转换的关系的重要元素,如果将作品移动到另外的场地或是在不同的场景创造同样的作品等同于破坏了已有作品的完整性,或者说等同于创造了一件与原作品不相容的新作品,这种涉及到是具体场景的情况而创作的装置艺术类型被称作为定点装置艺术。许多装置艺术家在创作这类作品时都着重强调作品的放置空间,他们也会提供详细的安装方法和所使用的安装设备材料。虽然场景是装置艺术的一个核心要素,但也有一些装置艺术对场景没有特定的要求,所以根据艺术家的要求,有些艺术装置也可以在类似原场景相似的地方重新组装或组合,例如在展览馆内部展示的装置艺术有时候也会受邀展现在艺术博览会或其他艺术双年展会上。
  
  二、装置艺术特征在主题展馆中的具体应用
  
  (一)装置艺术特征“具身体验”的定义
  
  在室内展馆的展示环境中,装置艺术不单单可以传递展示信息内容,更重要的的是设计师可以利用装置艺术的展现特征唤起观众感知展示空间的意识。神经学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通过对周围环境不断重复的设想,展现和分析的互动过程来帮助人类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如何去感知,体验和记忆周围的环境取决于自身的意识。装置艺术首先创造出一个包含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和嗅觉等的拟真环境,让参观着有一整套的感官体验,参与者在装置艺术的环境中有自由的参观导向,选择自己的方式参与理解其中。通过将参与者置身于这样一个存在设想的环境中,参与者的意识被激活产生感官体验,最终形成对展示空间的具身体验。(具身体验指的是在人们的物理空间体验中,人的身体作为测量周围环境的测量器,身体通过感官从周围的环境收集无数的刺激信号然后经过大脑的处理分析得到我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体验。)①

        (二)“具身体验”在传统空间的艺术体现
  
  设计师 Thom Faulders 在 2000 年的圣弗朗西斯科的一个当代艺术展上就通过装置艺术作品探索了观众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具身体验。(如图 3-7 所示)设计师在被给予的空间内设计了一轮波浪形状的粉红色记忆海绵体,参观者可以躺在上面并聆听展厅内播放的音乐。记忆海绵体的质地让参观者在与展示空间互动的过程中可以留下一份短暂的记忆,粉红色材料覆盖了整个装置的表面,模拟的是在人在阳光照射下合上眼皮时感受到的那种色彩,意在唤起观众产生一种平静惬意的氛围感受。这件装置艺术作品不仅仅寻求与参观者物理身体的互动,其本身的设计形态也对参观者的感知有直接的作用,波浪形的类似小山丘的记忆海绵体就像是一个夸张的喉部造型,本身也起到了声音反射板的作用,它可以加强声音的清晰度和产生声音衰减的效果。参观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闭眼聆听音乐就像悬停在无边界的声音的迷雾中,消融了室内空间墙、地面和顶部的空间界限感觉。
  
  装置艺术家常用“亲密度”来衡量观众与装置空间之间的关系,认为观众自身的身体体验是感知三维空间的核心要素,构成了参与者理解空间展示的基本条件。艺术家 Byron Kuth 和 Elizabeth Ranieri 通过装置(如图 3-8 所示)探索了观众身体体验和感知展示空间的“亲密度”的关系。作品看似是被设计成一个休息区间,实际的意图是想探究参与者的身心同时被包围在装置中的感知体验。
  
  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的墙上开了几个人体大小的墙洞,然后在每个墙洞里布置上舒适的软坐垫,整个装置都用软材料包裹,其目的是为了吸音,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于其他展示空间的安静的避风港,参与者在里面可以避开嘈杂的噪音,以独特的视觉和听觉角度体验展厅空间的展示,直接的空间界限划分让参与者在装置中体验到另一种观看经历,强调了观众身体体验和展示空间的“亲密度”的关系。
  
  另一种探索参与者在展示空间的体验感觉的方式是提供给参与者一些动作参与的方式,就像人们在房间里开门或开窗一样的行为参与方式,一般这样的装置艺术都会涉及到动作采集和信息反馈两种互动界面。早在 1986 年就有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将动作感测器分配在展示空间不同的地方,每个动作感测器被分配有不同的声音,动作感测器捕捉到参与者的动作后可以触发音响发出声音,参与者通过与展示空间的互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音乐,整个装置就好像是参与者利用身体演奏的一个大乐器,在参与者与展示空间之间创造出复杂而又共鸣的亲密关系。
  
  同样类型的一个装置艺术 Dark Matter 于 2010 年美国匹兹堡设计展出,(如图 3-9 所示)同样的感知对象是进入展示空间的参与者,不同的是设计师通过新的信息采集方式提高参与者的感知体验,参与者进入展示空间时会戴上特制的头罩,整个展示空间都安装了定位音响,视觉感官几乎被遮盖,听觉感官变成导航性的“可触实体”,参与者通过辨别玻璃碎渣的声音、石块滑落的声音、火焰喷发的声音、冰块砸落的声音等等来选择前进的方向。通过这种特定的方式和媒介呈现感知信息,让参与者完全的参与并用动作行为主导与整个装置空间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全面的身体体验。
  
  装置艺术的主要关注点还包括激活参与者的感知能力,艺术家 RichardWilson 认为即便是利用空间里已经存在的物体,装置艺术也能激发参与者发现展示空间当中存在却未被发现的内在的美。他的作品 20:50(如图 3-10 所示),在 1987 年开始展出,随后的十几年在全球各地都有展出。设计师用金属材料制作成容器将空间分割开来,形成一条狭长的并有坡度的小道,让参观者在上面行走时形成强烈冲击的视觉角度,金属容器装满了沉淀的油质可以完美的反射空间的顶部结构,参观者在看地面时实际上看到的是空间的顶部,这种空间组成的视觉看似转变打乱了参观者的空间方向性,但实际上却加强激活了参观者的空间感知意识。Olafur Eliasson 是另外一位致力于利用装置艺术改变参观者传统感官体验的艺术家,与 Richard Wilson 利用展示空间本身的空间构造作为基点不同,Olafur Eliasson 将室内的展示空间改造成舞台的形式,模拟室外的环境,制造出在室内空间体验到室外环境的假象。Weather Project installation(如图3-11 所示)是他最着名的一件装置艺术,这件作品将几千组灯泡组合成完整的圆形,放置在半透明的塑料膜后来模拟发光的太阳。观众不仅仅是单纯的参观者,更是作为一个对比要素,衬托 出整个装置场景的宏大,装置制造出的幻象像是有某种魔力般震撼着进入到展示空间的参与者,完全的沉浸感使得参与者的感官忘记了周边的空间限制因素,仿佛真的置身于室外空间一般。为了进一步的探索哪些构成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设计师在空间顶部安装了镜面反射,参观者可以通过顶部的镜子看到自己所看到的场景,更加激发了参与者的感知意识。通过设计师的大空间场景布置和模拟材料的选择,参与者不仅在一个室内场景体验了室外场景的氛围,并且通过顶部的反射设计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感知本体来体验单体的个人的空间意识在群体参与者的影响下的感知体验。
  
  Eliasson 的设计还有个标志性的特点是擅长创造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在Weather Project 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制造人工的雾气给灯光效果增加了密度,并且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另一层的独特空间层次感和氛围感。在他的另一件作品Feelings are Facts 中(如图 3-12 所示),一种挑战参与者空间导向模式的独特的空间感官氛围通过薄雾和不同色彩的灯光被创造出来,空间的定义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已不复存在,唯一的帮助参与者导航的是一些很弱的霓虹灯。为了强调身体作为一种感官对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性,设计师还特意设计了带有坡度的地面迫使参与者需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中心来控制平衡,从而增强身体的感官体验。
  
  (三)“具身体验”在非传统空间的艺术体现
  
  随着展示手段的不断进步,展示的空间不在局限在物理空间,装置艺术家也在利用装置艺术探索物理展示空间和虚拟展示空间的关系。在 building space withwords 这件装置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将网络虚拟空间具象化,研究了参与者在非传统的物理空间情况下的空间体验。
  
  整个装置在一个 54 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布置完成,空间内没有传统的展示立面,整个空间由投影幕分割成迷宫般的布局,每个投影面都被投影机完全覆盖,投影面上随即滚动着的是实时更新的由创作者在网络虚拟空间建立的论坛空间上邀请来的参与者们留下的文本留言信息。(如图 3-13 所示)展示空间中也设置有两个触摸屏装置,现场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它们与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一起互动,参与话题的讨论。迷宫般的布局象征着网络参与空间的复杂多样性,半透明的投影幕也暗示着参与者感知体验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文字成为了实体参照物,创作者的意图是要让参与者意识到虚拟空间和人与虚拟空间产生的互动并不是完全的无形的,实际上虚拟互动还需要基本的物理设备来支持。创作者还将在展示空间中添加了网络空间参与者提供的语音参与的背景声音,声音的强度有强有弱,意在唤起参与者产生身处在实际物理空间的感知意识,毕竟网络空间的互动多数是无声的。参与者会在实地场景放置的互动触摸屏与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实时互动,(如图 3-14 所示)当一个话题开启时,实地场景的参与者被问及最多问题的是他在周围环绕着网络空间参与者文本信息的“文字墙”的空间情景下的感知体验情况,多数的参与者都表示在这样特别的环境情景下的网络虚拟互动体验与平常身处公共空间或私人空间的网络虚拟互动完全不同,沉浸感是多数的参与者感受到并用来描述体验感觉中用的最多的词,或许这也是虚拟展示空间无法取代实体展示空间的一个重要的感知体验缺陷。
  
  三、装置艺术在主题展馆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装置艺术通过鼓励参与者主动参与并主导在展示空间体验过程,激发参与者的感官意识,让参与者从被动的展示空间参与者中脱离开,变成主动的空间感知体验着。装置艺术在主题展馆中设计过程是多种媒体艺术整合的过程,不仅仅要将装置艺术本身涵盖的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还要对主题展馆设计主题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处理,组合各种设计元素,从而得到完整的艺术性解决方案。装置艺术的创作设计过程同时也是创新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创新的思维方式,利用各种多媒体展示手段的特点,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与传统的习惯性的单媒介的展示方式的思维方式分离,追求新颖的展示效果。装置艺术要求的整合能力是对展馆内部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展示内容的认识、展示方式的了解和把握,以及有能力把握住这些因素对整体设计带来的影响。在艺术表现的创新应用要建立在整体的整合能力,扎实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设计技能基础上,才能将装置艺术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展示科技的不断发展,装置艺术的形式将变得更为丰富,激发参与者感官体验的手段也会不断更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