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东方文学论文

有岛武郎在意大利的所见所闻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3 共10523字
论文摘要

  有岛武郎 (1878-1923) 结束了三载美国留学生活后, 1906 年 9 月 1 日, 带着丰硕的精神收获与文学新思考, 从纽约港乘船回国, 归途顺便进行欧洲艺术考察。 第一站就是意大利。 关于这次考察的心境, 有岛武郎在 《旅行的心》 中写道: “打点行装之时, 想到的就是心的旅行, 就像一个人离家别友外出旅行那样, 心也要在某一时候必须离开习惯与执着, 登上孤独寂寥的旅途。①”

  德国作曲家、 音乐理论家瓦格纳 (RichardWagner, 1813-1883) 创作的歌剧 《漂泊的荷兰人》, 描述一个背叛了上帝的荷兰航海者, 永远漂泊在海上。 留美期间对上帝深表怀疑的有岛, 大致亦然。 他的意大利艺术之旅, 也是他的心灵漂泊之旅, 在归国途程上, 他喜欢做一个 “漂泊的日本人”.

  有岛乘坐的轮船横渡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 驶入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通商与军事要冲---直布罗陀海峡 (Strait of Gibraltar)。 1704年, 英国占据了海峡西端北岸、 伊比利亚半岛南端 6 平方公里许的直布罗陀, 在这里建海军基地,控制了海上通道。 是故, 有岛伫立船头, 深有感触地说道: “我看见了着名的 ‘直布罗陀巨岩',那是英国的牙齿, 一旦欧洲有事, 它就会咬断欧洲的喉咙。②”

  1906 年 9 月 13 日, 天蓝气爽, 轮船抵达意大利西南部第勒尼安海滨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三大美港” ---那波利 (Napoli)。 有岛远远望见了点缀着典雅的古城、 寺院和村庄的陆地。 西谚云:“看了那波利, 死了也神怡”, 此地风光明媚 , 历史上曾是意大利南部那波利王国的京城。 11 世纪,诺曼人 (Normans) 征服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 1130 年两地合并, 称 “西西里王国”. 1282年 3 月 31 日, 西西里岛人为反对法国封建统治,举行了 “西西里晚祷” 起义, 与西西里岛分离后的南意大利, 始称 “那波利王国”, 其后, 西西里岛转属西班牙亚拉冈王朝 (1302)。 1442 年亚拉冈王朝阿尔丰沙五世 (Afonso V, 约 1385-1458)兼领两地, 称 “两西西里王国”. 阿尔丰沙五世崩殂后, 又出现分裂。 1504 年西班牙占领了那波利, 将其与西西里合并, 建立了 “两西西里王国”. 如此这般, 在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的过程中, 1860 年, 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 军事家加里波第 (Garibaldi, 1807-1882) 组织 “红衫军”, 击溃西班牙波旁王朝军队, 解放了西西里岛与那波利, 基本上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

  那波利是誉满全球的音乐之乡, 民谣历史悠久, 艺术魅力浓烈。 英国作家瓦尔特·司各 特( Walter Scott, 1771-1832) 推 崇 那 波 利 民 瑶 .1830 年, 他带病来到意大利, “在那不勒斯 (即那波利), 他实际上还在忙于搜集尽可能多的意大利民间歌谣”③.

  那波利方言民谣作家纪尧姆·科特劳 (1797-1848) 热情的骊歌的 《告别那波利 》, 优美爽朗 、热情奔放, 艺术生命历久弥新。 歌颂自然与爱情的 《马莱卡莱》, 着名船歌 《桑塔·露琪亚》, 以及《重归苏莲托》、 《负心人》、 《我的太阳》, 都是代表性那波利传统民谣。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有这样两行诗 “是什么光从那边窗透出来, 那是东方, 朱丽叶就是太阳。” 《我的太阳》 (1898)的词作者卡普鲁受此启发, 将恋人的笑容喻为“我的太阳”, 以赞美灿烂阳光来赞美恋爱。 《我的太阳》 初演于那波利民谣节, 其后传播开来,唱遍全球, 至今不衰。

  此外, 历史上活跃在那波利美术领域的画家“那波利画派 ”, 世界驰名 . 由巴洛克时代开始 .对那波利绘画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画家, 是狂放不羁的卡拉瓦乔 (Caravaggio, 1573-1610)。

  1606 年, 卡拉瓦乔参与一次斗剑游戏, 因口角杀死对方, 被迫离开罗马, 踏上逃亡之路。 1606-1607 年和 1609 年 , 拒绝步人后尘的卡拉瓦乔 ,两次短暂滞留那波利, 但产生的影响巨大, 培育出卡拉乔洛 (Caracciolo, 1570-1637) 等 “卡拉瓦乔派” ( 那波利画派) 画家。 此派画家强调写实与明暗对照的风格, 形成那波利画派的特色。

  酷爱西方美术、 擅长作油画的有岛, 考察这座古老的艺术都市, 其精神之喜悦, 不言自明。

  从此, 有岛开始了长达半年 “永远不能忘却的畅快的” 欧洲艺术考察。 关于意大利的艺术特色与民族性, 有岛这样评骘:

  看过意大利古画的人, 谁都不会忽略意大利的一大特色, 那就是天空上肯定漂浮着令人瞩目的云彩; 山上肯定有醒目的树木与岩石; 人物肯定由背景中凸显出来, 巨大的轮廓浮现在画面上。

  任何画面都肯定有一点会给欣赏者眼中留下了锐角式的印象。 与没有雄心的荷兰画派风格 (摆脱了意大利的传统风格) 相比, 如此特色尤其显着。

  这一点明确地说明了意大利绘画的特色。 意大利是一个不能不起高调的民族, 因此, 他们某一时期内为了征服对象而牺牲了一切; 某一时期内为了恺撒而牺牲了一切; 某一时期内为了欢乐而牺牲了一切; 某一时期内为了法皇而牺牲了一切。

  意大利的历史上没有山脉, 只有孤峰, 孤峰脚下没有丘陵, 只有百里平野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国, 关于此国特色,深受有岛推崇的勃兰兑斯这样指出: “意大利人是一个性格柔和、 热爱音乐的民族, 他们天性是那么善良、 那么稚真, 对自己的尊严那样毫不在意, ……到意大利来游览的都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美学鉴赏力。 ……不仅是艺术, 意大利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也只有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才能理解才能欣赏。⑤”

  有岛的艺术修养和美学鉴赏眼光, 皆非比寻常, 他在那波利逗留了近 10 天。 有岛抵达那波利的翌日, 即 1906 年 9 月 14 日, 便认真考察那波利, 海湾美丽, 海水湛蓝, 天蓝得像结晶体一般。

  田野里是葡萄园、 无花果园和橄榄园。 他以马车为交通工具, 考察了那波利市内的寺院, 那里展示着一只当年诺曼人为进行掠夺而乘坐过的海盗船。 有岛夜泊的宾馆位于海岸, 晚餐时, 欣赏了19 世纪前期诞生于此地的经典民谣 《桑塔·露琪亚》。 桑塔·露琪亚是祭祀于海岸寺院中的一位保佑航海安全的女神与那波利的守护神, 意大利语“桑塔” 意为 “圣女”. 那波利有 “桑塔·露琪亚大街” 与 “桑塔·露琪亚港”, 《桑塔·露琪亚》 的内容是, 在星光灿烂的那波利湾浪漫之夜, 性格开朗的船夫, 热情劝诱观光客坐上他那受到桑塔·露琪亚保佑的船, 海上行乐, 尽享风流。 听这支民谣, 令有岛唤起对某些生活片断的联想, 萌发绵绵情思。

  旅途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一头连着历史, 一头通向未来。 在那波利, 有岛考察了 “蛋城堡”、名播世界的国立博物馆与 10 平方公里的观光名地卡普里岛 (Isola di Capri), 归途渡轮回归那波利海湾旁接近苏莲托半岛 (又称索伦托半岛) 尖端的苏莲托港。

  苏莲托是文艺复兴运动晚期意大利代表诗人塔索 (Torquato Tasso, 1544-1595) 的故乡。 塔索 语 言 典 雅 、 清 洁 精 炼 的 牧 歌 剧 《 阿 明 达 》(Aminta, 1573), 描写牧人阿明达对山林女神西尔维娅的深挚恋爱, 赞扬高尚的品德与恋爱的力量, 鲜明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 塔索穷十年之功始竣其业的叙事长诗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Ger-rusalemme liberata), 共计 20 歌 15000 行。 内容以11 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为背景, 借鉴了荷马的史诗《伊利昂纪》 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公元前 70-元前 19) 的 12 卷史诗 《埃涅阿斯纪》。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叙述了戈特弗里德·布留尼统帅十字军东征小亚细亚, 围攻回教徒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

  受神明庇佑, 布留尼破除敌人的魔法, 历经浴血奋战, 攻歼被围之敌, 解放了耶路撒冷。 塔索以此赞美十字军东征与打败回教徒的胜利。 同时,长诗中还写到了十字军骑士唐克雷蒂与与回教徒女战士克罗琳达的恋爱, 以及十字军干将里纳尔多与回教徒魔女阿尔米塔的恋爱, 塔索的观点是,恋爱的力量可以冲破宗教的束缚, 进而倡扬现实生活的价值。 长诗富于生活气息, 艺术力量震撼人心, 放射人道主义光辉。

  有岛考察风景优美的苏莲托后, 在 《旅行的心》 中重点提及了塔索。 晚餐过后, 有岛散步于一场秋雨后的苏莲托, 在广场上瞻仰了小镇的骄傲---雪白的大理石塔索雕像。 他认为不幸的诗人塔索心性正派, 神经敏感脆弱, 他的人生广受人们同情, 他的作品广受人们喜爱。

  1902 年 9 月 , 由哥哥 G·第·库尔蒂斯作词 、弟弟埃尔内托·第·库尔蒂斯作曲的着名民谣 《重归苏莲托》 问世, 抒发了橘园工人无限惆怅的失恋情怀。 主人公在金橘收获季节, 奢望捡回甜美的梦, 期盼甩他而去的恋人能回心转意, 重返苏莲托, 回到自己身边。 有岛来访时, 《重归苏莲托》 已诞生三稔, 广为传唱。 他很可能听到了这支发自心魂动人的歌。

  惜别苏莲托, 有岛于旅途发现一位绅士与两三个衣着华丽体态娇美的少妇乘坐的汽车抛锚了。 绅士是一位侯爵, 汽车刚发明出来不久, 他就参加了从欧洲到北京的汽车拉力赛, 获一等奖。 有岛夜泊海岸一家古雅客栈, 可以望见大海, 听到涛声。 有岛惊奇地发现房间墙壁上贴着易卜生的书简。 老板娘解释道, 易卜生曾经作为一个 “漂泊的挪威人”, 到这里漂泊了半载。 易卜生因本国民众愚钝而愤慨, 一时放浪意大利,在贫困中写出了以表达个人反叛精神为主题的诗剧 《布朗德》 (1866)。 有岛想象着易卜生的漂泊形象与献身文学的可贵精神, 感慨丛生。 有岛认同易卜生的文学观, 此后积极地向日本文坛引介易卜生作品。

  其后, 有岛乘马车来到了海拔 1281 米的维苏威火山 (Vesuvio) 东南麓的庞培 (Pompeii) 遗址, 位于那波利东南 20 余公里处。 当年庞培一带土地沃润, 距那波利湾很近, 交通便利, 街市繁华, 庞培初兴于公元前 6 世纪, 在罗马统治下, 急速发展, 实行拉丁化与罗马化。 罗马的大款们相继来庞培建起了别墅、 剧场、 神殿、 交易所、 浴场、 公园、 凯旋门、 柱廊与商店等。 最繁荣时候, 庞 贝 人 口 在 15000---20000 人 左 右 .公元 63 年 2 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居民开始惴惴不安。 公元 79 年 8 月 24 日, 维苏威火山爆发, 喷涌岩浆, 庞培全城被埋没。 灾后人们没有立即开展重建活动, 理由是此地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

  16 世纪中期, 人们发现了被埋没的古城 ---庞培, 1748 年开始发掘, 随之, 古罗马时代的都市生活实态, 惊人地展现在后人眼前, 庞贝遗址成为后人了解古罗马人真实生活的宝库⑥. 1827年, 俄国画家布留洛夫 (1799-1852) 跟随建筑考古队来到庞培, 废墟震撼了他的灵魂, 是故,1833 年创作出 《庞培的末日》, 为他在美术界赢得了巨大声誉。

  “壁画和雕塑 ---这是活的历史 , 时代的表现, 民族的语言”⑦. 置身遗址, 观看壁画, 令有岛窥见了遥远的罗马时代的生活与艺术, 令他想起了英国作家李顿 (Lytton, 1803-1873) 于 1834年发表的的历史小说 《庞培的末日》 (the LastDays of Pompeii)。 此作以维苏威火山喷火之前的庞培为舞台, 描写一对希腊年轻男女的恋爱故事,涉及基督教与旧宗教的冲突。 准确的时代考证,对古罗马人生活的精细描写, 构成这部小说强烈的艺术魅力。 有岛踏寻到小说里出现的奇异宫殿等遗址, 然后坐在剧场废墟看台上, 石头被秋阳晒得有点发烫, 石缝里长出了苗条的杂草。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望见维苏威火山冒着梦幻一般的蓝烟。 直面大自然强悍的威力, 有岛感到了人类的藐小, 叹人生之有限, 觉宇宙之无穷。

  有岛褯然考察庞培遗址之日, 正赶上初秋雨过天晴, 万里无云, 秋阳明丽, 空气清澄。 漫步废墟, 有岛不时能听见野草间发出的虫鸣。

  意大利女人之美独具特色, 勃兰兑斯认为:“意大利女人的美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 而是一种造型的美, 一种画一般的美; 要领会这种美, 必须有对色彩和外形敏感的眼睛, 而不是那种看书过多而变得迟顿的眼睛。⑧” 富有绘画禀赋的有岛, 挥笔画出了庞培遗址壁画的素描---一位体态丰满水灵灵少妇, 满头云发, 左手拿着一束鲜花, 右手正在攀折路边野卉。

  有岛总是怀有一颗少年般的惊异之心。 关于“ 惊异 ” 的艺术意义 , 有岛后来这样生动 地说过:地球在少年感觉中宛如皮球, 富有弹力, 可是老人的指头一触及地球, 它一时之间像一个冻苹果一样充满惰性。 ……少年却能永久地被从如此进退两难的窘境中解救出来。 少年那闪闪的眼中映现的世界, 充满了勃勃生机, 世界简直好似存在于无限的流动和音乐之中。 那里既无什么制约, 也没有任何先入之见。 摘下一朵鲜花给他看, 他以直感的、 不虚伪的心 地,将之看成巨大的世界、 恋人和神。 人世是奇迹和美的堆积。 阿拉丁 (Aladdin) 的灯总是握在手中。 他不断接受一切事物, 之后, 令其焕发新意, …… 有生之年 能永远有一 颗少年的 心,这是极其幸运的事⑨.有岛惯常有着一颗少年的心, 是一位爱花雅士, 他惜花护花, 从鲜花中总能萌发出无限美好的艺术遐想。 他在庞贝遗址采了许多野花, 精心做成花束, 带回了那波利的宾馆, 进而小心翼翼带回了日本。

  巴尔扎克说过: “蠢人们---他们是大 多数---却想一眼将一部作品纵览无余。 ……所以,有许多好心人到意大利歌剧院或博物馆去过一次后, 便发誓再也不会第二次去上当受骗了。⑩” 然而, 有岛是想象力丰富的人, 总能从博物馆里找到新感觉。 是故, 有岛尽畅考察了那波利一带的古老文明之后, 1906 年 9 月 22 日夜晚, 抵达意大利首善之区---罗马市, 在此地逗留近一个月,继续进出博物馆。

  日本驻意大利大使馆的一位官员, 于阴历十四的夜晚, 邀请有岛去椭圆形古罗马斗兽场 (亦称 “科洛西姆”) 遗址, 共赏异国冰轮。 这座古建筑位于罗马市中心, 公元 72 年动工, 公元 80 年 6月告竣, 斗兽场共四层, 最大直径 188 米, 小直径 156 米, 高 48 米, 可容纳五万观众, 有 80 个入口, 按身份入座。 竞技场竣工之时, 举行了长达百日的庆典。 5000 头野兽在与奴隶搏斗中被杀死了, 数千战俘在这里自相残杀。 当年, 剑客在这里决斗, 古罗马帝国统治者以举办如此残酷活动为娱乐。 迫害基督教徒的时代, 数万教徒被送到这里, 残酷地喂了野兽。 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八世纪的一个游客看完这座竞技场之后感叹道:有斗兽场在, 就有罗马在,斗兽场若消亡, 罗马就消亡了,罗马消亡了, 世界就消亡了辑讹辊.

  有岛来到竞技场, 望到的是月光下一派荒凉景象。 有岛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感慨道, 竞技场竣工之后, 这里就是鲜血的历史, 好在 “时间可以埋葬一切, 如今这里没留下一滴血, 惟有默默的石头, 一片冰冷” (有岛: 《旅行的心》)。 该夜月明星稀, 罗马的夜空好似高原的天空, 清澄幽蓝。 眼望竞技场, 相比之下, 有岛觉得 “人类留下历史, 是对自然的冒渎”.然后, 有岛参观了罗马博物馆。 有岛对古人的伟大深感震惊。 博物馆里还展示着现代意大利的艺术品。 古今艺术相形之下, 有岛觉得现代意大利的艺术显得十分寒酸悲凉, 这大概是因为“意大利人的祖先太伟大了, 他们的后裔则显得非常渺小了”.罗马市内的另一标志性建筑, 是梵蒂冈城国(Vatican City輰讹辊) 的圣彼得大教堂 . 大教堂永久纪念着罗马稳健雄伟之美, 它表现出罗马的本质精神, 是罗马的一大特色。 逗留罗马期间, 有岛多次考察了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博物馆 (VaticanMuseums) 与图书馆。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美术博物馆, 公元前一世纪希腊大理石雕刻群像 《拉奥孔》 (Laocoon) 就珍藏此处。 藏品尤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见着。 图书馆里珍藏着欧洲显族世家收藏的数万件手抄本, 包括马丁·路德 (MartinLuther, 1483-1546)、 米开朗琪罗 、 但丁等名人的书稿手迹。

  罗马的高等教育历史极其悠久, 经罗马教皇恩准, 1303 年罗马大学 (Universitá degli Studi diRoma) 建立。 出生于波洛尼亚 (又名 “波伦亚 ”、Bologna) 的 意 大 利 作 曲 家 雷 斯 庇 基 ( OttorinoRespighi, 1879-1936) 酷爱罗马, 他以罗马为题材, 创作了 “交响诗三部曲” ---《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 《罗马的节日》。 罗马的文化史与艺术史, 令有岛由衷赞佩, 关于罗马印象, 有岛这样评价道:

  屠格涅夫感叹道: “有人说, 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面积, 比月球的一半还要大, 这么大俄罗斯全国的领土包含的历史, 还没有罗马一尺见方的土地包含的历史悠久。” 意大利有都城佛罗伦萨,有市镇威尼斯, 有村庄阿西西。 然而, 罗马这一个名字, 就远远超出前述的一切, 居于巨大的位置上。 罗马---简短的名字, 但它含有多么深长的意味哟! 罗马被誉为 “永远的都城”.

  关于罗马的历史层次感, 视野开阔的勃兰兑斯这样评价: “罗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说把历史摆到人眼前的地方。 在那里, 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留下了有明显层次的遗迹。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个建筑物 (例如维斯塔庙附近就有一幢房子)。 它的地基属于一个历史时代, 上面盖的三层房子又各属一个时代---这就是古罗马、 帝国时期的罗马、 文艺复兴时期和我们这个时期。”

  10 月 21 日, 有岛离开罗马, 夜幕垂临时分,抵达意大利中部的文化名地---阿西西 (Assisi),当时此地人口 5300 人许。 阿西西 1209 年成立的“法兰西斯修道会” (亦称 “方济各会” 或 “小兄弟会”) 声名远扬。 阿西西的富商子弟法兰西斯(Francesco d' Assisi, 1181-1226), 二十岁前后随父经商, 喜好交友。 1202 年, 阿西西与佩鲁贾(Perugia) 两地发生纷争, 法兰西斯从军后被俘,患病狱中, 痛苦万状。 出狱后他对迄今的生活感到怀疑, 决心今后服务贫民, 经历了耶稣的清贫体验, 放弃俗事, 效忠教皇。 他贫无一物, 以耶稣的生活为准则, 布衣粗食, 放浪各地, 过服务他人与行乞的生活。 许多年轻人对法兰西斯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共鸣, 便一起去罗马, 经教皇英诺森三世 (InnocentiusⅢ, 1160-1216) 恩准, “法兰西斯修道会” 成立, 会员都是 “小兄弟” 关系。

  1912 年, 此会的宗旨引起了阿西西的贵族姑娘克拉拉共鸣, 便加入其中, 其后, 法兰西斯又专为女性创立了修道会 (第二会)。 他称一切自然物为兄弟姐妹, 对小鸟和鱼说教, 劝野狼改恶从善,向世人展示上帝的慈爱。 法兰西斯殂落后, “法兰西斯修道会” 的会员超过三万, 18 世纪超过十三万。

  有岛在阿西西住了两宿, 参拜了此地的圣法兰西斯大教堂, 克拉拉修道院。 宗教文化令有岛陷入沉思, 他认为, 法兰西斯的一生是竭力修行的一生, 他由 “不纯到纯一, 由纯一到神性, 从烦闷到信念, 从信念到信仰, 从牺牲到欢喜, 从欢喜到施与, 从恶到善, 从善到美” (有岛 :《旅行的心》)。

  把人们引向艺术的强烈动力之一, 就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

  离别阿西西, 有岛敬重名人, 流连古迹, 顺心随性, 游历了艺术名城佩鲁贾、 佛罗伦萨 (Firen-ze)、 波洛尼亚、 威尼斯 (Venezia)。

  翁布里亚州 (Unbria) 首府佩鲁贾, 公元前4 世纪曾作为 “ 伊特鲁立亚 (Etruria) 文明 ” 的据点繁荣起来。 下及 15 世纪, 佩鲁吉诺 (Perug-ino, 1445-1523) 等 “翁布里亚派” 画家兴旺于佩鲁贾, 翁布里亚国立博物馆中珍藏着此派的作品。

  佛罗伦萨 (Florrence) 是 15-16 世纪欧洲最着名的艺术中心, 1865-1871 年曾为意大利王国首善之区, 中世纪建筑艺术随处可见, 乌菲齐美术馆 (Galleria degli Uffizi, Firenze,) 是珍藏意大利艺术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 生于佛罗伦萨的文艺 复 兴 时 期 画 家 博 蒂 切 利 ( 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 的 《春》 和祭坛画 《三王来拜》 等名作, 通过歌颂爱与美的象征的维纳斯, 进而赞美人性, 这些名画就珍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佛罗伦萨诞生的名人, 还有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语)---但丁。 有岛在 《爱是自已夺取》 第 17 章里,着 重 提 及 但 丁 与 “永 恒 的 女 性 ” 贝 亚 特 里 齐(Beatrice) 在佛罗伦萨的邂逅:

  但丁在少年时代邂逅少女贝亚特里齐, 体验了世间罕有的爱辏讹辊. 其后 , 他在漫长的时间长河内, 没见到贝亚特里齐, 最终仅仅路遇重逢过一次, 在佛罗伦萨的街市上。 贝亚特里齐和一个女伴同行, 手中拿着红花。 对来自但丁的寒喧, 她回致了温文而雅的礼节。

  有岛以但丁对贝亚特里齐执着的爱为显例,意在说明名副其实的挚爱是艺术之母。 《新生》与 《神曲》 皆是但丁强烈单相思的结晶。 在佛罗伦萨, 有岛还考察了文艺复兴末期物理与天文学家 、 “近 代 自 然 科 学 之 父 ” 伽 利 略 (Galileo,1564-1642) 、 佛 罗 伦 萨 的 政 治 家 马 基 雅 维 利(Machiavelli, 1469-1527) 的塑像。

  波洛尼亚是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 (E-milia-Romagna) 州首府, 公元前一世纪被罗马化了, 11 世纪创建了欧洲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Bolgna), 但丁与彼特拉克 (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 都曾在这里执教。 14-16 世纪, 这里绘画领域的 “波洛尼亚派” (Scuola Bolognese) 分外引人瞩目。 很受但丁推崇的意大利诗人圭尼泽利 Guido Guinizel-li, 月 1230-1276), 诞生于波洛尼亚。 圭尼泽利的诗歌主题都是突出恋爱哲理, 将恋爱看成是一种激励人道德高尚的感情。 他在雅歌 《爱情总寄托于高贵者的心中》 中认为, 高贵的心中必有高贵的爱, 被女性之美激发出来后, 会成为促进自己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 是故, 圭尼泽利将所爱的女性塑造成天使。 但丁尊称他为 “我的父亲”,在 《神曲·炼狱篇》 第 26 歌中, 着重写到圭尼泽利。 有岛和武者小路实笃也都赞成圭尼泽利的恋爱理念与创作思想。

  “水都” 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 是亚得里亚海 (Adriatic Sea) 西北部威尼斯湾的重要港口, 市内有 100 多个小岛, 177 条水道贯通其间,靠 400 座桥梁连接, 交通以舟代车。 而 15-16 世纪的绘画流派 “威尼斯派” (Scuola Veneziana),特色卓异。

  威 尼 斯 是 意 大 利 着 名 旅 行 家 马 可·波 罗( Marco Polo, 1254 ~1324) 的 故 乡 . 1271 年 11月, 马可·波罗随经营宝石的父亲与叔叔经 “两河 流 域 ”、 伊 朗 高 原 , 越 帕 米 尔 , 奔 向 东 方 .1275 年 5 月, 抵达中国元朝的上都 (今内蒙多伦县西北。) 深蒙元世祖忽必烈信任, 侍元 17 稔。

  其间, 马可·波罗多次游历中国各地, 一度远至缅甸。 后因伊朗的伊尔汗国遣使向元室求婚, 马可·波罗负责护送公主出嫁, 1292 年初从福建泉州 出 发 , 经 过 800 公 里 马 六 甲 海 峡 (Strait ofMalacca, 宽 65-480 公里 )、 锡兰 (Ceylon)、 印度等地, 1293 年抵达波斯湾口伊朗的霍尔木兹港。 1295 年末, 马可·波罗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1298 年 11 月 7 日 , 在威尼斯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海 (Ligurian Sea) 畔的热那亚 (Genova)发生的海战中沦为战俘。 世间万事如塞翁失马。

  在热那亚狱中, 马可·波罗口述自己的东方见闻,由同狱的物语编纂者鲁思梯谦 (Rustcaino 或 Rus-tichello, 生卒年不详 ) 笔录成书 , 是为 《 马可·波罗游记》。 书中盛道东方之富庶, 文物之昌明。

  1299 年马可·波罗获释, 返回威尼斯。 《马可·波罗游记》 很快被人们争相传诵, 并对其后新航路的开辟与研究亚洲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马可·波罗行记》 中涉及日本, 称中国以东 1500 海里处有一岛, 是为黄金之国, 国名 “Cipango” 或“Zipangu”, 多产黄金与宝石。 后来欧美称日本为“Japan”, 语源发于此。 有岛离别文化底蕴富厚的威尼斯, 11 月 1 日起, 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州的首府米兰 (Milano) 考察了 10 日。 至此, 意大利的艺术之旅, 告一段落。

  众所周知, 意大利美术作品是世界美术遗产中非常珍贵的部分。 对美术史颇感兴趣的有岛,在意大利旅行中, 以超凡的艺术鉴赏眼光, 首次切身领略了意大利古代美术、 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眼界空前大开。 睹物生情, 勾起技痒, 有岛每每情不自禁地即兴挥起画笔, 创作了多幅素描, 如 《庞培壁画》、 《罗马古城堡》等。 美术是艺术家在一定美学思想指导下, 对现实生活所表达的理想和意志的形象反映, 有岛从哥特艺术中, 受到深深启发, 预感到其不拘一格、贵在创新的艺术精神, 很有可能为将来引发、 培育出更新奇的文化和艺术。 意大利艺术之旅结束后, 有岛就此做出了如下概括:

  如果来到意大利的城市, 想嗅出该城市的气息, 最好就是去看装点在各城市坚故 之处的 、宛如城市标志的教堂, 不仅城市, 在意大利无论多么小的村庄, 都耸立着样式特殊的教 堂,好似有力地为世代居住此地的人们作证。 在日本, 寺院也好, 神社也罢, 因宗派而建筑形式各异, 不因地方而变化。 意大利则不然, 建造者的心灵决定着教堂的样式。 看见过罗马、 佛罗伦萨、 威尼斯、 米兰的主教堂的人, 立刻就会发现这一事实, 并会对私见表示首肯。 此外,在意大利, 各城市都存在特有的艺术家, 俨如守护城市的圣者。 罗马有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佛罗伦萨有乔托与安杰利科; 威尼斯有提香与丁托列托; 米兰有达·芬奇与路易尼. 如此这般, 对意大利各城市的文化遗产, 我不能不感到羡慕.意大利的艺术考察, 使有岛受益甚夥, 他得以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观和历史观, 终生不再怀疑自己秉持的审美理想。 不容否认, 有岛后来发表的大量精彩的美术评论, 与他这次意大利艺术考察之旅不无关系。

  意大利艺术考察期间, 有岛还精读了英国艺术评论家拉斯金 (John Ruskin, 1819-1900) 的着作, 对其绘画论生发共鸣。 拉斯金出生在一个殷富的葡萄酒制造商家庭, 在英国最古老的学府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12 世纪创立) 攻读绘画专业, 1840-1842 年休学, 赴意大利旅游,进而研究意大利绘画与建筑。 1869 年任牛津大学教授, 讲授美术史。 拉斯金的代表作有 《现代画家》 (Modern Painters, 1843)、 《建筑学的七盏明灯》 (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1849)、《威尼斯城的石头》 (The Stones of venice) 等。 拉斯金主张艺术与劳动者的生活紧密相连, 因为劳动者是技术的基础。 他提倡哥特式艺术, 为其复苏而辩护, 主张艺术和建筑应该反映出人的奇迹与喜悦。 拉斯金反对技术进步, 幻想返回古老的前资本主义时代, 将中世纪的手工劳动理想化,对中世纪艺术情有独钟。 拉斯金认为古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包含过多的肉欲主题, 是故,他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 有岛对拉斯金的艺术观深有共鸣。

  意大利艺术考察之旅, 给有岛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后来, 他写出了精彩的游记 《旅行的心》 (1920.11), 详细地抒发了自己对欧洲艺术的感佩, 更重要的是, 藉此, 有岛对西方美术中生生不息的灵魂, 有了生动而鲜烈的实质性启悟,并于不知不觉之间, 将之融于自己的精神之中,大大充实了有岛气质中纯真而高雅的艺术信息含量, 以至受用终生。 他将西方油画的艺术手法活用到文学创作领域, 构成了白桦派作家中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