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微课程开发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1 共56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知识分类理论下微课开发探究
【第一章】 微课程开发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知识分类研究
【第三章】基于知识的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第四章】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设计过程
【5.1 - 5.3】解题答疑型微课程案例实现
【5.4 - 5.8】微课程试用效果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知识理论下微课建设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网络的持续普及与应用,社会不断的进步,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新环境下,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如今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变革成为了时代潮流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提高教学质量[1].
  
  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可供分享的平台愈来愈多[2][3],在诸多资源中,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递的特点,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大众的需求,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国外,以名人经验为内容制作的 TED 课程[4]、以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全球众多学习者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等的推出,都为灵活、高效的微课程提供了丰厚的应用载体。在国内,随着微博的普及,一场“微”热潮袭来,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不断涌现了出来[5].随后,由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6]”、“全国微课程大赛[7]” 、“中国微课大赛[8]”等赛事活动的举办,微课程在国内教育领域中的热度迅速升温[9].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0].从此可知:
  
  首先,“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表明微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第二,“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表明微课程适用于当今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社会现状,由于人们很难将整片时间完全地用于学习知识,5 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正好能够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11][12].微课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它能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进行有趣、充分的讲解,符合当今时代较快的生活节奏。此外,微课程还能够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化、资源管理便捷化等问题,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由于微课程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加入到了微课程的制作中来,但是由于方法各异、思想不一,导致微课程资源日益丰富,但学习者要在如此庞大的微课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并不容易,于是,对微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必要工作。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微课程以其主题鲜明、便于学习等特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使学习者能够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13].国外越来越重视对微课程的研究,但他们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有教案形式的,也有视频形式的,应用领域较窄,主要被用于培训课程和学习方面。我国关于微课程研究的起步较外国晚些,微课程在国内的研究或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多种提法,即使是名称相同概念,其范围界定和资源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微课程是新兴事物,而一线教师是最了解学生情况和课程重难点的,是微课程开发实践的主力军,但目前微课程的研究并没有给一线教师一个明朗的制作方向,很多教师虽然有心教学改革,却无从下手。于是,探索微课程的开发策略便成为当务之急。
  
  从另一方面来说,微课程是一种完整性的课程,应该有其一套独立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极具说服力的实例研究怎样设计、开发和实施微课程[14][15][16][17],当前的大多数研究都着重在对微课程的具体学科的课程开发以及应用场景的探讨,对微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用以及所用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的微课程在数量上不断攀升,但从质量上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可利用率也不太高。一线教师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情况及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情况,如果是由一线教师参与制作微课程,那么,不但微课程的质量能够得以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但目前很多教师对微课程的认知不足[13],探索微课程的开发策略可以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微课程的创作者。为此,本研究顺应当前教学变革的诉求,尝试分析当前的微课程案例,建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以及相应的开发策略,为一线教师能够参与到微课程建设中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日常办公中所需的简单操作[18],并能够通过计算机处理简单的 Word文档和 Excel 电子表格、制作简单的 PPT 演示文稿、在 Internet 上浏览以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操作。它是大学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专科起点本科参加网络教育统考的课程[19].它还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是学生通过远程学习手段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一般的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录,就是把一本书按教案似的借助网络平台再现。与传统的网络课程不同,本课题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每课只选择一个核心知识点、运用分类开发策略制作微课程供学生学习,侧重点更加明显,且时长短,学生不易感到疲劳,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还可以使课程更丰富、灵活,时间上更具有弹性[5][20],真正发挥微课程的应用功能。本课题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程开发策略并制作相关案例,通过案例的使用效果来检验微课程开发策略是否合理。
  
  综上所述,本文所进行的研究的目标与意义主要有:
  
  (1)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分类思想的微课程分类方法,通过对学科知识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知识对应不同的课程组织方式与开发策略,为微课程开发找到一种新的指导思路;(2)实现基于知识分类思想的微课程开发策略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课程,为类似科目的微课程开发提供模型和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微”时期1.以互动性强、信息传播迅速等为特点的 Twitter 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迅速掀起一股“微热潮”,之后的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微课程等借着这股热潮得以迅速推广。
  
  现如今,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需求[22],当前的微课程是对过去直接录制课堂教学视频的资源建设的反思与改正,之前的视频资源多而全、内容冗长,学习者难以有效地利用适合自己的资源。当前的微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等方面都带来了变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了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23].
  
  1.3.1 微课程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早在 1960 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24]提出了“微型课程[25]”
  
  这个概念,它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为单位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又被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或课程单元[26].1998 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实施的微型课程项目,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 30 分钟至 1 个小时的微型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单一集中,重视创设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2].2001 年,麻省理工学院实施了开放式课程计划,推出了微型教学视频。2004 年 7 月,英国启动了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节目视频时长约 15 分钟,开播后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最终达到了 35 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的资源[22].直到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首创影响广泛的“一分钟微视频”[27][28][29],即“微课程”(Micro-lecture),指以移动在线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内容[22],一般 1 至 3 分钟,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其核心理念是把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紧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30].自此,戴维·彭罗斯奠定了微课程发展的基础。随后,由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开展,微课程教学模式被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以“可汗学院”和“大学在线教程”为代表的微型视频的出现,触发了研究者对于微课程可以应用于日常课堂的探索。
  
  目前,国外越来越重视对微课程的应用方面的研究。
  
  综上可知,不管是微型视频、微型课程和短期课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不同,它们却都强调了一点:学习内容分解化、知识碎片化。因此,微型课程、短课程以及微型视频等的出现和发展,都为后来微课程的蓬勃发展起了奠基作用[22].
  
  1.3.2 微课程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微课程研究主要可以从其理论层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两个方面来看。
  
  (1)理论研究方面
  
  首先,从文章数量分布上来看:自 2011 年起,微课程数量不断攀升,笔者在知网中以“微课”(或含“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31],截止时间为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共得文献 3290 篇。如表 1-1,其中 2011 年仅 1 篇,2012 年 2 篇,2013 年 92 篇,2014 年 687 篇,到了 2015 年数量达到了 2508篇,由此可见其发展速度之迅猛。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①微课程介绍与推广类。主要出现在 2011-2012 年。如关中客的《微课程》、张静然的《微课程之综述》等;②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与现状趋势分析类。此类文章数量较少,如:梁乐明等人的《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姜玉莲的《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等;③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类。这类文章主要出现于 2014 年以来,大多是以硕士论文的形式出现的,属于较为系统的微课程设计理论研究。如:陶金的《基于 MOOC理念下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中职 3ds Max 课程为例》等;④微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类。这种类型的文章主要是由中小学及高职高专学校的一线教师所写,他们以微课程作为教学媒体工具,与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微课程教学实施与反思。如:《高中化学微课程的设计研究--以苏教版“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例》、《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小学五年级“遮罩动画”为例》、《微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课堂设计研究》等;⑤对于微课程的思考类。如:李玉平的《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裘德海的《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等等。
  
  (2)实践应用研究方面
  
  微课程的发展热持续升温,总体质量却较国外偏低。微课程自 2011 年正式走入中国之后,随着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的开展、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8]等教学比赛的举行,关于微课程的研究探索以及应用实践在一线教师中逐步盛行[32][33];同时,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探索也出现了。各类与微课程相关的网站也相继出现,如网易微课、微课网以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6]、中国微课大赛[8]等。在基础教育中,各地教育局积极对一线教师开展微课程相关培训,促使一线教师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与国外微课程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微课程发展的时间较短,基础还不够浑厚[34].从微课程制作的质量上来看,微课程多为中小学及部分高校的一线教师开发制作,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开发经验尚且不足,从而导致制作出来的微课程质量较为粗糙,如有杂音、画面呈现冗余等各方面问题。从微课程内容设计的角度来看,国内大多数微课程都沿袭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而忽视了潜在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与认知风格等,忽视了以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造成了微课程学习流于形式、增加了学习者认知负荷以及难以有效参与到微课程学习中的现状。
  
  1.3.3 知识分类理论之于微课程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有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其一,微课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对其设计与开发指导理论的研究非常少[35];其二,知识分类理论相对来说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内外各种理论、实践研究中均得到验证,知识分类思想可以被借鉴到微课程开发中,实现指导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与此同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将知识分类思想与微课程开发设计相整合的实践。因此,将知识分类理论引进微课程研究,有利于实现知识分类理论与微课程开发实践的整合,促进微课程开发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实践的创新,具有可操作性和价值性。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根据上文介绍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以知识分类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分类开发微课程的策略探究为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寻找目前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2)分析微课程与网络课程的区别,突出微课程的特点,总结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原则。
  
  (3)微课程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还在日常生活常识的普及及问题解决攻略等方面均有涉猎,每种微课程的录制思路并不完全相同,于是笔者考虑到有必要对其问题类型进行分类。
  
  (4)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将微课程分为了五类,总结五种不同的开发策略。
  
  (5)本文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对象,运用录屏软件 Camstansia Studio 进行微课程个案的开发与设计。
  
  (6)根据微课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运用情况,进行效用分析。
  
  1.5 本文结构安排
  
  本文的组织结构主要根据课题介绍----知识分类理论----微课程分类以及开发策略研究----实际应用的线路进行。本文主要从五个章节来介绍工作,详细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知识分类研究 本章概述了知识分类的概念和分类原则,并对知识分类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它们对微课程开发的启发和影响,最后提出基于知识的微课程分类依据及五种类型;第三章 基于知识的微课程分类开发策略研究 本章主要概述了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开发策略模型的设计以及五种类型微课程的具体开发策略的概括;第四章 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开发过程 本章对微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行了介绍,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内容选择以及脚本怎样编写等;第五章 基于知识的微课程分类开发策略的案例实现 本章是对以上章节的综合运用,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了所用技术工具 Camtasia Studio 录屏软件的界面,然后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依据前面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从前期分析到教学设计、开发、试用等全过程,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