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探讨“医二代弃医”的原因与行业反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1 共3129字
摘要

  古今中外,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自豪感是非常高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学世家”备受青睐。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医疗行业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卫生政策、医疗资源等因素的不和谐,导致医患矛盾逐渐加深,乃至恶化,造成人身伤害。使医生成为高危职业,致使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不愿子女再从医,“医二代弃医”已非个别现象,逐渐演变成为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医二代弃医”问题的调查分析,探讨“医二代弃医”的原因及其引起的行业思考。

  1 “医二代弃医”问题的现状

  1.1 “医二代”的概念

  本文所言“医二代”,专指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子承父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礼·曲礼》中便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记载,意思是说非累代行医者,经验不丰,医术不精,服用其药方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三世”有两种解释:其一,“三”须指,意为“多”,即三代以上;其二,“三”实指“三”,“三世”即“三代”。由此看来,自古便认为祖传的医德风范和医疗技术对医生职业素养的奠定和培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医二代”承继父业,继续从医,未来势必成为医疗战线的一支生力军,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必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2 医务人员不愿子女从医

  据中华医师协会 2011 年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医师中不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人数为 78.01%,希望子女从医的人数为 6.83%,无所谓的人数为 15.16%[1]。“医二代”放弃学医,重新择业,意味着他们在时间成本、社会资源成本、专业成本和职业成本方面要付出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越来越多的“医二代”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表明“医二代弃医”并不是个别问题,它所暴露出来的是行业焦虑,是社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中国社会重视家庭和代际传承,无论是出于子女本身的社会地位或未来的家庭生活的考虑,还是冲着代际支持,父母出于天性会本能地做出对子女未来有利的选择。父母动员和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子女的求学和就业服务是一种“代际传承效应”,这一效应不仅在中国很明显,在世界也很普遍[2]。如果所选择的长期专业与职业能带来工作成就感、生活幸福感的双重满足,父母必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传承这份职业。而医务工作者不顾职业代际传承所带来的社会资源优势而反对“子承父业”,不愿子女再从医,这体现出当下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缺乏职业认同感。

  1.3 在读医学生中“医二代”数量较少

  笔者就“医二代”专业选择问题,对本校大一部分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 532 位受访的同学中,有 64.9% 的同学指出身边较少医务工作者子女。面对“就您所知医务工作者对子女学医一般持什么态度?”这一问题时,23.9% 的同学选择中立,37.7% 的同学选择反对。据此,这也隐性地印证了多数医务工作者不赞成“医二代”再从医的事实。

  2“医二代弃医”的原因

  造成“医二代弃医”的原因其实很多,有自身的、家庭的、社会的等方方面面,一言以蔽之,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的逐渐恶化导致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风险高

  《科技导报》关于中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在行业总体风险感知方面,42.1%的医务工作者认为当前职业风险太大,41.3%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职业风险大,只有 2.8%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职业风险不大或几乎没有。与此同时,在受访医务工作者中,经常或一直感觉身体疲倦不适的人数占 65.6%,经常或一直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的人数占38.6%,经常或一直感到苦闷、悲观及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的人数占 36.4%[3]。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较高,且健康状况不佳。

  2.2 付出与收入不符

  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与收入不符也是医务工作者不希望“子承父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医学专业网站丁香网公布的2012 ~ 2013 年度中国(仅涉及大陆地区)医生薪酬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为 6.7 万,而年收入最低的三个省份宁夏、河南和河北均未达到 5 万。面对超负荷且压力巨大的工作及与之不匹配的收入,许多医务工作者缺乏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因此也不愿意“子承父业”。

  2.3 医患关系紧张

  近年来,一线医护人员遭受患者或家属人身攻击并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医闹事件愈演愈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陷入恶性循环。2012 年 3 月 23 日发生的哈医大一院血案,患者李某某在就诊时怀疑医生不愿给他看病,持刀砍死一名医生,并造成另外 3 名医生受伤。2013 年 10 月 25 日,温岭杀医案亦是造成医生一死两伤。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患者无法客观地理解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又受到一些不当的引导和影响,对医务工作者缺乏信任,导致一些医务工作者不仅自己毅然放弃从医,而且拒绝子女再从医,从父母弃医到拒绝子女再从医,这对我国医疗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4 医师自我认同度不高
  
  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如果缺乏对自身职业的肯定与认同,其工作热情必然会下降。在一个面向南京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医生职业认同的调查中显示,尽管有 78.03%的受访者认同医生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但只有 21.46%的受访者表示“医生受人尊重”[4]。艰苦的执业环境使得医生无法有尊严的工作,因而医生对自身的职业很难保持强烈的认同和应有的职业情感,就更不必说职业的传承了。

  3“医二代弃医”的行业思考

  “医二代弃医”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是由于我国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务工作者缺乏职业认同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医疗行业本身,而应从医务工作者本身、社会引导与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采取措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信心。

  从医疗单位来看,应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充分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给病人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营造医院人文环境;同时,积极对医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教育,倡导和谐的医院氛围。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发挥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患者权益的维护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地进行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而不应为了获得某种利益,人为地偏向于任何利益相关方,放弃了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而进行片面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报道。多传递温暖和希望,少传递冷漠和绝望。媒体理应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社会和谐的稳压器。

  从国家与社会层面来看,首先,应当足够重视“医二代弃医”这一社会现象,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医疗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医务工作者的执业环境,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和工作幸福感;其次,应当全力推进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以加大对医疗事故受害者的赔偿力度,并让医疗事故鉴定走向公开和透明,提升医疗公信力,让医院管理者的“事故麻痹感”和“生命敬畏感”得到真正的唤醒,从而缓解医疗纠纷所带来的医患矛盾;最后,应当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并深化兼顾医院及患者利益的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之,“子承父业”从某种层度上说,它是任何一种行业人员的自我认同度与工作幸福感的“试纸”,“医二代弃医”现象反应了当下医疗行业缺乏职业价值感和工作幸福感。如果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并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幸福,那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医二代弃医”

  这一现象所引发的行业焦虑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师协会 . 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 [[EB/OL].
  [2] 文东茅 . 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58-63.
  [3] 张新庆,王洪奇,陈晓阳 . 中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查 [J]. 科技导报,2009,27(18):118-119.
  [4] 张昱,全钰平,刘娜,付安荣,陆莹 . 南京地区医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344-3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