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构成及其功能(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8 共9059字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衔接联动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衔接联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对立关系,认为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创新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创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兴起,昭示着就业教育的衰落。”[11]二是包含关系,认为创业教育包含在就业教育范畴之内。有学者认为,就业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业或雇佣不仅指被他人雇佣,也包括被自己雇佣,比如创业”[12].在辨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时,很多学者在高度肯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贬低了就业教育,这种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已经不是一两个学者的个别看法。产生这种观点的深层次原因是对近年来就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缺少全面把握所致。这种发展趋势从教育部 2007 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中可见一斑。该文件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作为独立课程,进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明确地规定了这门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性质与目标。文件将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使得就业指导具有全新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定位。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就业教育的精髓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又注重个人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实现了从传统的“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教育”的转变,从帮学生找工作向教会学生找工作的转变。

  基于以上分析,在“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科学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创业是主动的,就业是被动的;创业是“创造性”的,就业是“适应性”的;创业教育的全面兴起必然昭示着就业教育的衰落,这些命题都缺乏必要的科学根据,不足以作为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前提。第二,二者不是包含关系,就业和创业都是大学生的1一为“出路教育”,我们可以把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具体“出路”,作为学生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选项,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现有的就业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给予应有的重视。第三,二者是“衔接联动”关系。对全体学生进行“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并帮助其落实合适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积蓄力量,以就业为跳板,走一条“经由就业走向创业”的道路。

  就业可以成为创业的台阶和跳板,创业也可以作为就业的基础和平台,二者天然具有衔接性和联动性,将二者截然分开并对立起来既不科学也不明智。

  (三)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夯实了创新创业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和总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主旋律跳动的音符。

  首先,从科学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重在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1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学者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新指认”,[14]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15].认为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诸多相通之处,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创业教育系属素质教育的范畴,二者的共同本质是“恢复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即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6].

  其次,从主体特征来看,二是都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二者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和长效性四个鲜明的时代特征[17],与此相应,“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指导理念,重在实现“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的基本目标,深度契合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和长效性特征,使之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应付未来世界的挑战。

  再次,从培养目标来看,关注人的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作为最高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这样的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18].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到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正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强调“开创性”的培养目标,充分彰显“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并围绕如何培养“开创性”这一核心素质,对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选择和归并,或突出重点,或赋予创新创业的内涵,由此重新建构了创新创业素质的结构和系统,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既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以实现“开创性”的培养目标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与素质教育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独立的教育内容体系,这就是为什么二者本质相同、特征相通、目标相合而又要同时存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彭福扬。 创新理论的拓荒者[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6.
  [2]李政。 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8.
  [3]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 创业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9-10.
  [4]王游。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2013,(1)。
  [5]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J].教育情报参考,1991,(2);彭钢。 创业教育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
  [6]蒋明新。 对在MBA学员中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几点意见[A]. 张玉利,等。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75.
  [7][8]王丽。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融合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9][10]许进。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 教育研究,2008,(4)。
  [11]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01,(2)。
  [12]邹蕾。 英国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及其启示--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例[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3]郝克明,等。 90 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综合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06.
  [14]曹胜利,雷家骕。 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6.
  [15]丁立群,吴金秋。 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2)。
  [16][17]课题组。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 教育研究,2006,(2)。
  [18]王一兵。 提高教育质量迎接21世纪的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J]. 教育研究,199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