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17 共5216字

  第 2 章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2.1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2.1.1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的内涵。

  1.产业和产业结构。

  产业的含义会根据它所包含的内容改变而改变,因为产业是一个有关集合概念,因此它所表达的内容往往会根据集合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而产生变化。从狭义角度讲,也即在供给角度对产业下定义,产业是一个企业集合,在这个集合当中,所有企业主要从事生产经营相同或具有不可或缺替代关系的产品,这个产品包括服务类产品,以这个为定义的产业也可称其为是某种行业。更深层次定义产业的概念要从市场的角度进行界定,这种界定可以将产业定义为有着密切市场关系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市场都是以某种产品或服务为核心而运转的。从一国的整体经济系统来看,是对产业更广义的定义,其是由一国囊括的诸多产品类别和层次组成的一种经济系统,被称之为产业经济系统。

  产业结构来源于经济学发展史,起初,产业结构并没有实质含义,也没有具体的内涵。那时,被学者们看作是相同产业内部各个企业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在其所著著作中曾提到,产业结构指相同产业里企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也被看作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架构,例如日本在规划本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把产业结构定义为此,认为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关系架构。历经各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被公认的说法是产业结构说的是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因此,可以给产业结构下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系统中所有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

  2.产业的划分。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讲,产业通常有四种分类方法,分别是按两大部类分类;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分类;按国际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首先,两大部类分类法指的是将分类标准放在生产活动的性质上。这种分类法是把产业部门分成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类。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三次产业分类法,此种方法遵循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轨迹进行的分类。在社会发展中,首先出现的是直接从大自然中得到馈赠的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中的产品均为初级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对这些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于是就出现了第二产业。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为以服务为宗旨的服务部门,被称为第三产业。目前在国际上,此种分类方法被广泛应用。我国按此种分类方法将产业进行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此种方法是根据各产业生产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资源来划分的,通常可把产业分成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资本为生产当中主要资源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以技术为主要生产资源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是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当今使用的是 1988 年第三次修订本,具体的分类可参照《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

  纵观各国的发展经验,产业结构的发展重心应当放在第三产业上,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通常指一个社会主体的经济发展核心或产业发展的核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能体现一个社会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以及处于那种发展阶段。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定要做的事情。这种高级化的演变过程会体现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社会产值、就业人员比例的变动上。

  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据其实际国情而做改变,在合理化的前提下进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关调整,不以合理化为前提的高级化是空谈,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应该以现实的发展情况为基础,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现实为基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的效益不断攀升,最终达到推动产业结构更高级发展的目标。

  从产业结构的结构比例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产业重心按着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的顺序依次转移;(2)要素密度也会逐次转移,转移的顺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3)产品形态发生转移,初级产品占比较多转为中间产品占比较多,最后转移到最终产品所占比重较多,相对应的各产业也会按照此规律发展。

  2.1.2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演变、三次产业就业构成、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的变化趋势三个视角来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演变趋势。

  1.三次产业贡献率。

  贡献率=产业增加值增量/GDP增量。下图是我国1994-2014年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演变图。

  从三次产业贡献率比较来看,第一产业从起初的6.34%减少到2014年的4.78%,平均每年减少0.07%;第二产业从1994年的66.25%减少到2014年的47.14%,平均每年减少0.91%;第三产业从1994年的27.4%增加到2014年的48.08%,平均每年增加0.98%.由此可知,第一、二产业增加值与GDP增量的比值在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有大于第二产业的趋势,体现了我国的产业重点在转移,向着高级化的结构演进。

  2.三次产业就业构成。

  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变化趋势如图2.3所示,可以得到这样的分析结果,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自1994年到2003年,占整个产业就业人数的多半部分,但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是一种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49.1%下降到2014年的29.5%,平均每年下降1.78%,下降幅度较大;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年上升0.3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年上升0.84%.呈现出我国产业结构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趋势。

  3.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的趋势。

  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三次产业贡献率之乘积。图2.4选取1994-2014年相关数据绘画。

  通过分析上图可知:第一产业在历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处于较平稳的状态的,但其大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演进过程中波动幅度较第一产业大很多,忽略中间的较大起伏点,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大体上处于下降的过程而第三产业大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过程。1994年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百分比分别占0.83%,  8.68%,  3.59%到2014年分别为0.35%, 3.43%,3.5%.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逐渐弱化,第三产业恰恰与此相反,它的拉动能力逐渐增强。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还指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①。',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向着中高端方向挺进。

  2.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讲述的含义是生产力提高会增加国民收入的值,劳动力会发生转移,由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向着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将会不断增加。伴随着人类分工的不断细化,三次产业经历着发展重心逐级转移的变迁。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变迁加快,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但从当今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各产业内部升级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如不调整将会抑制经济的增速。

  2.2.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从三次产业贡献率分析。

  通过分析图2.5可知,我国1994-2014年的三次产业贡献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整体而言是趋于下降的;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近些年的发展虽然时而下降时而上升,整体看其发展趋势,第二产业贡献率是处于下滑状态的,而且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下滑的幅度要大于第一产业下滑幅度;最后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三产业上升的幅度比较明显,整体看其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在零六年以前,第二产业贡献率所占比重一直处于占比较高的位置,但是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可以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正逐渐高于第二产业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国际当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我们取得骄傲成绩的同时也应头脑清醒,看到粗放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垢病,例如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遭到污染等弊端。因此应进一步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调整进程,将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服务业当中。

  2.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分析。

  从各国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变迁不会立刻引起就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发生变迁要慢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往往是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表现为一致性。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大幅减少是在2003年开始的,第一产业吸收的就业人口减少,那么这些剩余劳动力为了保持原有或更高的生活水平就会转向第二、三产业,因此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由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我国就业人口比重的下降趋势在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如此,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占比仍然很高,在30%左右。产生这种经济增速与就业比重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是被第一产业分出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很好地适合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迅速,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第三产业欠缺乏就业人员,也即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应扩展。

  3.从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趋势分析。

  我国的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趋势如图2.4所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大体上与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图中数据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长期处在占比较高的位置上,在近两年的发展中,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才与第二产业持平。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初级产业也即第一产业在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上是偏低的,侧面反映出当前关于农业方面的技术发展仍待加强。

  综上所述,第一产业贡献率过低说明其发展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在各方面所占比重均处于偏高水平,第三产业没有发展到应有的水平,发展较为滞后。对于面临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当扭转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过于依赖第二产业造成的影响我们想在也都有目共睹,因此这种模式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在扶持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将发展重心挪到第三产业上,让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前进的重大力量。

  2.2.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方面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经历了转变过程,两种经济体制的发展日益凸显出经济发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分配。另外,地区发展不平衡也凸显出来,从本质分析,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现象。因为各地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与资源限定其整体区域的发展。立足于我国全社会发展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将会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劳动力水平和技术进步率低下。

  第一,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存在相关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生产方式高效率化,在劳动力的需求上就会和技术改造前大不一样,对劳动力的需求锐减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且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是简单劳动力,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简单劳动力不能有效的纳入内部,简单劳动力更与那些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匹配。这种被劳动力剩余与部分行业发展而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将会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第二,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生产要素也会随之逐层次转移,反之,劳动力逐级转移同样会正向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但技术进步率低下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更高层次产业的发展,致使劳动力在各部门转移的时效上变慢,最终会影响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效。

  2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欠缺。

  在我国,中央下属的各个级别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决定者也是这些政策的实施者,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体现自己的政绩,致使政府部门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也有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产业。在这些以利益为主的盲目竞争背景下,某些地方政府没有将目光放在长期发展上,追求短期效益,以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没能够对我国仅有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造成过度浪费资源、甚至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此种经济发展形式无法促使企业向着规模经济方向发展,削弱资本的集中程度,最终会导致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实现困难,上述地方政府的做法对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3.产业政策效果不明显。

  产业政策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诸多工具中的一种,其在填补市场经济缺陷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我国却出现这样的问题:各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均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都是切合自身利益,因地制宜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并没有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优化纳入到考虑中来。

  这就暴露出中央政府发布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的问题。加之政府对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环节例如教育、科研等的投入力度仍有欠缺。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