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营改增”对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7 共4482字
  第 5 章 “营改增”对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5.1 上海市“营改增”前产业结构状况
  
  5.1.1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 2008 年前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其中上海更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1991 年后,上海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截止至 2015年,上海是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4964.99 亿元(见图 5.1)。尽管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上海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下滑但是经济总量仍然排全国第一。
  
  5.1.2 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增速加快
  
  伴随着经济增长是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地高级化,从原有的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换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第三产业逐步产国第二产业,占上海经济总量一半以上。2015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4.52 亿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 67.8%(见图 5.2)。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但是上海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税负过重的问题。上海第三产业占 GDP 比例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上海市的营业税行业税负也居全国首位,为 1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4.7%.从 2005 年至 2011 年的历史时期上看,上海营业税行业税负平均比全国高 81.5%.
  
  因此上海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同时,营业税对上海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作用也越发明显。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税制已经影响到了上海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5.1.3 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大
  
  与全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相同,上海在保持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后 2015年 GDP 增速仅为 6.9%.虽然横向对比同期全国其他省市,6.9%的增速仍然属于我国经济增速较高的地区但是纵向比较却是 1990 年以来首次经济增速低于 7%,增速创 25 年新低。而事实上,上海市经济增速 2008 年以来就已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图 5.3)这一趋势不断加强表面了上海在出口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其中,工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增强使上海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为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5.2 “营改增”上海试点方案安排
  
  5.2.1 “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
  
  “营改增”政策的制定开始于我国经济总体增速减缓国际经济长期低迷,急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背景下。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提出了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减税的政策,其中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最适宜完成此项目标的方法。上海市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高,增长快。
  
  特别是上海地区的服务业范围广,包括了技术服务,现代咨询和物流业等多个我国未来发展较快的服务业。可以说上海市今天的产业结构代表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因此,选择上海市作为营改增试点城市可以对营改增实际全国推行的效果进行验证。上海市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1999 年首次超过 50%而全国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2013 年才达到 50%.上海市产业结构的领先于全国的特点使其成为营改增试点的最好城市。此外,上海市是全国唯一个国税与地税并没有分离的城市。这一特点使上海市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阻力更小,行政上的配合也更为默契。除此之外,上海在之前颁布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办法》中对行业税收的规定与增值税抵扣原理相近为这次上海市营改增试点铺平了道路。从行业范围上看,2012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启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交通服务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从行业特点看,以上行业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与生产流通联系密切的行业,另一类是国家鼓励扶持的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业运费发票已在增值税管理体系下,拥有较好的改革基础。部分现代服务业和研发不但是第三产业中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更是促进第二产业质量提升的关联行业,因此也在上海市“营改增”试点内。
  
  5.2.2 “营改增”税制安排
  
  上海市营改增试点的税制安排主要是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做出的,其中主要的创新点包括新增 11%和 6%两档税率。在现行标准税率 17%和低税率 13%两档税率中租赁有形动产适用 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 11%税率。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除对行业规定外,上海对纳入试点的企业也做出区分和规定。不同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税率也并不相同。交通运输业的一般纳税人征收11%的税率对有形动产租赁一般纳税人征收 17%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使用 3%的税率。同时,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界定以及在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上做出了明确规定28.其中包括对营改增后造成的不同地区之间税制差异的衔接问题、试点纳税人和非试点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时运输费用抵扣等事项和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
  
  5.3 “营改增”方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3.1 “营改增”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上海“营改增”试点中对行业范围的界定和税制安排明显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将资源和生产要素想现代服务业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转移。通过营改增后上海市的数据分析上海市营改增实施后对产业结构起到了以下影响。
  
  首先,将研发信息技术服务纳入增值税后,完善了企业的抵扣链条,有利于企业引进新的设备增加创新投入。上海研发投入超过一半由企业完成,60%以上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因此,“营改增”对企业创新的引导可以有效地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质量的提高。其次,“营改增”给了中小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营改增的目的之一是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上海营改增试点企业共 12.86 万家,小规模纳税人占绝对的多数,达到了 68.5%其中近 70%企业表示税负减轻。通过对小规模纳税人负税计算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跟好的带动上海市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弹性。同时,从产业分布情况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2013 年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户可以明显的展现中小企业税负下降程度(表 5.1)。因此,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最主要的将带动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扶持增强了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力,间接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北京与上海产业结构类似,2012 年上海第三产业增速明显超过北京。其中,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均超过北京(表 5.2)。其次,营改增还有效地拉动了上海市第二产业质量的提升。我国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现象在上海同样存在,将过剩的产能淘汰不仅仅需要对“旧”的舍弃更重要的是对“新”的扶持。
  
  这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就是替代原有传统产业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体。上海市2011 年营改增以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2 年服务业、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都有明显的增长(表 5.3)见表。最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善,有利于上海市吸引外资,降低企业将服务业外包给国外公司的费用,一方面提高企业专业化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从实践上看,上海营改增以来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实收外资金额的增长尤为明显。最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营改增政策除为企业税收减负还肩负着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的重任。营改增后从税收制度上解决了货物与劳务税收不一致的问题使上下游之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善更有利于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更有效的增强了二三产业供生效应。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可以将服务部门剥离使服务业专业化,制造业企业本身也更关注核心业务。如 2012 年上海电气等 25 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先后实施了主辅分离。
  
  5.4 “1+6”行业试点模式全国推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实证上看营业税与增值税对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从理论和上海的实践上看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确实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促进作用减轻额中小企业的负担。因此,上海试点的模式对全国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上海模式看全国的推广后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如下影响。
  
  首先,减轻我国第三产业税收负担。无论是从 1994 年税制改革的目标和政策上看还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这 21 年的效果上看,对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都增加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推广营改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减轻第三产业税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减税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方面是营改增地域的扩大使各省在统一税制下,减少了各省之间的流通的赋税负担。尤其是对于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试点阶段其他省份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从而无法实现抵扣的问题将会解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的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了企业重复征税,减轻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税收负担。在上海市试点中的服务服务企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下游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减轻了产业税收负担。我国全面“营改增”后减免税额度有望达到 9000 亿元29.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营改增的全国范围推广有助于我国建立完善公平的税制结构,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第三产业虽然高速增长但是与世界其他同水平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税制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企业分工细化、专业化使我国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营改增实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同一水平下公平竞争,是服务业企业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下游企业通过增值税抵扣更专注于制造业的同时拉动了服务业的需求促进我国第三产业整体的提高。通过上海的实践表明,营改增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远没有上海高的情况下,这种刺激作用将更加明显。同时,上海的实践表明营改增对积水含量高的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全国范围营改增更有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整体质量,对我国服务业从低端走向高端有积极地作用。
  
  第三。提升我国产业协调性,增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生效应。上海的实践证明,营改增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是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第二产业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本挤出效应但是这种挤出是对落后产能的淘汰而不是对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遏制。通过上海和北京对战略新兴产业营改增后发展的对比可以发现,即使在经济增长趋缓资本流动性紧张下战略新兴产业增长依然迅速。我国第二产业经历了高速的量的扩张已经达到了一个节点更需要通过质变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而这一质变过程需要的高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拉动才能实现。营改增有利于我国第三产业走出去,提升服务业能级。营改增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中对离岸服务外包实行免税政策,并且从国外购进的各种产品可以抵扣进项税,从而使得从事国际服务的公司的服务成本大幅度减少,企业可以将税收方面节约的资金重新投入到企业的服务质量的提升方面,比如更新设备、为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使得我国的服务质量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营改增”促进了制造业将辅助业务外包节约非核心业务投资的同时也使研发、服务更为专业。国家对供给侧改革下要求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营改增使第二产业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使整个产业的更新换代,完善了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符合我国当下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经济质量增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