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供给侧改革中税收的经济效应与改进政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23 共8187字
  “供给侧改革”是着眼于供给、生产端的改革,通过激发新兴领域、创新领域的生产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供给侧改革中税收的经济效应与改进政策”的税收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给侧改革中税收的经济效应与改进政策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中的税收经济效应及税制优化
  
  摘要:税收经济效应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共同起作用,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供给侧改革”是着眼于供给、生产端的改革,通过激发新兴领域、创新领域的生产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即通过生产要素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围绕税收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税制优化应着眼于合理引导资本要素流动,提高资本要素生产率; 合理引导劳动力要素流动,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 通过深化“减税”政策激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税收经济效应;税制优化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政府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业,有效消化落后产能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中,提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形成新的内需增长动力。”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议题是建立在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①的基础上的。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 围绕经济增长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含义。[1]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研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方面,其中包括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研究税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特别是研究税制改革及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都围绕着上述模型展开的。
  
  作为经济改革的风向标,财税改革在中国改革转向“供给侧改革”的当下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在2015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税收作为政府调节要素供给、提升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供给侧改革”税收治理的思想演进
  
  ( 一) 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治思想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 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假设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发生空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会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区域或行业流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区域或行业。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机制会自发地引导生产要素的配置,直至实现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因此,在如何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的思想上,古典经济学家们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在生产要素供需方面的影响。
  
  ( 二) 凯恩斯学派的税治思想
  
  凯恩斯学派从有效需求不足的角度出发,认为市场失灵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注重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引导投资。因此,在政策的选取上突出财政政策的作用,实施赤字财政的预算政策。凯恩斯学派及其继承人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必须通过改变租税体系等方式,引导消费,增加消费,并注重通过累进税等收入再分配手段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新剑桥学派更加强调发挥税收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主张实施高额的遗产税和累进税制度来实现“收入方面的均衡”.汉森(Hansen,1967) 等提出了补偿税收政策,即利用税收所具有的相机抉择的机制,通过机动税率制度来调节经济。萨缪尔森认为累进税收制度具有自动稳定的机制,但是这种自动稳定机制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异常波动,因此,需要政府实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财税政策。随着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世界各国的推行,其弊端也有所凸显,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过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等问题,这势必会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税收理论和政策失灵,受到西方经济学界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的挑战。
  
  ( 三) 供给学派的税治思想
  
  供给学派认为: 从政府税收的角度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不仅仅是税率的高低,还有税基( 国民收入) 的大小,因此减税可以增加社会储蓄、投资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从而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增加税基。
  
  综上可知,古典学派和供给学派主张以“轻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政策学派主张对富裕阶层课以重税、对劳动阶层课以轻税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目标,而凯恩斯学派则主张从总需求的角度管理经济,以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我们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税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以上各学派的思想精华,并不是“抛弃凯恩斯主义,拥抱供给主义”,因为目前的“供给侧改革”是站在供给结构优化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待“供需矛盾”,因此,“供给侧改革”更加突出产业优化、税制优化等一系列降低供给成本方面的改革。“十二五”期间提出的“结构性减税”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中“营改增”税制改革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全面铺开和完善。在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了“实行减税政策”和“降低企业成本”以降低企业税负的政策目标。
  
  三、“供给侧改革”中的税收经济效应及税制优化
  
  ( 一)“供给侧改革”中的税收经济效应
  
  围绕着“供给侧改革”中提出的税制改革重点,要求实现大范围的“减税”措施。这些“减税”措施更主要的目标是释放税收对生产要素的激励效应。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和厂商的决策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经济产出,特别是税收会影响到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不同个人和收入群体的福利水平。对“供给侧改革”下“减税措施”的税收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例如特定的税收政策对特定的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由于有些税收对不同经济部门具有普遍性的影响,我们将运用一般均衡法来进行分析。“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分析税收对生产要素( 劳动力、资本、技术) 的激励影响,对于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标签:税收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