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江西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9917字
论文摘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能源资源的过度获取和使用,引起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为此,为有效抑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统筹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已经从能源强度控制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转变,将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背景

  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对能源消费总量就定有控制目标.2004-10,国家发改委制定的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 2010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定为 24 亿 t 标准煤,2020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定为 30 亿 t 标准煤.

  "十一五"时期,我国制定了单位 GDP 能源强度控制目标并分解落实.由于能源消费强度指标依赖于 GDP 的增长速度,在各级地方政府追求 GDP增长的强力驱动下,虽然单位 GDP 能耗呈逐年下降态势,但客观上并没有改变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2009 年能源消费总量突破了 30 亿 t 标准煤,比预期目标提前了 11 年.因此,尽快提出新的节能调控指标成为迫切需求.

  2010-10,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

  2011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明确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

  2012-1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调整深化了这一政策要求,强调"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发展和控制能源消费的政策要求进行了"递进"调整,要求越来越高.1) 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调整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 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3) 将控制能源消费的政策目标由原先"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调整为厉行节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透露出国家在"控制总量"政策的力度和决心,逐步由外在压力转向内在要求,逐步由经济层面的任务上升为政治层面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战略已经实现从"保证供给为主"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转变和跨越.这一重大转变将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十二五"及今后的能源新政.2013-03,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出台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提出将 2015 年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管力度.

  2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意义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1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破解资源约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很低,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开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7%、5.4%和 7.5%;"十一五"末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已达 32.5 亿 t 标煤,与美国基本相当.预计到2015 年国内能源供应能力上限为 36 亿 t 标煤,能源消费量若不加以控制,将达到 50 亿 t 以上,占到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 1/3.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导致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从 2000年的 7%增长到 2010 年的 12%,特别是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从 2000 年的 27.5%飙升到 2010 年的 55%.

  资源的贫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后劲,能源的大量进口加剧了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的不安全性.

  随着能源消费需求迅速上升,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果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

  2.2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是举世瞩目的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能源消费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 GDP 却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50%.为了保障能源供应,持续高强度化石能源开发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土地塌陷退化、水资源破坏和生产安全问题.需求的急剧扩张,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引起的烟尘、SO2、氮氧化物排放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不断加大.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依靠透支资源、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控制能源消费,将过快地消耗掉未来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过早地耗尽大部分发展潜力,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也是我国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绝不可丧失机遇.能耗水平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素质、质量的标志,是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由大变强"的重要指标.如果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难以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改善民生上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很可能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实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有效约束盲目追求过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动,更加突出和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切实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2.4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现实需要

  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重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O2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左右.为完成这一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 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11.4%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调控,有利于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对内可以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可以彰显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信心和决心,赢得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引导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问题向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方向发展.

  3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工作方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的内容.

  3.1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到 2015 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比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40 亿 t 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速4.2%;用电量控制在 6.15 万亿 kW·h 左右,年均增速 7.9%.

  3.2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分解

  按照核定基数、分解增量的方法将"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到各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特征、能源资源禀赋等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确定各省 2015 年能源消费和用电量总量控制目标.

  3.3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考核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重点用能企业及行业协会明确任务和责任,加强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的监督力度,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4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江西的影响

  能源问题同样是关系各级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国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新政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对江西未来的经济走向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4.1 机遇

  1)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助于破解资源瓶颈约束.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同时江西又属于能源资源紧缺省份,缺煤少水无油气.全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 0.1%左右,已开发利用的占储量 70%以上,采储比率高,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 1%左右,水力发电以中小型电站居多,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占技术可开发量的 2/3,尚未开发的多属中低水头,开发难度大,工程造价高.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有限,现有技术条件和短时期内难以形成规模供应.同时,外省对能源的需求相应也在快速增加,包括山西、内蒙等能源富集省份的能源输出正在迅速减少,能源保障不确定性加大,江西能源供不应求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已由 2000 年的 49%上升到 2010 年的 62%,2012 年这一比率上升到 64%,其中油气对外依存度为 100%.能源保障压力加大,必须改变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状况.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将有效抑制江西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破解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2)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助于转方式、调结构.江西仍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工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占到产业结构的 45%,且重型化突出,工业能源消费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 75%左右,充分反映了江西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说明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可挖.因此,必须下大决心和气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鼓励支持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形成以能源资源的集约使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约束机制,有利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上来.

  3)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提高,固体废弃物污染逐年加重,废气排放污染日益严重,工业氧化硫、工业烟 (粉) 尘排放量大量增加,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江西企业用能设备中的工业锅炉、窑炉 60%以上以燃煤为主,且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污染严重,同时化石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环境质量,这些都制约了江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2 年,全省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总量 14 814 亿 m3,比2000 年增长 5.7 倍,其中 SO2排放量 55.15 万 t,氮氧化物排放 35.25 万 t,烟尘排放量 32.18 万 t.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推动增长模式从粗放增长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增长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4)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助于低碳转型.在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中,江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 70%以上.2012 年煤炭占比为 70%;石油占比 15.7%;水电和风电占比 6.6%,天然气占比1.8%.而 2000 年煤炭消费占比 70.5%,石油占比17.3%,水电占比 12.2%,能源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优化.由此可见,江西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且目前这种结构性矛盾没有改观的迹象,以电力、油气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高效能源消费比重反而有下降趋势,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煤炭,一方面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主的发展趋势主流,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正是因为煤炭的大量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造成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偏低.

  2012 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重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4 百分点.江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 2015 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10%,为了实现此项目标,可以借助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一契机,积极推广利用可替代能源,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抑制化石能源过快增长,引领企业低碳转型,推进结构调整,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绿色新发展.

  4.2 挑战

  1) 能源消费需求旺盛,持续刚性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也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目前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时期,加之现阶段,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需要大规模消耗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还将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生活用能也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建筑用能也大幅度上升."十一五"时期,江西能源消费以年均8.2%的增速,支撑了 GDP 年均 13.2%的增长."十二五"前 2 年能耗平均增速 6.6%,支撑了 GDP 年均 11.7%的增长.如果按江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 GDP 平均增长 11%以上的目标测算,能耗至少需 6%以上的增速.因此,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源需求保持旺盛,能耗呈刚性增长将持续一段时期.国家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江西能耗年均增速为 4.7%,将对江西造成极大的压力.

  2)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压力较大.2012年,江西三次产业结构为 11.8∶53.6∶34.6,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7 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百分点,而能耗水平最高的第二产业,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3百分点.二产中的工业是推动江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45%,但工业能源消费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 73.9%,工业能耗强度是第三产业能耗强度的 3 倍多.工业以传统资源性产业和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在制造业中,资源加工工业增加值占 48.7%,轻纺制造业占 28.1%,机械电子制造业增加值仅占 23.2%.

  工业明显属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能源资源支撑型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比较突出,高耗能企业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集中度高.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高耗能工业企业约 300 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 4%左右,能源消费量却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85%左右.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 6 大高耗能行业,2012 年 6 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达 4 140.4 万 t 标准煤,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 77.5%,比 2000 年提高了 7.8 百分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压力较大,能源消费总量处在"不可控"的上升阶段仍将维持.

  3) 能源利用水平不高,短期难以改观.由于江西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生产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代表着高集聚、高效益、专业化的现代化生产,一方面反映了地区资源的集聚程度、效果以及资源的再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程度.

  规模经济水平高,表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都得到较大提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江西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达不到合理规模要求,主要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造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一些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 年,印染布综合能耗比全国高 1 303.49 kg 标准煤 / 万 m;粘胶纤维综合能耗 (长丝) 高 867.13 kg 标准煤 /t;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高 228.32 kg 标准煤 /t;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高 102.92 kg 标准煤 /t;铅冶炼综合能耗高 79.18 kg标准煤 /t;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高 50.81 kg 标准煤 /t.另外,受资源禀赋影响,江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较大.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改造可以有效促使装置规模大型化、节约化,大幅度降低终端能源的消耗水平,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而从江西未来一段时期看,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瓶颈将继续制约能源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5 应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措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符合未来江西经济发展方向.因此,江西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未雨绸缪,抓住机会正视挑战,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5.1 调整和优化存量,腾出能源空间

  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遏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目前江西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近八成,遏制住高耗能行业用能盲目增长是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关键点.对此,一是要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力度."十一五"时期江西顺利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现在要继续加大对火电、煤炭、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步伐,列出淘汰取缔落后产能的名单,排定淘汰取缔落后产能的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淘汰任务.通过对落后产能和设备的淘汰,可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能源空间.二是要加快推进节能重点工程.通过节能改造工程支持锅炉 (窑炉) 改造和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通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动机、照明产品等;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通过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一批共性、关键节能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通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使之尽快产生节能效果.

  5.2 严格控制增量,把好增量关口

  实行增量控制,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要严格执行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府厅发[2008]58 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 6 号令) 等有关文件精神,严格项目审批制度,严格重点耗能行业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大幅度提高新建项目能耗准入门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 000 t 标准煤以上,或年电力消费量 500 万 kW·h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 1 000 t 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 100 万 m3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同时提高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指标,作为能评重要依据;要建立能源消费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各地区能源消费量控制情况晴雨表,对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地区,实行阶段性能评限批.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把好增量关口,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状况.

  5.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虽然近年来江西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目前的产业结构水平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 10%.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既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又极大影响了全省能源强度的下降.要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拓宽领域、扩大开放,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供给良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是重点以打造"中部文化产业高地"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尽快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江西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二是以依托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为基础,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节点城市和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步伐,加大重要仓储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三是要强化银政企合作和项目资金对接,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加快金融业发展步伐,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增设县域和乡镇分支机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江西设立分支机构和金融业务区域中心,大力发展信托、租赁、保险、证券、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总之,重点发展耗能低、排放少、就业税收贡献大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成为能源约束下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5.4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首先,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江西 10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全省的高度进行总体布局,将城市特色、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制定长期有效的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对不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形成差异化发展,产生不同的产业集群,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继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煤炭行业应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和关小、改中、上大的战略目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采煤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化工建材行业应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继续实施放大关小政策,等量或减量置换现有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产能,坚持规模化、精细化、低污染的发展方向;冶金行业应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精深加工基地,提高高端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鼓励研发并扩大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在推进进程中,集中力量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生态文明理念整合到整个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5 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

  国家方案提出,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时,暂不将各地"十二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纳入考核.我国 CO2的排放,90%以上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的,主要是着力于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以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新能源产业是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关联度强的新兴产业.江西拥有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并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门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光伏产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彭泽核电站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已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因此,江西一定要抢抓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和市场,在已有的优势条件和基础上,结合省情,制定多能互补、远中近相结合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近期,主要做好开发新能源的预备和示范;中期着眼于成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逐步降低火电比重;远期着眼于清洁能源的普及,形成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供给体系.在新能源产业培育方面,应重点围绕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下游产品应用的产业链条,加快太阳能光伏、核能、风电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大区域整合力度.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应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现有产业集群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瞄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技术需求,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

  优先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转型,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保护生态环境,是江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的必然选择.

  5.6 开发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当前,江西能源利用效率还不高,存在着很大可以挖掘的潜力.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尽快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利用法律法规、财政税收、舆论宣传等手段, 建立技术引领机制,促进不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首先,针对能源消费七成靠煤炭,江西尤其要加强对煤炭高效开采、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示范,通过对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烧及先进发电、煤炭燃烧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升煤炭能效、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煤炭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加快实施节能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推广稀土永磁电机、低温膨胀螺杆发电、蓄热燃烧系统工程设备、高效冷却塔水循环系统、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关键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制定发布高效节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准入、财政奖励、强制淘汰等方面支持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其三,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总之,从技术层面提高综合能效、降低能耗水平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5.7 完善配套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国家统一部署下,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相关政策措施.一是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二是完善相关金融配套政策,深化资源税改革,调节消耗环节税,促进节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利于节约资源;三是研究建立市场交易机制,建立自愿减排、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可再生能源配额、跨地区水电用电权等交易机制;四是推进能源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加强部门、地方及相互间的统筹协调,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总之,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引导能源消费模式转变,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的意识,最终达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 2012[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1-03-06).  [3]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EB/OL]. (2012-05-08).

  [4] 章鹏, 方颖, 李曦,等. 江西产业结构对节能降耗的影响分析[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1):1-5.

  [5] 张 颖, 丁 宁.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对策研究[J]. 天津经济, 2012(12): 1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