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政府与市场关系对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作者:张莹,吕培亮
发布于:2021-12-02 共1097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
【第3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分析
【第4篇】 政府与市场关系对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
【第5篇】市场和政府互补关系的优化资源配置
【第6篇】经济发展中政府机制的作用与政府失效的策略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范文第四篇:政府与市场关系对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

  摘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不断向前推进,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程,厘清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或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系脉络,尤其是对二者关系不断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有利于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府,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张莹(1982-),女,河南洛阳人,贵州日报报刊社理论部副主任,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编辑出版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吕培亮(1987-),男,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贫困。;

  政府与市场关系1是理论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实中两者关系的博弈也影响着我国资源配置、利益格局调整甚至政策走向等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基本处于对立状态,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否定和排斥市场作用,而且当时的主导传统观念也认为,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特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标配。改革开放后,政府与市场关系日益走向统一:1978-1992年,政府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市场发挥辅助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渐步入正轨;1992-2012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2013年至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益融合、相得益彰。可以说,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懈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过程,这就为下一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更加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加成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ng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时期(1978-1992年):整体而言,计划经济占主导,市场经济为辅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反思计划经济,探索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模式"的序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开始从排斥市场到逐步利用市场;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计划与市场要统一";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上构成这一时期党的主要探索历程。

  (一)顺应人民群众愿望,拉开改革开放帷幕

  在我国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初期,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1].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1].如何发展经济,并采取什么手段来改善民生和提高国力,成为当时全党必须思考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2]6同时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2]6.全会虽未提及市场,但已认识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这就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各种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准确说是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思考与阐发。1979年3月,陈云在其撰写的《计划与市场问题》提纲中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是基本的主要的、市场调节是从属的次要的"思想[3].李先念在同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中,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4].邓小平则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在1979年11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把这当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5]236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早在正式场合对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的论述。邓小平后来又在1980年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使用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5]247的表述。同年5月20日,他进一步指出:"生产资料应同生活资料一样,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6]为了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7]55.可以说,这一时期党围绕"如何发展经济,采取什么手段"进行了大量探索,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思想解放和实践发展。

  (二)用实践去检验真理,最终实现理论突破

  1979年至198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广东和福建作为改革开放试点省份,重点在对外经济活动的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农产业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举措。这其中就包括物资、商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适当利用市场的调节[8]43.1980年3月,广东、福建两省总结试点经验教训,形成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并报送中央。同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这一会议纪要批转全国各地,并明确提出,"这次会议总结的经验和提出的措施是可行的,要认真贯彻落实"[8]42.这次试点虽然在地域上仅限于广东和福建,而且主要集中于对外经济活动方面,但它们的实践证明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后来,党中央又在全国发出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号召。1980年至1983年,我国GDP每年的平均增长额最多仅为35亿元,而从1984年到1987年,每年平均增长额则在137亿元以上,是前几年增长率的两倍多[9].实践再次证明,商品经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鉴于此,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7]55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0]22,大会还对"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10]23进行了阐释。这标志着党"已经进一步认识到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弥补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认识仍是以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为大前提的,还是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主要特征来看的"[11].

  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并未停止。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科学阐释,即"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10]350以上这些论断意味着党不再将政府与市场进行对立,为在制度上进一步破除思想束缚奠定了基础。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则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模式".[12]这表明,党开始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二者协同发挥作用,相对过去单纯取消二者对立又是一大进步。1991年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说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方式,两者都能为我国的经济运行服务。"[13]3671992年初,邓小平进行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其中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3]373这些科学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属于不同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4]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标志着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实现了根本性突破,从而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总之,1978年至1992年,一方面,党对市场的认识经历了从"怀疑"到"接受",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从"辅助"到"基础"、从"忽略"到"重视"的转变;另一方面,市场作用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依然非常薄弱,国家调控和政府力量仍然占居主导地位发挥着统领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时期(1992-2012年):宏观来看,市场调节为基础,更加注重政府调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入一个起跑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基础性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完善市场机制作用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更加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政府更科学宏观调控".以上构成这一时期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主要脉络。

  (一)在不断纵深探索中,认识日益完善和升华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5]这既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了起来,又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开启了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索的新一轮高潮。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17]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部署,具体提出了"五个统筹",其核心就是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强调政府则要切实进行职能转换和效能提升,把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变到为市场和市场主体的服务上来,通过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这一时期,党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了除制度层面外的全方位探索,从而把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步步推向纵深。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18]17,"要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18]25.同时,党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了其他方面的制度完善和不断创新,如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等等。可以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将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作用发挥,党的十七大则从根本性制度层面进行具体谋划,以推动政府与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总之,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七大,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一阶段的探索较好地回答了市场经济能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问题,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运行方式的认知也日趋明朗。

  (二)坚持正反两面看待,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一阶段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凸显。例如:市场规则还不够完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还比较多;生产与消费间关系尚未理顺,供需结构性失衡长期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科学完善,各种保护主义盛行。但是从整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可以说,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走向富足强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梦想日益变为现实。

  正是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基础上,党中央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9]18,"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19]20.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党高度重视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强政府"和"强市场"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选择和新常态。从纵向来看,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市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政府的职能逐步转移到制定市场规则、维护社会公平、加强社会保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领域。因此,从1992年我国初步建构市场经济体制,到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已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1992年至2012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市场从被尝试性引入,到体制机制确立,再到地位作用提升,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完整形态,开始独立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并逐步从一种简单的要素介入过渡到总体性和全局化功能的承担。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时期(2013年至今):总的来说,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攻坚时期,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2013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时代课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1]从以上可以看出,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全党要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

  与之前相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变化: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基础性"变为"决定性",这不仅仅是表述或提法上的简单变化,更是党对市场资源配置手段和调节作用的充分肯定。二是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宏观调控,而是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转换职能,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三是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限定在国家的可控范围内,防止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引起的大起大落,又强调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样就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即做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2]双管其下,并行不悖。目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深度延伸到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来提高我国市场化水平和市场主体竞争意识,但又不是要淡化和否定政府职能,这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简言之,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坚持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同抓共管,只是二者的权重不同,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稳致远。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是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也就是说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和诚信经济,市场主体必须遵法守矩明德,但作为一种"无形的手",市场会出现失灵或失效,这就决定了政府作用不可缺,更不能弱化。同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20]1-2.可以说,此时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已上升到科学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3].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3年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越位缺位、人民收入差距拉大、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说到底,还是市场发展不充分、市场调节不到位、市场作用不完善,使市场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都存在着诸多结构性问题。因此,要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府职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和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同时要抑制和防范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衍生出的腐败和竞争不公平等问题。概言之,就是从根本上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市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政府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法治保障和公平秩序,从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1]12.

  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晚,经济基础也比较薄弱,是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对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加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阻挠,这些都决定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党对市场的认识,从"要引入",到"起辅助",再到"基础性",最终"决定性",说明了探索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党一方面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逻辑,从而实现理论上的不断突破;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改革开放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实践已经证明,中国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和尊重市场规律,是科学正确的;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符合国情和顺应民意。

  总之,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始终。市场从最初的被否定,到今天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实践意志,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也不断地被推向前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时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总结经验教训并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改革开放更要立足中国实际,把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继续探索下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继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向更高水平,首先要不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为此,要继续深层次厘清政府与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和长处。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体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所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最有效的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能够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效率。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实质,就是让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应自觉依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按照各种客观经济规律,对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作战略规划和宏观决策。政府的长处在于从宏观层次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协调重大结构关系和生产力布局,弥补市场的缺陷和失灵的方面[24].概言之,我们党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不同机制或形式关系,而非不同主体关系,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定位。政府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在本质上不存在制度属性,也不存在排他性,即市场是资本主义专有,而不能采取计划,或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而不能利用市场。实际上,二者是经济发展的"两只手",关系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会"琴瑟和鸣";处理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孤掌难鸣".只有相互配合,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其中关键是要厘清二者的边界。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市场,劳动者和企业是财富创造主体,政府则是环境创造和服务主体,明确二者的功能边界,各就其位,不要越位,同时也要看到二者是有机结合整体,而不是板块链接的临时组合,市场应在政府监督管理和科学引导下运行,而政府则要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的方法和规律进行管理。走出"非此即彼"二元思维,大力发展第三部门或第三种形式,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需求的质与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超越了传统的政府与市场所能解决和调控的范围及能力,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第三部门或第三种形式,来作为政府与市场的桥梁或补充。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适时调整,一直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在不同阶段,党都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变化,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适时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顺应潮流和发展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正是基于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着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来看,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从"否定"到"决定",政府作用则从"主导一切"到"科学服务",这是历史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但绝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后形态和改革开放的最终定位,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党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5].只要改革开放处于进行时,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就没有完成时,继续探索二者之间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一大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12-19(02 )。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3]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44.

  [4]李先念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7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6]邓小平思想年谱: 1975-1997[M].北京:央文献出版社,1998:15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9]刘溶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0(01);:1-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11]长武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历程及启示[J].理论学刊, 2014(09):13-1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26-27.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26.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649-67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18.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20-21.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1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012.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12.

  [2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3-11-16(01 ) .

  [2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 2014-05-28(01 )。

  [24]魏礼群。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J]毛译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05):46-51.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116.

  注释

  1党的十四大以前,一般以"计划与市场关系"来表述。本文为了表述上的统一,除引用外,全文统一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表述进行论述。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理论部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原文出处:张莹,吕培亮.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44(02):42-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