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分析

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作者:乔惠波,胡伟欣
发布于:2021-12-02 共10278字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范文第三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分析

  摘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迫切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贯穿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根本原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都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整。为此我们需要推动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现代化,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从而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能得到合理发挥,最终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市场;调整;

  基金: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成逻辑研究"(TJKS19XSX-019)阶段性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以前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的重要标志就是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经济的微观基础充满活力,又能够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保持在一个适度有效的范围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仅要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且要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对政府与市场在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对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使两者关系协调一致的具体路径,以便使它们的作用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中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ng

  一、政府与市场辩证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和国家的认识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这一表述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新界定,是在总结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的一次重新定位,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手段

  提出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贡献。虽然跟以往的表述相比仅两字之差,却意义重大,这一新的表述是对市场作用认识的一次飞跃。市场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选择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类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的配置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率的问题。市场经济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通过市场能够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资源分配到能产生更高收益的地方,这样社会将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社会财富。市场经济完成这一过程是通过价值规律、供需规律等经济规律共同起作用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商品价值,就必然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否则就得退出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另一方面,经济信息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决定了无法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对商品直接定价来进行生产的管理,而只有通过市场主体对商品价格信息的主动发现来实现生产的有效管理。所以,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对价值规律的尊重,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回归。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市场机制的建设还不完善,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体系也还不完善,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我国投资体制不健全,企业投资受限的现象还很多;城乡之间的市场壁垒仍然比较严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同价自由流动仍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仍然困难重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隐性壁垒,虽然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非公经济的投资范围,2但是直到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受到种种或明或暗的限制;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仍显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妥善引入社会资金,造成社会服务供给短缺。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盲目性、随意性造成的,相反是由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的结果。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更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更有效的政府治理,同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矛盾。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也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会造成负的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的情况出现。所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不需要政府的作用,相反还必须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西方经济学派中不论是新自由主义学派,还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都强调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只不过两个学派在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和方式上有所差别而已。

  在我国,政府作用的发挥不仅要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且还要担负着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3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很短,经验明显不足,市场经济体系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而监管市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的作用却发挥得不够。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假货、欺诈等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政府的作用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注意力从对市场的不当干预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市场经济的职能上来。这样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形成。

  (三)政府与市场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习近平明确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4也就是说,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由于对如何协调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经验,经济活动曾遭受过重大的挫折。为了避免政府的不当干预,可以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让市场主体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自主做出决定。政府要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除了必须定价的公共事业领域外,不再进行价格干预。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还需要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避免收入差距过大,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政府机构的领导下进行的,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规划和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还要适应市场经济变革的要求,缩减自身的权力。不能把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权和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相混淆,政府部门要克服自身的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藩篱,进行自我革命,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简单地拔高市场的地位,而是对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的优势互补,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战略安排,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存在不同意见。如有经济学家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结构上应该包含许多内容:所有制系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经济运行体制、产业结构系统、区域结构系统、金融系统、国家(政府)管理协调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统。5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高质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原则、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的经济体制等五个方面".6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经济主体体系、动力支撑体系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经济主体体系又包括行为主体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动力支撑体系又包括创新体系、制度体系、开放体系。"7另有学者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是以现代科技进步为驱动力、资源配置效率高效、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8

  考察以上学者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可以发现,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体系角度来看,产业体系、动力体系、制度体系是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条件。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或具体路径来讲,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三个方面,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的重点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制度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保障。这三个方面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合理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运用好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早日建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原则。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首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这就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要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手进行要素资源的配置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所以,首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机制,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行业。我国大量过剩产能的出现、金融杠杆过高等许多经济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都跟市场作用发挥不足有很大关系。比如我国一些效率较低的传统产业,却能够获得高额的银行贷款,原因就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市场难以在贷款资源的配给中发挥作用。现在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透明和法治的市场环境,较少无效供给,提供优质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管制,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能够在市场中自由流动,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可以在公共产品提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公共交通领域,拥堵问题的解决在于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这些领域所需资金较多,投资收益周期较长,依靠民间资本的投入难以快速发展,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做好过剩产能的化解工作。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问题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化解过剩产能要从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强制清理一些大型僵尸企业。僵尸企业长期不能退出市场,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这些企业的依赖和支持,政府可能出于就业或者社会稳定的考虑,难以下定决心停止对这些企业输血。这就需要政府痛下决心加以整治,在清退这些过剩产能的同时,做好后续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的过剩产能企业,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其生死。市场会淘汰掉那些生产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也能避免这样的企业死灰复燃。总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供给侧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不能简单由政府一刀切,也不能直接推向市场不闻不问。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政府要在这些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成本。政府要在补短板的过程中积极作为,解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第六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发展。9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加速相互融合,全球科技创新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新的科技浪潮已经形成并加速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正式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构想,强调科技创新在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成为我国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0创新驱动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需要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创新活动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得以释放。相比政府而言,市场对于创新驱动的实施更为重要,市场应该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效分工协作的创新体系。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在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科技政策的制定更有可行性。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11政府要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在创新环境的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为科技创新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创新环境。政府要保证创新主体的权益,在金融、市场环境建设、专利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减少垄断利润的获得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贯穿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两者关系的不断调整才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理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其他关系,使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更为顺畅,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体制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微观主体才能更有活力,经济运行才能更加高效。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决定经济的整个运行过程,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下达指标来进行,企业和经营者没有经济自主权,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基本不存在,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了政府各级部门的计划管理中。实践证明,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实施初期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但是长期来看效果并不好,难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走上了一条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断获得经济自主权,一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逐渐发展起来,成熟的市场主体逐渐形成,市场体系也不断完善。可以说,市场逐步取代政府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是这一转轨过程的最大特点,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需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很艰巨,各项体制、制度仍没有完全定型;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继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要素市场还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情况;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的表现。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应继续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提供基础。

  三、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者的双重作用,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但是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入手,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创新,真正使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一)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现代化

  首先要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现代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实现政府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集中在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方面。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防范经济失衡和风险的发生,需要加快宏观调控手段的现代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比如建立起现代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决策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综合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调控手段进行调控等。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发挥政府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集中力量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采取措施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的现代化方面,政府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上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市场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市场机制的现代化。市场机制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价格机制要贯彻市场决定价格的原则,凡是能够由市场形成的价格都交给市场,严格界定政府定价的范围,提高价格形成机制的透明度,对于水、电力、石油、电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要加大改革力度,对于其中竞争性环节的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供求机制的现代化要求市场上供求双方都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生产和消费,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要便利化,使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能够尽快传递到生产者,减少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市场竞争机制的现代化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只有规则统一的市场才能逐步趋向完全竞争,减少市场失灵现象发生的可能。所以要规范和发展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产品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规范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调节机制的现代化要求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提高市场对于劣质假冒商品的淘汰功能。做好了这一切,市场才能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现代化市场体系才能逐步成熟,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最终建成。

  (二)完善产权制度体系,巩固市场经济的基础

  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建设好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只有产权归属明晰,才能形成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使市场中企业的责权利统一,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彻底释放;也能够使政府的"有形之手"不至于侵害市场主体,使政府作用的发挥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要发挥政府在产权界定与保护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建立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要贯彻产权平等的原则,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就说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12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大力保护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防止对国有资本的侵蚀;而且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害。政府尤其要秉持公平公正的观念,不要因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天然联系而厚此薄彼。只有树立平等保护的思想,使各类产权主体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平等竞争,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繁荣发展。

  在农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我国已经提出要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承包期30年,这可以极大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实现政府的转型。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既有扶持之手,也有扩张之手,政府的扶持之手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还有扩张的一面,政府作为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履行公共职能以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诉求,存在着自我扩张和过度干预市场的冲动,在对企业和个人产权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产权的侵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本部门的特殊利益,不愿意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反而设置层层审批,开展寻租活动,压抑市场活力。同时,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趋向复杂化,政府的权力不断自我膨胀,政府机构有扩张的趋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是我们又必须限制政府的作用,防止政府过度干预,避免出现"政府失败"的情况发生。所以政府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下运行,依靠法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实现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变;政府还必须简政放权,改变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宪法和法律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行政的根本,任何法治政府都应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各政府机关部门要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思考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行政立法,保障政府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确保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四)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事项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把能够由市场调节、解决的经济事务交给市场,政府退出不该插手的微观经济领域,专注于宏观调控,并划定两者之间严格的界限,各司其职。

  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需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杂不仅极大阻碍了市场活力的发挥,也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念背道而驰。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下放能由市场调节的审批事项。行政审批项目覆盖了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一些行政机关人为设置各种市场准入标准,妨碍市场主体自由进出行业,抑制了市场发展的活力。过多的行政审批事项也为一些政府部门提供了寻租机会,增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成本,破坏了市场公正、公平的原则。应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通过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市场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扰。当然,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放任自流,而是要通过加强过程监管、事中事后监督的方式进行监督。过程监管要加强对市场秩序、产品质量、资金信贷等方面的监管,事中事后监督则要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从而维护市场良好的环境,保障市场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页。

  2(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66页。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页。

  4(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16页。

  5(2)王志伟:《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大意义与深刻内涵》,《学术前沿》2018年第2期。

  6(3)王立胜、张彩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因应机制探索》,《理论学刊》2018年第1期。

  7(4)李佐军:《适应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新闻网,2017年11月13日,http://www.cet.com.cn/ycpd/sdyd/1976624.shtml.

  8(5)张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9(1)贾立政等:《新科技与产业革命来临--全球动态与中国方位》,《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

  10(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7页。

  11(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12(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页。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乔惠波,胡伟欣.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视角[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1(02):27-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