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我军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的不足及完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6 共4083字
论文摘要

  一、当前我军遂行抢先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先期保障能力不足

  从我军历次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看,由于缺乏预见性,先期保障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对军事经济保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缺乏认识。当灾情发生后,部队受领任务急,各级部队党委领导从政治角度出发,普遍重视快速出动,但忽视了军事经济保障应有的准备。导致不能完成对保障救灾部队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对保障条件恶劣程度缺乏预见。遇到重大灾情,天气恶劣、交通运输不便时,机动保障装备数量不足,物资难以迅速到达震区,有的部队出现了保障滞后的现象。三是对保障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在部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开始时,各方力量组成复杂,物资保障部门往往难以精确统计保障实力和保障需求。

  2、保障信息收集反馈能力弱

  军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时,灾区通信网络往往受损严重,不能正常使用,导致保障需求与供给信息互通困难,严重影响了保障效率。当前,各部队及保障部队基本配备了军内卫星通讯系统,但从实践看,受制于军内卫星通讯系统传输数据受限,救灾部队上下级之间,主要还是通过军用 CDMA 手机和民用手机联系。由于灾区基站被毁,手机没有信号,上级有时几天才能掌握一次前方具体情况,保障信息收集反馈滞后。救灾部队官兵分散在灾区,点多、线长、面广,给信息互通及现代指挥手段的运用带来了困难,有的重灾区很长时间无法组织起有效指挥。

  3、装备保障能力不高

  在近几场抢险救灾救灾行动中,我军装备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装备的战技术性能还需提高。装备信息化程度不同,装备系统与信息系统、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操作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能快速获取信息,共享信息资源。部分后勤装备配件制作材料不耐用,配件通用化和标准化差,零部件易损坏、难维修。一些保障装备不能适应恶劣气候条件和复杂地理环境,只能适合在平整的地面、路面上进行操作,难以满足复杂气候地形条件下物资收发和输送需要。二是装备的系统配套建设需要完善。部队执行抢险救灾行动,通常以小编组或单装形式执行,兵力部署高度分散。现有保障装备配套化程度不高,很难满足多点多线、小规模保障的要求。三是装备的使用维护力量还待加强。当前还缺乏人装结合、应急抽组训练,导致装备使用人员不能熟练操作某些保障装备。当前部队均没有编配后勤装备专业维修分队,缺乏较强的专业技术保障力量,主要依靠使用人员或武器装备维修力量实施技术保障,使某些保障装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维修,制约了装备保障效能发挥。

  二、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目标

  1、军事经济精确保障能力

  (1)保障需求实时感知能力。强有力的保障需求实时感知能力,可以拨开军事经济保障需求的“迷雾”,变超量预置的方式为按需配置的方式,变经验保障为科学保障。全面、准确、实时地掌握抢险救灾任务部队的军事经济保障需求。力求达到保障对象实时可知,保障物资实时可知,保障时间实时可知和保障地点实时可知的目标。

  (2)保障资源实时可视能力。保障资源实时可视能力,是指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军队信息网络体系,以军队后勤装备和保障设施为载体,以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时准确获取军事经济保障资源状态等信息,实现保障资源信息透明可视的能力。实现保障资源可视化,一方面要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一体化处理平台;另一方面要构建军事经济资源物流信息综合数据管理平台。

  (3)保障活动实时可控能力。依托一体化的军事经济保障指挥信息系统、各专业勤务保障信息系统、保障力量信息系统,以“信息流”控制“人员流”、“资金流”与“物资流”,实现对物资供给、伤员救治等各种保障行动的实时精确调控。实现准确部署保障力量、及时掌握保障行动、迅速调控保障行动,以缩短保障周期、提高保障效益的能力。

  2、军事经济持续保障能力

  (1)机动灵活的前出支援能力。在作战进程中,随时能够按照模块编组、灵活精干、机动快速的原则,抽组综合保障力量或专业保障力量,通过公路、铁路、空中等输送方式,做出对一线任务部队和联勤部队实施全面、及时支援。

  (2)全面系统的保障动员能力。拥有高效动员能力,具备动员需求信息可知能力、动员潜力综合分析能力、动员方案快速生成能力、动员实施管控能力。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迅速动员专业对口、数量充足的地方后备人员和装备物资补充到军事经济保障工作当中。

  (3)规模适度的保障预置能力。未来抢险救灾任务时效性强,持续保障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有效的物资储备,但过度的物资储备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坚持规模适度原则,根据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预案要求,将适宜预置储备储存的战略物资提前存放在主要战役方向或预定位置。

  3、军事经济机动保障能力
  
  (1)战略投送能力。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能够支持军队在灾情爆发时迅速反应、抢占先机,实施非线性军事经济保障。一是高效的战略投送力量指挥管理体制。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集中指挥、顺畅高效的原则,达成统一计划、归口管理、一体保障的工作机制。二是先进的海空战略投送装备体系,使海上、空中运输力量达到必要的规模和具备相应的远程投送设施为全域快速战略投送提供有力依托。

  (2)高效伴随保障能力。高效的伴随保障能力,能够确保部队在接到抢险救灾任务迅速出动的同时获得及时、持续、可靠的后勤保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精干高效的伴随保障力量。拥有一批专业素质高、技能强的伴随保障分队,能够随部队机构快速实施和开展军事经济保障。二是灵活先进的伴随保障装备。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经济伴随保障装备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能力、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如适合野外作战和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需要的军队财务信息化保障终端、军队财务保障车等。三是高效便携的伴随保障物资。伴随保障物资只有高效和便携,才能满足快速机动伴随保障的需要,要开发功能齐全的被服装具、便携食品等军事经济保障物资,满足伴随保障的需要。

  (3)精确直达配送能力。强大的精确直达配送能力,能够减轻应急机动保障的准备时间和伴随保障压力。把军事经济保障指挥机构和军事经济保障主体力量配置在战略后方,前方只建立小型的保障指挥所和携带少量应急物资的保障分队,缩小任务区域展开的保障规模。

  三、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模式

  1、核心能力牵引建设模式

  核心能力牵引建设模式,是指在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过程中,依靠军队军事经济保障资源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军队遂行战争行动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增强军事经济核心保障能力,以此牵引和带动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的模式。军事经济核心保障能力,由军队后勤核心能力概念发展而来,它一般是指军事经济系统保障军队遂行核心军事任务所需的核心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军事经济系统保障军队作战所需的核心能力,即保障军队遂行作战任务中赢得比较优势的根本性、支撑性和主导性能力。由于军事经济核心保障能力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它既是作战行动保障能力的反映,也是非战争行动保障能力的反映,对于保障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证明,抢险救灾行动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上的一种,军事经济核心保障能力对抢险救灾行动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加强军事经济核心保障能力,不仅可以直接提升抢险救灾行动过程中军事经济保障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抢险救灾救灾行动中军事经济保障要素的系统生成、配套和提升。

  2、依托社会动员建设模式

  依托社会动员建设模式,就是在抢险救灾行动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中,充分考虑抢险救灾行动这一任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性,当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时,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为军队行动筹措和提供财力、物资和装备等军事经济保障资源。一要加强地方抢险救灾装备和物资储备。国家和地方分级建立抢险救灾装备和物资储备,从筹措、储存到管理、调整、运用和补充,一切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承办,一旦军队执行抢险救灾行动,国家和地方政府迅速运用物资储备为任务部队提供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二要加大地方保障力量建设。依托社会动员为军队提供保障,需要加大地方保障力量建设,平时预编为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提供保障的专业保障分队,加强训练,提高抢险救灾过程中为军队提供专业化保障的能力。三要健全军事经济保障需求军地对接机制。通过建立联署办公制度等制度,地方及时掌握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中的财力、装备和物资需求信息,能够将信息迅速反馈到地方应急动员部门,为军队提供及时、精确和持续保障。

  3、军民融合一体建设模式

  一要树立联建共用的建设理念。在抢险救灾行动军事经济保障中,军地双方均担负着重要的使用和责任,思想要高度重视,观念上要充分融合。在目标任务上,树立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共同理念;从领导体制上,组织指挥和协同保障均由军队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力量构成上,军队、公安、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人中联合参与。军地之间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力量运用的互补性、指挥保障的协调性,要求必须强化联建共用、双向共赢的发展理念。二要强化统筹共建的发展思路。从国家安全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摈弃本位主义思想,着眼全局思考问题,努力谋求军地“双赢”,使抢险救灾行动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赢得更大的主动,合理确定军地资源比例,确保抢险救灾行动军事经济保障能力建设科学高效。三要推进保障模式融合。抢险救灾行动形式多变、需求多样,必须创新保障模式,搞好资源共享。坚持经费保障与实物保障相结合,部队通用物资器材准备与地方专业物资器材准备相结合,部队必备与地方常备相结合,日常储备与临时征集相结合,急需必备的物品由任务部队自行携带,紧急物资可协调就近单位相互支援,其它物资由地方经济动员部门统一协调保障,最大限度满足抢险救灾行动军事经济保障需求。

  【参考文献】

  [1] 斯 蒂 芬·P·菲 利 斯 等 :21 世 纪 后 勤 : 联 而 合之的 后 勤 [J].参数,1997 年秋季号,转引自:外军后勤信息,1999(4).
  [2] 孙秀德:军事后勤学[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1).
  [3] 黄 华 田 :对 后 勤 核 心 保 障 能 力 本质 内 涵 的 再 认识[J].后 勤 学术,2012(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