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句首短语在汉英中主语的隐含和显化比较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5 共7933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语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征,决定了它对于语言的重要的区别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它在语言对比中的重要地位。句子是语法结构层次中最高一级的语法结构单位,是人们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语言中句子无穷无尽,千变万化,但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往,学者们对汉语句子成分的研究分析都是用主谓等概念来表达的。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句首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汉英句中所做相应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许多学者如张志公、曹伯韩在对汉语的主语进行分类时指出,汉语中存在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即把句首的状性成分称为主语。本文认为这只是从句子结构上对句子成分的切分,而没有进入深层结构,即没有从语义角度去考虑句子。

  特别指出:

  (一)本文对时间短语和处所短语的研究是指“时间短语、处所短语+谓语动词”的结构,即“NP1+VP+NP2”,而“时间短语+表语(系表结构)”,即“NP1+是+NP2”不列入研究的范围。

  (二)本文例句多来自《二马》中的语句,一般都有注明,但不排除应用前人研究用过的以及自造的例句。

  2. 主语的隐含和显化的对比研究

  语法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语法研究可以从形式入手。对于汉语来讲,由于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从意义入手显得更为方便、直接,而且还更具解释力。

  2.1 从主语和话题角度分析

  主语和话题是两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普通语言学核心课题之一。关于主语和话题,最集中而且也最有影响的一次讨论是由李讷(Charles N. Li)教授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组织的学术会议,对普通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类语言都有话题现象,但是在不同的语言里,话题结构的普遍程度差别很大,其形式和功能上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关于这些方面的争论很多,然而语言学界广泛接受这个观点,即汉语属话题优先型语言,英语属主语优先型语言。本节主要讨论话题和主语的关系,以及汉英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从而说明汉语主语的隐性特征。

  徐烈炯、刘丹青(1998)、Xu & Langendoen(1985)、石定栩(1999)将话题看作一个句法结构概念,认为汉语属于TSVO型语言(其中T代表话题),话题是T P之内除了I P之外的成分,而英语属于SVO型语言,其原因是汉英两种语言话题成分的语法化程度不同。所谓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指语言所表达的语义或语用内容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该语言的特定语法现象和语法范畴,例如印欧语言名词词组的格标记,动词的时态标记,汉语的实词虚化等,都表达语法意义。他们认为汉语话题成分语法化程度高,使之成为一种常规成分T,而在英语里话题是一种非常规成分,主要限于用as for引出的那一种。

  ①与之相应的是印欧语言中主谓结构语法化程度高,产生了多种形态手段使主语获得句法形式上的明确规定性,如人称代词的格标记,主谓一致标记,动词的限定和非限定标记等;而汉语的主语语法化程度低,没有形态手段明确标示其身份,句法地位不如话题重要。

  赵元任(1868/1979)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和谓语分别看作话题(topic)和陈述(comment或译为述题)比较合适。朱德熙(1982)也持这种观点,认为从表达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陈述。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就国内外一些学者关于汉语句子里的主语和话题的种种说法作什么评论,我们只想指出,就汉语而言,主语不一定就是话题,话题也不一定就是主语。在汉语里话题可以和句子里某个成分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如可以和句子主语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和句子状语重合,也可不重合等。看下面例子:

  (1)徐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他们〗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徐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与他们重合)
  
  (2)那场大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及时。(那场大火不与其他成分重合)再如:

  (3)车站上,大街上,汽车上,〖 〗②都花红柳绿地贴着避暑的广告。(《二马》,164)Giant multi-colored billboards were splashedeverywhere, in stations, on the boulevards, on buses—all advertising summer holiday retreats.

  (4)北京〖 〗一年开多少次赛狗会。(《二马》,106)How often there were dog competitions inBeijing.

  以上例子(1)到(4)都是名词短语(NP)作话题,例(1)中,徐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是句子的话题,〖他们〗是句子的主语,是述题主语位置上的复指成分,话题与主语重合。

  例(2)中,那场大火是话题,主语是消防队,话题不与主语重合。例(3)和(4)中是述题的主语位置上出现空位,主语前面的内容是句子的话题。其实这两个空位都可以补上相应的成分,如例(3)可以补上“这些地方”或“到处”等,例(4)可以补上“这地方”等,只是由于汉语的表达习惯,例(3)(4)中隐含了可以补上的成分,使句子的主语向前移位,所以从结构上,人们误认为前面的话题是句子的主语了。其实,从语义上来讲,句子的主语是隐含的成分。

  主语和话题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主语是从词与词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角度说的,它是句法学(syntax)里的概念;话题则是从表达的角度说的,它是语用学(pragmatics)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陆俭明,1986)。事实告诉我们,主语不一定都能是话题。陆俭明(1986)指出,句子平面上才可能有话题,词组平面上主语绝不可能是话题。如比较:

  (5)a. 小王开汽车。b. 小王开汽车的时间不短了。

  (6)a. 他不想参加。b. 这就是他不想参加的原因。

  例子中都包含有“小王开汽车”“他不想参加”这些主谓结构。但a中这些主谓结构处于单说地位,是独立成句,其中的“小王”“他”可以看作是话题。而b里这些结构仅作为词组,其中“小王”“他”不是句子的主语,是词组的主语,不能成为话题。句子主语也不一定就是话题。如:

  (7)小王看书。

  (8)我要学习。

  虽然“小王”“我”是句子主语,但不是句子话题。

  总之,汉语里的主语不一定是话题。反之,汉语里可以看作话题的也不一定非得是主语,位于句首的介词结构(如“在……”“对于……”“关于……”“至于……”等)就可以作为话题。本文所讨论的句首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就包括在其列。例如:

  (9)a. 楼梯上遇见了凯萨林。(《二马》,290)b. 在楼梯上〖 〗遇见了凯萨林。〖Mr. Ma…〗met Katherine on the stairs.

  (10)a. 在院子里说话。(《二马》,295)b. 在院子里〖 〗说话。〖They’re…〗talking in the yard.

  (11)a. 房门的左边放了两个凳子。b. 在房门的左边〖 〗放了两个凳子。〖There are/He is…〗putting two stools at theleft side of the door.再如:

  (12)a. 明天去玉石牌楼吗?(《二马》,2)b. 明天〖 〗去玉石牌楼吗?Will〖you…〗go to Marble Arch tomorrow?

  (13)a. 小铁门里边的小红房子里探出一个又圆又胖的脸。(《二马》,116)b. 小铁门里边的小红房子里〖 〗探出一个又圆又胖的脸。〖An old lady…〗Poked out a plump roundface from a tiny solitary red cottage inside the gate.

  (14)a. 今晚不可胡发说话。(《水浒传》,第44回)b. 今晚〖 〗不可胡发说话。〖You… 〗don’t talk nonsense tonight.因为像“在”“对于”“关于”“至于”这样一些介词,在句首形成介词短语充当话题,并不是主语。用胡裕树(1982)的话说就是“它们用在句首,作用在指明话题”。而且我们认为,以上例句中的a可以理解为b。即“〖 〗”中隐含了句子的主语, 翻译成英语几乎都补充了主语。我们前面已讨论过话题可以和状语重合,可见句首的时间短语和处所短语是在句中做状语,从而体现了汉语主语是隐含在话题和谓语之间的。

  陆俭明(1986)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判断汉语话题的标志,这些标志是:

  (一)非句子的自然重音所在。即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句子的重音一定在陈述上,而不在话题上。

  (二)能在其后加上“是不是”形成反复问句。即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在话题与陈述之间一定可以插入“是不是”,使句子变为反复问句。

  (三)能在其后加上前置连词,使句子成为一个分句。即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在话题与陈述之间一定可以插入前置连词,使句子变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运用陆俭明(1986)的三个判断汉语话题标志来分析句首时间短语、处所短语的句子如下:(15)小铁门里盖着两间红瓦房。(《二马》,116)小铁门里盖着两间/红瓦房。
  
  (标志一)小铁门里是不是盖着两间红瓦房。

  (标志二)小铁门里虽然盖着两间红瓦房……(标志三)(16)明天去玉石牌楼吗?(《二马》,2)明天去/玉石牌楼吗?(标志一)明天是不是去玉石牌楼?(标志二)明天如果去玉石牌楼……(标志三)(17)墙上挂着三四幅彩印的名画。(《二马》,209)墙上挂着三四幅彩印的/名画。(标志一)墙上是不是挂着三四幅彩印的名画。

  (标志二)墙上如果挂着三四幅彩印的名画……(标志三)以上三个例句都满足陆俭明的三个判断汉语话题的标志,可见,“小铁门里”“明天”和“墙上”在句中是充当话题的,并非主语。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话题和主语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但在句首时间短语、处所短语的句型中,话题和主语是不重合的。

  (二)汉语里的主语不一定是话题。反之,汉语里可以看作话题的也不一定非得是主语。

  (三)句首的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句中充当话题,且作状语。主语隐含在句首短语和谓语之间,在翻译成英语的句子中,几乎都补充了主语,体现了主语显化的特征。

  2.2 从论元角度分析

  乔姆斯基(Chomsky, 1981、1995)原则参数理论和最简理论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原则:X-bar理论、论元理论、映射理论、格理论等等。还有一些主要参数,如中心项参数论(head parameter)、主语脱落参数论(pro-drop parameter)等。

  以乔姆斯基(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近些年来所提出的原则参数理论是当前最具影响的普通语法理论。它是由一套自律而互为影响的模块理论所组成,每个模块理论含有可以无限生成句子的广义原则。这些语言认知原则又组成了每个心脑健康的人语言知识系统,即普通语法。普通语法的广义原则或全部或部分存在于具体语言的语法中。然而具体语言之间又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句法形式正是由设置在普通语法广义原则上的参数值之不同组合而成的。作为普通语法系统中的又一核心内容,参数的存在使普通语法可以生成具体语言,使人类语言呈现了有限而多样化的具体语言。

  2.2.1 关于论元

  每一个句子包括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句法平面上的句子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而在语义上与其相应的句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命题,称为义句。乔姆斯基(Chomsky, 1957)早期的生成语法中称为核心句(kernel sentence)。Katz(1970)和乔姆斯基(1971)把受述谓支配的语言单位称为“论元”(argument)。

  在上世纪80年代,配价研究成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较热话题。一般认为,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ere)当初引进“价”的概念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名词词组。特思尼耶尔认为,句子作为有组织的整体,它的构成成分不只是表面所能看到的,要注意词的“关联”(connection)。我国语言学家也早注意到了配价现象。如吕叔湘(1942)曾说过,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词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称为“补词”。根据配价语法,动词或形容词在构句过程中为了使句子语义和语法自足,必须支配其他的句子成分,这些被支配的成分即是该动词或形容词的配价。

  在这个意义上,论元和配价上是同一个问题。

  2.2.2 论元的确定

  句子中哪些成分才是论元?

  乔姆斯基(Chomsky, 1981)的“管辖和约束理论”,认为名词短语(NP)的位置,即主语和宾语的位置是论元位置(argumentposition)。Ouhalla(1991)的看法是:论元一般都被定义为指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

  如:(18)The teacher gave the book to Jenny.

  在Ouhalla看来,“the teacher”“thebook”“Jenny”都是指称语,所以都是论元。

  那么,是不是只有名词短语(NP)能充当论元呢?

  研究谓词所能带的论元或配价的目的是要揭示谓词的句法支配能力的特色,所以如果某成分在核心句中不跟谓词同现也不影响核心句,意义自足,那就不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就不是论元。本文认为,只要是最小的句法结构中根据语义必不可少的成分,也都可以确认为是论元或配价成分。

  《牛津高级现代英语学习词典》(Oxford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English)1995年版的“Study page”B4到B6页中,对英语动词进行了描述,根据其描述可以把英语句子归纳为七种基本句型,如:SV、SVO、SVC、SVOO、SVOC、SVOA、SVA(S=Subject, V=Verb, O=Object, A=Adverbial,C=C o m p l e m e n t)。其实名词短语(N P)包括在了除动词以外的其他成分中了,即包括在了S、O、C、A中,所以只对这四种成分考察是否是论元就行了。主语(S)和宾语(O)不需要再次证明,因为上面提到,乔姆斯基(Chomsky, 1981)已在“管辖和约束理论”中认为NP的位置即主语(S)和宾语(O)的位置是论元。下面主要考察状语(A)和补语(C)能否充当论元成分。因为某成分在核心句中必不可少,或根据语义必不可少,那就确认为是论元,如果删掉,不影响整个句子意思完整,语法自足,那就确认为不是论元。所以可以采用删除法(deletion)进行。如:

  (19)The teacher is lecturing in the hall.(在大厅中,老师在演讲。)(20)屋里有两位中国学生,他全不认识。(《二马》,458)There are a coupl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room, he didn’t know.

  这两个例子如删掉画线部分,句子意思还基本完整,显然是可以缺少的成分,所以不是论元。

  这么看来,状语(A)是不可以充当论元的,即不可做主语。因为句首的时间短语和处所短语在句中是充当状语的,所以时间短语和处所短语不能充当论元,进而不能做主语。

  2.2.3 句子分析
  
  我们先看以下例子:
  
  (21)a. 台上唱着戏。(《二马》,4)b. 台上戏唱着。

  (22)a. 屋里进来了一条狗。b. 屋里一条狗进来了。

  (23)a.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b. 王冕七岁上父亲死了。

  (24)a. 门前来了一和尚。(《水浒传》,第44回)b. 门前一和尚来了。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例(21)a、(22)a、(23)a、(24)a都可以看作由b转换而来,因为在语言界,普遍认同先有主谓句,后由此发展成其他句式。

  从句子话题角度,“台上”“屋里”“王冕七岁上”“门前”都是句子话题,动词“唱”“进来”“死”“来”都对它们没有支配关系。“唱”的是“戏”,“进来”的是“狗”,“死”的是“父亲”,“来”的是“和尚”。

  从移位角度,例(21)a、(22)a、(23)a、(24)a是一元动词结构中V前配价NP移位造成的结构形式。Chomsky(1981)指出,A移位将论元名词组从一个论元位置移至一个非论元位置,移位不改变动词的论元结构,那么主语的位置就一定是一个非论元位置。

  名词短语(NP)移位还有一个特征,即移位向前(上)进行,并留下语迹,形成语链(桂诗春,2002)。由此特征推论可得出:“台上”为“戏”后移之语迹“占位NP”,“屋里”是“一条狗”后移的语迹“占位NP”,“王冕七岁上”是“父亲”后移的语迹“占位NP”,“门前”是“和尚”后移之语迹“占位NP”。

  “戏”是“唱”的配价成分。“狗”是“进来”的配价成分,“父亲”是“死”的配价成分,“和尚”是“来”的配价成分。

  从本节分析可以得出:

  (一)“唱”“进来”“死”“来”为一元动词,“戏”“狗”“父亲”“和尚”都是论元,分别是“唱”“进来”“死”“来”的配价成分。“台上”“屋里”“王冕七岁上”“门前”都不是论元。因此,“台上”“屋里”“王冕七岁上”“门前”都不是主语,是话题。

  (二)Li & Thompson(1976)曾指出,主语与句子的动词中是有某种选择关系,话题则不一定与动词有选择关系。从例句中的分析来看“台上”“屋里”“王冕七岁上”“门前”与动词“唱”“进来”“死”“来”没有选择关系,故不能称作主语,所以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汉语句首是作话题的。既然作话题,那么主语隐含了。

  2.3 用EPP原则分析主语隐含和显化
  
  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的X-阶标理论(X-bar),任何一个短语结构都取下面的形式(桂诗春,2002)。【图】
论文摘要
  
  式中的XP叫做结构“最大投射”(maximalprojection),X为这个投射的中心词,中心词X的同一线性层次的右侧成分,叫做“补语”(complement)。中心词X与补语comp组成X′,X′与左侧成分S p e c组成最大投射X P。

  Comp与Spec出现在结构的哪一边是由具体的语言参数决定的。句子的主语正是在深层结构中的标语词Spec(桂诗春,2002)。

  生成语法学家认为,上图式所示存在于人类大脑,是普遍语法的一部分。

  E P P 是指扩充的投射原则( E x t e n d e dProjection Principle),即所有的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英语遵守了这一原则(还有法语等),如下面的句子:

  (25)[Mrs. Wendell]came back in to clear upthe dishes.(《二马》,106)温都太太进来收拾盘子。*Came back in to clear up the dishes.

  (26)[Ma Wei] walked toward Marble Archwith a bowed head.

  马威低着头往玉石牌楼走去。(《二马》,316)*Walked toward Marble Arch with a bowedhead.

  即使在深层结构中一个句子没有主语,那么在表层结构也必须插入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虚主语(expletive),像there、it 等。如:(27)[It]seems that Mary has solved theproblem.

  Mary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8)[There]was a new peach-floweredtablecloth on the table and colorful placentasunderneath every dish, they were brand new too.

  桌上是新挑花的台布,碟碗下面全垫五色的小席垫儿,也全是新的。(《二马》,408)汉语也遵守了EPP原则,只是汉语句子中有的句子主语出现空位,即出现主语隐含或叫主语脱落现象。

  这种在一些语言中存在主语隐含的现象,被称为“主语脱落参数”,该参数设置了两个值,一个就是必须遵守EPP原则,主语要显性出现,如英语和法语;另一种则是允许主语脱落,如汉语和西班牙语。但事实上,这些差异只是表面上的,在深层是一致的。虽然一些语言允许主语脱落,但主语词的句法成分并不因此而消失,它仍然存在于言语者的心理语法里。也就是说,在深层结构中并不是没有主语,而是有一个主语的位置,是空位。

  如:例(29)a. 在客厅里正在开会。(《二马》,524)b.〖 〗在客厅里正在开会。

  c. 在客厅里〖 〗正在开会。They were just holding conference in the parlor.

  (30)a. 在办公室里不能抽烟。(《二马》,502)b.〖 〗在办公室里不能抽烟。c. 在办公室里〖 〗不能抽烟。Don’t smoke in the office.

  (31)a. 在这儿遇得一个哥哥,本处称他铁面孔。(《水浒传》,第43回)b.〖 〗在这儿遇得一个哥哥,本处称他铁面孔。

  c. 在这儿〖 〗遇得一个哥哥,本处称他铁面孔。

  They met an older brother here, local peoplecalled him “the stiffened face”.

  例句中〖 〗表示主语位置,虽然没有主语,但在言语者的心理语法里,有一个隐含的主语存在。所以,上例(29)a、(30)a和(31)a可以转换成例(29)、(30)和(31)的b或c的句型。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

  (一)根据EPP原则,任何句子都有主语,只是汉语在处所短语、时间短语在句首的汉语句型中,主语出现了空位,使得汉语主语呈隐含特征,而英语没有出现空位,主语呈显化特征。

  (二)即使汉语主语隐含,但在人们的心理语法里,仍有一个隐含的主语存在。也就是说,在深层结构中并不是没有主语,而是有一个主语的位置,只是空位罢了。在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句首的汉语句子中,这种特征尤为明显。

  3. 结语

  本文对句首短语在汉英语中的表现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语义学角度去考察句子的。汉语是一种语义性的语言,造句不注重结构完整。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在句法功能上,汉语的主语没有英语那么重要。在句首时间短语、处所短语的句型中,话题和主语是不重合的。句首的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句中充当话题,且作状语。主语隐含在句首短语和谓语之间,在翻译成英语的句子中,几乎都补充了主语,体现了主语显化的特征。

  本文还从论元、EPP角度充分论证了时间短语、处所短语在句首时及在句中的表现,即时间短语、处所短语不是论元,与谓语没有选择关系,不能在句中充当主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