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09-02 共3977字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固定资产运用得当, 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 在一些情况下固定资产也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产负担, 削弱企业盈利能力。本文根据对一些企业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 从而提出如下建议: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使自觉维护企业资产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行动指南;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结构;健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效率效果; 优化建议; 企业盈利能力;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动因有很多,但其根本目的均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但遗憾的是,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也会成为企业的资产包袱,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产负担,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在对一些企业观察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资产管理的典型问题。

  一、现阶段存在问题

  (一) 固定资产投资盲目

  1. 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以某企业采购的办公电脑为例,该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所产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厂商间的竞争主要领域即为在其产品成本上的竞争。该企业领导层为企业制定了成本领先战略。但我们发现,其采购的办公用电脑,所有部门配置统一,成本高达6000元一台。经过了解,采购这批电脑最初目的是为了优化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显然这项决策却与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并不匹配。

  企业采购的这批电脑,除了具有基本的操作功能,还具有绘图等高级功能,超越了基本的办公需求。在企业的各部门中,由于工作性质及工作目标不同,其需要的辅助设备功能也不尽相同。我们鼓励企业运用科技手段,减少人工参与以提高企业效率。但我们不应忽视基本需求,甚至超越需求去配置资产。固定资产的成本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大额的固定资产折旧会降低企业产品的利润率,管理用资产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这些都会对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企业资金压力,削弱企业盈利能力。

  2. 投资动因不明,缺乏投前投后评价机制

  一些企业由于竞争对手更新改造、供应商降价、甚至预算剩余为原因进行项目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没有对资产投资进行评价。以生产用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正确的资产投资,能带来充足优秀的产能,优质的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销售量为企业带来盈利。但我们观察到,一些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后的企业,却出现了现金流短缺,销售额没有增加,存货规模却大幅增加的情况,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投资前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有效性论证。投资是否有效,市场和客户会为你解答。如何把“产量”转化为“销量”是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失败的固定资产投资,会把这个矛盾加深,在完全成本法核算下,某些企业为保障财报中的净利润指标连续为正,必然要扩大生产规模,但这无疑会使资金占用过多,存货超期风险加大。由于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短期看确实可能会出现盈利的效果,但这是一种盈利的“假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二) 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

  1. 资产管理岗位缺失

  某些企业针对生产用固定资产会设立设备维修部进行维护监管。但对管理用固定资产却没有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岗位,仅将其日常盘点工作交于会计人员监管。由于会计人员的主业意识,认为资产管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所以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流于表面化。并未深入监管,仅对其数量进行统计。在某企业电脑维修过程中,曾发现某电脑内部主板缺失,但在账面上仍然显示使用中,资产仍在计提折旧。对资产的质量缺乏监管。

  2. 以会计制度取代资产管理标准

  在资产的认定问题上,一些企业会简单的以会计制度来认定资产。基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早期的会计准则要求,2000元以上的物品列为资产管理。尽管最新的会计准则已经更新,但许多企业基于管理要求,仍然沿用此标准,作为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很多企业员工为了规避管理责任,购买固定资产往往不会超过2000元,会计上以低值易耗品列支,并未计入资产账目,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流逝掉了,有些费用化的资产甚至无账可查,造成了大量的资产管理信息流失。

  在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上,某企业制度要求只能对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但固定资产的会计寿命与其资产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是不一致的,简单的把资产的会计寿命等同于资产的使用寿命是不合理的。更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便直接以税法要求的最低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在此情况下,如果以资产的会计寿命作为标准,那么就会出现资产管理上的漏洞。一些仍然可以使用且并没有被技术淘汰的资产却无端被会计制度结束了生命。

  3. 资产记录不完善,增大监管难度

  某些企业的资产管理数据,大部分以数字形式出现,仅有简略的文字描述,资产型号相同时,资产与实物匹配困难,资产没有唯一的编码和识别方式。记录仅记载购买时的历史信息,缺乏后续关联信息。无法形成数据链条,缺乏对资产跟踪管理,使资产监管难度增大。

  4. 缺乏固定资产退出企业机制、资产闲置率高

  企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等原因会出现一些闲置的资产,这些闲置的资产成为了企业的沉没成本,不但无法为企业贡献价值,却成为企业的资产包袱,在企业账面上仍然计提着大量的折旧,随着时间流失,这些资产的价值逐年降低。他们被弃置在仓库里,但其仍然占用着企业的资源。以某工业企业为例,经过调查,该企业的闲置资产净值竟高达300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资产包袱,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盈利能力障碍。如何管理好这些闲置的资产,需要企业认真思考。

  二、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这个体系当以企业文化为顶层设计,维护企业资产应成为企业各级员工的共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同时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资产管理依据;根据管理制度要求设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组织结构,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一) 加强企业价值观宣传,使自觉维护企业资产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行动指南

  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宣传企业价值观,使各级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积极自觉维护企业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第一管理人。转变劳资双方的对立思维为共赢思维,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鼓励员工维护企业资产,对优秀的行为进行积极表彰,把维护资产列入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中。使维护企业资产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二)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资产投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应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和目标,差别化配置资产;区分资产的会计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实际使用寿命。不应简单粗暴的以资产的会计寿命为标准,应对资产的更新改造进行科学的综合测评,同时对企业资产投资收益做出合理的测算和预判。

  健全资产使用制度,企业应明文规定,资产操作人员应当正确使用资产,正确使用资产不仅能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资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安全隐患,降低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了人员受伤,企业则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财产损失及法律责任。针对资产的专业化程度,企业应定期对资产使用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对于资产价值较高,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资产使用人,应当进行资格测试,合格后方可操作资产。

  健全资产监管制度,资产监管重心从传统的数量上转移到质量上,资产的作用应当是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只是数量,而应是资产的效率效果。在资产盘点的过程中,应是多方参与,对资产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使用安全性等进行综合体检。保障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正向利益,根据资产价值及使用频率对资产进行定期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重视企业中那些超期服役的“老功臣”。

  健全闲置资产管理制度,针对闲置的固定资产,企业应积极探索消化渠道。本企业还能流通运用的,应在部门间共享信息,交换使用;还可以改良达到管理要求的资产,应以改良为基础,不应直接弃置;企业内部无法使用的,可探索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出租、出售等手段增加资产收益,甩掉资产包袱。企业也可以通过捐赠,使资产得到循环利用,企业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可获得税收收益、实现企业形象宣传的目的。

  (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结构

  在企业人力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首先,应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专员,负责统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事项,在各部门应设立资产管理员,该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资产,并向资产管理专职部门传递信息。财务部门负责监管。资产实际使用人应负有正确使用资产,维护资产的责任。

  (四) 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完善的信息系统是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信息越完善,越有利于管理。其数据表现形式应是多样化的,不仅应包括数字类的结构化数据,同时视资产的重要程度,添加诸如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资产信息内容,不仅应当包括购买时的历史信息,还应包括维护信息、使用信息等后续信息,将信息点转化成信息链,方便资产追踪管理。添加固定资产闲置预警功能,重视闲置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沉没成本。在企业内共享资产信息。A部门闲置的资产,可能是B部门急需的资产。无法达到A部门管理目标的资产,可能在B部门还可以继续使用。使资产在企业内形成良性流动。最大化实现资产价值。

  企业在能力范围内,应积极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每个资产定制特殊编码识别,通过扫码,识别管理资产,更新管理资产数据信息。将实物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10-114.
  [2]张国庆.砍掉成本的86种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157-1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