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青心才人《金云翘传》与阮攸《翘传》的比较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9331字
摘要

  一、越南的研究情况

  因意识到青心才人《金云翘传》与阮攸《翘传》的关系以及对比两者的重要性,越南学者很早就对其进行了比较。19 世纪,越南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发表自己对《翘传》的读后感,不注重探讨两个作品的异同。从 20 世纪以来,两个作品的比较研究成为了热门课题,一时间出现了不少文章。纵观越南整个研究历史,对《金云翘传》与《翘传》的比较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1. 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初到 1945 年,此阶段的学界对《金云翘传》了解还不够。

  20 世纪初,一般学者都未能对两个作品进行深入比较,甚至有学者贬低《金云翘传》以及抬高阮攸《翘传》。代表学者有阮墩服、范琼、陈重金、吴德计等。阮墩服的《<翠翘传>的文风和人物》一文除了主要探讨《翘传》的五个人物之外,还提到《金云翘传》和《翘传》的关系,但作者只是为了肯定《翘传》的优秀才提到前者。他赞扬《翘传》的卓著艺术,同时也承认《金云翘传》的生动人物、精彩情节、丰富情感范围就是《翘传》的来源。〔1〕(P314-315)1924 年,范琼在高度赞扬《翘传》之余,也提到了《金云翘传》和《翘传》的区别。他指出:

    《翘传》虽然浸透了中国文化精神、融合了中国文学材料,但是有一个中国文学没有的特色,那种特色就是结构。

    可见,范琼没有深入地比较这两个作品,他肯定的是《翘传》相对于原作的独特性,认为《翘传》在越南文坛有突出贡献,甚至对中国文学也有突出贡献。同一时段,陈重金发表了《<翘传>的文风和阮攸传记》的演说。在演说中他认为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只是“文风平淡”的作品,而《翘传》则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并且阮攸把青心才人的作品当作蓝本仅仅是因为阮攸和王翠翘有相同之感。

    吴德计在《国文正学和邪说---论阮攸<金云翘>》也谈到《金云翘传》,但他的目的是为了贬低原作:

    青心才人是平淡的小说,没什么价值。在中国的爱情小说中,不乏更离奇的故事〔4〕(P261)。

  陈重金和吴德计的观点导致后来很多学者对两个作品产生片面评价:《金云翘传》只是平淡的小说,而《翘传》是一个精致的作品。

  1943 年,陶维英学者第一次深入对照中越《金云翘传》与《翘传》,出版专著《关于<翠翘传>考论》。他对《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异同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为后人探讨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这本书中,陶维英考察、比较了两个作品的故事,他肯定阮攸保留了中国小说的故事内容,同时也强调:

  原本叙事冗长、结构简单的程序,而阮攸却斟酌安排成有紧密骨架,脉络清晰的组织。〔5〕(P51)阮攸已经将《金云翘传》脱胎换骨并造成全新的作品。

    他又指出两个作品的一些重要区别:关于人物的性格,他肯定《金云翘传》的人物是真实的,而阮攸却是谙练的心理学者,所以使《翘传》的人物变成世世代代到处都会出现的人。〔5〕(P76-77)关于细节刻画,陶维英肯定阮攸不侧重写实,而青心才人却详细描写情节。他的结论肯定了阮攸对原作的加工处理,否定原著的艺术价值,比如:

  原本叙述冗长,关注不重要的情节以及常常真实描写容易激动的语境。阮攸则简短叙事、只叙述重要的事件,而一边叙述一边议论、让文风更有趣味。

  阮攸将原本中凡描写粗犷、冗长的篇幅都删除,但却特别注意描写情和景。

    总而言之,陶维英的细节对照方法对后人有很大启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对《金云翘传》的理解不够,导致他对《翘传》所作的论断都是正面积极的,而应从别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的解读《金云翘传》,才能使论证更准确、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 第二阶段是从 1945 年到 1975 年,大多学者都从社会角度研究《翘传》,强调《翘传》的社会意义而不关注《金云翘传》的本身意义。

  1945 年 8 月的革命让越南整个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包括文学领域。革命是以打击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解放民族为目的,而这个目的影响了文学研究,所以《翘传》的社会意义受到学者的关注。怀青的《阮攸<翘传>

  中的人之生存权利》是从革命角度研究《翘传》的一篇典型文章。由于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比较《金云翘传》和《翘传》时,他肯定了《翘传》的革命立场和文艺观点。对于两个作品的人物区别,怀青选择“徐海”这个人物作为分析对象。他肯定:

  对青心才人,徐海只有临战时才非凡……虽然这是青心才人的用意,徐海仍然是在中国绿林好汉中的无数大王之一。而在阮攸,徐海不仅是一位大王,他已成为方方面面非凡的人。对青心才人,徐海兀自只是小说人物。对阮攸,徐海已成为英雄式的人物。

    他认为,因为“徐海有阮攸一辈子最大的梦想:英雄梦”,所以才有两个作品的区别。他也肯定作品中的封建社会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是从作家的思想情感而来:

  青心才人也极力勾画出那个青皮社会,但青心才人的图画只是无神的图画、青心才人的人只是一些骨骼。阮攸已经把那些骨骼造成真人。阮攸已经把人物塑造成为爱、憎、慊、怨恨兼备的人,然而在青心才人中的作品只是爱意,憎意,歉意,恨意。

  〔6〕(P48)可见怀青在热烈赞扬《翘传》时贬低了《金云翘传》,还把《金云翘传》当成陪衬的作品。

  20 世纪 60 年代,春妙诗人在《阮攸民族诗豪》一书中也比较过《金云翘传》与《翘传》。他首先着重关注阮攸对主角的情感,认为一个作家的成功,心比才更重要,作者的情感让作品增添了更多活力,使得《翘传》比《金云翘传》更为优越与成功。他说:

  每一段是阮攸用艺术家的伟大心脏来惨痛悲哀,每一字是每一次阮攸关爱翠翘、关爱《翘传》中的人类命运……阮攸不仅是把自己的心放在人物上,阮攸自己就是人物;阮攸自己通过《翘传》说自己的苦楚、自己的磨难才有这样的充满诗意的声音。

    阮禄在《后半十八世纪到前半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也曾经比较这两个作品。他肯定阮攸对青心才人作品的继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造,但总体也没有离开前者的局限:

  阮禄把《翘传》当标准,认为阮攸的删改和创造都合理而且《金云翘传》中被删改的细节都肤浅。像当时的一些研究者一样,阮禄解释阮攸的创造原因在于一个真正诗人的情感、心灵。他认为:

  诗人已经删掉三分之一青心才人作品中烦琐冗长的情节,而加入比较大的其他细节。如一些自然主义、粗俗、对读者审美有害处、不能服务作品的思想主题的描写短文。同时诗人为了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绪,增加了很多写情、写景的细节。阮攸的创作不论是削减还是加入,又或者留下青心才人的情节,也都不是完全保持,丝毫没有创新的。阮攸通过再感受、再认识、再安排,只留下适合之处,用真正诗家的充满情感的笔端来展示它。

    还有些学者如阮白科、黎亭忌、张酒等,都不太深入探讨《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关系和体裁本质,而只是赞扬《翘传》的社会意义,用阶级观点来分析人物,认为《翘传》

  反映越南西山起义,反映阮攸时代社会背景。这些学者所论作品之间的异同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贬低《金云翘传》是主观和片面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研究,我们会可以理解这些学者的妥当之处和片面之处。

  3. 第三阶段是从 1975 年到现在,此阶段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越来越深刻。

  20 世纪末,一些学者仍继续细节对照的方向。1984年,武亭翟在日本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中指出中越两个作品的 17 个区别,认为这些区别体现了阮攸的人本思想,从而影响到具体情节的处理。比如,阮攸不直接描写在青楼里的灯红酒绿场面而只尽量地描写翠翘的薄命琴弓等。此外,他还发现一些新的点子,如:

  金重和翠翘第一次幽会的夜晚,原著把翠翘描写成两人中的主动者,她不停地出言贫嘴并且迷惑地向金重传情,而阮攸却不是那样描写,他反而把佳人才智的清高禀性归还翠翘、按照“阳”征服“阴”的观念来让金重成为主动者。《金云翘传》中的抱怨带着渲染暴虐性,显着报仇者的邪心和人类社会的恶劣暴行。在阮攸笔下,作者只要能够全然表达因果报应的意思和人生的常情心理,因而他避开而不描写无人道的举止和行动而只描写需要起码的情节。运用细节对照方法来比较得最全面的专著是范丹桂的《<翘传>对照》。作者按两个作品的回目来对照,提出一个结论:

  阮攸已经很靠近青心才人的原本……但是他只选择主要事情,删略冗长的一些段文,并有时候把原作的很长段文撮要成一些句子。而基本区别在于:《金云翘传》中的事件是拼凑事件而《翘传》中的则是系统的事件。阮攸已经通过替换每个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创新了《金云翘传》。

    黎春列的《从细节看<翘传>与<金云翘传>》仔细地对照两个作品的区别,比如:为什么在《翘传》王翁只有姓而没有名?王妈是谁?翠云谙不谙诗赋?翠翘的家乡在哪儿?等等。〔11〕(P534)阮石江、赵玉兰、卢尉秋在《<金云翘传>与<断肠新生>的一些评论》中发现:《金云翘传》总共有 214页,阮攸已经删掉 142 页,只基于其中的 72 页来写《断肠新生》(1313 诗句),所以《翘传》中的其余 1941 诗句是阮攸自己写的〔12〕。在越南,相似的比较相当多,他们所开列的对照表有助于后来的比较研究者减少工作量。但是这种研究手段往往局限于句与句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对比,忽略了整体性,忽略了作品的特色、作家的创造个性和深层审美等,显得比较粗糙。

  21 世纪以来,一些学者运用作诗法、叙事学、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翘传》,使得比较《金云翘传》与《翘传》的研究有新的发展。首先是潘玉的《推求<翘传>中的阮攸风格》专著。这本书运用作诗法理论,研究《翘传》的思想、叙事方法、诗句、语法、语言等。虽然依旧提到阮攸作品内容的删减、情节选择的问题,但是潘玉主张通过时代风格、体裁风格等来研究两个作品之异同,他肯定:

  想考察《翘传》如同劳动产出的产品,需要针对《翘传》三个研究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阮攸从这个作品借鉴了什么、删除了什么、加入了什么。针对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阐释理由。为什么阮攸借鉴这个事件、删除那个事件、加入别的事件?不同于青心才人,阮攸有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二,在阮攸加入的东西中,什么是阮攸自己的,什么是时代共同的特征?时代激发着他的选择,深刻地展示出他所在时代的艺术风格。第三,通过三方面对比《翘传》,一方面与青心才人对比;一方面和中国传统文学对比;一方面与时代文学对比,从而获取阮攸在写作上的独到贡献。

    潘玉认为阮攸已经变换作品的主题,将情和苦的主题换成才和命,阮攸用自己的思想来铺陈全文的故事而不是从青心才人那单纯地借鉴。他也对比了两个作品的叙事法。但是我们发现潘玉的专著有一点错误,因为他完全否认了阮攸受中国才命思想的影响而将《翘传》当标准来比较。毕竟要承认的是他的比较手法相当合适,带来了一些启发:为了更好地研究《金云翘传》和《翘传》之间的区别,需要研究两个作品的体裁风格。

  陈亭史的《<翘传>作诗法》立论洞悉幽微,涉及《翘传》与才子佳人小说的相关问题。他认为:

  《翘传》是一种体裁的选择,《翘传》不同于章回小说,是属于喃传体裁,和中国章回小说之间存在差异。

  他肯定《金云翘传》具有深刻的独特性,不仅是才子佳人小说而又有世情风味,也肯定《翘传》多侧重心理描写、多用内心独白。

  〔14〕(P57-58)这些结论对两个作品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从作诗法角度,他主张在广大的平面进行比较,把两个作品放到叙事理论轨道或体裁理论之中来进行比较:

  目前《翘传》之比较研究不能局限在两个作品双方的比较范围之中,因为阮攸的借鉴和创造本身属于周围各个地区的文化轨道,《翘传》是有宽大文化背景的创作文化行为的产品。〔14〕(P54)

    陈儒辰在《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中也提出这些问题,并提出比较时要深入研究中越两国的叙事传统,越南文学的传统文化背景。〔15〕(P295)阮有山在《从演变类型和体裁方面比较<翘传>与<金云翘传>》提到阮攸在《翘传》中对《金云翘传》处理的两个趋向:简略梗概人物、事件、情节和增加抒情性、描写人物内心、描写自然风景的取向。〔16〕(P1107-1121)以上各种观点都值得我们重视,《翘传》和《金云翘传》涉及的文学范围比较复杂,想真正比较两个作品,还应该对两国的文化审美与文学传统作更为深入的探究。

  二、中国的研究情况

  从《翘传》第一次被翻译成汉语时(1958 年),青心才人《金云翘传》与阮攸《翘传》之间的关联便开始为中国学界所注意。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越《金云翘传》与《翘传》得到了学界越来越深入的研讨。纵观此论题的研究文献,中国学界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评价中越两部作品?第二,这两部作品有何异同?第三,这两部作品的区别原因为何?

  1. 《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关系已很明显,但如何对比它们的价值?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翘传》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均未超过青心才人的原作,另一种则认为阮攸的《翘传》优于青心才人《金云翘传》。

  持第一观点的代表学者是辽宁大学的董文成教授。从1986 年到 1987 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金云翘传》。从宏观角度出发,他认为:

  中越两部《翘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完全相同,就连叙事的结构都毫无变化。阮攸不仅仅是‘取材于中国小说',而差不多是依样葫芦地移植了,他在叙述人物经历和编写故事方面没有任何新的创造。〔17〕(P84)从微观角度比较,他认为阮攸在书中某些人物刻画上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物性格的完整和统一。实际上,《翘传》的很多情节被越南学者极为赞扬,而董文成却极力批判,比如“翠翘报恩报怨”的情节,他认为:

  这种报复虽然残酷些,但这是压迫者逼出来的,是奴隶反抗的正义行为。可是,上述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内容,到了阮攸的笔下全被写得走了样儿;写到后来翠翘复仇,轻易放过了宦夫人,根本没有派人抓她。对待宦氏这位迫害翠翘的“首犯”则进行了网开一面的宽大。

    不久,董文成的文章被翻译成越南语,许多人反驳他的意见,造成两国学者的热烈争论。其中,王千宜的硕士论文《<金云翘传>研究》引用了董文成观点。〔18〕(P78)明珠在《<女海盗金寡妇>创作对<金云翘传>两个版本的收容》也有这种观点,她认定:“阮攸《金云翘传》在情节上几乎完全移植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就连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也体现不出太大的国别差异。”〔19〕(P42)王小盾则认为《翘传》“也属于翻译文学”,“此书完全保存了原作的人物和故事。”

    第二种观点逐渐得到认同。1958 年,在《金云翘传》阮攸翻译本后记,黄轶球提到中国《金云翘传》与越南《翘传》之间的关系:

  《金云翘传》原本是中国清初时流行的一部小说……阮攸的《金云翘传》,便是从这本汉文作品中汲取泉源,再加创造。他采取了民族的语言,民歌的形式,纯熟地运用中国文学的典故,完美无缺的熔铸在整齐的“六八诗句”里。

    在《越南诗人阮攸和他的杰作<金云翘传>》一文中,他从多方面分析,认为阮攸的《翘传》是文学杰作。黄轶球因了解越南学界研究的动态,并能阅读越南语《翘传》,所以对《翘传》的体裁、文字技术、音乐气氛等问题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22〕刘世德、李修章在《越南杰出的诗人阮攸和他的<金云翘传>》中也提到:

  从小说《金云翘传》到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诗人虽然没有着重地去更改小说的情节,但他并不是仅仅铺叙故事情节的进展,而是在许多地方用优美的诗的语言生动的、细致地抒发了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活动。

    阮文环认定:

  阮攸继承和发挥了原本的《金云翘传》中的优点,克服了它的一部分缺点和弱点,在青心才人的启发下,阮攸创作了一部全新的,光辉的杰作。

    1973 年,陈光辉在《越南喃传与中国小说关系之研究》论文中探究《金云翘传》与《翘传》,通过情节、人物、思想、表达形式的比较,认为阮攸以《金云翘传》为蓝本,创造出了一个杰出作品。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越两国的《金云翘传》和《翘传》之比较研究更为深入。大多学者都认为《翘传》不是一个简单的译本,而是真正的创造品。

  李群认为:

  阮攸的《翘传》虽然采用了中国小说的题材,但绝不是一本译作,更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之作,它经过阮攸这位语言巨匠的再创作,已成为一部适应于越南文学模式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罗长山认为:

  《翘传》虽然取材自中国的同名小说,并且主要情节与原著大体相同,但绝非原著的翻版,他对原著进行了再构思,再创作,力求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能准确、生动地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

    何明智认为:

  阮攸的《翘传》虽然脱胎于中国的《金云翘传》,但他所选择的题材仍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显示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2. 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之间的异同问题,学界对两个作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大多只停留在概括的层次。

  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的相同点,论者的观点是统一的。吕永在《中越两部<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义》中指出《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四个共同特点:虽写妓女,但不涉淫荡;戏剧性强、批判面广;首尾圆合,结构周密;人物性格其异如面。吕永还提到两个作品存在的“白璧微瑕”:它们都转播了“才命相妒”的宿命论观点;它们都画蛇添足,让翠翘投江之后,被未卜先知的觉缘道姑救起,让她与妹妹翠云意外相逢,同缘金重;徐海的原型,本是通倭扰边的海寇。将他改写为草莽英雄,似乎不如《秋虎丘》将他写成转变人物,以免艺术真实与基本史实相抵牾。〔29〕韦红萍指出三个相同点:两部作品的内容类似,都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造的,成就也比前人飞跃;两个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极为相似。〔30〕赵炎秋和宋亚玲指出:两部作品的故事框架基本相同、叙事结构周密;人物形象设置大体相同、人物性格典型突出;两部作品的作者发挥了创作的态度、彼此都有对前文本的吸收与创新;两部作品都反映出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封建的宿命论。〔31〕马道法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两个作品的三个相同点:两者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作品人物的设置相同;两者在思想主题上也有相同之处。〔32〕宋亚玲在其《中越<金云翘传>的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中指出阮攸承续了青传的四个方面:情节、女性观、人物塑造技巧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33〕。

  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差异点,学者主要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体裁选择、所用文体、叙事、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做比较。李群的《<金云翘传>:从中国小说到越南名著》阐述了两部《金云翘传》的血缘关系,并从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和文学体裁等方面肯定了阮攸改写《金云翘传》的妙笔〔26〕韦红萍指出两个作品的四个区别,认为每个作品的不同之处也就是对本国影响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特点的文体,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以及作者所处地位与社会背景也不同。〔30〕祁广谋的《论越南喃字小说的文学传统及其艺术价值---兼论阮攸<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肯定阮攸《翘传》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和出色地运用民族语言上。〔34〕王小林在《论越南<金云翘传>对中国文化的改写》中着重通过分析四个方面,证明“作者将一部具有明显的俗文化倾向的中国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演化为一首具有雅文化倾向的越南长篇叙事诗”的论题。〔35〕宋亚玲研究指出五个变异的方面包括形式,情节,女性理想载体,翠翘女性角色定位以及正统皇权观的变异。〔33〕笔者认为,这些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分析都还停留在概括层次,深入挖掘每个作品的独特性还不够。

  何明智、韦茂斌在《中越两部<金云翘传>写作比较》中指出两个作品的文化背景,肯定不同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两部作品不同的命运。中式的《金云翘传》在描写过程当中,因不时穿插进一些带有感官刺激的“色性情”内容而成为清初淫词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更因作品中赞扬了反叛朝廷的大盗,为清政府所不容,最终遭到了彻底地禁毁。而阮攸的《翘传》利用了越南的喃字,把越南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翘传》受到越南人的喜爱。〔36〕我们认为,这位学者的发现其实比较妥当,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就两个作品的主要思想,杨晓莲指出:

  虽说《翘传》主旨在肯定忠孝仁义,可是,宣扬的重点倒是“天命观---宿命观”.

    赵炎秋,宋亚玲认为:

  两位作者不同的内在思想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爱情观和审美价值取向,与青本相比,阮本更符合儒家思想规范。

  〔31〕这些学者的认定是对的,但还不够。因为,青心才人和阮攸的文学创作毕竟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只是彼此有相同点又有区别,所以需要继续深入寻找两者深层的文学背景来解释这个议题。

  王玉玲的《中国理想女性之美---从中越<金云翘传>比较中看民族审美的差异》一文则以翠翘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中越两个民族的审美差异及文学传统、社会现实、道德文化等深层原因。她认为:

  中、越翠翘同是“才女”,但重点不同,中国偏“才”、越南偏“女”,原因是中国“才人”的形象掩盖了“女子”的特点;中国的翠翘身上也体现了明清时期“情”、“德”、“欲”相融的社会因素和中华民族“名实”并重的双重性格。“〔38〕(P235,237)黄玲的《民族叙事与女性话语---越南阮攸的创作及<金云翘传>的经典》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得出:

  ”阮攸的翠翘与其中国原型有着本质差别:她不是明清之际文人个体心性的感性表达,缺乏中国翠翘那种傲视礼教和权威的勇气,翠翘作为儒家精神的理想典范……与青心才人之《金云翘传》相比,阮攸《翘传》的叙事重在翠翘的坚忍,读者看到的是善和义对理的彰显。

    赵炎秋、宋亚玲认为:

  青本中人物个性更符合明清时代暗涌的解放思潮,而阮本中人物遵循儒家规范理想。而中越两国对理想男性的不同标准,也使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产生了差异……越南的才子则是正直、坦荡、痴愚和憨实,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再如何不济,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女子的温良顺从则强化和确证了男性不可撼动的地位,她们终究只是男性的附庸。

    这些文章指出一些区别所在,但有些分析却不太适合《翘传》中的人物形象意义,还需进一步探究。

  3. 最后,中国论者还提到造成这两部作品的差别的原因。前述学者分析中越两位创作者大同小异的文化身份、相似的创作动机和背景、不同体裁的转变、创新及迎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意识、〔31〕写作动机、越南文化、文体特征〔38〕、阮攸的儒家精神与民族意识〔39〕、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出身阶级等,〔17〕这些都是两部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这两个作品的比较受到了众多学者关注,尤其最近 20 年来更是如此。越南学界对《金云翘传》与《翘传》的比较研究文献成果是丰硕的。然而,这些研究多少受到狭窄的民族主义影响,导致某些结论缺乏客观性,无意中贬低了《金云翘传》的价值。中国学界虽然掌握青心才人《金云翘传》的相关知识,但对喃传的作品(包括《翘传》)理解并不深入,只基于阮攸《翘传》的汉文译本来研究,会失去许多原著的风味。此外,中国学者主要只关注《金云翘传》和《翘传》的总体考察,忽略了一些要素,特别是体裁方面,对于阮攸的创新之处和《翘传》特色理解不太深,仍存在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阮墩服《。翘传》中的文风和人物〔J〕。南风杂志。第 10 卷,1922(58)。

  〔2〕范琼。国语的演说〔J〕。南风杂志。第 15 卷,1924(86)。

  〔3〕陈重金《。翘传》的文风和阮攸传记〔J〕。南风杂志(第 15卷),1924(86)。

  〔4〕吴德计。国文正学和邪说---论阮攸---《金云翘》〔Z〕。郑灞锭主编。阮攸、关于作家和作品〔C〕。河内:教育出版社,2001.

  〔5〕陶维英。关于《翠翘传》考论〔M〕。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7.

  〔6〕怀青。阮攸《翘传》中的人类之生存权利〔M〕。河内:越南文化会出版,1949.

  〔7〕春妙。越南古典的诗家〔M〕。河内:青年出版社,1981.

  〔8〕阮禄。后半十八世纪到前半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M〕。河内:教育出版社,1999.

  〔9〕武亭翟。阮攸的人本哲理〔R〕。哲学博士论文。东京:上智大学,199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