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08 共11428字

  题目: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一、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表现出的特点

  二、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三、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校本课程开发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70年代到80年代校本课程蓬勃发展并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改革主要是指将课程研究开发的权利逐渐下放,将决策的重心从中央逐渐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学校和教师在在课程开发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检索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英国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从经验出发,同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现状作具体的比较,得出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以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顺利、更合理、更有效。
  关键词:英国校本课程开发  历程  经验 启示

  “课程开发”的英语是“curriculum development”也有学者把它译成“课程发展”。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Eggleston对课程发展下定义时,他以校本课程发展的角度去界定课程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计划、实验、讨论、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Skilbeck(1976)早期认为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的方案、规划、设计和评价的过程。而国内学者张嘉育对校本课程发展概要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1.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要以学校为主体,更要重视发挥学校以外的一切因素的作用,做到各种因素的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既要考虑课程发展的重要成果,也强调学校内各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学习。3.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内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比较重视学校教师的自主与专业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结合成一体。4.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课程开发的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作了新的定位。5.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种哲学观点,一种口号同时也是一套经营管理技术的转变,之所以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作是一种口号,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倡议“参与”、“草根式课程发展”、“由上而下的改革”的理念,而所谓的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为一项教育哲学,是因为它强调师生共同创造学习经验构建课程的教育观点,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营技术,是由于它需要组织的变革与学校经营的技术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理论支持系统不完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教师的缺乏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缺少内外支持策略以及评价系统部完善等等。

  英国作为最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西方国家之一,校本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表现出的特点能够为我国发现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合理、顺利地发展。

  一、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表现出的特点

  在探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要对英国现代基本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英国的教育是由教育与就业部的国务大臣掌管,国家还有皇家督学团,督学团负责对教育决策、管理进行监管,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并拥有向教育与就业大臣提出有关建议的权利。

  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共有一百多个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下设3000多个公立学校,拥有将近400000名教师。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师工资的发放和主管学校管理、工作条件及课程设置。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办学经费。全国拥有学校种类繁多,有幼儿学校、初级学校、高级学校、综合学校、第三级学校等等。所有学生必须参加16足岁的全国中等教育证书的考试。  课程设置方面,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国家课程,除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还设置了七门基础课程。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英国教育制度的设置具有本国特色,在这种特色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英国校本课程不断地发展,并展现出其独有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

  在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在70年代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课程并不是始于这一时期,校本课程开发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在现代的发展历程。

  1.校本课程发展阶段概况

  自本世纪60-7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阶段英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技术变革,新科技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课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了数学教学里面,教育开始强调非主流的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其他方面的转变也比较突出,包括学生离校的年龄普遍提高,综合日、个案工作、学校重组、新考试和考核机制发生转变。而面对这些转变,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主动的角色,从而适应转变。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早已完成民主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力。而学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也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发展,正是循着这种思潮,被广大教师秉承,发展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这一时期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态,与具体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课程在地方学校中实施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教师往往并不能按照要求去进行课程教学,或者教师对实施要求不能完全理解,并仍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项目研究方面,虽然教师也积极投入其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教师本身对科研项目设计投入精力较少,项目本身没有立足于学校,评估较少,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到教师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更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自主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与投入感,国家实习各种策略,其中一种就是强调了个别学校的工作和集体行动,通过许多案例中发现教师投入校本课程中的热情远远高于投入国家课程的热情,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投入了自己更多的精神和时间。

  1972年学校教务工作会议认为,对校本课程的投资的意义将大于国家课程的投资意义,因而决定加大校本课程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学校议会成立了学校资源中心计划,它的成立表明课程的重心已由国家转移到学校。

  2.校本课程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仍是主导。在这一时期国家课程计划对全国课程设置仍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两个全国性的基金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那菲尔德基金会和学校委员会,此外其他学科基金会在加强国家课程开发促进国家课程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其次,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与教师参与之间矛盾显现。教师在实际教学对中央主导的课程安排缺乏积极性和应有的创造力,偏于维持其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在科研方面,上级布置的科研项目,远离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实践,致使教师参与度较低。  最后,课程发展的重心亟待转移。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教师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以及科研项目设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程发展的中心亟待转移,而学校议会成立的资源中心计划,也清晰地表明课程发展的重心已开始转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兴盛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的概况

  学校委员会通过成立“学校计划资源”,对资源如何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进行考察,而这样的考察也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在1974年9月成立了学习资源部。这个资源部成立了一个会议让有兴趣的一些老师参与到会议中来,来共同决定每一学科的正式结构,并在每一次会议中选举出一个正式的编辑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草拟会议目的、研究策略以及进展的报告。这个部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非正式的部门,他们努力去检验和更好地诠释学习材料,基于不相信学习材料是完美的信念,并且主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学习材料进行修正。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在英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种兴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

  1981年,政府将学校委员会解散、成立了学校考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地方教育局,高等院校及广大教师也通过课程研究会和一些教育组织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部分教育局鼓励地方学校采取投标的方式,来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资金。一些地方教育局还制定了教师流动计划,委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联系相关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校本课程发展迅速,进入高潮阶段。  校本课程发展道路,已经逐渐成为英国促进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影响学校改革和权利重新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资源的发展使得课程选择的范围迅速增加,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在校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求,学生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教师被普遍认为是是最能够了解学生不同需要的人,而在课堂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家长、社区成员,以及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在这方面都不及教师,因此教师的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功能更多的自主和权力。

  国家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的学历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这一时期都通过学习达到更高的学历水平。此外随着权力的下放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2.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学校。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享有更广泛的权力与自由,在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对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采取的主要策略和课程本身的内容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对课程开发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这一阶段,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被动的执行的角色变为主动从事课程开发的角色,成为课程主要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自主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同时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已基本能够胜任校本课程开发这项任务,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

  最后,重视多要素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是很多的,不能简单的将哪种要素概括为重要将那种要素概括为不重要。在这一阶段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要素对不同地区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强调内部要素对校本课程性质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外部要素,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的概况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加强国家课程的影响,使课程发展的重心又从地方转移到中央。该教育法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具有平衡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成年后生活中的责任、机会以及经验提供相应的准备。从具体科目来看提出了5-16岁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所规定的10门必修课,该法案为强化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1988年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解体,教育与科学大臣开始直接掌管课程的编制工作。

  然而,课程设置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学校里除了规定的学生必修的10门基础学科以外,学校还可以自主地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安排课程与活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育法案虽然规定了10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并未对对课程时数做具体的规定,学校可以灵活进行课程时数的安排,而教师也具有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较前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且这种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地趋于稳定。

  2.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得到加强。随着《1988教育改革法》的实施,课程发展的重心又转移到了中央,中央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通过两种途径对课程发展进行影响,一是通过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一是通过资源和财政的调配。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设定10门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放。同时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已基本能够胜任校本课程开发这项任务,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

  最后,重视多要素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是很多的,不能简单的将哪种要素概括为重要将那种要素概括为不重要。在这一阶段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要素对不同地区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强调内部要素对校本课程性质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外部要素,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的概况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加强国家课程的影响,使课程发展的重心又从地方转移到中央。该教育法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具有平衡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成年后生活中的责任、机会以及经验提供相应的准备。从具体科目来看提出了5-16岁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所规定的10门必修课,该法案为强化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1988年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解体,教育与科学大臣开始直接掌管课程的编制工作。

  然而,课程设置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学校里除了规定的学生必修的10门基础学科以外,学校还可以自主地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安排课程与活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育法案虽然规定了10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并未对对课程时数做具体的规定,学校可以灵活进行课程时数的安排,而教师也具有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较前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且这种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地趋于稳定。

  2.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得到加强。随着《1988教育改革法》的实施,课程发展的重心又转移到了中央,中央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通过两种途径对课程发展进行影响,一是通过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一是通过资源和财政的调配。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设定10门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

  其次,校本课程稳步发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已基本确立,虽然新的教育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家课程得到加强,但是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课程开发上仍然愿意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发展,并趋于稳定。

  再次,社会监督体制趋于成熟。每一门课程的开发都要基于实际,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论,遵循基本的社会准则。英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社会监督体制逐渐地趋于成熟,学校的绩效和课程开发受到不同公众媒体的监察,这也成为社会向学校问责的一种方式。这种问责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手段,从而促进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

  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发展趋于稳定,得益于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评价方式多样。

  二、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通过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国作为现代校本课程开发的先驱,有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校本课程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他们分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高潮阶段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稳定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不断地回归。教育模式先从非形式教育发展到形式教育,再由形式教育回归到非形式教育;教育的形式先由个别化发展到集体化,再由集体化回归到个别化;教育的责任先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再由学校回归到家庭。而课程发展也是一样,课程发展的重心先由学校转移到中央,再由中央转移到学校,最后又回归到中央,总是体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规律。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遵循着这种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着,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拥有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而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渐的提高和完善。教师从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到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再到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探索新的开发方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逐渐累积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自主权的高度体现

  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这种自主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上、开发形式的选择上、课时安排上以及具体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领域,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现状和自身能力来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开发形式上,也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英国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和完成任务;另一种是内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旨在服务学校内部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所独有的课程,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服务于学校自身的需求,满足学校整体的长期的规划,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及意义自主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自主权。

  (三)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英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论采取哪种课程开发形式,都有赖于对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创造性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深刻的体验,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使得课程设置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使得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在校内,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另一种是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形式。二者都是要遵循一定的主题和线索,对校内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如果学校围绕一个“古希腊”这样的一个主题进行课程开发,那么就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历史老师主要负责讲述古希腊历史发展;地理老师则搜集与地理相关的资料,同时负责讲述有关古希腊地理地貌、风土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宗教老师则主要教授给学生有关古希腊的宗教派别、宗教信仰、争端等与宗教相关的知识,语言老师则向学生讲授与古希腊语言有关的知识,各学科相互配合,达到资源的整合,以使课程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内外支持策略

  英国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鼓励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为教师的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并行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就是英国富有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之一。校本课程支持小组主要由三名教师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确定具体的研究开发任务,并与其他合作学校共同协作,签订合作合同。  另外,英国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大学、以及专家的联系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之一。例如家长,除了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以外,同时还成立家长委员会,逐步地参与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来,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宝贵的意见,给予校本课程开发以大力支持。而与大学合作重要的好处就是获得大学里的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支持有很多的方式,一般以合作发展课程和进行学校课程培训为主。与大学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而且对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有极大的益处。

  此外,社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在英国社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通过与社区加强合作,使得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学校不仅可以集中有效的资源来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而且,更可以同社区合作,一起在课程开发和决策方面进行合作。

  三、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能够从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有义的借鉴和启示,使我们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加合理、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开发权力上的合理分配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课程开发的重心不断地转移的过程,从国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国家,如此循环往复。国家政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中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资助控制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教育也是在政府的框架下组织的,因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在政府控制下的组织,要服从政府的相关决策。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源来对学校施加影响。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开发权利分配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家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导,大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学校过分依赖上级的任务布置,缺乏开发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容许或限制学校对课程决策的范围和权力。要发挥政府的教育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在国家与学校课程开发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尽量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即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发出适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因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应该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应打破传统教师的角色理念,从被动的接受课程的模式中走出来,主动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应鼓励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意识到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新角色,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掌握更多的课程开发的技能和方法。  建立专业的教师工作情境,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时间结构和晋升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推行校本课程,使得一部分课程决策权力转移到了学校,建立一个学校委员会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同时能够对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氛围。

  (三)注重内外支持策略的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校内外的支持策略的合理结合。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很多,有校内教师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准备,即教师要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致使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外部支持策略也很重要,外部支持策略包括专家、大学、家庭、社区等。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容许或限制学校对课程决策的范围和权力。要发挥政府的教育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在国家与学校课程开发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尽量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即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发出适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因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应该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应打破传统教师的角色理念,从被动的接受课程的模式中走出来,主动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应鼓励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意识到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新角色,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掌握更多的课程开发的技能和方法。  建立专业的教师工作情境,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时间结构和晋升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推行校本课程,使得一部分课程决策权力转移到了学校,建立一个学校委员会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同时能够对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氛围。

  (三)注重内外支持策略的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校内外的支持策略的合理结合。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很多,有校内教师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准备,即教师要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致使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外部支持策略也很重要,外部支持策略包括专家、大学、家庭、社区等。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表现内外支持策略重视程度不够、内外支持策略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在校内支持策略方面,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开发能力,而忽视其他支持策略,对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重视不够。而外部支持策略往往也是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忽视的。因此我们要积极的统和一系列的内部支持策略,学校建立一个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注重内部策略的同时要兼顾外部策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大学,专家的联系。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

  (四)注重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与教师行为相结合的产物。其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代表,与其注重校本课程的评估是分不开的。 一个完善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我国校本课程评价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学生评价方面一直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只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表现评价方式主体较少、评价方式单一的状态。

  因此应该逐步地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2007,(04) .
  [2] 王斌华.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06).
  [3] 苑大勇.中国与英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异同探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06).
  [4] 蒋福超.基于实践案例的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06).
  [5] 金红.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 2005,(Z1) .
  [6] 郭连锋. 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由教师的怨言谈起[J]. 基础教育参考 , 2005,(02) .
  [7] 王斌华. 加拿大校本课程开发[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3,(02) .
  [8] 王斌华. 美国校本课程开发[J]. 教育科学 , 2002,(05) .
  [9]章月风.促进校本课程开发:香港课程研究的经验[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7-11.
  [10]朱安安.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15-16.
  [11]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11-18.
  [12]赵丽,范蔚.十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课程研究,2009(164):98-108.
  [1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13]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