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

时间:2014-07-30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001字
论文摘要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资源,也是未来我国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旅游业又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的行业。因此,高职院校必将担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重任。下面结合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谈谈我国旅游人才的现状。

  第一、旅游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当前,我国旅游人才总体供给严重不足,这与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未在本行业有效就业有较大的关系。根据调查,很多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不选择旅游业,行业内就业率普遍较低。第二、旅游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职业素质不高,旅游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高校相似,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在校所学专业知识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形势,专业技能不足,到工作岗位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胜任岗位需求。另外,许多高职院校理论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偏少,旅游教育在引导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规划学生职业路径以及促进学生职业成长方面比较欠缺。第三、旅游人才队伍不稳定。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率在 5% - 10% 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 20% 以上,而且资质越高的人才流失率越高,这给我国许多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成为旅游企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在这些跳槽的人员当中,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所占的比例较大。

  旅游人才出现的上述问题,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制度以及培养手段,即包括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以及如何保障培养过程等四个基本问题。培养模式不是各孤立项目的空架子,而是实现目标的策略体系。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明确: 找准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面对当代中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肩负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

  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职业技能培养不够,人才培养主要按照“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输出人才”这样的路径来进行。这种在学校封闭式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基本不了解,因此很多旅游企业都不愿接收这样的毕业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内容优化: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培养内容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 选修课开设不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所开课程理论性太强,注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参与,轻知识应用; 相似课程重复设置,知识结构缺乏科学体系。旅游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行业,高职院校优化课程设置应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实践性特点。

  1. 优化课程体系,调整学时分配。可以将所有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文化知识与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与基本素质拓展课; 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岗位核心课和专业素质拓展课; 综合技能与实践实训课模块包括专业技能实训课、社会调查、课程实习、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

  2. 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支撑。在课程开发方面,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可以根据旅游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联合开发精品课程。另外,由于旅游业新型业态、新型职业的出现,在课程开发上要注意开发一些与行业相对应的新课程,以便为实践提供指导。

  总之,课程的优化必须遵循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原则;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则; 加强学生服务意识教育的原则。

  三、培养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创建一流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

  1.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旅游行业岗位的设置、能力要求、服务功能进行规划设计。高职院校可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形体训练房、插花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

  2. 创建一流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要尽量与本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知名旅游企业 ( 高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等) 合作,逐步建立各专业配套的高端实习基地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战的实践基地。这些高端实习基地可以有多种合作形式,如企业冠名委培班项目、“定向教学班”、“特色教学班”、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为了使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国际接轨,适应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在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国外实践基地,把特别优秀的学生送到国外实践基地去实习。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培养制度,一些院校可以大胆的探索教学时间的碎片化研究,即不再以学期为单位,而是以一个个学习单元为时间段,将一个学期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在实习平台建设方面,也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实习平台制度。

  四、培养手段更新: 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1. 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人士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定期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高职院校应从旅游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士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同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学校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优秀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脱产挂职锻炼,以更好服务于教学。

  2. 选送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旅游院校研修。高职院校要积极学习同行的经验。在条件允许的范围,选送部分优秀的专业教师和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办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有特色的重点院校去学习和深造,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来壮大自己的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活力。

  3. 聘请旅游业精英人士授课,建设一支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拿出一部分教学岗位,聘请旅游业内专家学者参与本校的教学工作,使专业课的教材和课程更适合实际。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旅游企业精英人士直接参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实习毕业的指导等。

  4. 定期邀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员工及知名专家开设讲座或作专题报告。高职院校要经常把旅游行业内有名的专家学者、优秀的一线员工请到课堂上来,为学生介绍现实性的生产实践知识,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把课堂搬到现实社会当中去。

  [ 参考文献 ]

  [ 1 ] 杨春玲 . 旅游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分析——— 兼论广西旅游人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 .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0).
  [ 2 ] 沈仲亮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毕业了,就业了吗?[ N ] . 中国旅游报,2010 - 07 - 28(10).
  [ 3 ] 黎森,王娜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9,(29).
  [ 4 ] 张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2009.
  [ 5 ] 王琼 . 发展新型旅游高职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 J ]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