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探讨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专业人才模式

时间:2014-04-0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232字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存在着难找到对口工作,或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能力不相当,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几年一直徘徊在失业就业的边缘线上,甚至生活在否定自己能力的就业阴影中,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实则是社会经济网络交织发展对人才组合的全新要求,即企业越来越需要吸纳具有交叉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管理上考虑,最大地优化人才配置一直是企业追求科学管理的一部分,更是企业在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交替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改革。从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 理论和 Y 理论到威廉·大内的Z 理论,再到现今流行的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等等,都是人们在不断适应和挑战传统管理的思考。从人的管理到组织的管理,一步步都至关重要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对于能力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原本自身的专业圈子的现状,单一专才的生存变得狭隘。“T”型人才已成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也是高职院校急需在适应大形势下转变教学方式的命题。

  1、“T”型人才的界定

  “T”型人才出现的时间并不短,但很少被真正运用,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更少于重视。所谓“T”型人才,应既有纵向面上精深的专业特长,又有横向面上拓展创新的能力。“T”字的横杠代表知识广度,主要是指其与他人的学习合作能力和创新拓展视野的能力;竖杠代表知识深度,主要是指其专业科学知识。

  2、高职院校对于“T”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激发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抓住拓展创造的实践能力。“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团队教学训练。现行企业更多的是喜欢聘用多元化人才,以笔者本人在500强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段从业经历为例,该公司的ERP的制作组在招聘人才时实际上需求的并不仅仅是计算机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工商管理这类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及熟练管理软件操作的人才,来为其制作的软件承担部分设计、试用和编辑说明等工作。因而在整个优秀的软件制造团队中,我们总能看到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才聚集,各抒己见,相互支撑着彼此的工作。这种社会需求效用影响着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的教育,使得高职教育应该呈现出应用性和拓展性的特点。

  3、对于“T”人才的培养和实践

  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建立合理教学激励机制。学生的成就动机是自身追求着个体技能价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通过方法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体现,同时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活动,思考方式,并且是一种长期的状态。以笔者所教授的《商品学》专业课程为例,其知识量对老师及学生来讲都是相对比较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老师的横向及纵向的知识是一个考验,而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T”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其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是以下面几种方式呈现的:

  (1)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探究式教学

  由于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因而在组织教学的环节中,学生除了直接学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可以通过观察去进行间接学习。人的社会行为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种替代学习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源于对各种商品类型的特点实践,通过各种商品的防伪技能模拟训练,比如,通过带领学生亲手进行日常接触较多的精油、手工皂、茶叶等真伪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出化妆品、工业日用品等的检验和辨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对老师或其它组成员的实验相互进行观察比较评价,从中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或使自己原先对某类商品的偏差认识得到矫正。这一过程主要针对的是认知过程的训练,强调观察性学习,并不需要学生进行某些直接明显的反响,而是潜意识作用下对商品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认知实践中产生对某类知识、能力或素质的需求,都是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激励得以满足的。这一步改变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创造“情景、协助、交流”相互交融的教学环节,学生则为主导的学习者,主动探究推进教学深度。

  (2)形成异质小组竞争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学生已在大课堂上对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这一环节,主要对本课程上某些需要学生到课堂外进行市场调研、信息检索与项目学习的工作。例如考察某中型商场商品经营分类,作出商品经营分类简表;或者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机械、纺织品、食品各一个商品标准;又或者通过互联网查阅商品质量的有关法律法规等等。每个学生团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开展学习,并在课堂中作总结体验,同时其他组成员可对其进行质疑或创意提问,小组成员需要进行相应的辩论或解释,从而建立异质小组间相互评价体系。激发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竞争性学习组合。通过对优胜队伍的奖励,使学生有个间接强化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更好反思自己或团队的行为标准,在下一环节的竞争中对自己或团队的行为进行调整。

  (3)兼容性教学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促进教与学双团队效用的提升

  传统的各门课程互不相通光靠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可能在某些交叉性较大的学科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管理最终需要达到的价值是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平衡结果,同样,用到教学上,这门课最终能够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带来怎样的价值,就需要同时衡量这门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问题了。“双团队教学”的一方面,就是针对教师本身。每位教师都有各自擅长的专业及相关的工作经验,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专家。因而在一门具有交叉性学科知识的课程当中适当地穿插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教学,能更好地做到优势互补,综合各位教师的专业深度,拓展整个教师智囊团的宽度,最终效用反映在学生也获得更多不一样的学习见识和体验。教师间不同的授课风格在同一门课上的交流,也使得整个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热烈融洽。可以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既能够给予学生更实际更多元化的知识和体验,又有利于教师之间能力的切磋和提升。“团队教学”的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整个学期的教学是一个联动的激发和维持相应教学行为以达到控制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这种作用的机制就在于先前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会对这门课最终自己所能达到的结果和效能产生期望,学生会对自己这一学期的表现导致的结果进行推测,能够进行最终学习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激活学生推进主动学习和对自身能力主管评估的动力。在真正的学习时间中集中关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从束缚组织学习的假设和心态中解脱出来,排除传统组织学习和机械考试的效率和效果障碍,在团队工作与宏观整体创造力之间架起桥梁,强调整体团队最终的效果。

  为此,学生必须肩负起个人责任,对复杂问题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明晰的理解的同时在团队中实施创新的、协调的行动。教师在此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生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整个班级由多个不同项目的“学习型团队”组成,在不断改善和相互传授团队学习的技能和实践方法的过程中,促进创新和学习。项目报告需要呈现团队的创意而非个人,整体效果的反响直接影响整个团队分数而非个人。从而避免部分学生死记硬背和混水摸鱼现象,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团队学习是协同校正的过程,是开发团队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会创造团队成员真正想要的成果。团队成员的工作都是相互牵扯的,成员成了为了行动而相互需要的人们,让学生意识到几乎所有重要决策,现在都由团队来完成。在团队中学有所得,付诸实践,开发技能,并在其他团队和个人当中相互传播和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要引导培养对象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层面中最有竞争拓展力的优秀人才。“T”型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并一直享受生活赋予的最伟大的礼物之一--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们在一起,可以加深你的“纵轴”,但不会教给你新的技能;而只有和能够扩展你的“横轴”的人们在一起,才能让你拥有不同的思维视角,学习并创造出你从未想到过的事物。

参考文献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