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13 共83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绪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针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中职教师基本情况
  
  (一)  国内中职教师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职教师来源渠道逐步多样化,学历层次也有所提高。但是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兼职教师、高职称、高学历、“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重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等现象依然制约着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中职学校师资数量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规模有所上升,但是中职教师的增幅却远远跟不上扩招的速度。按照我国对中等教育生师比要求,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应为 16:1,但据教育部 2013 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中等专业学校(不含职高、技校和成人中专)的在校学生有7721842人,专任教师有303585人,生师比为25.4:1,专任教师缺口为 17.9 万人,师资短缺现象仍然严重。
  
  2、中职教师层次不高
  
  中职教师层次不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高学历教师数量不足。据 2013 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来看,专任的中职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中职教师总数的87.9%,还有 12.1%的专任中职教师没有达到《教师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2、高职称教师数量偏低。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来看,专任中职教师中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占总中职教师人数的 40.2%,正高级职称中职教师所占比例极低,仅有 0.5%,这可能与职业学校的职务评审体系有关。3、教师来源渠道单一。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74.9%,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资料中的数据显示有 66.6%-96%的职业学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显然目前职业学校中多数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3、中职学校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中职学校的师资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年轻教师居多,缺乏专业带头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中以 31-40 岁的教师为主,这与张惠的研究结果很相似,山东省中职学校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40 岁以下,且以 30-40 岁教师为主体,占总教师人数 45.45%,由于教学骨干教师多集中在 40 岁以上,而当前中职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也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学骨干缺乏的现象。2、“双师型”教师不足。职业学校的突出特点就是需要理论与实践技能集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管是在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均未真正形成“双师”素质与“双师”
  
  结构的师资队伍。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远远达不到《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中规定的不低于 60%的标准。3、兼职教师比例偏低。兼职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还详细了解市场一线的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有的放矢。《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专业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应达到 30%.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兼职教师的比例仅为 11%,有的省份还要低于这个比例。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兼职教师加入中职教育的队伍。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中,省内民办中职教师 156 人,省内公办中职教师 228 人,省外公办中职教师 38 人,以省内公办中职教师为主,其中男性教师 69人,女性教师 353 人,性别比例约为 1:5.1,差异悬殊。
  
  年龄情况是:30 岁及以下 76 人,31-40 岁 285 人,40 岁以上 61 人,以 31-40 岁的中青年教师居多,占总人数的 67.5%.在教龄分布上,3 年及以下的 53 人,4-10 年的 174 人,11-15 年的 120 人,16-20 年的 40 人,20 年以上的 35 人,其 4-10 年和 11-15 年两年年龄段合在一起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69.6%,这与中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职称情况:无职称 23 人,初级职称 80 人,中级职称 255 人,高级职称 64 人,职称呈椭圆形结构,与年龄和教龄情况相符,但是高级职称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5.2%,未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中规定的不低于 20%的标准。
  
  学历水平是这样的,第一学历时:大专及以下 92 人,本科 297 人,硕士 33 人,最后学历时:大专以下 8 人,本科 211 人,硕士 202 人,博士 1 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最后学历中硕士人数是第一学历中硕士人数的 6.1 倍,而最后学历中的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却只有第一学历时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的 2/23 ,可见,目前河北省中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是以本科和硕士为主的,而且是通过在职进修才提高了学历层次,弥补了硕士学历人数的不足。
  
  在本次的调查样本中,担任基础课的教师有 266 人,专业课教师 156 人。在所教学科是否与所教专业一致的问题上,所教学科与第一学历一致的有 330 人,占总人数的 78.2%,所教学科与最终学历一致的有 69 人,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都不一致的有 23 人,占总人数的 5.5%,虽然比例不高,但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是否具有“双师”资格的问题上,只有教师资格证的有 209 人,只有所教专业的技术资格证的有 31 人,两证同时具备的有 147 人,占总人数的 34.8%,两证都不具备的还有 29 人,可见,河北省中职教师的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未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中规定的不低于 60%的标准。
  
  在个人收入的问题上,月薪在 2000 元以下的有 70 人,月薪在 2000-2500 元之间的有 80 人,月薪在 2500-3000 元的有 67 人,月薪在 3000-3500 元有 74 人,月薪在 3500 以上的有 131 人,其中月收入在 2500 元以下的老师多集中在省内民办中职,省外公办中职教师的月收入在 3500 元以上,而省内公办中职教师的收入水平则介于省内民办中职和省外公办中职之间。
  
  从毕业学校来看,普通师范大学毕业的有 194 人,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的有 45人,非师范类普通院校毕业的有 156 人,其它类型学校毕业的有 27 人。
  
  从进入本校前的工作经历来看,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有 316 人,从企业事业单位转入的有 31 人,从别的院校转入的有 41 人,有其它工作经验的是 34 人,其中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74.9%,这也是中职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的原因之一。
  
  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一定样本,考察了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一)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
  
  根据图 2.1 可知,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管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在三个维度和专业发展整体上的均值明显大于理论上的平均数 2.5 分,分别为:
  
  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 3.48、专业知识认可 3.33、专业能力认可 3.4、专业发展总体认可 3.39、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 3.36、专业知识执行 3.18、专业能力执行 3.22、专业发展总体执行 3.24.这说明从整体来看,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做得相对较好,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有待提高和加强的两个维度。另一方面,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可程度整体高于执行程度,而且执行程度的高低完全随着认可程度的高低而变化。
  
  由表 2-1 可以明显地看出,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到各领域执行程度上的均值也都显著高于理论均值 2.5 分,各值均在 3.05-3.45 之间, 均值最高的领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比均值最低的领域“实训实习组织”高出 0.4 分,但无论高分的均值还是低分的均值都在“3 分能做到”这个表示肯定的标准之上。各领域由高到低排列为: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45、个人修养与行为 3.45、职业理解与认识 3.31、教学实施 3.3、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 3.28、沟通与合作 3.28、教学设计3.25、教育教学评价 3.24、教育知识 3.2、课程教学知识 3.2 、班组管理与教育活动 3.2、通识性知识 3.19、职业背景知识 3.12、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 3.12、实训实习组织 3.05,由此可知,得分最高的三个领域全部集中在第一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中,得分最低的四个领域两两分布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维度中。其中,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正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之一,另外,通识性知识、职业背景知识和实训实习组织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需要加强的领域。
  
  (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均值比较,可以得知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维度的每个领域都高出了理论均值,各项得分都在“3 分能做到”这个层次之上,能够达到《中职教师专业标准》
  
  中的要求,是一个较好状态,同时也知道了哪个维度发展得好,哪个维度的哪些领域需要提高。为了找到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群体差异性,下面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对学校属性、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科、学缘、学历、收入、毕业学校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不同属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不同属性的中职学校是指河北省内的民办中职学校、省内的公办中职学校和省外的公办中职学校三个类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上是否有差异呢,下面本研究就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验分析。
  
  由表 2.2 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内外三种不同属性的中职学校教师无论是在专业发展的总体上还是各个维度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中,在专业知识认可和执行两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和执行的六个方面均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 或者***P≤0.001)。下面通过 Scheffe 法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检验不同属性中职学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总体及各维度上的差异(详见表 2.3)由表 2-3 的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和执行程度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显著高于省内民办和省外公办中职教师;在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程度和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和省内民办中职教师均显著高于省外公办中职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总体的执行程度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和省内民办中职教师均显著高于省外公办中职教师。同时,省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省内民办中职教师的得分,而省内民办中职教师的得分均值又高于省外公办中职教师,由此可见,就这三种不同属性的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省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水平最好。
  
  不同属性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多方面显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三种类型的中职学校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扶持、福利待遇、校园文化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才影响了就职于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着各自的优劣;一方面,省国公办中职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由于其职业地位、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优于民办中职,相对更容易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民办中职学校由于没有教师编制等原因,在引进优秀师资的问题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同时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又很大,这些都是造成省内民办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省内公办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原因。另一方面,省内公办中职教师与省外公办中职在专业发展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省内中职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也可能是在样本的选取上只选取了 2 所省外中职学校的 38 名教师,样本数量偏少,代表性偏低,影响了对省外中职教师调查结果的精准性。
  
  2、不同性别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性别比例有很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在各个维度上男女样本得分情况也不相同,要想知道男女样本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仅要比较均值的高低还要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来做比较。
  
  从表 2.4 可以看出:就性别而言,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整体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同和执行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性中职教师的得分无论是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还是执行上,都明显高于男性教师。这表明,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女性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优于男性教师。这一结论与李蕾蕾在其硕士论文中的论断是一致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男女教师的性格差异,影响着他们不同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认同感,女教师更认同自己中职教师这个身份,从而对待自己的学生会有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对待教学态度上也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男教师不愿从教的心理影响着他们对学生、对教育的态度都不够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男女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与行为。女教师工作满意度高,就更容易使自己在工作中发挥出正能量,男教师则相反,工作满意度低,不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认同中职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不同年龄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 2.5 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总体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在各个维度上,只有专业能力认可一项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 Scheffe 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三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相互之间在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不同学科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从表 2.6 可以看出,不同学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专业能力认可、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四个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专业能力执行、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两个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专业知识认可、专业知识执行两个维度上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极其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中职学校里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能力执行、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上优于基础课教师,尤其是在专业知识的认可和执行两方面更为突出。
  
  之所以有如此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基础课与专业课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职学校的基础课一般是指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礼仪等)和文化基础课(计算机基础、体育、英语等)。专业课则是指与他们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也是针对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因而专业课教师更符合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反,基础课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缺乏职业背景知识,缺少实训、实习组织能力。这也就是基础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上不如专业课教师,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专业课教师并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5、不同专业背景的中职学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 2.7 可以看出,不同专业背景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程度上呈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下面将采用多重比较 Scheffe 法来进一步检验不同专业背景的中职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差异(详见表 2.8)。
  
  从表 2.8 多重比较得知,第一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总体三个维度的认可程度上均优于最终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但是第一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最终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和前后学历与所教专业都不一致的教师之间在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论进一步说明了专业对口,尤其是第一学历的对口教育对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的认可更有效,而对专业能力的影响并不大。由些可见,学校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忽视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
  
  6、不同工作经历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
  
  从表 2.9 可以看出,不同工作经历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执行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面通过 Scheffe 法进行多重比较,来进一步检验不同工作经历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德的认可和执行程度上的差异(详见表2.10)。
  
  由表 2.10 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显著高于从别的院校转入的教师,但是学校毕业直接任教、从企事业单位转入和其它工作经历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上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第一份工作直接选择在中职学校任职的老师,是比较认可中职教师这个身份的,职业角色意识比较清楚,敬业奉献意识也会相对较高。而有其他工作经历的教师,是由各种原因转到中职学校任职的,受社会上传统仕途教育观念的影响更多,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认知就会有偏差,从而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7、其他不同因素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分析本研究还分别将学历、职称、教龄、“双师”资格、收入、院校出身作为自变量,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六个自变量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总体和各个维度上,不管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三)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维度之间相关分析
  
  1、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认可程度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内容可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通过对河北省内外 13 所中职教师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维度的认可程度都与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 0.962,专业知识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的相关系数为 0.942,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的相关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为 0.886, 三个相关系数均大于 0.7,由此可见,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三个维度的认可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另外,专业发展认可程度的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专业知识认可和专业能力认可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 0.864,可视为高度相关;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和专业知识认可的相关程度其次,相关系数为 0.779, 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和专业能力认可的相关系数为0.768,这两个相关系数虽然相对较低,但也大于 0.7,可视为是高度相关。
  
  2、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执行状况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 2.12 得知,三个维度的执行程度都与专业发展总体的执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相关程度最高的依然是专业能力执行程度,相关系数为0.956;其次,专业知识的执行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的相关系数为 0.926;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执行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的相关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为 0.884;三个相关系数均大于 0.7,因此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与三个维度的执行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另外,专业发展执行程度的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专业知识执行与专业能力执行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 0.831,可视为高度相关;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和专业知识执行的相关程度次之,相关系数为 0.759, 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和专业能力执行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为 0.756,这两个相关系数也大于0.7,可视为是高度相关。
  
  3、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认可状况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执状况的总体相关分析
  
  由表 2.13 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执行在0.01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745,属于高度相关。专业发展认可的各个维度均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专业能力认可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相关系数为 0.702、0.701,属于高度相关;专业知识认可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的相关系数为 0.690,属于中度相关。专业发展认可的各个维度与专业发展执行的各个维度两两呈正相关,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和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的相关系数为 0.780,属于高度相关。而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和专业知识执行、专业能力执行的相关系数以及专业知识认可、专业能力认可和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专业知识执行、专业能力执行的相关系数均在 0.596-0.695 之间,属于中度相关。数据表明,专业发展是一个整体,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三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唯有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发展。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主要是通过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现状、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以下结论:
  
  一、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符合标准要求且整体发展较均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中职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总体表现较好;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中职教师的实训实习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不足。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首先学校属性、年龄、性别、学科、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六个自变量,分别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或某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学历、职称、教龄、“双师”资格、收入、院校出身六个自变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和各个维度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状况与实施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三个维度的认可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其次,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与三个维度的执行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执行在 0.01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