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中药敷脐医治小儿腹部中寒引起的腹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19 共975字
论文摘要

  小儿腹痛是儿科门诊急诊常见临床证候。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如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过食生冷、脏腑虚冷等,致脏腑失于温养,气机升降失调,脉络凝滞,不通则痛。本科室通过临床总结,认为腹部中寒是小儿腹痛的主要原因,自拟中药方敷脐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兼之和胃降逆。笔者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急诊腹痛患儿56例,予中药敷脐治疗,疗效较好,现整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56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急诊病人,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脐周为主,呈阵发性,痛处喜暖,得温则舒,遇寒痛甚,面色苍白,甚者额冷汗出,哭闹不止,四肢不温,疼痛间歇如常,多伴呕吐;腹痛查体无腹肌紧张等阳性体征;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沉弦紧,或指纹青淡等;血常规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基本排除腹腔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敷脐,药物组成:半夏10g,吴茱萸5g,丁香10g,花椒8g,阿魏10g。制法: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和匀调成丸状,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每次敷贴20~22h后取下,5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双歧三联活菌散口服,必要时予山莨菪碱口服。

  3、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痛吐缓解情况(各时间点缓解人数)见表1。

论文摘要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肌肤嫩弱,腠理疏松”,“寒温不知自调”,易为风寒内侵,小儿“脾胃嫩弱”,“饮食不知自节”,易过食生冷;寒邪凝滞中焦,中阳受伐,寒主收引,寒凝则气滞,不通则痛,胃气上逆则呕吐。《景岳全书》谓:“三焦诸痛,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陈飞霞有言:“盖小儿受病,由经络凝滞,脏气不舒,以火散之,方得脏气流通,荣卫宣畅。”腹部中寒证多见于西医肠痉挛及功能性腹痛。

  多有局部受凉、过食大量生冷、饮食过敏、暴饮暴食等诱因。其中大部患儿有急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厌食等。腹痛发作时予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治疗,虽见效较快,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可能出现口干、心悸、兴奋、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而规律服用双歧三联活菌散等口服药物的依从性较差。神阙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之穴,与督脉之命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阴阳相济,故有“脐通百脉”之说,是中医临床外治常用穴位之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