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的内涵与发展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2 共5566字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环境问题的突出,人们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2003 年 2 月 24 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提法迅速被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纳,从此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谢伟伟,2010)。低碳经济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Zhang,2009),因此,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笔者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的内涵

  低碳经济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从狭义上讲,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挑战;从广义上讲,是要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程恩富等,2010)。这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的分析。目前学界对低碳经济内涵有多种理解,主要有五种诠释:一是发展阶段论,即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二是发展模式论,即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的经济发展方式;三是社会经济形态论,即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四是能源资源使用方式论,即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五是物质流过程论,即在物质流各个环节,提高能源生产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碳汇(赵志凌等,2010)。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涉及到生产、消费、服务和社会观念等各个方面,但产业发展方式的改变无疑是实现低碳经济形态最为重要的方面,对此,学界在界定低碳经济内涵时,必然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梁中(2010)认为,走绿色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共识,低碳经济即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新能源革命、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他强调了产业模式的创新,即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产业取代以碳基为主的产业结构。李国志(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的,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发展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以及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产业结构的核心是发展低碳产业,关于低碳产业的内涵,学者们也进行了界定和探索。邹玉娟(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生产、低碳消费和低碳服务。低碳产业也可分为几个层次。广义的低碳产业是指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等低排放产业;狭义的低碳产业基本就是指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低碳建筑、火电减排、资源回收、环保设备等;而低碳能源系统则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崔奕等(2010)认为,狭义的讲,低碳产业是指提供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标的的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广义的讲,低碳产业是指有助于节能减排的所有行业类别,增加了通过提供节能技术服务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如清洁生产技术,和处理已经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业,如森林碳汇,还有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所有行业。因此,低碳产业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各个领域,几乎涵盖了 GDP 的所有支柱产业,甚至还包括为低碳技术行业服务的上下游产业。

  二、低碳经济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的比重不断下降,即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二是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付加锋等,2010)。因此,低碳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存在密切的关系,对此有较多的论述。刘再起等(2010)选择全球具有代表性的 7 个国家(美、日、德、法、英、俄、中)的面板数据,运用类似似乎不相关回归方法 (Cross- section SUR)对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的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而且几乎所有产业的发展均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但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度逐次递减。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视国情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谭丹(2008)等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行业中碳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等重工业行业,而诸如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碳排放较小。鲍健强(2008)等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

  并进一步强调,农业方面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工业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城市建设方面,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

  由于资源禀赋,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中以煤炭为主。中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造成我国二氧化碳强度居于较高水平。2007 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 41.1%,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高出 36%和 61%,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约束;中国在过去大力发展电力生产的过程中,一直以煤炭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许多火力发电厂,形成了庞大的火力发电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政策体系,这就对中国的能源发展产生了“锁定效应”(王朝全,等,2010)。由于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发展快,加之经济发展粗放特征明显,导致高碳行业比重高。

  但低碳化是必然趋势,与我国所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致的。正如宋德勇等(2009)所认为的那样,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低碳化,我国必须走低碳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是学界关注的首要问题。杨圣明(2010)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务之急,到 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15%左右。同时,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普及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并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体系。其次,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减少碳排放、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冯之浚等(2010)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导致资源能源消费加剧,短期内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存在难度。但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加大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等高加工度产业替代能源原材料工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张丽峰(2010)认为,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高碳产业从高能源消耗向低能源消耗转型,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其中,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

  三、发展低碳产业的途径及对策

  目前国际上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转换率,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三是从化石燃料的利用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因此,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高各类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低碳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学界对此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对策。

  郭元,(2010)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普遍趋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全球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正在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和国际技术竞争的新领域。成思危(2010)认为,新能源可以有两类定义,狭义的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燃料等以前没有广泛利用的能源;广义的新能源则还包括核能、水能,甚至还包括清洁煤技术。发展新能源,应该从三个层次上解决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技术层次。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层次。要解决目前新能源成本高的问题,一要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来降低成本;二是要通过计算环境成本,给新能源一定的补贴。第三个层次是政治层次。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绝对不是一个国家自己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世界性的问题。邓越月等(2010)认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低碳减排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但我国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储量,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和调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新能源产业市场准入标准、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就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引领未来新一轮能源浪潮。

  一些学者具体论述了风电、生物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淑谦等(2010)认为,风电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能够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对于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强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干中学”,真正掌握风机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我国风电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丁声俊(2010)论述了大力发展生物能源(自然界的第四大能源)的重要性、可能性和途径。他认为,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从确立生物燃料科学发展的方略、研发生产生物能源的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体系、探索和创新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新形式、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推动。

  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之一。工业生产、交通和建筑领域开展高能耗行业的能效达标管理,淘汰重点用能部门的落后产能和强化新建项目的能效监管,努力获得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张坤民,2009)。薛祖源(2010)认为,推进我国碳减排工作应尽快立法或制订条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大力提倡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利用科技创新推进碳减排工作。

  一些学者研究了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这些行业包括煤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建筑、农业等。熊志建等(2010)提出了 4 种煤化工产业低碳经济实现的可能方式:合理调整煤化工产业自身内部架构;构建系统集成程度化高的多联产产业发展模式;继续加大循环经济贯彻实施力度,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和突破口,加强煤化工产业整体技术创新。纪念(2010)围绕提高现有交通运输体系的能效、减少对能源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等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他认为,提高交通工具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和生产效率、优化交通运输产业内部结构及引导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消费行为,将是中国实现“低碳交通”的有效路径。路石俊等(2010)结合我国电力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低碳电力发展的策略:一是改变电源结构中先进的清洁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和 NGCC 等高效率发电技术;二是发展各种新型能源发电技术;三是合理规划电网分布;四是将低碳约束加入电网调度;五是增加特高压、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六是建立 CDM管理。杨敏英(2010)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炊事、取暖、降温等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建筑能耗增长迅猛,实现低碳经济必须采取降低建筑耗能:一是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挖掘住宅改造的节能潜力;二是培育建筑节能的第三方节能评估、检测队伍,强化新建筑物的节能标准验收监测工作;三是重视农村自主建房的节能设计和改造,结合沼气、太阳能利用,建设富有地方特点的节能型民居;四是将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建筑节能的重点。杜受祜(2010)认为,发展农业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农业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发展林业碳汇。此外,发展农业低碳经济,需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并构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伟伟。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6):54-55.
  [2] Zhang S Q.Policy choice of low-carbonization transformationof the China's economy. Green Leaves,2009(5)。
  [3] 程恩富,王朝科。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分析[J].学术月刊,2010,42(7):62-77.
  [4]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赖 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16) :4493-45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