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自考学生心理健康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1 共50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探究 
【第一章】自考辅导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第四章】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自考学生心理健康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高校自考助学班,他们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深入研究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其成因及对策,不仅有助于促进自考助学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推进自考助学班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为加快继续教育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规划好自考人才教育模式,提高高校自考生的整体素质是继续教育当下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自考助学班样逐渐从目前的边缘化进入主流,这种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必要的补充,也是高考失利者必要的选择。高校自考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自身未来的选择,父母的自身素质与子女的成长息息相关,学校环境是培养自考助学班学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境之一,培养一批高素质、充满活力的自考助学班学生队伍更离不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总之,除了自考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和家庭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该从社会的角度来关心、关爱、支持自考生,以善意的态度去感染他们、熏陶他们。影响高校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因此还需要学生个人和家庭,学校和社会一同来努力,形成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有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给自考生创造充满尊重、理解、信任、赏识的心理支持氛围,培养自考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自考生的适应能力与耐挫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文 件 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Z].2010-12-2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8-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24 号,2006-7-23.

  [5] 全国自考委。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试行办法。考委(2010)1 号文件,2010-4-2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考试(2000)7 号文件,2000-11-2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成(1998) 3 号文件,1998-6-25.

  着 作 类

  [1]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

  [3] 张文凯。社会转型期大学师德建设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4] 刘戈。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年11月第1版

  [5] 喻学林。德育有限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年4月第1版

  [6]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8 月第 4 版

  [7] 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 1 版

  [8] 马斯洛着。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1版

  [9] 马斯洛等着。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年 2 月第 1 版

  [1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共同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学科出版社,2008 年 6月第 2 版

  [11]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3版

  [12] 陈红英,苏刚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月第1 版

  [13] 鄢敬新。心理健康自助宝典[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 年 12 月第 1 版

  [14]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第 2 版

  [15] 张耀灿,陈万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1 月第 2版

  [16]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第 2版

  [17]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2 月第 2 版

  [18]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1 月第 4 版

  [19]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1 月第 1 版

  [2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

  [21] 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22] 王新民,马强,刘铸,于信凤。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M].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 1 版

  [23] 高志敏,蔡宝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 月第 1 版

  [24]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全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委员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0 月第 1 版

  [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12 月第 1 版

  [26] 高洪军,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 1 版

  期 刊 类

  [1] 任舒泽。法国继续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法国研究,2009,02:77-81.

  [2] 李建斌。美国名校继续教育现状研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继续教育,2008,(10):16.

  [3] 冀伯祥,万朝晖。自考大学生与统招大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 (5): 72.

  [4] 操光亮, 卢安宁。自考全日制助学班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湖北招生考试, 2003,(4 下):38- 40.

  [5] 施章清, 张安娜。 普通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心理科学, 2007,(3):636-639.

  [6] 陈慧, 张焕镇。 终身学习时代高教自学考试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6,(6 下): 59.

  [7] 杨曙。 浅论高校加强全日制自考生日常管理的对策[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3:7-8.

  [8] 刘洪波,刘文丰。 高校自考生的心理冲突与调控[J]. 继续教育研究,2009,08:132-133.

  [9] 张东萍。 浅谈全日制自考学生的管理工作[J]. 中国成人教育,2010,03:28-29.

  [10] 张靖磊。 我国自学考试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13,04:65-67.

  [11] 张志宏。 终身教育背景下全日制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J]. 辽宁教育,2013,08:31-33.

  [12] 高占海,胡东鸣,马鑫。普通高校举办自考助学的现实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6,03:63.

  [13] 黄德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J].成人教育,2006,11:78-79.

  [14] 豆小红。自考大学生的生存态势和学习状况[J].教育评论,2006,06:116-117.

  [15] 林馈悟。如何加强自考生的学习自主程度[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63-64.

  [16] 蔡志良,徐建华。自学考试: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J].现代教育科学,2008,05:113-115.

  [17] 郭逢胜。自考面临的不公平现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55-56.

  [18] 张辉。全日制自考生行为失范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37-38.

  [19] 胡和平。因势利导加强自考生的学习信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32-33.

  [20] 刘海峰,郑若玲。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1999,05:72-75.

  [21] 张建东,王华峰。高校自考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2,05:27-28.

  [22] 张国胜,吴樟兴。自考助学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006:45-46.

  [23] 郭华。高等教育自学考生现代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1,05:32.

  [24] 宋玲,史泽美,周旋。高教自考生素质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1,10:17-18.

  [25]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00年自考生群体特征与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成才与就业,2001,06:8-9.

  [26] 刘畅,吕淑珍。高校自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46-47.

  [27] 李豫黔,殷明,秦素碧。以美育的视角分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变革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68-70.

  [28] 郭冬梅。民办高校自考助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42-44.

  [29] 陆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0,02:129-130.

  [30] 李盛聪,焦冰清。我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角色与价值研究[J].成人教育,2010,02:4-7.

  [31] 杨小东,曾维涛,余军。加强自学考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09:189-191.

  [32] 石丹淅,吴克明。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114-116.

  [33] 林双泉。改革和完善自学考试制度促进考生人格不断完善[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70-72.

  [34] 易耀平,卜湘玲,梅承慧,符根华。江西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的困境及改革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2,07:93-94.

  [35] 张辉。对自考毕业生择业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8:163-164.

  [36] 赵娜。诺尔斯成人教育艺术思想述要[J].继续教育研究。2006,2:20-21.

  [37] 王海东,希建华。成人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与研究--专访美国成人教育着名学者莎·梅里安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4,10(06):20.

  [38] 吴安兴。新加坡的高校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08,(10):13.

  学 位 论 文 类

  [1] 刘婷婷。 自考生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 杨逵。湖南省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 鲁劲。 中南大学全日制自考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 申鸣凤。 我国高校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唐良敬。当代自考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与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报 刊 类

  [1] 李珅。德国继续教育的3驾马车[N].光明日报,2013-12-07005.

  [2] 马福威。继续教育我们缺什么[N].光明日报,2013-12-07005.

  [3]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咨询指导小组组长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季明明。把握契机加快推进全民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3-10-17008.

  [4] 重视继续教育,实现终身学习[N].人民政协报,2013-10-23C02.

  [5] 戴家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完善自考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1-2-11.

  [6] 郑晋鸣。走过自考之路,面对就业之困[N].光明日报,2007-1-07003.

  [7] 我省参加自考人数累计超1000万。[N].武汉晚报,2010-5-09009.

  电 子 文 献 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EB/OL].

  [2]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EB/OL].


    致谢

  光阴似箭,历时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每每回想起这三年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总是对老师们和同学们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和感激。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戈教授。承蒙刘老师厚爱收于门下,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刘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引导我不断向前,更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断地耳提面命,敦促我不断改进。尤其是在本论文的写作期间,刘老师从论文定题到写作定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为我指点迷津、对我谆谆教导,她严肃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着我,让我感念至深。

  我还要感谢罗锦银老师、张文凯老师、陈利民老师、喻学林老师、鄢娟老师、张建林老师、杨豹老师、常沛老师等,感谢您们对我的谆谆教诲,丰富的授课内容拓宽了我的视野,感谢您们对我的论文的指导,让我能更顺利的完成学业和论文。在此谨向所有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感谢 220 寝室的挚友们,感谢我的两位师姐,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祝福你们前程似锦!

  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不管何时何地,家人都在毫不吝啬的给予我温暖,给与我关怀,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永远是我努力向前的力量源泉。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武汉纺织大学,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

  论文的完成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结束,我会继续承栽着良师、益友和家人的关怀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