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护理硕士论文

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因素讨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96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患者ICU综合征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
【第2部分】ICU综合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3部分】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观察
【第4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研究结果
【第5部分】 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因素讨论
【第6部分】重症患者ICU综合征形成原因与护理方法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讨 论

  5.1 重症监护室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情况

  本研究共有效选取 248 例入住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在 ICU 接受治疗期间有 61 例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24.6%.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的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并不统一,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均表示 ICU 综合征发生情况处于较高水平。

  国内学者杨霞等于 2007 年对 201 例入住 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有 54 例,发生率为 26.9%;张晶晶指出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21.79%(56/257);肖朝霞等研究发现 ICU 综合征发生率 25.7%,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加拿大学者 Ouimet 等对 764 例内外科 ICU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有 243 例发生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31.8%;韩铮英等对入住 ICU患者 431 例进行研究,结果有 183 例出现 ICU 综合征的症状,发生率为 42.5%;刘苗报道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79.8%;Pandharipande 等对 198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ICU 综合征发生率 83.8%;Ely 等研究显示 ICU 综合征发生为 87%,均高于本研究结果。王秀敏等对 282 例 ICU 患者进行研究,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19.9%;何利等对 660 例入住 ICU 患者进行研究,有 14例发生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2.2%,均低于本研究结果。

  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ICU综合征判断方法的不同,研究对象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是否进行手术及手术时间的长短,ICU环境的不同等等因素均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国内外学者所报道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均显示ICU发生现状处于较高的水平。

  5.2 ICU 环境压力源

  5.2.1 物理环境

  本研究中ICU环境压力源中物理环境维度得分为26.27±3.331,其中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得分为 27.77±3.111,未发生组为 25.78±3.2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物理环境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物理环境维度得分越高,越容易发生 ICU综合征。

  本研究中物理环境维度得分最高的压力源条目是“被很多陌生的机器包围”,得分是 2.80±0.942.入住 ICU 的患者病情危重,需及时做好抢救准备,给予患者24 小时监护救治。静推泵、静点泵、呼吸机、监护仪以及咳痰机等对患者来说都是陌生的设备;患者本身要承受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监护仪器的报警声破坏了患者有节律的睡眠习惯导致其睡眠不足,容易引起精神异常。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做各种操作的时候应向患者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用处,尽量减少静点泵、静推泵以及呼吸机等机器的报警声,同时耐心的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沟通与安慰,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

  第二个压力源条目是“听到其他患者呻吟或叫喊”, 得分是 2.79±0.904,这与沈玮的研究结果一致。杨霞等人研究采用 Logistic 分析得出是否经历同室患者死亡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患者本身会对自己的疾病状况以及治疗效果、医疗费用等产生担心、焦虑的情绪,ICU 病房内患者抢救的场景以及同室患者转院甚至死亡都会使患者引起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同病室其他患者的呻吟或叫喊,尤其是病友的死亡使其心理对医疗护理产生抵触情绪,担心自身疾病预后等。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其他患者时应尽量用帘子隔开;其他患者呻吟或叫喊时应向患者解释并给与安慰鼓励;根据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以及性质分配病房等及时减轻或消除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5.2.2 人文环境

  本研究中ICU环境压力源中人文环境维度得分为28.54±3.395,其中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得分为 29.62±3.517,未发生组为 28.16±3.3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文环境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人文环境维度得分越高,越容易发生 ICU综合征。

  本研究中人文环境维度得分最高的前 2 个压力源条目是“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看到家人和朋友”和“想念家人”,得分分别是 2.92±0.951、2.88±0.942,这与沈玮、董亮的研究结果一致。而 Cochran 等人研究认为这两者均不是重要的压力源。ICU 属于密闭病房,无陪护制度且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患者家属不能时刻陪在身边,而人在患病的时候最需要家属的陪伴,只能在每天的探视时间内才能看到家人和朋友,ICU 的这种隔离制度使患者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于患者来说 ICU 是一个新的环境,并由不熟悉的医护人员来照顾自己;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又得不到家人的照顾和支持,想念家人但又与家人隔离开来等等因素导致患者倍感孤独和恐惧,产生很大的压力感。因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自己以及病房的环境,让患者慢慢熟悉身边的各种监护仪器,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其解释各项操作的意义,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能够建立很好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及时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要并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根据需要将探视制度弹性化,在病情以及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患者家属陪伴其身边等等。

  5.2.3 治疗环境

  本研究中ICU环境压力源中治疗环境维度得分为28.88±3.129,其中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得分为 29.39±3.353,未发生组为 28.90±3.0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环境不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中治疗环境维度得分最高的压力源条目是“带有口或鼻腔插管”、得分为 2.83±0.927,这与沈玮、董亮、So的研究结果一致。“口或鼻腔插管”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不仅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还影响患者的饮食以及正常的沟通交流。带有口或鼻腔插管的患者通过呼吸机来辅助通气,呼吸机治疗使其产生较强的不适感,并且不能跟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因此患者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压力感以及不安全感等不利影响,从而诱发 ICU 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口腔或鼻腔插管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重大意义,得到患者的配合;同时医护人员应口或鼻腔插管的松紧度,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体位来减轻插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本研究中治疗环境得分较高的第二个条目是“被医护人员叫醒”,得分为2.69±0.945.睡眠不足是主要影响 ICU 综合征发生的因素之一,患者经常被医护人员叫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再加上疾病本身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得患者在 ICU 治疗期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存在睡眠障碍,医护人员应尽量将对患者的治疗操作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患者睡觉期间尽可能减少操作,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打扰患者的休息。

  5.2.4 患者自身体验

  本研究中 ICU 环境压力源患者自身感受维度得分为 26.62±2.945,其中发生ICU 综合征的患者得分为 27.30±2.940,未发生组为 26.40±2.9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身感受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患者自身感受维度得分越高,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

  本研究中患者自身感受维度中得分最高的前 2 个压力源条目是“口渴”、“没有自主性(事情不在自己控制之下)”,得分分别是 2.91±0.900、2.77±0.972.沈玮的研究结果显示“口渴”在患者自身感受维度中排第 2 位。因病情需要,有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或因毛细血管渗漏而导致体液丢失过多,禁食水或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的患者口不能闭合等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患者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感。因此,在护理这类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者解决患者口渴的感受,比如用蘸湿的棉签湿润患者口唇及舌面,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因各种管道或监护仪器的治疗设备,或者因病情的需要需被动卧位;患者身体虚弱需医护人员协助或者完全依靠医护人员来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等等,使患者感到无能为力、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等压力感。因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各项监护仪器设备管路对患者治疗的意义,给予患者相对舒适的体位,鼓励患者坚持一段时间等等使其消除这种压力感。

  5.3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5.3.1 年龄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2.051>1,95% CI:1.021~4.119,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患者年龄越大,ICU 综合征发生率就越高,这与董亮、熊涧秋、王彬、Takeuchi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随着年龄越大的患者,其生理功能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内环境稳态出现紊乱,特别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抵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疾病的应激能力以及外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扩大了药物毒性的影响;ICU 为无陪护病房且具有严格的探视制度,高龄患者对家属的依赖性较强;在陌生的 ICU病房、与家属朋友分离以及周围陌生的监护仪器及不熟悉的医护人员等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孤独以及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因此,ICU 医护人员在面对高龄患者时应耐心向患者介绍周围的环境,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解释仪器设备对患者治疗的意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其关心与鼓励。

  5.3.2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负相关,OR=0.444<1,95% CI:0.256~0.770,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ICU 综合征发生率就越高,这与杨霞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刘之超等指出患者的经济收入直接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转入 ICU 的患者病情较重,需各种药物治疗并给予 24 小时监护均花费高昂的费用。若患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患者本身会担心医疗费用来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甚至抗拒或放弃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尽快战胜疾病相对就减少一定的医疗费用;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尽量减少患者因医疗费用而产生焦虑甚至抗拒治疗等不良事情的发生。

  5.3.3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负相关,OR=0.386<1,95% CI:0.203~0.733,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医疗费用自费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这与杨霞、汪颖等、周燕飞研究结果一致。

  刘之超等也指出,医药费的报销比例与 ICU 患者产生焦虑以及 ICU 综合征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或报销比例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医疗保险比例越低,ICU 综合征发生率就越高。患者住院治疗特别是转入ICU 需高额的治疗费用,没有办理医保、新农合,需要自己支付医疗费用,经济基础条件不好的患者因担心治疗费用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消极情绪,容易诱发或导致 ICU 综合征的产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若患者是过度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首先理解患者的感受,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尽快养好身体就相对的减少医疗费用。

  5.3.4 疾病危重程度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 评分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2.384>1,95% CI:1.420~4.002,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APACHEII评分越高,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的概率就越大,这与董亮、Lin SM、黄洁等人研究结果一致;Flinn研究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监护室发生 ICU 综合征的因素。

  APACHEII 评分用来表示疾病危重程度,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的医疗以及护理措施就越多;有的患者需要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来进行辅助通气,ICU 治疗期间机械通气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患者在缺少家属的陪伴这种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恐惧感、不适感、孤独感;同时病情严重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治疗费用会相对增加,住院时间越长使得患者与外界隔离时间就越长,对患者身心刺激使得患者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以及患者担心治疗费用等均容易诱发 ICU 综合征的发生。

  5.3.5 手术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曾有手术的患者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为 31.95%,远远高于没有手术者(8.86%)。黄洁等通过 Meta 分析得出,腹部手术及胸部手术是 ICU 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可使其发生的风险增加 3.01 倍、4.49 倍。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而 Dubois1啡等麻醉剂是影响 ICU 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在手术中出现低血压、大量出血以及输血,术后出现低氧血症以及营养不良等均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对机体来说手术是一种外在的刺激,罗德生等研究发现,ICU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减少 ICU 综合征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 ICU 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术前医护人员应对将入驻 ICU 的患者进行访视,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性格内向的患者,简单介绍 ICU病房内的环境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及管道的意义及重要性,使患者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以减少患者对 ICU 病房的恐惧感。术后,因手术创伤需要入住 ICU 进行严密观察并接受 ICU 各种治疗,一些基础生活可能需要家人或者医护人员给予协助,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甚至抗拒。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入住 ICU 的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患者目前所处的状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向患者介绍各种护理措施以及监护设备的意义,使其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5.3.6 手术时间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1.572>1,95% CI:1.149~2.151,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手术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越长,手术人员身上带菌污染概率增加,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就越大,容易出现肠道菌群易位生长,因为导致手术中内源性感染;同时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手术创伤的面积就越大,使得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感染能够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增加,使得患者遭受到的身心刺激也会增大,使得患者术前因手术的时间而产生过多的担心焦虑等不安全的感觉,容易诱发 ICU 综合征的发生。

  5.3.7 入住 ICU 时间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 ICU 时间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4.168>1,95% CI:2.559~6.788,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入住ICU 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发生,这与董亮、熊涧秋、杨霞、Flinn、Ouimet研究报道一致。

  入住 ICU 时间越长,患者的病情就越危重,疾病危重程度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ICU 病房为无陪护病房,入住 ICU 的患者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家人的陪伴,希望家人能够理解自己并给与自己家庭支持,而患者只能每天在探视的时间与其家属见面, ICU 停留的时间越久,与家属隔离的时间就越久;ICU 陌生的环境以及由不熟悉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加上各种社会因素使得患者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发生 ICU 综合征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5.3.8 吸痰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吸痰与发生 ICU 综合征负相关,OR=0.196<1,95% 可信区间:0. 040~0.954,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吸痰的患者比没有吸痰患者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高。

  吸痰作为一种外在刺激,是导致患者认为机械通气较痛苦的原因之一,吸痰时患者出现短暂的缺氧憋气、疼痛及不适感,以及因吸痰方法不对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气管粘膜损伤,使患者畏惧吸痰,产生害怕、恐惧、抗拒的心理压力,容易诱发 ICU 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按需吸痰,吸痰前后应给予充分吸氧,吸痰动作轻柔,吸痰时间小于 15 秒将吸痰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在吸痰的过程当中应严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若发现患者出现憋气、口唇紫绀等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患者吸纯氧,减轻吸痰给患者带来的恐惧,避免或减少 ICU 综合征发病诱因。

  5.3.9 睡眠质量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2.340>1,95% CI:1.120~4.890,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睡眠质量越差,综合征发生率就越高,这与杨霞、刘化侠等研究结果一致。

  睡眠丧失是 ICU 常见的问题,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在认知和知觉方面发生变化,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不足等,严重睡眠不足者甚至出现幻觉;同时也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出现 ICU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此,医护人员应可能的将治疗操作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以免吵醒患者午休及晚上睡眠,晚间患者睡觉时是将灯光关闭只开床头灯,医护人员在病房说话放低声音,尽量降低呼吸机以及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发出的噪音等等给予患者一个相对舒适的睡眠环境;协助患者于舒适的体位;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焦虑不安心理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5.3.10 ICU 环境压力源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 环境压力源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正相关,OR=1.086>1,95% CI:1. 003~1.176,是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素。ICU环境压力源总分越高的患者,就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

  ICU 环境压力源包括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治疗环境以及患者自身感受四个维度。国际噪音协会规定,ICU 病房白天噪音≤45dB,夜间≤20dB;而 ICU噪音一般是 45dB~87.5dB,患者在噪音>60dB 的环境中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抑郁、幻觉、昼夜睡眠节律倒转、难以入睡等其他不良反应;ICU 为无陪护病房且具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与家属隔离而产生孤独恐惧感;患者对周围的环境、仪器设备以及陌生的医护人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入住 ICU 的患者需各种仪器设备对其进行 24 小时监护治疗,仪器设备产生发出的报警声、医护人员交谈声、24 小时持续灯光照明、同病室患者转出或死亡等均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压力,产生躁动不安、焦虑甚至谵妄等 ICU 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环境,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比如:将护理治疗操作集中一个时间段以免打扰到患者的休息,夜间将灯光关闭或调暗,在一定时间段允许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等;并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ICU 病房环境。

  5.4 护理对策

  5.4.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皮肤感觉异常、行为动作反常等,早期评估诱发精神障碍的因素,对原发疾病进行早期治疗控制感染,维持患者电解质的平衡,预防营养不良等。ICU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法帮助患者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行为,尽量稳定患者情绪从而避免或减少 ICU 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在患者应用对神经系统有副作用的药物之后,更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精神情绪的变化,并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降低或避免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

  5.4.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周燕飞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患关系一般(OR=2.96)是ICU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某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采取语言交流跟非语言交流相结合,跟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使用语言交流,医护人员向患者大致介绍ICU病房的整体环境、无陪护制度、探视时间;在做护理操作时向患者解释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意义;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等等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使用非语言交流, 大多数ICU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借助呼吸机进行通气的患者不能进行语言沟通交流,医护人员应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可采用手势、卡片、写字、点头摇头等,依据患者的表情动作以及口形来猜测患者的意思,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等都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恐惧感。

  5.4.3 改善 ICU 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ICU 工作者应时刻保持监护室内环境干净整洁、舒适和谐,温度在18℃~22℃,湿度在 50%~60%之间,日间噪音<45dB,夜间<20dB.将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及其他设备的声音调低,降低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夜间尽量使用床旁灯,集中治疗操作,尽量避免将患者在睡梦中叫醒,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仪器设备摆放整齐,灯光使用柔和的光线,不要使灯光直视患者。房间内设有窗户以及钟表或者日历,让患者对时间有个概念。床与床之间用窗帘或屏风隔档,必要时提供单间,为患者提供私人空间,特别是应将稳定恢复期患者或者清醒患者与危重症患者隔开,以免抢救时给同室患者带来负面情绪及不良刺激的影响。在病房应做到“四轻”:动作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医护人员尽量不在患者床旁谈论病情,容易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加剧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会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的因素。

  5.4.4 家属参与心理护理

  家属探视访问并不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家属除了担任探视者的角色之外,能够逐渐与医护人员的合作,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当患者烦躁不安时允许患者家属陪护,能够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息,有利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入住 ICU 的患者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家人的陪伴,希望家人能够理解自己并给予自己家庭支持。而家庭给予患者情感及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能够减少患者孤独寂寞以及焦虑不安。医护人员应理解尊重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注与关心;采取解释、安慰鼓励以及开导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因此,根据患者的治疗护理状况,适当改善探视制度,让患者家属朋友能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身心上的安慰与支持,以避免或减少患者感到孤独和分离的恐惧。

  5.4.5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贝克指出,患者自身的认知过程决定其情感与行为,如果认知错误则使得其得出错的推论与判断,使得情感和行为病态化。周燕飞研究指出,病情及监护病房知识缺乏显著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OR=3.21)。ICU为无陪护病房,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患者本身对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不了解而感到不安,再加上与家人的分离等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导致ICU综合征的发生。入住ICU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使用通熟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相关的护理操作信息,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及管路的目的意义;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减少患者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而产生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5.4.6 舒适护理舒适护理

  也被称为“萧式双 C 护理模式”,是 1998 年由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具有整体有效、创造性的能够使机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四个方面达到极其愉快的状态,而消除或缩短机体不愉快程度的一种护理模式。

  (1)及时有效的镇痛 研究表明术后患者中的 54%感觉到的疼痛比护理人员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 92%的患者表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及时有效的给予止痛镇痛措施。

  (2)保持体位的舒适 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减少患者的不适、烦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活动,以保持体位的舒适。

  (3)约束带的使用 对病情危重患者使用约束带被称为“保护措施”,但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比如逆反、丧失尊严、恐惧等其他相关反应。必须约束时向患者解释约束的意义,并定时接触约束带。而对于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实用约束性治疗,可根据病情酌情给予药物治疗。

  (4)增加护理治疗的计划性,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将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侵入性的刺激操作,不要轻易打扰患者休息保证患者至少一个多小时的连续睡眠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动作要轻柔敏捷,禁忌操作暴力,并给予患者解释操作的意义。

  (5)保护患者隐私,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灌肠、导尿、大小便等护理措施时,拉上窗帘或屏风,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避免或减少患者暴露身体,给予相对独立的空间,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避免患者发生抑郁等不良情绪。

  5.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入住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 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于时间人力的限制,选取入住 ICU 时间少于 2 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有局限性。对于不同层次医院的综合 ICU,以及专科 ICU 内的患者,入住 ICU 时间超过 2 周的患者中 ICU 综合征的发生状况研究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