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工伤保险制度功能整合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4055字

  6结论

  工伤保险是现代社会应对工业伤害和职业病的积极措施,对保障受到职业伤害及职业病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伤保险体系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里,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赔偿功能转变为预防、康复和赔偿多功能为一体的保险体系。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高度统一了 “回归社会、经济保障和人身安全”这三大功能,集中展示了社会的发展,是未来工伤保险制度最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从改革开放后,才正式加速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步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在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带来的现代治理难题。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国始终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其最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正是工伤保险。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经验作法,我国应该遵循“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补偿”的指导理念,将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赔偿有机结合到一起,持续完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然而,构建和完善过程势必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改革,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理论研究、法律和制度支持、经济手段、管理机制以及宣传培训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地改进,以实现十八大报告中“建设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囯家统计局。中囯统计年鉴(2013)[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013-1014.

  [2]黄毅。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与2002年相比出现“五个明显下降”[EB/OL] . (2012-08-24)[2014-02-22]

  [3]接害人数逾2亿,职业危害防控当从何入手?一专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EB/OL]. (2013-05-22) [2014-02-22]

  [4]刘鸿声。工伤预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08(08)。

  [5]福兰克·布老茨(FrankS.Bloch)。重新就业--关于“丧失劳动能力和重新就业”问题的跨国比较研究[M].徐凡,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31.

  [6]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10.

  [7]卓大宏,王茂斌,戴红编着:新崛起的康复医学[M].山东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0.

  [8]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0.

  [9]刘功智,刘铁民等。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目标设想。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论文集[D],2004 (7): 339-341.

  [10]周华中。建立预防机制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J].现代职业安全,2004,(6):22.

  [11]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5):6.

  [12]张桂琳,彭润金等。七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兼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78.

  [13]王东进。实施新条例实现新跨越[J].中国医疗保险,2011,(06):5.

  [14]罗云,李英芝,董江勇。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探讨[J].劳动保护,2006,(04):11.

  [15]刘功智,刘铁民,欧阳梅,牛和平。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0标设想[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 .

  [16]钱蓉。工伤康复治疗遇冷[N].楚天都市报,2010-07-02.

  [17]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5) :6.

  [18]陈成文,赵玲。工伤康复中的社区康复:国外模式及启示[J].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0(04): 6.

  [19]陈刚。以人为本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的重大进展[J].劳动保护,2005,(01):6.

  [20]杨波。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7):137-138.

  [21]王东进。实施新条例实现新跨越[J].中国医疗保险,2011,(06):25.

  [22]孙树菡。工伤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2.

  [23]刘祖德,何华刚。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实践[JL地质勘探安全。2001(02) :14.

  [24]孙树菡。工伤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3.

  [25]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5-79

  [26]格德门德尔。阿尔弗雷德松,阿斯布佐恩。艾德。《世界人权宣言》: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424-426.

  [27]《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EB/0L](2002-01-13) [2014-03-20]

  [28]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62

    [29]孙树菡。工伤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7-18.

  [30]海因里希(ff.EHeinfich)工业事故预防:科学的方法(第四版)[M]麦格劳-希尔出版社,1959:211

  [31]孙树菌,朱丽敏。新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六十年的发展变[J].河北学刊,2009.(6): 8.

  [32]关于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EB/0L]. (2013-09-16) [2014-03-20]

  [33]接害人数逾2亿,职业危害防控当从何入手?一专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EB/0L]. (2013-05-22) [2014-03-22]

  [34][美]约翰·法比安,田雷译。事故共和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6.

  [35]周华中。建立预防机制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J]?现代职业安全,2004. (6)。

  [36]囯家统计局。中囯统计年鉴(2013)[R].北京冲国统计出版社,2013: 1013-1014.

  [37]囯家统计局。中囯统计年鉴(2013)[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959-961.

  [38]黄黎若莲,郑功成,蒋晓阳。无社保下的自救[D].中国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39]国务院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7.

  [40]游春。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41]当前农村致贫因素的调查与思考.曹芳明[EB/0L](2006-10-09) [2014-03_22]

  [42]钱蓉·工伤康复治疗遇冷[N],楚天都市报,2010-07-02

  [4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5-24) [2014-03-22]

  [44]乔庆梅。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61.

  [45]刘光红,卢振虎。浮动费率和工伤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J].天津社会保险,2013,(06):7.

  [46]媒体热评:谁来终结“过劳死”之悲?[EB/0L]. (2011-04-20) [2014-03-22]

  [47]评论:“过劳死”暴露劳动者权利保护短板[EB/OL].(2013-08-26) [2014-03-22]

  [48]黎诚。进入工伤康复率缘何低迷?[N],南方都市报,2009-07-31.

  [49]李理:工伤康复在我国的艰难发展[EB/OL].(2011-01-25) [2014-03_22]

  [50]公平性: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N].工人日报,2011-03-30(4)。

  [51]尹伯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153.

  [52]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8-39.

  [53]于欣华。美国工伤保险制度[J].现代职业安全,2010(8):77.

  [54]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8

  [55]孙树菡、王岩,劳动者职业伤害法律保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0.

  [56]于欣华。美国工伤保险制度[J].现代职业安全,2010(8):87-90.

  [57]郭晓宏。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与工伤保险体制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6

  [58]冯英,康蕊。外国的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71.

  [58]郭晓宏。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与工伤保险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10(4) :127-128.

  [60]Bruno Fabiano. A statistical study on temporary work and occupa-tional accidents:specific risk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j]. Safety Science, 2008 ( 46):i41.

  [61]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6-48

    [62]于欣华。美国工伤保险制度[J].现代职业安全,2010(8):91-92.

  [63]吕学静。日本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45.

  [64]施卫祖。改革我国工伤保险机制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必须选择[J].安全环境和健康,2002, (3) :9-12.

  [65]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5):27.
 

  致谢

  作为一名从事电力行业25年的工作者,能够进入福建农林大学接受正规的公共管理教育,对于本人来说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回首攻读公共管理(MPA)学位的经历,我感慨很多,在这2年的时间里,我受到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滋养,感受了福建农林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老师们教书育人的优良品德,体会了同学们知识和经验的碰撞。深深感到,自己不仅在管理科学的领域里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增加了经验,更增强了待人处事的本领,而且还广交了朋友,与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都将帮助我不断进步,并使我受益终身。

  本篇论文是在江西财经大学席卫群教授和福建农林大学黄建新副教授的谆谆教导及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导师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高尚的品格,在我学习期间不仅教授了我知识,传授了学习秘诀,还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做事准则。这都将使我终身难忘!无论在理论学习期间,还是论文选题,框架构建,资料收集,内容研究和论文撰写到成文修改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席卫群教授、黄建新副教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在攻读学位的时间里,我得到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各位领导和任课老师的教诲。在欣慰自己论文顺利完成并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刻,想请曾经关心过我学习、工作和论文写作的人们一起来分享收获的喜悦,并对他们各种形式的指导、支持、帮助,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这里,还要专门感谢工作单位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同仁们,是他们给了我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同时正是出于对奋战在生产一线同事们的牵挂,促发我对工伤保险体系建设产生了研究的冲动。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们,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读研的2年时间里,他们都给与了我大量的帮助。同时,也对我论文吸收、引用、参考了有关思想、研究成果的所有学者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一贯的支持鼓励,才使我能在工作之余顺利完成学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