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陕西神木城市发展战略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6190字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大量的开发使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必然导致资源枯竭。靠资源开发发展的城市,一般的发展周期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世界发展史上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率先开始工业化,最早形成资源型城市,也最早开始探索转型之路。他们的发展进程当中也出现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他们也在艰难地需找各自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国后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快速恢复发展经济国家重点建设了一批矿业基地,形成了煤炭、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此类矿业城市的建立开发,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伴随着多年持续的规模开采,资源储量减少,开采的难度系数和生产成本都在上升,在发展进程中此类城市显现出例如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制度的确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不符合市场经济要素要求,引发的矛盾与问题相对突出。到此,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也就成为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突出的任务。

  以陕西省北部的神木县为例,神木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秦明长城沿线,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走向内蒙古高原、暖温带草原向中温带草原过度的地带。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总人口42万人,人口密度为59.79人/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9%近4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边储煤近500亿吨。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资源的开采使神木成为全国的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初步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包含电力、玻璃和化工的产业体系。其中矿业产业占主导,是一个高度依靠资源发展的城市。作为依靠不可再生煤炭资源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对煤炭的依赖度很高。2013年以来的煤价大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之民间借贷影响使的神木经济发展极不稳定不可持续,导致经济下行、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神木在未来发展中能否实现繁荣稳定的关键是,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意义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和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资源性产业例如以资源开采和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必然走向衰退,“矿竭城衰”是威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因为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资源大规模开发下资源总量逐步减少,致使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用完、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下岗工人指数上升、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经济对单一要素依赖性逐年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加剧,是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有的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严峻考验,这一状况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和国家的社会经济稳定。资源型城市何去何从,是否要进行改造,如何进行转换,这不仅是每个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的总体情况,以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因而,我们选择并探研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对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决定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当中煤炭资源型城市较多。从而好多专家学者转型研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成为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研究,不光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挖掘新的具优势及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提高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煤炭资源枯竭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恶性局面得以缓解,还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供其他资源型城市借鉴,使其经济稳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总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无论是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经济社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不仅关系着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健康、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又关系社会的安定团结、国家经济大局的发展,因而,经济转型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此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接续产业发展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不足;而且在实践方面,通过对陕西省神木县的经济转型案例的分析,可以为资源型城市繁荣稳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并给国内学者研究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接续问题起到借鉴作用。作为一名热爱家乡的神木人,通过对神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研究,希望能为家乡的长期繁荣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主要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旺盛,致使很多资源型城市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建国前就进行较大规模开发的老资源型城市。个别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问题和矛盾的叠加使发展陷入了困境,并且有共性的表现。至此,我国学者纷纷就此问题展开调研;也就是说,资源型城市出现发展困境后我国才开始对其研究。我国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除了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型研究之外,还对西方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

  (1)按时间节点划分,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生产力布局与资源生产基地的研究阶段(建国后--80 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恢复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国家急需大量的矿物能源及原材料,为工业化进程血液保障。彰显出资源在产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城市由此而生,并且迅速发展起来。1980年以前,就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先后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资源型城市如何选址、如何布局和如何建设等一系列开发建设有关问题展开,规划了诸如大庆、攀枝花、大兴安岭等多个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在那个火热建设年代都没有认识到因资源用完将给资源型城市带来那些后果。因此,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

  ②工业综合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研究阶段(8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在80 年代后期,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大家开始关注思考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有学者李文彦(1978 年)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煤炭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论文,被学界视为开创性的研究,他率先从城市规划及区域发展的视角对矿业城市发展问题开展研究。这是学界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最早研究,因此后来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便以对煤矿城市的界定为理论基础,并且也成为日后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具体城市或地区工业的综合发展。白翎、齐建珍(1985 年)发表的题为的《煤炭城市应走综合发展之路》论文,通过对阜新及抚顺发展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单一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比如就业、经济、环境污染以及生活水平等,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综合发展。1990 年矿业城市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中,单个城市研究多,系统的理论研究少,但基本思路为其后的资源型城市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③产业结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阶段(90 年代中期至今)90 年代中期之后,众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矿竭城衰”的危机。一部分学者开始认识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所引发的危害,他们指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是多元化、深加工、非资源化、第三产业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使资源型城市的长期繁荣,成为了社会科学界热点研究问题。在此事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有大量学术论文和专着出现。主要集中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政府行为与政策、国内外经验启示等方面。主要的代表性着作主要有:张以诚(1998年)出版了《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书中收集了工矿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情况。钱勇(2003 年)发表题为《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一书,在书中,他首先介绍了若干个国外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并对国外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从这些实践与研究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李建华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2007)等。

  (2)以研究内容角度划分,国内学者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必要性的研究资源型城市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迫切需要转型。国内学者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有:张秀生等指出,导致畸形工业结构明显的原因是煤炭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张米尔,武春友等人指出: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它的主导产业是依靠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初级加工业等。

  ②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遇及其障碍研究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中机遇和困难并存,部分学者就此进行分析研究。比如:

  丁磊、施祖麟学者认为,产业转型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如国家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增加对煤炭资源城市的资金投入,理顺价格体系,有助于提高资源富集地区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过长期的建设后,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通过发展加工、深加工业,形成较长的产业延伸连;还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产业优势弱化的挑战与威胁;张米尔、武春友: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是区位、产业、环境、产权、体制、财力、人才等方面的障碍。③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研究就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问题,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比如:王青云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主要包含三种模式:新产业植入模式,产业链扩展模式以及新主导产业的扶植模式,适用于那些对资源开发依赖性强;张米尔后来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主要包含三种模式,即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更新模式,以及复合模式,是将前面两种模式进行了结合。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始于20 世纪30 年代,主要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其中尤以加拿大最为突出。随着对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可总结为:

  (1)按时间看,国外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20世纪30年代初至70 年代中期,主要以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为主。出版了较多经典着作,如:卢卡斯(Lucas R A)发表的《采矿、磨坊、铁路城镇:加拿大单一工业社区的生活》等。

  ②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主要以个体到群体的实证与规范上,学者们依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对早期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分别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如:美国的经济学家马什(March B)研究了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煤炭社区归属感。

  ③1985年以后,主要在调整结构、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一阶段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转向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就业问题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其中对劳动力市场问题尤为重视代表人物有布莱德伯里、海特(R.Hayter)、艾恩(J.E.Randall&R.G.Ironside)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