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大数据影响国家安全案例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5541字

  第 4 章 大数据影响国家安全案例分析

  大数据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涉及了国家安全内容的诸多方面,显而易见的例如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而对国民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的影响则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下面通过研究近年来发生的部分影响国家安全的案例,重点从中分析大数据对国家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

  4.1 威胁国家信息安全案例

  4.1.1"棱镜门"事件
  
  2013 年 6 月,美国前中情局(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向外界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 2007 年起,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PRISM)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在这项计划中,美国国家安全局要求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Verizon)每天必须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可以直接进入包括微软、谷歌、雅虎、苹果、Facebook、YouTube、Skype、Paltalk、AOL 在内的 9 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实时跟踪监控用户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通过"棱镜"计划对多个国家进行着全天候的监控,并通过对监控系统所获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情报信息。无疑,在该项计划中,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美国则借助大数据的便利继续维护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网络领域的霸权地位。

  4.1.2 案例分析

  "棱镜"计划的曝光,在使世界震惊之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实际上,长久以来,许多国家都打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安排其相关情报机构实施着多项监控计划,"棱镜"计划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是因为人们突然意识到,美国的监控计划已经无孔不入的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个数据泛滥的时代,通过这面"棱镜",任何信息都毫无安全可言。

  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信息安全一旦失守,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当今时代人们对数据过于依赖。大数据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导致了整个国家和社会对数据信息的依赖。目前,数据信息已经渗透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运转都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由此看来,一个国家、一个领域的各个方面的运作过程也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还原。"棱镜"计划正是通过收集这些日常数据并加以分析来获取大量情报信息的。二是数据信息产生、存储和传输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使得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特别是对于大数据研究起步早、技术处于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来说,很容易利用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其他国家数据系统的侵入和数据信息的窃取,而对于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家来说,往往在数据信息被窃取后还毫不知情。三是数据信息信息量大,传输方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转移和窃取同样信息量的文件,在纸质文件时代需要一辆卡车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在大数据时代只需要一个 U 盘和几分钟的网络传输。

  4.2 破坏国家政治安全案例

  4.2.1"茉莉花革命"

  2010 年 12 月 17 日,在北非国家突尼斯,一名 26 岁的街头小贩穆罕穆德·不瓦吉吉因遭到警察的粗暴对待而自焚抗议。此事件引发了突尼斯境内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运动,最终导致本·阿里政权倒台。因为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此次革命被称为"茉莉花革命".此次革命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政治腐败、言论缺乏自由及生活条件不佳等民生问题,但互联网、大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维基解密搜集获取了美国政府的一批外交电文数据,援引美国驻突尼斯大使的报告,揭示了本·阿里家族的腐败内幕。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传遍世界。腐败事件的揭露,彻底点燃了民众对本·阿里政权的怒火,推动了茉莉花革命发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的电文数据是突尼斯这次革命的催化剂,或许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场"维基数据革命".

  4.2.2 案例分析

  互联网爆料在"茉莉花革命"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的影响。原因之一,为了维护政治安全,政府常通过控制舆论和媒体,有选择性的发布对政府有利的信息,从而在民众当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维护其政治统治。在大数据时代之前,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同时,政府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媒体的控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政府对舆论和媒体的垄断。由于数据信息产生的即时性和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性,使得政府对舆论的控制能力下降,民众能够更加及时广泛的了解到政治信息,一些不利于政府形象的信息也得到迅速传播,从而给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原因之二,西方国家将大数据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它们利用各种先进的数据传播终端和传播手段,插手别国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事务,炒作热点问题、煽动民众情绪、制造政治危机,从而动摇别国的执政基础。

  原因之三,大数据的发展使民众更多的掌握了话语权,从而出现了权力由政府向民众的转移,政府的公共权威被极大的削弱,这对民主制度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危险地。旧的权威被削弱,新的权威尚未建立,很容易造成政治秩序混乱,从而危及政治安全。

  4.3 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案例

  4.3.1 香港"占领中环"运动

  2014 年 9 月 28 日,由香港大学副教授戴耀廷、陈健民及基督教牧师朱耀明三人(即"占中三子")策划发起的"占领中环"运动正式启动,占中人士在位于金钟的政府总部游行示威,并占领了金钟、旺角、铜锣湾等多个地段的主要街道,直至 12 月 15 日警方最终清场,历时 79 天的"占中"行动方告结束。实际上,"占中"运动早在 2013 年初就已经开始酝酿。2014 年 6 月 20 日,由"占中"组织发起的"622 占中公投"电子投票启动。

  6 月 22 日,实体投票启动。此次投票共有 78 万余人参与,其中网络电子投票 73 万余张,"真普选联盟"的方案获胜。"占中"运动的目的是反对由中央政府所订立的 2017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提名方案,拒绝在中央事先决定的候选人之间做出选择,要求重启由民间提出包括公民提名候选人等方案,即所谓的"真普选".反思这场闹剧,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在香港培植代理人,通过设立官网,使用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tumblr 等社交平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等,向年轻人广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思想文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众多年轻人逐渐认同并坚信西方所谓的"真民主",并积极参与到这次所谓追求民主、争取"真普选"的闹剧中来。

  4.3.2 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数据信息的自由传递,使得不同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碰撞更为激烈,这也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来说,西方国家利用大数据时代便捷的条件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公开地将数据视为"中国和平演变的泉源",认为大数据"将慢慢动摇中共政权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对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震撼".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度加大,不但长期关注精英群体,还不断向基层民众渗透,积极培植所谓"民主人士"、"异见人士"、"维权骨干"、"宗教领袖";除了利用各种项目、研讨座谈等传统方式,又强化了对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和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运用。数据的即时性、无国界性和传递的快速、方便性,使得它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实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工具。
  
  他们收集获取发展中国家各领域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掌握不同人群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关注焦点。然后,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的向在"数字鸿沟"中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传播灌输其民主价值观、政治模式、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发展中国家就会潜移默化的认同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动摇对本民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从而成为文化和意识形态侵略的牺牲品。同时,由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受众面多是年轻人,他们价值观尚不牢固,民族认同感不够强烈,思想单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很容易被西方的普世价值、民主理念和生活方式所吸引,因此,这个群体也就成为了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灾区。应对数据信息殖民化的挑战,防止本民族优秀价值观和文化的消解,是大数据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课题。

  4.4 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案例

  4.4.1 相关案例

  4.4.1.1 新疆暴力恐怖事件

  2009 年 7 月 5 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打砸抢烧暴力犯罪,犯罪分子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事件导致 156 人死亡,1080 人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

  2013 年 10 月 28 日,乌斯曼·艾山及其妻子母亲等 3 人驾吉普车闯入长安街,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最后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事件造成 5 人死亡,40 人受伤。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 3 人当场死亡。

  2014 年 3 月 1 日,一起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在昆明火车站制造暴力恐怖事件,5 名暴徒持刀从火车站临时候车区开始,经站前广场、第二售票区、售票大厅、小件寄存处等地,肆意砍杀无辜群众,并打出暴恐旗帜,致 31 人死亡,141 人受伤,其中 40 人系重伤。

  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起涉及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事件的背后,是以"东伊运"和"世维会"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煽动,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远程遥控指挥的结果。

  他们利用视频会议远程部署策划,利用影像资料等大肆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和分裂思想,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和及时通讯工具对暴恐分子进行洗脑培训,妄图通过一系列暴恐行动挑起新疆地区新的矛盾,给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4.4.1.2 瓮安、启东群体性事件

  2008 年 6 月 28 日,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群体性事件。当地一些群众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中与警察发生冲突。事件造成百余名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此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关注,相关照片、视频数据被大量转发,数以万计的网民发表言论传播评述此事。事后,责任官员被罢免,暴力参与者被刑拘。该事件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冲突程度剧烈、造成的影响恶劣,以至于被视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志性事件".

  2012 年 7 月 28 日,由于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排污设施会对当地民众生活产生影响,江苏启东市数万民众举行示威,示威者通过手机短信、网络论坛、贴吧等广为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呼吁启东人站出来,抵制王子造纸厂"将有毒废水排放到启东附近海域",号召举行"保卫家园"行动。一时间,消息迅速蔓延,示威人数迅速增加,示威者一度占领政府大楼,并与警方发生了冲突。

  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由特定和不特定的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偶合群体,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利益诉求性质的体制外活动,是以合法的或非法的规模性聚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在这些群体性事件当中,互联网、新媒体等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通过它们,矛盾被无限放大、谣言被快速传播,挑起了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不良情绪,最终导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4.2 案例分析

  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新媒体在暴力恐怖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重要,挑战着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激发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由于民众的文化层次、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对相同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相应的也就产生了许多非理性的态度和言论。由于数据信息传播速度快、扩散面广,一旦发生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这些非理性的参与很容易加速局势的恶化,使事件陷入不可控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其次,大数据为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在境外通过网络远程遥控指挥境内人员实施暴力恐怖袭击、发布训练视频和处决人质的场景、宣传宗教分裂极端思想,甚至实施网络攻击,引起社会民众的恐慌。再次,数据网络的虚拟化,给不法之徒带来了安全感。他们隐藏在数据背后,更容易摆脱法律的束缚,更容易逃避打击,从而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的行为。

  4.5 损害国民安全案例

  4.5.1 安琪"人肉搜索"事件

  2013 年 12 月 2 日,18 岁的高中女生到一服装店购物,在其离开后不久,店主蔡某就将安琪在店内的几张监控视频截图发布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并指出"穿花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经常带只博美小狗逛街".经过网友的"人肉搜索",关于安琪的各种数据被挖掘出来并汇聚到一起,一个小时后,安琪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个人生活照等就被整理公布出来,网上也展开了对安琪的各种指责和谩骂。18 岁的女生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压力,20 小时后选择了投河自尽,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4.5.2 案例分析

  "人肉搜索"正是民间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一个典型做法。广大网民利用自身的条件搜集获取对某一模糊目标的各类相关数据,并将这些零散的数据上传至互联网,经过分析、整合,最终实现了对目标对象的锁定。

  国民是组成一个国家的主体,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当今时代,世界相对和平,社会治安良好,在解决了基本人身安全问题后,国民的安全感更多的来源于精神层面。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被数据笼罩着的人们安全感日益缺失。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会被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遇到"人肉搜索"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这些被记录下来的零散数据就会从各方汇聚整合,最终将一个人的个人隐私赤裸裸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另一方面,大众对某一个人的评论,甚至是指责、谩骂,这些数据也会被汇集反馈到个人身上,影响了个人的形象,扰乱了个人的生活,压垮了个人的精神防线,甚至最终导致案例中不可挽回的悲剧,严重损害了国民的安全。

相关标签:案例分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