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08 共38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城市治理中发挥公众主体地位的研究
【第2部分】城市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探析导论
【第3部分】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理论分析
【第4部分】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发挥现状分析
【第5部分】有效发挥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的对策
【第6部分】 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治理关系着城市公众生活品质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政治民主和法制化程度也得到提升,城市治理由传统政府单一治理慢慢转型为现代多元主体的城市治理,这也是公众主体地位得到认可的过程。本文对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具体实践,分析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主体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于今后政府在城市治理中有效发挥公众主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发展趋势,城市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推进我国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治理转型以摆脱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使得公众政治意识觉醒,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逐渐增加,公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实际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公众主体作用发挥效果有限。要充分有效发挥公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下定决心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提升公众参与能力;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公众参与实效;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城市治理路径等等。

  另外,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章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论文中对于公众主体作用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的阐述还不够深刻,尤其是公众主体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从与传统城市管理的比较的角度来分析,不够全面,这也是我写作时的难点。其二,本文研究的我国城市治理的具体实践所选取的城市可能代表性不够,而我国各城市实际治理问题与现状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的研究要发挥实际效用还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来分析。

  城市是公众共同的生活空间,城市治理的好坏影响城市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城市治理也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规划城市发展蓝图,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才能构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饶会林。城市治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踪家峰。城市与区域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 王国平。培育社会复合主体研究与实践[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2
  [5] 奥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 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 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 孙荣,徐红,邹珊珊。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0]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11]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孙柏瑛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版。
  [12] 杨汝万。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城市[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 张文礼。多中心治理:我国城市治理新模式[J].城市经济,2008(1)。
  [14] 袁政。城市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7(7)。
  [15] 金南顺。关于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2,9(6)。
  [16] 黄光宇,张继刚。我国城市治理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0(09)。
  [17] 李娴娟。基于治理理论的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研究[J].南方论刊,2009(8)。
  [18] 踪家峰,郝寿义,黄楠。城市治理分析[J].河北学刊,2001,21(6)。
  [19] 皮埃尔·塞纳克伦斯。治理与国际调节机制的危机[J].国际社会科学,1999,(1)。
  [20] 威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1999,(2)。
  [21] 陶希东。中国城市治理:理论、问题、战略[J].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2005,20(3)。
  [22] 陈志诚,曹荣林等。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J].城市问题,2003(5)。
  [23] 陈金贵。公民参与研究[J].台湾行政学报,1992 (24)。
  [24] 党秀云。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25] 罗小龙,张京祥。管制理念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汇刊,2001(02)。
  [26] 刘云东。我国城市管理中居民参与的必要与可能[J].现代城市研究,2001,16(1):56.
  [27] 叶南客。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J].江海学刊,2001,(5):37-39.
  [28] 丁健。论城市治理--兼论构建上海城市治理新体系[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9] 葛海鹰。经营城市与城市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 2005(1)。
  [30] 徐静。城市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一般分析框架[J].珠江经济,2008(5)。
  [31] 卢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5(3)。
  [32] 周诚君,洪银兴。城市经营中的市场政府与现代城市治理经验回顾和理论反思[J].改革,2003(4)。
  [33] 王佃利。城市管理转型与城市治理分析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 2006(12)。
  [34] 郭鸿懋。城市治理、城市经营与城市政府管理制度创新[J].城市, 2003(1)。
  [35] 黄文华。城市经营与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J].当代财经, 2006(12)。
  [36] 蒲金燕,漆佳红。论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37] 向荣淑。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J].探索,2007(6)。
  [38] 陈江群。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参与现状浅析[J].黑龙江史志,2009(10)。
  [39] 魏娜,王明军。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市治理机制研究--以青岛市公民参与城市治理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0] 许培佳,董平平。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困境与纾解策略--基于善治视角下[J].学术交流,2011(9)。
  [41] 史杨。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和制度保障[J].特别策划,2011.
  [42] 莫于川。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与行政法制民主路向--南京市探索政民合作、良法善治的新实践[J].城市管理与科学,2013(4)。
  [43] 张莉,杨守广。我国的城市治理与公众参与[J].团结,2010(5)。
  [44] 周耀虹。城市治理与公民参与--基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案例的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城市社会研究所,2010.
  [45] 杨艳东。中国城市治理困境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效果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1(5)。
  [46] 其其格,潘明。城市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
  [47] 朱小丽。基于公众参与的我国现代城市治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2(4)。
  [48] 康枫翔。城市治理:理念与制度的双重革新--试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制度创新[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5)。
  [49] 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
  [50] 百度百科。数字化城管[EB/OL].QURNpKL97Eed1ntaT7lU26piWBeKUWQMA3eJgZ9w4aWKIguqq.
  [51] Beate Kohler-Koch,Rainer Eis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in theEuropean Union[M].London:Routledge,1999.
  [52] Kooiman,J.Ed.1993.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 society Interactions,Londen:Sage 转引自 Ingemar Elander,伙伴制与城市管理[J].国际社会科学,2003.
  [53] Leftwich,Adrian.Governance,the State and the Politics of Development[M].Development and Change,1994.
  [54] Rhodes,R.A.W.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M].Political Studies,1996.
  [55] Majone,Giandomenico.From Positive to the Regulatory State: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Mode of Governance[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1997(02)。
  [56] Pierre J.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Urban Politics[J].Urban Affairs Review,1999,34(03)。P372-396.
  [57] Catherine M·Farrell.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J].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2000.
  [58] Renee A. Irvin,Johon Stansbury.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Is It Worth the Effor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4 Ja. P55.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在黄家湖畔度过了近七个年头,又到了六月,离别的思绪油然而生。历时两个月,经历仔细调研与认真撰写,终于按时完成了毕业论文,也给我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读研的三年时光,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淡定从容,收获了学业,也收获了成长。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逝去的时光永远也追不回来,但一路上那些始终陪伴着我的人们,我想用我的真心感谢你们。

  本文是在导师唐忠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文章的选题、框架的设计、内容的调整,乃至细节的打磨,都凝聚着唐教授大量心血。在论文撰写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唐教授总是严格要求我,从文章标题的拟定到语句的表述,都要反复斟酌,同时还给提供一些宝贵的资料帮助我参考,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思想以及勤勉敬业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这将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懈努力和锐意进取。在此,学生向您致以最深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参加此次论文答辩的顾杰教授、崔光胜教授、李玉姣教授、刘文波教授,他们认真审阅了论文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为我论文的完善提供重要思路,也加深了我对公众参与城市治理这一问题的理解。

  最后,我要向我的家人表示由衷的感谢。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总是站在我的身后作为坚实的后盾,始终毫无怨言地全力支持我、激励我,给我坦然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正是他们的无私支持使得我完成学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