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湖北省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07 共124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管理问题探究
【第2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危机应对绪论
【第3部分】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4部分】 湖北省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现状调查分析
【第5部分】美国儿童教育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
【第6部分】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管理对策
【第7部分】留守儿童教育危机解决方案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湖北省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现状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所在,本章主要围绕蕲春县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现场调查、信度与效度、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问题以及教育管理问题四个层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危机及其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3.1 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问题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现场调查

  通过收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围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角度,对留守儿童教育所产生的问题和如何进行管理展开研究。

  本次问卷重点对湖北省蕲春县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详见表3-1 1)。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普通县,也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县,向广东、深圳等地输送的农民工情况在全省比较典型。当地农村经济、文化水平以及教育各方面条件与我国中部地区其他县基本相似,经济及教育水平居于黄冈市中上位置。选择其作为本研究的实地调查点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深入到蕲春县张榜陈广小学、塔林村小学、张榜中学、孙冲中学、刘河中心小学等五所中小学校,对近500名留守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典型访谈;通过随机调查访谈对蕲春县街头商场近220名不同阶层人士进行了留守儿童社会教育问题的调查。小组成员共发放问卷调查820份,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约为97.6%,其中有效问卷共78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5%.

  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本次调查中的学生、老师、家长或监护人填答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学生、老师、家长或监护人的访谈笔录。利用 EpiDate 问卷数据录入软件及SPSS 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通过 SPSS 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 3-1 2)显示,问卷可靠性Alpha 在 0.45 到 0.75 之间,除了留守儿童社会教育问卷通过信度检验但是数值偏低外,其他两套问卷的信度非常接近 0.7,表明问卷的信度比较好。而且在删除项之后,各个项的信度也都能达到信度要求。【2】
  

  (2)效度分析。分析并评价调查问卷整体架构的有效度,常用的统计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其中调查问卷统计中因子负荷集中反映了问卷考察项目对该效度分析的贡献,统计中因子负荷值越大,则表明与该效度分析的关系越密切。

  通过对设计的三套问卷进行SPSS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都在 50%以上,而且每个问卷题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具备较高的负荷值(一般要大于 0.4) ,而对其它公共因子的负荷值则较低。公因子方差均大于 0.4 ,表明每个问卷题目的 40%以上的方差都可以用公共因子解释。

  3.2 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与管理问题分析

  3.2.1 留守儿童教育危机问题分析

  该调查的对象基本上是生活在乡镇及乡镇级以下的农村学生和家长以及隔代监护人。在蕲春县留守儿童家长问卷中,蕲春县参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处于初中或初中以下,占 85.5%,并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者居多。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下表(3-2 1)【3】


  
  1.留守儿童过早失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根据调查表明,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中,有 94.20%的父母在孩子 4 岁左右时就外出务工,让孩子留守,其中在孩子 2 岁及以下就离家外出务工的父母占 77.90%,3~4 岁的占 16.30%,同时,父母不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的占 90.22%,其中半年及以上回家一次的占 74.63%,三个月左右一次的占 15.58%.可见,绝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时孩子年龄很小,而且不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留守儿童过早地远离了父爱和母爱,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人(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几乎无原则的溺爱,这必将给他们的成长留下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28]

  同时,对于正处于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的外出打工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无法享受来自父母实质的精神慰藉,父母也并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针对蕲春县父母文化程度的调查中,其父母对孩子的文化期望值较低。虽然 80%的家长希望孩子有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孩子学习与否,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没有过多的去设想或者规划孩子以后的教育道路。因此,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应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教育,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2.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教育环境缺乏根据调查整理信息数据显示(见表 3-2 1),26.03%的留守中小学生在其空闲时间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27.05%的留守中小学生为了分担或减轻监护人的压力,帮忙做家务带弟妹;33.97%的留守中小学生会结伴玩耍或者一个人玩,但是仅仅只人大多是隔代监护,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对拓展留守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认识不足,农村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留守中小学生的图书馆或者其他的艺术馆等等这些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积极性的教育培训中心和机构。其原因在于学校、家庭以及政府没有对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加以重视。

  同时,对留守中小学生自身而言,76.03%的留守儿童会偶尔复习功课,只有 15%的留守儿童会经常复习功课;在监护人辅导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对监护人学习辅导满意的仅占 8.97%,比较满意的占 32.05%,而不满意辅导的却占 58.98%.从留守儿童是否复习功课以及对其监护人辅导的满意度评价的问题来看,主要涉及到两个原因:一是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大部分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在小学、初中阶段,家长及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老化,因而在没有家长监督和辅导的情况下,由于留守中小学生在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不同,学习积极性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二是家长无精力去辅导。多数农村家庭都有责任田,留守儿童监护人平常都要忙于自家农活,因而没有时间精力去专门辅导孩子的学习。此外,在如何看待自己方面,留守中小学生中有 62.95%认为自己做的很一般,而只有 20%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这表明,在留守儿童潜意识里,存在着本能的不自信,而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却与留守儿童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

  3.留守儿童生活安全保障的社会教育环境堪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 3-2 2),针对当前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而言,54.10%的人认为是一般关注,18.98%的认为是偶尔关注,而仅仅只有 8.97%的人认为是很关注留守儿童,如果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通过各种媒介加以广泛关注,把中央多次在会议上加以强调的留守儿童问题落实到实处,那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环境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善。

  在涉及留守儿童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时,73.97%的监护人会认为是心理健康,16.03%的认为是人身安全,同时也有 10.00%的认为是生活状况。由于农村地区较差的办学条件、简陋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紧缺的现象存在,使得一些中小学缺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教师,大部分学校既没有根据学校独有的特点设置和配备专门的心理课程和心理教师,也没有过多的涉足针对留守儿童中小学安全、心理、生存以及法制方面的教育。该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校设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剩下 20%的学校则完全没有。这说明目前政府在主导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治理的体制依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认识不足,地方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工作力度和各项投入有着明显的差别;政府需要向留守儿童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公安等,这些部门在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时难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缺乏一个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治理留守儿童问题的综合机制或专门机构。

  此外,在留守儿童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里受到的最大的社会教育来自社会本身,而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习惯会在无形中影响留守儿童成长。很多留守儿童所处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如违法经营的网吧和其他娱乐场所,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的传播等等不良社会风气都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留守中小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识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自制力不足,再加上缺乏父母在身边的教育和监管,因而他们很容易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走上不归路。[29]

  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及走访,有78.97%的监护人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但都只是简单的告诫,有20.00%的监护人或家长会进行偶尔教育,仍有1.03%的家长从来不注意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除此之外,社会人群的嘲笑和疏远也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不利的社会环境。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还有4%的被调查者认为留守儿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社会人群的嘲笑和疏远。

  因此,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生活安全保证的社会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必要。学校教育也应该往社会教育进行延伸,要开始主动承担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4】

  
  4.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严重脱节从整体上来看,在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中,过早失去父母的关爱与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育环境缺乏以及保障生活安全的社会教育环境堪忧等原因,会给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安全带来问题。然而,当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以及教育方式非正常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严重脱节之时,这无形当中也给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埋下了隐患,以下是通过实地走访取得的有关蕲春县一中学生因被迫放弃中考跳楼轻生的案例。

  该案例 2012 年 4 月 17 日发生于蕲春县张榜中学。张塝中学是蕲春县规模较大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全校有“留守学生”701 人,占 64.0%,下午 5 时许,张塝中学学生公寓管理员发现该校学生张某(男,15 岁,本县张塝镇人,父母均在外打工)死在楼下,公安机关侦查认定为跳楼自杀。[30]

  对于该学生跳楼轻生的背后也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1)父母亲情缺失。据调查了解,2001 年起,张某父母就外出打工,将其寄养在外公家,仅春节回家一次,且团聚时间不到半个月。2012 年 2 月 4 日,张某写道:“爸爸对我说,明天就要离开我了!去外面打工!这如同给我一个晴天霹雳,我把脑袋嗡嗡作响,只知道爸爸又要离开我了……想到这里,我感觉快要窒息了。”2012年 2 月 17 日,张某在日记中表示,为了爸爸那份满怀希望、望子成龙的心意,并相信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奇迹发生。张某在 2012 年 2 月 19 日,的日记中记载:“外婆的热情真快把我烤熟了,不过,正是这样的外婆让我在异乡又似乎有了一丝家的感觉。”在此后的学习中,张某学习的确进步较大,由班里倒数进入中等。据张某同班好友反映,2012 年春节至张某死前两个月时间,张某父母没有给他打过一次电话,仅仅是给外公寄钱供其生活费用。他的父亲更不知道,孩子在日记里把他当做“一生中最愧疚的唯一一个人”.在死前两个多月,张某一直生活在对父亲的思念之中。由于成绩不理想,对父亲的愧疚是他刻苦学习的唯一动力。同时,在张某的 30 多篇日记中,由于父母一直感情不和,争吵不断,甚至多次要离婚。

  外公外婆很少与张某交流,更不知道怎么教育,对张某的教育关爱只是停留在物质生活的照顾上,甚至对他的一些不良习惯持放纵态度。在日记中,张某记录最多的是父亲和学校,但是他渴望母爱。母爱的缺失,父母长期争吵,使张某长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去了感情寄托。一直以来,他试图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对这句的安排,但是,外公外婆无原则的疼爱和宽容,动摇了张某本来就不坚定的意志,使其放松了自我要求,养成了不良习惯,一步步偏离正常的轨道。父母亲情,特别是父亲关爱的缺失,加上自制力差,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让不良习惯有了可趁之机,最终侵蚀了他尚未成熟的心智。

  (2)学校教育缺位。张某原在该校八年级三班就读,2012 年春季开学,应父亲要求,经本人同意调到生前所在班级。之后,在新的班级里,张某由于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信赖。应该说,张某死亡,学校老师没有过失,但是至少在三个方面做得不够。一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教师普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指标。教师特别是对中下等成绩的学生更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他们在学校不违反校规以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问题,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很少过问。二是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张某的心理变化出现于死前的一个月,并且都通过日记表现出来,在 2012 年 4月 10 日的日记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杀倾向,而该班所有老师均没有掌握这一情况,只一天离其跳楼还有 7 天。据了解,该校老师有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的做法,并且语文老师都要批阅。张某共写了 30 篇日记,但是老师仅查阅 5 次,最后一次是 4 月 1 日,而正是在此后的 5 篇日记中张某流露出烦躁、厌世轻生的情绪,如果教师能按时并且认真的阅读张某的日记,然后对其进行耐心的疏导和教育,则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三是工作措施落实不够。据了解,该校有严格的教师值日、查夜制度,家访制度,但从张某自杀事件看,这些制度显然落实不够。事件发生后,张某室友反映,在其死前十几天,每晚老师查夜后,张某都躲在被窝里看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并且时常去网吧玩网络游戏,这些情况老师都没有掌握。而且,教师的“课外访万家”工作不够扎实,对张某的家庭情况没有掌握,对其内心世界更是无从知晓。

  (3)社会不良影响。张某生前遵守纪律,表现良好,但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很少与同学沟通交流,仅有几个好朋友也是“留守学生”,而且都有厌学、自制力差、喜爱网路游戏等不良习惯。调换班级后,张某对离开那些朋友感到很庆幸,决心认真学习,并付诸了行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亲情的缺失、老师的疏忽、同学的不理解、学习的困难,多重压力长期积郁,加上自制力较差,他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一个多月后便沉溺于网络游戏、玄幻小说中,晚自习后偷偷看玄幻小说、周末通宵玩网络游戏,从中寻求刺激和快乐。他幻想自己像游戏中的天使一样,有双翅膀可以自由飞翔,幻想自己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穿越时空,随心所欲。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不会有什么奇迹,就像花儿一般,虽然绽放过、美丽过,但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一切的一切,都好似一场梦幻,如今,就让我自私的畏怯一次,闭上眼睛,不再看这个讨厌的世界一眼……没有我,这个世界或许少一点污秽……穿越吧……”网络游戏、玄幻小说和不健康思想在很短时间内侵蚀了张某本已十分脆弱的心灵,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以一跳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3.2.2 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管理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的教育如何管理仍然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想要建立公正、规范、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1.信息不对称导致科学决策难在留守儿童教育出现危机的状态下,政府、学校以及其他有公权力的组织和机构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全面、不精确,不足以支撑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决策问题。而政府以及有公权力的组织和机构在教育危机管理时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决定来回变动、说法前后矛盾等一系列本能反应问题。在针对蕲春县当地有无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的问题时,政府无法给予准确的数据,而在我们所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或者个人仅仅只有 20%,没有的却占 80%.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方面,政府对当地有多少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的数据了解甚微,当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管理有待提高。

  当这种不精确和不准确的数据信息传递到上一级管理者手中时将会造成信息流失严重和不对称,最终导致政府管理部门无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待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有时所变现的是不知所错,随意应付以及明哲保身,不顾全大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农村教育问题中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长计议,当地政府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为此,要解决政府在应对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本能反应,则需要尽可能的掌握精确而又全面的信息:第一,提早做好信息的集成。当教育管理中出现危机时,应将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为决策和处置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并且迅速反映给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第二,基础工作要扎实。做好教育危机管理工作,在获取信息是做出科学决策,必须依赖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做到“情况清、底数明”.[31]第三,建立知识库。通过对其他地区或者以往案例的汇总,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立专家信息库,为教育危机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2.教育管理中风险意识薄弱导致被动应战风险意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政府教育管理中风险意识的薄弱,会导致政府忽视教育危机的事前防范,在面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风险时被动应战,会造成过分依赖事后补救。

  在是否注意安全教育方面,78.97%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会对留守儿童的安全进行经常教育,20%的监护人会偶尔进行安全教育,而 1.03%的监护人从未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这表明在农村社会大环境下,监护人仍然在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在留守儿童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中,73.97%的监护人认为是心理健康,16.03%的监护人认为是人身安全,也有 10%的监护人选择了生活状况。通过这项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在隔代监护的影响下,缺乏宣泄和释放情感的正确出口,严重的会造成心理抑郁或者产生轻生的想法。

  当农村留守儿童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倾诉和排遣时,则会选择过激或者错误的方式进行处理,诸如迷恋网络游戏、偷盗、网恋、吸毒、打架等等偏激行为,而处于青春叛逆期无父母照顾的留守中小学生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些存在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风险,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并没有加以重视,只有当留守儿童已经出现了人身伤害和侵害时,才会加以涉足管理,被动的去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其管理的效果欠佳,所存在的风险也并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风险的事前防范不足,不利于化解潜在的风险,甚至无视潜在风险,任由其发展蔓延,最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危机的发生和危害的扩大;另外,事后补救具有不确定性,危害能否成功控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在留守儿童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解决措施,易丧失主动性。这无不体现了当前我国政府风险意识薄弱下,因对潜在风险敏感性不高而造成的对时间发生的预见性差以及因无法准确判断风险是否已经暴露而表现的对显性风险把握不到位的两种情况。[32]

  3.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不完善导致风险文化传播困难社会服务管理是以党政系统的决策为中心开展,以政府每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和执法特征来实施,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大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是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有效举措。[33]

  为了更好的完善和促进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发展,应当把教育作为社会管理的首要领域进行改革。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内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事件后果严重,留守儿童中小学安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风险因素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与新挑战,诸如处于高危风险的教师故意侵害学生、学生中毒事故、流行性疾病、校园火灾事故等;处于中危风险的学生实施暴力与犯罪、学生交通事故、学生遭遇暴力与侵害等;处于低危风险的学生意外伤害、学生自我伤害、校园侵扰等。[34]

  通过对蕲春县 5所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的采访和调查了解得知,蕲春县农村安全服务建设的不完善,风险文化传播途径的有限性以及宣传媒介等使用的不充分性,使得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无法有效运转,而针对留守儿童这些特定人群的宣传方式也就无法落实到具体项目了。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农村在校留守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段都处于一个不平衡时期,在没有监护人及其教师的检测和正确指导下,容易产生过激或者叛逆心理。对于中小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在遇到风险时,政府没有针对性的就不同群体的差异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相应应急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危机事件的偶然性、环境的变异性和人员的不确定性等等因素,政府对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也具有综合的复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村风险文化的传播。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稳定和谐发展,政府必须完善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培养和积累学校的风险管理文化。

  4.显性短期经济利益与隐性的长期教育利益出现取舍误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与配合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学校与家庭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留守儿童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由于蕲春县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存在教育管理局限的学校,在经济利益与教育利益问题上出现取舍误区,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无法健康发展,以下是一则有关蕲春县 58 岁教师猥亵 8 名留守儿童的案例。

  该案例 2013 年 3 月 15 日发生于蕲春县向桥乡大元小学。该校一年级学生芳芳将 58 岁的姜某上课喜欢摸女生的行为告知母亲,在母亲的追问下,7 岁多的芳芳坦言自己也多次被摸过。于是芳芳的母亲迅速与其他学生家长联系,致使该事件真相大白:该班学生中,至少 8 名女学生被姜某猥亵过,其中 8 名小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包括姜某的侄孙女。这些行为都是姜某利用上课期间叫女生上黑板做题之时,通过身体遮掩手从后面进行,并且对女生进行恐吓而得逞。在接到报案后,当地警方迅速出动,将其控制。事后蕲春县教育局让姜某停职,并取消其在大元小学的任教资格。[35]

  对于 8 名留守儿童被自己熟悉的 58 岁教师姜某猥亵,该事件发生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层原因,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1)留守学生自身行为辨别能力不成熟。该案例中被猥亵的留守学生都来自于一年级同班的女生,这一阶段的儿童平均年龄多处在 7-8 岁左右,他们对于自我概念的认知并不完善,无法正确的了解自己对自身躯体的认知,面对自己熟悉的老师用不正当的行为对待自己时,不知如何及时的制止。虽然生理认知在儿童 3 岁左右就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如何爱护自己的躯体,他们的行为辨别能力还尚不成熟。在案件中,姜某利用上课期间叫女生上黑板做题之便进行猥亵并进行恐吓,这样的行为并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发生。当留守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行为发生后,并没有告知监护人,而是采取沉默的态度处理此事。原因在于:一方面,留守学生对自身身份的确定,让他们认为应该服从于老师,对于老师的行为他们并不完全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身份对于学生来说,位高权重,迫于压力与胁迫、家长知道此事后的态度以及自尊心的驱使,他们宁愿选择沉默;再者,留守学生无法得到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缺乏对不正当行为的辨别能力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

  (2)留守学生家庭性安全教育的欠缺。由于 7-8 岁的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对性的相关知识并未涉足。作为第一时间能给予儿童教育的家庭,监护人在对其进行性知识的启蒙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初在家庭中进行性教育较为容易,父母可以适时地向儿童提供完整而正确的与性有关的信息,包括言语信息和诸如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的非言语信息。[36]

  但是,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双方的悉心照料以及缺乏家庭的庇护,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好奇的想知道自己性器官的名称以及了解自身身体部位时,作为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父母并没有有效的给予孩子针对性的引导,致使孩子在懵懂时期对男女之间的区别感到好奇时,没有得到简单而直接的答案。在该案例中,8 名留守学生被 58 岁的姜某猥亵,其人数之多。他们中有的由父母中的一方进行监护,有的由亲戚进行监护,或者隔代监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即使留守学生接受了学校的性知识教育,学校、教师或者代监护人也无法向儿童介绍“家庭”的功能和存在的原理,同时,父母也无法真实地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当他们在受到强迫进行性行为时,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说“不”的人际交往方式。

    (3)保护留守学生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在该案例中,由于留守女童年龄较小,当其受到猥亵后不懂如何及时寻求帮助,致使姜某伸向更多的留守女童,当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时,可能造成姜某的行为间断的发生,甚至此种行为几年后才会被发现。目前,虽然我国有专门针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但是却没有在专门保护留守儿童方面建立相应的保护条款,致使其保护力度不够。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双方的照顾,以及认知方面的不成熟,在其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的能力相对有限。作为教育责任人的学校,当学生出现被猥亵的情况时,一方面学校不愿意事态扩大,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对教师仅仅是口头警告;另一方面,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以后的声誉,选择隐忍,但是要求学校对该教师予以开除的通知,学校在多方力量的压力下,为该教师选择另外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但是最终由于保护留守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建立,留守学生的人身安全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3.3 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危机问题总结

  通过对蕲春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蕲春县 8 名留守儿童猥亵事件和张某自杀事件的解读,虽然这些都已过去两年多,但是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不可磨灭,事件发生的惨痛教训也给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境况,敲响了警钟。

  1.中小学教育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有针对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法、有规范教师行为的教师法,但是却没有针对家长的相关法律,有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规范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并没有达到非强制性的有效作用。国家、地方政府虽然都对教育事业实行分级管理,但是蕲春县各个地区在教育分级管理方面良莠不齐,在新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学校、教师,特别是家长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与物质上的无限满足,不得不放弃或者忽视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培养。作为监护人,也仅仅在物质上关心孩子,而很少在心理、行为、道德以及学习等方面对孩子加以教育。在儿童的童年时期,儿童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其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当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时,其思维模式开始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37]

  而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重视。正因为国家没有在教育方面对监护人进行法律上的严格规定,才使得家长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现教育的空白。

  作为学校教师,虽然《教师法》保护了教师的权益,但是却没有说明在保护教师的同时,儿童的权益应该怎么得到保护。在蕲春县偏远地区的部分学校,在聘请教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老师并不具有从事学校教育的相关证件,而学校为了减少财政开支,以低薪酬加以招录。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说明教师法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仍然需要加以完善。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其教育行政职能的权限并没有加以限定,其监督机制也缺乏严肃性。当女童面临性侵害时,学校由于监督不到位,无法在第一时间去遏制这种行为,这足以说明教育行政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防止相关事件发生,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建立针对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出台一部微观的法律--《校园管理条例》[38]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考察,当出现教师对学生实施性侵害,学校及领导也应该负连带的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

  2.学校应急管理意识欠缺。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教育相关部门也对此做出了回应和处理。在事情发生后,社会新闻媒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让民众充分意识到经济应该与教育相结合,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学校、政府等的应急管理机制。根据蕲春县留守儿童的表现、8 名留守儿童猥亵案以及中学生跳楼事件,我们可以得知,蕲春县农村学校没有对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全面的分析,也没有对某一特殊阶段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态的跟踪,更没有做好当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何在原有的治理体系基础上改进应对计划和应对措施。

  其次,学校没有设立应急管理部门。虽然农村中小学大部分采取寄宿制封闭管理体制,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学校所建立的心理咨询室,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形式和摆设,无法解决诸多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部分学校仅仅考虑到升学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校的安全教育,缺乏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使得留守儿童中小学安全知识的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影响监护人、教师、家长、学生识别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3.对留守儿童中小学教育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父母本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蕲春县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他们无法做到考虑满足孩子物质欲望的同时,兼顾自身对家庭教育的责任。在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教育利益的选择中,他们另可选择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忽视对留守儿童长期教育的利益。殊不知,这样的选择也会给留守儿童中小学教育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或转化时期,父母如果未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与引导,极易导致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等,造成厌学、逃学、上网、赌博等不良行为习惯。当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动态长期存在时,会极度影响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从而扩大留守儿童中小学教育的风险和责任。其次,学校安全的维护工作单一化。虽然部分学校采取了“主动防、科学管”的工作体系以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并非所有学校都采取了《学生“无缝对接”管理记载表》、《学生请假四联单》,做到科任教师课堂一对一交接、课间保卫人员跟踪管理、课外请假四级审批,并严格实行晚寝值班三次检查、夜晚领导带班巡逻、领导行政值日、学生干部值日、节假日“留守学生”联系护送等有利于“留守学生”教育风险管理的工作长效机制,以此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风险防范意识。4.教育危机预警体系建设落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单一化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在教育安全的预警机制上,不具有“抓大放小”的开放性管理思维模式。

  蕲春县部分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库,对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与分类。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中小学教育中所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学校为了考虑所需的成本和在农村学校建立教育危机预警体系的合理性,并没有制定和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预警所需要的信息以及监测范围也不具备准确性。作为学校,在提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娱设备的同时,也要实时关注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安全。但是部分学校由于教育资源资金、安全意识的匮乏以及自然条件因素等的限制,无法购买和安装校园监控设备。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限制,要想建立先进的教育危机预警体系,明确教育预警系统的目标也就相对的困难。所以当教育危机事件发生之时,即使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也难免会造成事后现场处置的滞后性。

  作为政府,也没有做好根据公共管理主体、手段、目的以及不同时段的不同工作等因素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危机中的监督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也没有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形式,建立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学校缺乏的多学科、多领域、多方向、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人才,使得教育危机预警体系建设无法达到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风险管理的接轨与契合。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