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4 共126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第2部分】道路运输行业贡献指标构建绪论
【第3部分】国内外道路运输业统计指标
【第4部分】 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5部分】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6部分】道路运输业贡献评价体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二、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道路运输业基本评价模型

  道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其自身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评价或者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与贡献,必然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所谓发展,是指一个行业的整体状态向好的方面变化,所谓贡献,是指一个行业保障或促进社会发展。然而什么是向好的方面变化,什么是社会发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传统上,管理部门倾向于用费效比、产出量、运输能力等指标来衡量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逐渐重视安全、燃料使用效率、有害气体排放等指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希望运输价格降低、服务品质提升。从运输业者的角度来看,希望价格提高、成本降低,用户对服务品质没有苛刻的要求。而运输业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赢利性业务和公益性业务也应当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但即便是公益性的业务,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资金的使用效率,过度供给显然不属于健康发展。

  1.对道路运输业赢利性业务的评价

  行业的赢利性业务是以市场化为大背景的,政府的责任是实施必要的管制,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评价市场化的行业状态时,要从结果和机制两个角度评价。图 3.1 是对行业发展评价的基本模型。

  如图 3.1 所示,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业可能出现四种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要经历这些状态的循环变迁。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运输业提供低价格、低品质的服务,用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本运输需求。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运输需求增长,可能出现高价格、低品质的状态。如果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劣质服务就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逐步淘汰,行业逐渐进入高品质、高价格状态。在开放市场中,高品质、高价格的状态不会被长期维持,在位企业会受到新进入企业的威胁,所有企业都有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来降低边际成本的动力,价格机制会促使价格水平降低,从而出现低价格、高品质的状态。如果市场存在垄断、不合理的管制等干扰因素,就可能重新返回低品质、低价格的状态。

  从行业运行的结果来看,如果出现服务品质持续提高,价格水平降低、不变或相对于品质提高不多,则认为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如果出现服务品质降低或不变,但是价格持续提高,则说明行业发展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价格和服务品质均没有明显变化,则说明行业发展存在潜在问题。

  单纯评价运行结果,并不能全面认识行业发展的状态,因此还需要对市场机制做出评价。市场集中度、行业毛利率、政府投资占市场投资比例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论文摘要

  2.对道路运输业非赢利性业务的评价

  道路运输业的非赢利业务包括公共交通和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下的保障性运输。

  对非赢利业务的评价要脱离市场化业务的影响,但是又不能无视资金使用效率。这方面公众更加关注服务覆盖率、平均运达速度、运行安全等指标,管理机构除了上述指标以外,也必须关心资金使用效率、燃料消耗、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可以用毛利率表现,也可以用政府投入与服务覆盖率之比来表现,如果使用毛利率,则不适合对外公布。

  3.对道路运输业贡献的评价

  行业贡献可以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从道路运输业的职能来看,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如图 3.2 所示,根据道路运输业的主要职能进行划分,其直接贡献包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和支撑,间接贡献主要体现为促进和引导。

 论文摘要

  道路运输业的经济贡献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可以用增加值、就业数量、产出指标、服务覆盖指标、运力储备指标等进行表述。道路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和引导两个方面,就促进而言,主要指道路运输业有拉动其前后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投资与道路运输行业的资金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关联产业增加值、关联产业就业数量、完成的道路运输货值等可以表述其主要方面;就引导而言,主要体现在运输站场设置、公共交通和长途旅客运输线路布局改变对投资、商业区、居民聚集区形成等的引导作用。目前并没有设计出有说服力的指标来表述这种贡献,本文尝试用服务覆盖率(空间维度)来表述。此外,对自然灾害、突发社会事件等的处置也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贡献,因此本文有相应的指标进行表现。

  (二)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数据层、指标层和报告层三个层次,如图 3.3 所示。

论文摘要

  数据层用来获取最基本的数据,基础数据有时候需要进行预处理,为指标的正式计算形成数据基础。指标层包括基础指标、基本指标和衍生与修正指标。

  基础指标指那些用来形成基本指标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一般的统计指标中并不直接出现。基础指标包括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本文主要是形成基本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即直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主要状况,又具有进一步加工,形成衍生指标的属性。基础指标也可以经过适当修正以后直接使用。对于报告层而言,基础指标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更有意义的是经过修正和衍生的指标。在图 3.3 中,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根据本文的构想,基本指标未来可以固定下来,而修正和衍生指标必须根据指标的用途和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三)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

  对道路运输业的评价,可以从发展和贡献两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

  道路运输业发展水平是指道路运输业在某个时期所达到的能够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程度,通常用其规模、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衡量。在不同的阶段,社会发展对道路运输业的要求不同,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也随时代变化。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可通过能力指标、效率指标和环保指标这三类指标来衡量。能力指标是用来体现道路运输业发展能力和供给能力的指标,运量、周转量和运力保有量,例如:投入运力(投入车辆数)、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运输场站数量、维修质量、维修人员数、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和平均日发班次等指标都属于此类指标;效率指标是衡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发展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来体现道路运输业的服务能力和反应能力。道路运输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该地区道路运输发展的水平和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例如实载率、工作率、里程利用率、平均运达速度、货物价值损失率、单位时间输送量、单位运费完成的运输量等指标都属于效率指标;环保指标是反映道路运输业环境友好程度的指标,在当前环保和节能减排问题成为全世界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的大背景下,环保指标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如能源消耗量指标、环境友好度、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运输能源效率指标等都属于环保指标。

  道路运输业贡献是指道路运输业自身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纯粹正效应,即正效应(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等)扣除负效应(如造成环境污染等)之后的剩余部分。道路运输业的贡献可主要通过道路运输行业增加值与贡献度、关联产业增加值与贡献度和社会安全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其中道路运输行业的增加值是指道路运输行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和贡献度指标可反映道路运输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也可反映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例如道路运输业增加值、道路运输业贡献率等都属于此类指标。关联产业增加值是指与道路运输行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关联产业增加值与贡献度指标可从产业链的角度反映出道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指标的必要补充,有了这一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道路运输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社会安全保障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对社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道路运输业为更好的健康发展而自身采取的社会安全保障措施。它可以反映道路运输行业自身安全保障和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四)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的补充与完善

  1.道路运输业现有评价指标的不足

  道路运输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因此其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方式、服务功能等方面与传统道路运输业都存在着显着差异。现代道路运输业更多的是强调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追求质量型、效益型增长,注重基础性服务、先导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与公共性服务,而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下,道路运输统计尚无法满足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需求。

  从指标反映内容方面看,指标体系的结构不够均衡,这表现在:(1)反映行业发展总体规模的总量指标较多,反映行业运行效率及价值量的指标较少,特别是对运输货物的价值量统计缺失;(2)反映行业内部的统计分析指标偏多,使用行业内专有计量标准与计量单位,指标与外部的衔接性及应用推广性较差;从指标的表现力方面看,存在下述不足:(1)部分指标可得性差。尤其是一些系数指标,如完全消耗系数、综合就业系数等,精确数据的取得性差,计算又较为复杂,较难获取精确指标值。指数型指标缺乏直观意义,直观性差,表现力与可解释性不强;(2)现有反映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水平指标的整体表现力及直观性不够强,缺乏综合反映道路运输行业服务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指标功能和指标口径交叉覆盖,多个指标之间有部分可替代性。

  在统计手段和统计制度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本研究尚无法完全弥补上述不足,但是力图使提出的指标体系具有简洁、直观,表现运输业主要方面的能力。

  2.道路运输业评价补充与完善指标选取原则

  (1)综合性指标优先原则:若一个指标所描述的对象特性可概括地代替若干指标所描述的对象特性的整体性,则称此指标为其余若干指标的综合指标。选取综合性指标可减少指标数量,简化指标体系。

  (2)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必须同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的科学概念相一致,所选取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的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即指标概念要科学;含义要确切,不能有多种解释;计算范围要明确,且便于使用操作。

  (3)指标相互独立性原则:若某一指标可由其它已知指标导出,则不取可导出指标。

  (4)指标直观性原则:指标符合人的直觉理解,不需进行深度的抽象思维。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及贡献评价指标应尽可能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5)指标稳定性原则:某一指标对其相关的变量呈现出高敏感性,即当相关的变量有微小扰动时,指标值将会有较大波动,这样指标的目标值将难于确定,稳定性较差,不宜作为评价指标。

  (6)指标可比性原则:所选指标应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影响,合理选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不仅适合于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也适合于不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

  (7)指标导向性原则:所选指标应尽可能反映道路运输行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3.道路运输业评价补充与完善指标选取侧重点

  首先,选取的指标应以反映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水平为出发点,同道路运输发展及贡献的科学概念相一致,依据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的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进行选取。

  其次,选取的指标设计在适应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需要的同时,要便于使用操作,使其计算方法和表述方法尽量与统计口径相一致。同时指标概念要科学,不能含糊其辞;含义要确切,不能有多种解释;计算范围要明确,不能各有所取。

  第三,选取的各个评价指标所评价的内容应尽可能地涵盖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的各种属性,并紧紧围绕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的内涵展开。

  第四,所选的评价指标应侧重于能够体现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要求,目标值的确定能够充分体现其发展与贡献的特征。

  第五,选取的指标涵盖面要广,要能够充分的涵盖现有评价指标的不足,能够满足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的评价需求。

  第六,选取的指标反映内容上,既要有反映运输组织、运输管理状况的评价指标,又要有反映路网基础设施状况的评价指标;既要有反映道路运输安全快捷、方便舒适方面的指标,又要有反映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既要有反映当前发展状态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其贡献水平的指标。

  总之,所补充与完善的指标要侧重于以能够满足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的需要为目的,要能够涵盖当前现有指标的不足,使整个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涉及到道路运输业发展及贡献评价的需要,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并将它们联系起来。这应是补充与完善后的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与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重大区别。

  4.道路运输业评价补充与完善指标选取

  (1)社会安全保障指标

  ①特殊运输业务平均完成时间与完成度有的地区用特殊运输服务要求处理能力指标来表示道路运输行业在遇到特殊运输服务要求时,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对其进行的处理情况,包括处理结果,顾客的满意度等。

  这一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把握,数据的主观性较强。本文用完成时间和完成度来表示,可能存在不能表示客户满意度的问题。但是基于这一指标指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严重安全事故、群体事件、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行业响应能力,在此类情况下,事实上人们更关注有没有服务,是否达到了消除或缓解危机的作用,因此时间和完成度的测度已经足够。

  ②每万人/公里安全事故数、每万吨/公里安全事故数此处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引致旅客、司乘人员、作业人员、运输装备、货物的安全事件。

  ③社会安全事故有效响应率指发生社会安全事故时,道路运输业做出有效响应的次数与请求次数之比。

  (2)发展水平指标

  ①企业运输装备设施投资额是指道路运输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定制、改造或升级运输装备设施的投资总额,包括投资于车辆、装卸设备、仓储设施设备和站场设施设备的资金总额,计算方法为统计加总,可通过企业呈报或统计调查获取。

  ②政府对运输业补贴和投资政府对运输业的补贴和投资总额。除了直接投资和补贴以外,也包括税收和规费的减免。包括政府投资、政府补贴、减免的税收和规费,可通过对运输主管部门、财政、税收等部门数据汇总获取。

  ③投诉完结率投诉完结率是指交通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结消费者、经营业者投诉占投诉总量的百分比。

  ④运输服务享有率很多地区用可达性来表征运输服务覆盖的范围,但是在学术上对可达性一词尚没有特别完整的定义,在对上级领导机关汇报或对社会公众公布时,都不易使对方理解这一指标的确切含义。本文建议用运输服务享有率替代可达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与道路网络状态的评价指标混淆。这一指标可以代替班线数量、站场数量等指标。

  ⑤道路运输业毛利率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指标中有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本文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详细财务数据的获得难度更高。而实际上非常精确的财务数据对行业管理并没有重大意义。行业的毛利润率容易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也能够反映行业的基本情况,可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调整市场准入条件的重要参考指标。

  ⑥市场集中度运输市场的集中度度量指标,可以选择运输量作为基准衡量,由于道路运输业市场结构可能比较分散,所以可以选择 50%市场占有率企业比率作为实际指标,即将企业按照运输量大小排序,累加企业运输量,达到市场 50%时,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例。数值越高,表示市场集中度越低,如果取倒数,反之。

  ⑦道路运输业运输价值分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所运货物价值占综合运输总体货物运输价值的比例。此指标能够衡量道路运输业的工作效率,完成货值越高,表示运输业的效率越高。这一指标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比较时尤其有用。此指标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⑧运输成本效率是指道路运输业单位运输成本所完成的运输价值量,为体现道路运输业运输成本利用效率的指标。

  ⑨城市交通服务等候时间是指城市居民或旅客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出行时所花费的等候时间,该项指标能够反映出城市公共交通的提供服务的效率水平。

  ⑩运输潜力系数高峰运输与低峰运输时投入运力之比,这一比例表示道路运输业应对类似春运、灾害运输、突发事件紧急转移运输时从日常营运状态进行工作状态转移的能力。如果系数很大,说明应对高强度运输的能力较强,但是也说明可能存在运力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五)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构建

  1.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汇总

  基于以上关于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的补充,现将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发展水平指标、贡献指标进行分类汇总,如图 3.4 所示。根据行业应用需要,选择不超过 10 个最有表现力并受到关注的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如图 3.4 所示,图中加阴影的是核心指标。其中运输量和周转量是几乎所有运输统计中均包括的基础性指标。

  核心指标体系能够反映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使行业主管部门能够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动用较为简洁的方式说清楚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程度。核心指标的意义在于指出整个指标体系中,在一般情况下最需要关注的方面,但是核心指标不能代替整个指标体系的表现力。由于指标提供使用的对象不同,关注的问题不一样,因此在大多数时候,要根据实际需要,以核心指标为基础进行增减。

 论文摘要

  2.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评价。

  这一指标体系共分成两大类,30 个指标。这些指标具有下述特点:

  (1)重要性。指标不强调在细微处反映行业状态,而是力求在主要方面表现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贡献。例如不采用详细的财务指标,而仅采用“运输业毛利率”一项比较容易获得的财务指标来说明问题。

  (2)直观性。对于传统的直观性很强的指标,例如运量、周转量等继承采用,因为这是常规指标。而实载率等比较传统的常规性指标,由于缺乏直观性,用更为直观的工作率代替。其他的,如运输服务享有率代替可达性,用百车公里燃料消耗代替一系列指标,都是出于这一原因。

  (3)实用性。统计指标应当具有实用性,特别是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公众关注的问题的解决有帮助。道路运输业现有的统计指标偏重于提供微观的但不易得的指标,对行业管理帮助不大。本文提出的市场集中度、道路运输业运量分担率、道路运输业毛利率、运输潜力系数等指标都是对于行业管理,特别是产业组织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4)独立性。如果一个指标可以从其他指标推算出来,那么就不采纳这一指标。

  强调独立性的目的是保证统计指标体系的简洁性。

  (5)扩展性。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对指标的再利用,例如指标间比率来反映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是通过指标间的参照来判断行业的发展状况。例如,行业毛利率与运输车辆相比,行业毛利率与运输货物价值相比,都能够反映出行业的运行状况,这是指标体系的向后扩展。为了获得指标体系的指标,还需要获得一些基础性指标,这些指标虽然不列示,但是仍然有可用性。

  根据对运输业的划分,旅客运输分为区域性运输和城市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分为重点货物运输和其他货物运输。指标的用途也分为三个方面:对公众发布的、管理部门使用的和对政府有关部门呈送的。

  就运输业的划分来看,客运与货运关注并不一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可能对客运有意义,而对货运无意义。

  就指标的用途而言,这些指标事实上并不是准备构成统计报表逐级上报的,而是作为以下用途使用:

  (1)作为向社会定期公布的统计公报的素材。统计公报包括大量常规性的数据,但是其中很多并不为公众关注,或者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难以理解其含义。社会公众更多关注运输的安全性、春运期间是否能够供给充足的运力、运输是否能准时完成等。这些需求在指标体系中均有对应的指标。

  (2)在市场经济中,行业管理部门已经越来越难以利用直接手段来干预企业行为,而必须通过调整行业准入标准、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提高技术标准等手段来促进行业发展。主管部门必须利用一系列指标来判断行业的发展态势,而现行的指标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支撑。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试图改变这种情况。

  (3)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作向政府部门报告工作或行业运行状况的基础数据。例如 GDP 贡献度、节能减排、运输货物价值、重点货物运输量、运力保障情况等。

  3.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表述。

  汇总指标详细情况如表 3.1 所示。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4.道路运输业评价指标的计算说明。

  (1)发展指标。

  ①产业规模指标
  
  ◆从业人员数。

  含义:在道路运输业中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员数。

  基础指标: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从业人员、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从业人员、站(场)经营从业人员、其它相关业务经营从业人员(具有从事客运代理、物流服务、货运代办、信息配载、车辆租赁等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经营业户中的从业人员数)计算方法:对旅客运输经营从业人员、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从业人员、站(场)从业人员及其其它相关业务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加总
  
  ◆运输车辆数。

  含义:指报告期内客运站、货运站发出的各班线、各班次上从事旅客运输及货物运输的车辆总和,是反应客运/货运供给能力的指标之一。

  基础指标:投入客运车辆数、投入货运车辆数。

  投入客运车辆数是指持有道路运输证,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的载客汽车数量。

  投入货运车辆数是指持有道路运输证,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的载货汽车数量。

  ②投入产出指标
  
  ◆运输量。

  基础指标:客运量、货运量客运量是指公路运输企业及由其组织的其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

  货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公路运输工具实际运送到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重量,包括集装箱的运量(集装箱自重与所运货物重量之和)。

  ◆周转量基础指标: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公路旅客周转量指在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其相应的旅客运送距离的乘积。

  公路货物周转量指一定时期内由各种公路运输工具实际完成运送过程的货物总运输量
  
  ◆企业运输装备设施投资额。

  含义:是指道路运输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定制、改造或升级运输装备设施的投资总额。

  基础指标:包括投资于车辆、装卸设备、仓储设施设备、站场设施设备的资金总额。

  计算方法:统计加总。

  获取途径:企业呈报或统计调查。

  ◆政府对运输业补贴和投资

  含义:政府对运输业的补贴和投资总额。除了直接投资和补贴以外,也包括税收和规费的减免。

  基础指标:政府投资、政府补贴、减免的税收和规费。

  计算方法:数据加总。

  获取途径:运输主管部门、财政、税收等部门数据汇总。

  ③运输效率指标
  
  ◆工作率

  含义:指统计期内企业营运车辆的工作车日与完好车日之比。他反映了运输过程中对营运车辆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是运输能力时间利用状况的指标计算方法:车辆工作率=(工作车日/完好车日)×100%完好车日指报告期内重点联系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总车日中,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护即可参加运输的车日。包括实际出车工作及由于各种非技术性原因而停驶的车日。

  工作车日指报告期内重点联系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完好车日中,实际出车工作的车日。

  获取途径:通过抽样调查获取
  
  ◆正点率

  含义:又称准点率,是指道路运输部门在执行运输计划时,运输车辆实际出发时间与计划出行时间较为一致的运输数量与全部运输数量的比率,可以反应道路运输业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

  计算方法:正点率=准点率=100%-延误率。

  延误率是统计期内(一般为 30 天)出现延误情况(延迟 30 分钟以上或取消运输计划) 的次数除以总运输次数。

  获取途径: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平均运达速度

  含义:是指运输过程中旅客或货物的平均运达时间,包括平均在途运行时间、途中平均停留时间和始发、中到两端的平均作业时间,此指标能够反映出车辆运输效率计算方法:平均运达速度=平均在途运行时间+途中平均停留时间+始发、中到两端的平均作业时间。

  获取途径: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投诉完结率

  含义:交通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结消费者、经营业者投诉占投诉总量的百分比。

  ④服务水平指标
  
  ◆运输服务享有率

  含义:可以有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数量指享有运输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空间指享有运输服务的社区(包括城市社区和乡村)占全部社区的百分比。

  获取途径:统计调查。

  ◆道路运输业毛利率

  含义:毛利率是指道路运输业毛利占运输收入的百分比,是核算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

  基础指标:运输收入、运输成本计算方法:道路运输业毛利率=毛利/运输收入×100%=(运输收入-运输成本)/运输收入 ×100%获取途径:企业报表、典型企业抽样调查
  
  ◆道路运输业运输价值分担率

  含义:是指道路运输业货运价值占总货运价值的比例,此指标能够衡量道路运输业的工作效率,完成货值越高,表示运输业的效率越高。

  计算方法:道路运输业运输价值分担率=道路运输业运输价值量/综合运输体系总运输价值量×100%获取途径:通过报表或抽样调查获取
  
  ◆运输成本效率
  
  含义:是指道路运输业单位运输成本所完成的运输价值量,为体现道路运输业运输成本利用效率的指标。

  ◆城市交通服务等候时间

  含义:是指城市居民或旅客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出行时所花费的等候时间,该项指标能够反映出城市公共交通的提供服务的效率水平⑤产业结构指标
  
  ◆市场集中度

  含义: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基础指标:企业运输量、业务量或运力。

  计算方法:对企业运输量按降序排列,自上而下加总,至市场份额达到 50%时的企业数量与企业总数之比。

  获取途径:从企业报表中获取运输量基础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到
  
  ◆运输潜力系数

  含义:运输潜力系数是指高峰运输与低峰运输时投入运力之比,它能够表示道路运输业应对类似春运、灾害运输、突发事件紧急转移运输时从日常营运状态进行工作状态转移的能力。如果系数很大,表明应对高强度运输的能力较强或者可能存在运力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计算方法:运输潜力系数=高峰运输投入运力/低峰运输投入运力获取途径:通过抽样调查获取⑥环境保护指标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

  含义:是指道路运输机动车辆等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计算方式:根据燃料消耗量的经验公式推算。

  获取途径:

  ◆百车公里能源消耗量。

  含义:指统计报告期内车辆每行驶百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数量。

  计算方法: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 M: M=EL?100M: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升每百公里E:燃料消耗量,单位:升L:行驶里程,单位:公里获取途径:抽样调查⑦行业维修指标
  
  ◆维修从业人员素质

  含义:维修从业人员素质是指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及其他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质情况。从业人员素质是衡量维修行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维修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服务质量。

  计算方法:主要通过统计维修行业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及其他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质情况获取,例如,受教育水平,拥有维修资格证书的等级等。

  获取途径:抽样调查或通过企业报表获取基础数据
  
  ◆维修质量

  含义:维修质量指标是指衡量是否按技术标准维修车辆以及维修能否达到规定技术标准等问题,主要考核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维修配件管理、维修质量检验状况及竣工出厂合格证、维修质量保证期的执行情况等。

  获取途径:抽样调查
  
  ◆维修环境保护指标

  含义:环境保护指标主要是指维修中环保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和运用情况,例如,废气、废水、废油以及空调制冷剂等维修废物回收处理情况。

  获取途径:抽样调查(2)道路运输业贡献指标①增加值与贡献度指标
  
  ◆道路运输业对 GDP 的贡献

  含义:是指道路运输业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通过计算道路运输业对 GDP 增长率的贡献得到。

  计算方法:道路运输业对 GDP 增长率的贡献=(道路运输业当年增加值-道路运输业上年增加值)/上年 GDP获取途径:通过企业报表获取基础数据得到。

  ◆道路运输业贡献率

  含义:指在经济增长率中道路运输业的贡献所占的份额,通过计算道路运输业对 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得到。

  计算方法:道路运输业对 GDP 增长率的贡献=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贡献率(计算时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以剔除价格变动因子)获取途径:通过企业报表获取基础数据得到。

  ◆对劳动就业的贡献

  含义:道路运输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是指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值,在运输业和其他关联部门直接和间接所提供的就业总人数,主要通过利用综合就业系数来表示。

  基础指标: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计算方法:综合就业系数计算需要借助于逆阵系数表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论文摘要

  即:道路运输业就业系数(via )=运输业就业人数/运输总产值道路运输业综合就业系数=道路运输业就业系数(via )×逆阵 C[即列昂捷夫矩阵(I-A)的逆阵]中的相应系数。

  获取途径:通过企业报表获取基础数据,计算得到。

  ②关联产业增加值与贡献度指标
  
  ◆为关联产业提供就业岗位数

  含义:为关联产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是指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为其关联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提供的工作岗位或就业人员数,可用为关联产业就业贡献系数表示。

  基础指标: 运输业就业系数 逆阵系数 运输业综合就业系数基础指标解释:道路运输业就业系数是用来估算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定单位产值,所能够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系数指标。例如,若某省某年道路运输业就业系数值为 5430.3(人/亿元),则表示某省此年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亿元单位产值,能够直接提供大约 5430 人的就业机会。计算公式:

 论文摘要

  逆阵ijc即为列昂捷夫矩阵( I - A)的逆阵1( I A)-- 。

  1( I A)-- 中的每一个元素即为逆阵系数ijc ,它表示某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各产业部门的完全需要量。逆阵系数是计算综合就业系数的基础指标之一。

  运输业综合就业系数是用来估算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定单位产值,所能够提供的直接与间接的就业机会的系数指标,单位为人。例如,若某省某年道路运输业综合就业系数值为 12105.8 人,则表示某省此年道路运输业每增加一定单位产值,能够直接和间接提供大约 1.2 万人的就业机会。计算公式:道路运输综合就业系数=道路运输业就业系数(via )×逆阵 C[即列昂捷夫矩阵( I - A)的逆阵1( I A)-- ]中的相应系数。

  计算方法:关联产业就业贡献系数=道路运输综合就业系数-道路运输就业系数获取途径:通过投入产出表以及统计报表获取基础数据,计算得到。

  ◆关联产业增加值含义:关联产业增加值是指由于道路运输业生产对其关联产业部门产值的贡献值。

  计算方法 p b rE = E + E +Ec(详见附录)获取途径:根据以上计算公式,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③社会安全保障指标
  
  ◆特殊运输业务平均完成时间与完成度

  含义:表示道路运输行业在遇到特殊运输服务(如发生自然灾害、战争、严重安全事故、群体事件、重大疾病等)时,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对其进行的处理情况,包括处理结果,顾客的满意度等。

  基础指标:完成时间、完成度。

  获取途径:通过《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或抽样调查获取。

  ◆每万人/公里安全事故数(每万吨/公里安全事故率)

  含义:表示旅客运输或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比率。此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引致旅客、司乘人员、作业人员、运输装备、货物的安全事件。

  获取途径:通过抽样调查获取。

  ◆社会安全事故有效响应率

  含义:社会安全事故有效响应率指发生社会安全事故时,道路运输业做出有效响应的次数与请求次数之比,是反映道路运输业社会安全保障基础指标。

  计算方法:社会安全事故有效响应率=事故有效响应次数/事故请求次数获取途径:通过《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或抽样调查获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