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理念与体系构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3 共939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拦道石村特色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第2部分】拦道石村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引言
【第3部分】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资源概况
【第4部分】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理念与体系构架
【第5部分】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策略
【第6部分】拦道石村旅游资源规划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理念与体系构架

  3.1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理念

  3.1.1 突出地域特色

  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是在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地域特色才有其开发的价值,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持久的吸引力.旅游景观的吸引力是规划旅游景观的关键,地域特色则是构成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根本,所以,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地域特色规划方面,主要是要突显独特新奇的自然属性、引人深思的文化内涵、引起共鸣的景观情境、令人惊奇的景观品质等内容。

  地域特色在旅游景观的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因此,要突出地域特色,使旅游景观充满吸引力,就不能简单地套用旧的景观规划模式,应该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深度汲取自然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和山水人文特色,使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相结合,以丰富的资源内容来提高拦道石村的旅游吸引力,树立拦道石村集娱乐、休闲、科普、体验、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象定位,利用优质的地域特色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3.1.2 坚持生态原则

  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生态是旅游景观规划的首要原则。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自然界会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发挥自然景观的积极因素,利用原有的地形、植被、土壤、小气候等,尽量避免对原有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一个旅游区域进行规划时,要以旅游区域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完整的景观系统,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循环,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和调节功能,使旅游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34].

  3.1.3 强调整体优化

  平山县拦道石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旅游景观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以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进行排列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旅游景观规划时,应把区域内的旅游景观视为一个整体,全局考虑,通过调整景观格局和生态格局来协调各个景区之间的关系,以优质的整体效果来实现旅游景区吸引力的最优化。

  对旅游景观系统进行整体优化,首先要从整体上考虑不同类型景观的数量、质量、空间、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再从景观的静态与动态的优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优化、景观与环境的优化,使旅游景区的各个旅游要素达到整体和谐,变化有度。从整体的高度对旅游景观的规划进行构思,使旅游景观结构与旅游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相适应,努力规划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旅游景观系统的整体优化[35].

  3.1.4 丰富文化创意

  景观规划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已经成为时代文化的核心。因此,评价一项景观规划的优劣,体察蕴含其中的文化特质是必不可少的方面。现代旅游更多的是旅游者为了满足精神文化愉悦的需求,因此,只有充分地重视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景观的文化品位才能吸引旅游者[36].旅游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文化意象,通过规划物质景观来呈献精神内涵,以此传递给旅游者或愉悦或深厚的文化感知,以满足旅游者旅游的精神需求。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的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愉悦、求知好学的深层次服务。当单纯的山水游越来越满足不了旅游者日益多样的旅游需求,以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将旅游与文化结合的需求越来越重要。通过挖掘拦道石村的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景观文化品位,来突出文化特色,以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形成区域间的文化景观特质,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文化影响力,实现旅游产业利益的最大化。

  3.1.5 满足综合效益

  旅游景观的规划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旅游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把文化、传统、习俗与景观相结合,更科学的去规划景观、创新景观,美化景观,使旅游景观能产生最佳的景观效果,增加可视性,从而使旅游景观形态丰富多样,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以及追求“美、古、名、特、奇”的普遍心理需求。

  3.2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体系的组成

  3.2.1 拦道石村旅游区域的景观载体

  拦道石村作为平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了平山旅游的游憩内容,丰富了平山旅游景观的建设内涵。在建设良好的旅游景观结构体系方面,对拦道石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三个方向进行开发,以构建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新形象,从综合角度出发,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游览需求。拦道石村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对其红色文化保护和自然生态保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傍水而生的拦道石村,村南的卸甲河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对于卸甲河的修整使得田园牧野、自然山林等原有的自然资源,因为亲水性而获得更高的评价。拦道石村作为具有多种旅游资源的旅游村,对景观规划进行综合布局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将丰富的旅游资源排列与组合,从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可实现的便利因素和旅游产品多样化的体验元素,为构建旅游产品提供重要基础,使旅游资源得到适当的利用,进而构成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的整体构架,以指导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实施。

  1 “七区九点”景观布局

  对于旅游景观的规划,首先就是立意,就是明确规划区域的宏观构思与文化主题,使整个景观布局形成体系明确、主题鲜明的线索,对旅游者形成特色吸引力,才会使人印象深刻。卸甲河如同八卦图的分界线,将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根据拦道石村的自然、人文的景观特质的差异突出两大主题,湖光山色与田园牧歌(图3-1)。针对这两大主题的确定,形成了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的结构框架,明确的景区内容,为景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对于拦道石村旅游景观的规划,首先从理念上体现对生态的尊重,并展现拦道石村鲜明的地域特色,以丰富的文化创意,来实现旅游景观系统的整体优化,满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拦道石村的景观特征,提出了“七区九点”的宏观构想,即:根据拦道石村的资源特征和景观特征分成七个分区、九个重要景观节点的构思。这“七区九点”的划分,从展示生态和文化内涵的节点,到形成特色景观廊道,最后到建立宏观的游览路线,从而形成系统、全面、有序的点、线、面的空间体系脉络,引导旅游者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游览活动。

  2 景观区域的划分

  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应有其主题。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结合拦道石村的功能结构,分析现状区域的总体景观,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特质进行分区。因此,对于每个景区的划分,既要体现出景区的景观特质,传递给旅游者明确的景区意象,又要反映出景区的典型景观,主次分明的表现景区景观。根据景观的总体特质,通过对道路、广场、植物、园林小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来反映景区的主题特色。通过不同主题的规划,使旅游者感受不同的景观情感,体验不同的景观情境,满足旅游者对景观不同层次的需求。

  通过景观特质对景区进行划分是对拦道石村的规划进行具体调控,其实质是通过对景区主题的确定,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避免生态破坏行为,引导旅游景观及相关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综合考虑,从而达到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目的。整个拦道石村共分为七个景观区域。
  
  (1)湿地游憩区卸甲河拦道石村河段,水流湍急,河道蜿蜒,有大量的浅滩、河漫滩以及大面积湿地。该景区生态环境良好,湿地与河滩面积较大,动植物种类丰富。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充分将动植物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提高湿地的景观效果,保持原生态动植物群落。湿地游憩区临近村庄,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等多种职能。区内鱼鸟聚居,广阔的滩涂地上种植着水稻,卸甲河上的虹桥、河岸上的观音庙都进行保护性建设。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拦道石村的自然资源与地域优势,在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之间寻求平衡发展,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因此,在旅游景观规划中,利用地形设置观景点,如堤岸上建设木栈道等,对于景观设施的布置从材质、颜色、造型等方面与自然充分协调,强调“天人合一”,在体验活动中体现人与自然间的亲和性,利用自然的原真性来吸引旅游者接近自然、融入自然[37].
  
  (2)观光农业区在村庄的西面存在着片片的山地梯田,此地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农业景观良好,建设以农业生产和耕种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景观具有基础优势。该景区地理区位和环境优势良好,并且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已经成熟,除了具有农业生产的职能,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科普教育、农村体验以及采摘等田园乐趣,旅游者渴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享受慢生活,所以生态型观光农业成为本景区旅游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型的观光农业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发展乡村田园风光的理想模式[38].无论什么季节,放眼望去,梯田优美的线条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可让旅游者直接参与农事劳作,在农业生产中享受农耕的乐趣,丰富了观光农业的内容。由于本景区的山坡坡向朝西,属于半阳坡,冬季雪后存续时间较长,可观梯田的雪景。观光农业区将农业生产与耕种同观光娱乐、农家休闲、劳作体验等旅游活动相结合,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境,将万千烦恼化作劳作的汗水,以给旅游者增加乐趣和土趣。
  
  (3) 乡野田园区本景区位于拦道石村的西北角方向,保持了较为纯粹的乡野田园景观,其主要的产业形态为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本景区内有种植山杏、山桃等果树林,还养殖银狐、野猪以及蓝喜鹊等动物,保持其原有的乡野景观特征。在旅游景观规划中,根据植物种植特殊的季相变化,可局部突出四季不同特质,以形成鲜明的景观效果,是乡野田园区更趋于满足旅游者的游憩需求。此外,乡野田园区的旅游内容结合其农林畜生产的功能,通过农林畜的生产和养殖这一形式,使田园生活和乡野情趣交相辉。针对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开发的以动物饲养、农事体验和生态采摘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使旅游者享受收获的乐趣,通过辛勤的劳作换来的一日三餐,会带给旅游者更为真实的旅游体验。
  
  (4) 文化遗址区在拦道石村内,至今仍保留着彭真、聂荣臻、李葆华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中央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记载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荣革命历史,抗日时期留下的各种遗址遗迹和文字资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记录着艰巨的抗战任务和抗战精神,因此,具有保护和开发的重要价值。但是拦道石村内现在留存的民居风格不统一,较杂乱,可观赏性和景观性不强,也不会对旅游者形成较大的吸引力。

  文化遗址区是重点规划区域,根据建筑和街道的分布,又可分为三个小部分,生态新村、商业街区和住宿区。商业街区,以中心主街为基础进行修复和改造,把沿街民居按照民俗生活中的各种生产方式进分类,包括碾坊、磨坊、染坊、油坊、铁匠坊等,展示各种生产工具,再现过去的生活场景,用于旅游产品出售和参观学习。

  文化遗址区内的建筑,明清时期的风格的民居和革命旧居要注重保持其原真性,作为一种民居风格存在,进行保护性修复。遵循修缮修整以修旧如旧为准则,小修和保养为方法,保留构件为要点,把建筑的点滴信息完整地传承下去。生态新村的现代化民居都采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供热供电。文化遗址区的旅游景观的整体规划意图应以文化遗址景观为主,山水景观为辅的模式进行开发,使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相互结合开发,以形成景区特色,依赖当地的红色文化作为农家乐市场的吸引点。
  
  (5)户外活动区户外活动区具有开发户外运动的优势条件,依据活动区范围内的地貌及景观,旅游景观规划以阶梯登高和水上漂流为主要内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忙碌的生活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户外活动,因此,户外运动成为生活时尚,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旅游类型。户外活动区的旅游景观规划内容主要围绕景观资源组合展开,其主要的旅游开发方向是山水游憩与主题度假相结合。在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在户外活动区的活动既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这种多样化产品序列将提升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旅游者,建成拦道石村旅的重要主题景观节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