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42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开放空间中儿童们游乐场所的设计研究
【第2部分】 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分析绪论
【第3部分】儿童们的内心世界和在户外游戏的环境的联系
【第4部分】儿童们户外游戏的空间与环境构成的解析
【第5部分】儿童们户外的游戏空间设计
【第6部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构建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最近几年来,全国的大范围城市内都掀起了关于城市的开放空间建设的热潮,设计师们都坚决奉行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可是,儿童们,这样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常会被设计师所忽略。在城市的开放空间中尤其是儿童们的游戏空间建设的现状最令人担忧,其主要有着以下几个问题:(1)活动空间的缺乏,在开放空间中能专门为儿童们设计出的符合他们生理需求与交往及心理需求中的活动空间也相对匮乏;(2)设施相对单一,大多数的开放空间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简单地找出一块空地,在放置几种简陋的休闲娱乐设施来供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活动;(3)安全隐患,因为专门活动的场地相对缺乏及游乐的设施比较单一,很多功能模糊不清的雕塑人物和成人活动的设施都成了儿童们聚集游乐的空间。又由于这些雕塑及设施的尺寸过大、过高且表面大多有棱角,这样对自我的保护意识还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这样的建设现状的存在,我们必须对城市的开放空间中的儿童们游乐场所的规划进行必要的理论探究,这对加快开放空间建设中的儿童们游乐场所这一特定空间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中的人口过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俨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就目前城市建设的现状来说,原来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变成了钢筋水泥、摩天大楼,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城市中儿童游戏空间的建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的娱乐空间被大大侵占了。儿童们没有了地方去玩,也更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供他们玩。缺少了游戏的空间,儿童便缺少了生气,只能在家里的密闭空间内和电脑、电视和游戏机为伴,也很难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出现了问题:"小胖墩儿"越来越多,"近视眼"也越来越向着低龄化发展;性格上表现为孤僻、自闭,不懂得也不会和他人分享。在城市生活中,游戏空间才是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屈指可数的机会之一,少了这样一个空间,对于儿童在童年阶段的发展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正因如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重视对儿童游戏空间的建设。完善城市的游戏场所,为孩子创造喜闻乐见的游戏机会,这样可以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也能锻炼儿童们的生活技能,提升他们的社交水平,而且更能提高整个城市的魅力,推进城市的生存及发展。

  1、空间建设的实践意义

  拿我国开当前开放的儿童们游戏场所的空间建设情况来看,虽然也有所考虑,但同时存在着概念化、简单化的倾向,这是对游乐场所环境的建设质量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专门用来供儿童们活动的空间比较匮乏,很多功能模糊不清的人物雕塑和设施都被儿童们当做是游戏设施来玩耍,这不但容易的造成公共设施其本身的损坏,而且其对于自我的保护意识比较弱的儿童们来说也存在着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本文对很多开放的空间中儿童们的活动现状做了大量认真的调查及分析,旨在寻求科学高效的建设方法和原则,从而对儿童们的游戏空间建设和改进做出较好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2、理论的意义

  由于城市的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儿童们的游戏环境建设正渐渐引起相关管理、决策等部门以及有观专业学者、专家的大量重视,但国内的学术界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仍未能形成系统。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在深刻分析儿童们的心理、生理特征与游戏方式及游戏空间等相关的要素的基础上,驻足公共设施场所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在对开放空间中儿童们的游戏场所的深刻影响,再对开放的空间中儿童们活动的现状做了深入实地的调查及分析,并借鉴了国外儿童们们游戏娱乐环境在建设方面的各种宝贵经验,对我国开放的空间中儿童们游乐场所的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策略做了深刻的分析及总结,找到具有我国城市特色的针对孩子游乐场及开放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及景观塑造的方向,这对丰富孩子活动空间在理论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在农业社会时期完全不用顾虑这种儿童们户外的游戏场问题,那时野外的自然资源就是儿童们天然的游戏场地,大家也从没有意识到要为儿童们专门建设各种游戏场地。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城市的居住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密集的人们居住区抢占了儿童们原有的游戏娱乐空间,道路的快速建设、交通流量增加也使得街道不再是较为可靠的游戏娱乐场所,这时大家慢慢意识到要为孩子开辟出新的游戏娱乐场地。所以,有的学者自然开始去观察儿童们的游戏行为、以及了解儿童们对游戏的需求。

  1959年的《儿童们权利的宣言》中第七条指出"儿童们应有游戏和娱乐的权利,应该使游戏和娱乐达到与教育相同的效果,社会应设法使儿童们享此种权利".皮亚杰(J.PIAGET)是对儿童们的发展研究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其最为重要的理论成就有游戏理论和认知理论,其在平衡化这种概念中,极为重视孩子自身对社会环境的意识能动作用。

  其在理论的研究方面,主要著作集中在相关的儿童们游戏及儿童们游戏行为的心理相来说,而对有关儿童们的户外游戏的环境在设计上具有实践意义的资料并不是很多。

  1971 年 Jan Gehl 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较早的做出了对儿童们的交往行为和空间环境的初步研究,他认为不论是在独户住宅或是公寓型住宅的周围,儿童们大都更喜欢在停车场、居住区的出入口、街道等处玩耍,较少有孩子光顾那些在独户住宅后面的院子以及多层住宅区中向阳的一侧专门用来为儿童们设计的游戏娱乐场所。其实很多游戏并不是有人参与组织的,而是当儿童们都聚集在一起,或着是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都在玩亦或他们安不下心,想要参与活动的时候,游戏这时就有可能会发生,但其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必须在同一个空间出现。

  著名的设计师和教育学者弗雷德·奥斯曼所著的《设计儿童们中心设计模式》,以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大量文献评述、很多儿童们中心的分析以及在和幼儿教师的谈论做为基础,得出了大量可作为户外环境设计的原则及可行的设计策略。

  在《有关儿童们活动区的建议》这本书中,加旱穆尔收集了他及他的同事对于儿童们中心与活动区域的建设并提出了 16 条规划的建议和 55 种设计的形式。这本书其主要是针对居住区的活动空间、娱乐中心、购物中心、校园操场、社区公园和邻里,而且还包含儿童们设施的初步设计(莱恩、穆尔、科恩、希尔和麦金蒂,1979)。

  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穆尔、拉科法诺和戈尔茨曼所撰写的《游戏活动的设计导则:儿童们户外的活动环境规划、设计及管理》一书(穆尔、拉科发诺和戈尔茨曼,1992)。

  这本书针对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的空间为主题,表达了其对可达性的深刻理解及那种非常坚定的儿童们的发展观,这为公园中儿童们活动的区域规划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见解和指导意见。美国的阿尔皮特、J·拉德利奇所著的《大众行为及公园设计》也对怎样设计游戏娱乐场和游戏器材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

  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仙田满教授曾对"儿童们游戏的环境"这个课题进行了持续三十年的深入研究。仙田满教授指出:"我始终坚持有四种游戏的空间:密所、自然、开放空间、废墟".仙田满教授还指出:"现在的大多孩子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他们被大量的家教和训练等活动占用了相当的时间,因而与家人们的相互交流也相对减少了。尽管每套儿童们设施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同,但是有共同点,那就是为成年人与孩子们互动的活动场所来设计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儿童们的游戏空间上的研究发展最早的是陈鹤琴,她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她的儿子陈鸣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的记述了关于儿童们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并发行了《儿童们心理发展之研究》一书。该书主要在儿童们的在户外游戏中,儿童不仅能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而且还能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生活经验,在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温暖阳光的同时收获健康的体魄,在愉快和快乐之中促进心理的发展。

  1961 年出版的《儿童们心理学之研究》一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儿童们自身的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其中也涉及了儿童们和他周围的环境关系,多以人文的环境为主。《城市社会之心理学》一书汇集了杨贵庆教授关于儿童们发育成长过程和环境的种种关系的论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林玉莲专门对武汉市几所幼儿园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分析,并将其调查结果汇集在《幼儿园的环境特征和儿童们成长的关系初探》一书中,明确了在儿童成长和教育过程中,一定有一个能与之相适应的大环境去让他在满足或是在指引中获得兴趣与注意,才能使相对应年龄段的儿童们得以较好的发展,更能使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有一个较好的开端。林教授在自己的另外一本名叫《幼儿园--儿童们的花园》的书中,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1)0-1 岁期间,是亲子的关系阶段:(2)1-3 岁期间,是玩伴的关系阶段:(3)4-6 岁期间,是群体的关系阶段。所以,1 岁过后,应该让孩子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从而深入探讨了儿童们的交往需求和空间环境影响的关系。

  张守仪在 1991 年出版的《儿童们与居住环境关系》一书中,以课堂作业和问卷的方式对 7-9 岁的儿童们做了一次调查,提出了关于实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中的一些建议。张丽英认为要保证幼儿们能拥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活动空间,户外的游戏场地的环境创意设计尤为重要。李道增的《环境与行为学概论》、黄晓莺的《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以及刘永德的《建筑外环境的设计》等著作中都有一部分关于儿童们游戏场所的设计指导。

  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的理论成果来看,关于居住区的儿童们户外活动空间的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正因如此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也比较少。近年来,由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人们对儿童们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对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各相关的研究人士也开始探究这一话题。笔者在通过了实地走访、调查和观察,以儿童们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为原则,使其成为丰富这一环境设计的理论之一。

  1.3 研究方法

  1、现场实地观察

  ①观察地点。

  因为儿童们在家里、幼儿园内、社区中等地点的各种行为方式类似,并且认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是在一个整体的大环境背景之下进行的,居住区的环境仅仅是其整个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笔者观察的实际地点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引发儿童们的行为频发的地方,观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居住区内。

  ②观察对象。

  城市居住区内的 1-12 岁孩子。

  ③观察方法。

  在各居住区内走访和观察,了解儿童们的心理需求。

  2、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笔者本着较详、较新、能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在对国内外相关儿童们和居住区内的儿童们活动环境资料进行大量收集、整理、归纳及总结。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