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城中村自主性改造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30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深圳市坪山区城中村改造研究
【第2部分】 城中村自主性改造分析绪论
【第3部分】深圳城中村改造历程与相关案例解读
【第4部分】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解读
【第5部分】坪山正山甲片区改造案例研究
【第6部分】深圳城中村自主改造项目探析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中村出现背景
  
  城中村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伴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独特现象。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城市的快速建设过程当中,为了节约开发成本通常都会避开近郊的村落,使用周边的农田进行建设,这就给城中村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另一个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但是这些劳动力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城市获取的工作酬劳也比较低,这就导致了其支付能力比较差,这类人在城市当中会自发的聚集,其聚集点通常就是城中村。可以说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化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城中村作为一种独有的城市空间,其出现是多个主体共同驱动导致的,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市场,或者是村民,都是导致城中村出现的重要驱动力[1].对于城市来说,进行城中村的改造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筑和土地上,更应当是一种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的城市更新过程。

  1.1.2 深圳市城中村出现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作为我国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范围急剧扩大,覆盖了很多原有的村庄,同时众多流动人口也涌入深圳。这就导致了深圳的城中村成为了流动人口的聚集区。根据相关统计,在2008年的时候,深圳市的流动人口出租屋有接近40万间[2],大部分都位于各个城中村中。受到深圳市的特殊情况影响,深圳城中村不仅出现的时间早,而且规模膨胀的速度非常快,流动人口数量多、来源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深圳市的正常建设工作。根据相关的统计,截止到目前深圳市一共有100余个城中村,其中罗湖区最多,达到了40个,最少的盐田区也有十余个。这些城中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建筑密度大、层数低、容积率小,并且没有合理的规划。深圳市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城中村的治理和改造工作,不断出台各种管理办法来治理城中村的建造,但是在治理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整改治理方式也不断的变化,从最初的零星式改造到后来的专业化改造,再到现在的自主改造,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对于城中村的改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深圳市土地资源存量越来越少,如何有效的使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就成为了深圳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中村及其周边建筑容积率比较低,因此还可以整备出大量土地用于城市建设,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将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国内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在国内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者往往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切入点的不同,为城中村进行定义,这些定义是存在偏颇问题的,例如有的学者根据城中村的建筑形态定义,有的根据土地使用形态定义,有的根据人口来源定义等等。但是通过不同领域学者的定义和研究,学术界对城中村的认识逐渐清晰,冯长春[3]认为城中村主要有四个基本特点,分别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使用集体管理制度、居住者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城市化、居民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中村下了定义。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城中村是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城市和社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对城中村的负面评价导致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治理城中村,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期地方政府使用的多种治理措施效果并不显着[4].

  李培林等通过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城中村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作用,那就是为社会提供廉价的住房、降低城市的发展门槛[5].此后的研究从对城中村的形态研究转向了城市统一性的研究,也为后期各种城中村改造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建议。很多学者认为对城中村的治理应当寻找可以代替其功能的方式,否则只会让城中村向外平移,而不能根除。其中吴明伟等人通过对中外发展过程当中此现象的对比认为应当优化流动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情况,黄怡认为在社会不同层面和居住形成的隔离角度上来看,应当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刘玉刚等人认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和治理应当从城市内部空间的优化角度来进行,也就是应当对城市不同空间进行功能性区分,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区位优化[6].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规范,研究角度也脱离了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全面。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说,国外学者对于城中村的问题研究涉及甚少。主要是因为国外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出现于城中村内涵完全一致的事物。但是国外的贫民窟等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于我国的城中村在学术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国外学者对此类概念的研究被我国学者作为广泛的对比。其中最典型的研究概念就是自助型居住区,这个概念虽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说法和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均有居民自己提供,而政府则不进行相关投入和管理。

  LeafM等人认为世界范围内看来,自助型居住区大多是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并且治安混乱是城市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7].但是LiuXL,LiangW等人则认为虽然自助型居住区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对此区域的改造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动力[8],这种改造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已经有学者针对国外的自助型居住区和国内的城中村之间进行对比研究,找到二者存在的差异,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的城中村在人员构成上更为复杂,并且由于打工者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管理上更为困难,相对而言,国外的自助型居住区更多是由于种族问题产生的,政府完全脱离了对自助型居住区的影响。在研究过程当中,部分学者开始构建自助型居住区的发展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McGee所构建的模型,他利用对东南亚地区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的城乡混合区的研究来构建模型,这一模型在国内也被验证过,所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9].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对深圳坪山区的城中村改造进行研究,主要使用以下方法进行。

  1.3.1 文献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是一种间接的研究,通过搜集各种研究资料和成果,并且利用社会新闻报道、政府数据等进行信息搜集,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来得出一定的研究结论。

  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发展历史上借鉴经验。在研究本课题的时候,主要搜集了深圳市城中村的研究案例、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坪山自主改造案例等进行整理研究。

  1.3.2 案例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是在社科领域当中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式,一般来说在案例研究当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二是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相关研究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研究找到明确的方向;三是要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找到相应的评价体系;四是要根据案例的数据和已经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研究的结果;五是对最终获取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本课题主要是以坪山区正山甲片区的自主性改造为案例进行研究,以此来说明城中村改造发展的相关内容。

  1.3.3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正山甲片区的自主性改造进行研究,找到目前解决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恰当方式。对于深圳市来说,如何解决目前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土地资源不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城中村建设混乱和流动人口居住的矛盾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同时也困扰着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本文将为深圳市其他地区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