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如何提高绿道植物多样性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5 共88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市绿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第一章】绿道植物种群特点探析绪论
【第二章】绿道植物多样性概述
【第三章】绿道植被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4.1】郑州市绿道建成区域植物特征
【4.2】郑州市绿道建成区域绿道植物观赏特性
【4.3】样地物种多样性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绿道植物多样性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郑州市绿道建成区域植物组成分析
  
  郑州市绿道共有植物 61 科 121 属 229 种,其中裸子植物 4 科 8 属 16 种,被子植物57 科 113 属 213 种,被子植物有较大的优势。郑州市绿道植物分别占郑州市园林植物科、属、种的 54.46%、35.69%、36.76%.乔木有 102 种,占总种数的 44.16%;灌木 78 种,占总种数的 34.20%;草本 44 种,占总种数的 19.48%;藤本 5 种,占总种数的 2.16%,乔木:灌木:草本为 1:0.76:0.43,灌木与草本较少。乡土植物有 170 种,占总种数的74.24%;乡土乔木有 74 种,占乔木种数的 72.55%;乡土灌木有 58 种,占灌木种数的74.36%;乡土草本有 33 种,占草本种数的 75.00%,乡土植物所占比例较高。引种植物有 59 种,隶属 28 科 39 属,引种的植物多是观花及观叶植物,具有观赏性强的特点。
  
  郑州市绿道木本植物共有 185 种,落叶木本植物有 130 种,其中乔木有 80 种,灌木有 48 种,藤本有 2 种;常绿木本植物有 55 种,其中常绿乔木有 22 种,常绿灌木有30 种,常绿藤本有 3 种。常绿木本植物占全部木本植物的 29.73%,落叶木本植物占全部木本植物的 70.27%.
  
  从科的组成分析来看,含 9 种以上的科有蔷薇科、木犀科、禾本科、豆科这 4 科,所占比重最大,占郑州市绿道种数的 37.12%,蔷薇科、豆科、禾本科在河南十大较大科[86]中;含 5-9 种的较大科有 9 科,占郑州市绿道植物属数的 19.17%;含 2-4 种的中型科有 22 科,占郑州市绿道植物物种数的 25.33%;单种科有 26 科,占郑州市绿道植物物种数的 11.35%.从植物科的统计与比较可以看出,含 9 种以上的大科和含 5-9 种的较大科在郑州绿道中占有重要地位,绿道植物的大部分来自含大科和含中型科。从属的组成分析来看,含种数最多的是木兰属(Magnolia)、槭属(Acer)、李属(Prunus)这3 个属,占总种数的 9.17%.单种属有 74 种,占总种数的 32.31%;含 2-4 种中型属所含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 39.74%;含 5 种及以上的大属占总种数的 27.95%.从植物属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郑州市绿道植物主要由单种属和中型属构成,这些属是绿道植物群落丰富多样性的基础。
  
  调查所得郑州市绿道共有观花、观叶、观果植物 118 种,占种数的 51.53%,其中观44花类植物 82 种,占种数的 35.81%;观叶类植物 50 种,占种数的 21.83%;观果类植物25 种,占种数的 10.92%.观花、观叶、观果的乔木有 63 种,占乔木种数的 61.76%,观花、观叶、观果的灌木有 55 种,占灌木种数的 70.51%,观赏性植物较丰富。观花类植物中粉--红色系较多,其它色系较少,观花期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季较少,冬季只有一种。观叶植物、观果植物及观干植物丰富了观花植物较少的季节景观。
  
  5.1.2 调查样地物种多样性分析
  
  调查的 16 条绿道中有植物 211 种,其中乔木 93 种,灌木 73 种,草本 41 种,藤本4 种,隶属于 57 科 114 属。裸子植物 4 科 6 属 15 种,被子植物 53 科 108 属 196 种,被子植物在郑州绿道中占绝对的优势。在群落外貌上,乔木常绿与落叶比为 1:3.65,灌木为 1:1.60,草本为 1:2.73,藤本为 3:1,整体为 1:2.40.郑州市绿道木本植物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为 0.42,郑州市常绿木本植物与落叶植物比为 0.33,相对郑州市绿化来说,绿道常绿植物较少,季相变化较为明显,常绿乔木相对集中在针叶树种上,应提高阔叶树种的常绿比例。
  
  从物种应用频度来看这 16 条绿道中应用频度在前 10 的植物主要包括:观叶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及常绿植物。乔木层频度最高的植物是大叶女贞,灌木层出现频度最高的植物是石楠。应用频度在 1%以下的乔木有 56 种,占乔木总种数的 19.38%.灌木应用频度最高的为石楠 6.8%,应用频率在 1%以下的灌木有 33 种,占灌木总种数的18.30%.大部分乔木和灌木应用频度较低,应适当提高物种数量和植物应用规模。应用频度在 1%以下的植物,如帚桃、红叶杨、红叶椿、红栌、三裂绣线菊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应使植物的应用频度较为均匀,形成各有特点的景观。
  
  从物种重要值分析来看,大叶女贞和石楠分别排在乔木层、灌木层重要值的第一位,重要值排序在前 10 的乔木和灌木具有观赏性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对各绿道植物重要值在 9%以上的植物进行分析,乔木层中大叶女贞、法桐、雪松出现次数较多,灌木层中紫薇、石楠、黄杨、红叶石楠、木槿出现次数较多。各绿道乔木层重要值在 9%以上的植物是运用效果较好的行道树和观赏性强的植物,灌木层在 9%以上的植物是常绿与观赏性植物,大部分绿道以不同的观赏性植物为主,部分绿道观赏植物所占重要值较低,群落景观单一。
  
  乔木层总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乔木层总的均匀度指数略大于灌木层。绿道总的乔木层和灌木层 Simpson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北京绿道[12],郑州市绿道植物多样性总体较高。
  
  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 多样性指数及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大,大部分绿道都表现为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均匀度指数波动的趋势与多样性指数较为一致。与其它绿道相比,嵩山路、大学南路、南三环(二七区)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刁沟生态廊道、铁路沿线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5.2 建议
  
  一、增加灌木的应用,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绿道中乔木具有更丰富的景观效果和较高的生态功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较重视乔木植物的应用,使灌木应用较少,草本和藤本较单一。但朱竹韵等认为 1:(1-1.5)是乔木与灌木的适宜比例[87],且垂直结构越复杂,物种多样性越高。典型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群落种植模式相对而言拥有更好的稳定性,能施展更大的生态效益。应适当的提高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在群落整体中的多样性,结合乔木将灌木与草本、藤本进行合理搭配,提高植物群落景观的观赏价值,使植物群落形成多变景观。
  
  二、增加植物丰富度较低的绿道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绿道的宽度,提高其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三、增强植物配置。植物群落的景观决定于植物的大小与叶片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的搭配。可以根据植物观赏期和观赏点的不同,适地适植物,科学合理的搭配各类观赏性植物,形成稳定的、四季有景、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四、增强观赏性强的乡土物种的开发运用。引种植物能提升当地物种多样性,增加观赏植物,但减弱了地域特色。而乡土物种是适应当地气候与环境的地带性植物,能更快的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能与周围环境和生物协调的共存。乡土植物具有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有较高自播繁衍能力等特点,在彰显地方植被特色的同时形成稳定的群落,降低种植和管理成本。为促进绿化设计时乡土植物的应用,应加强当地育苗圃对乡土植物的培育,培育单位与设计单位定期交流苗木情况,了解最新苗木情况,加大具有较强观赏特性的乡土植物的应用,尤其是乡土草本,如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等。
  
  五、使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处于适当值。植物均匀度过低形成的生态群落稳定性差,养护管理费用高;均匀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群落没有景观特色,当使植物群落均匀度处于适当值时,景观主次分明,有突出景观。
  
  六、种植采用频度低的植物,形成有差异的群落景观。郑州市建成区域绿道中采用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较多,但部分绿道优势种较为相似,植物质感和色彩营造不丰富,群落景观相似。应多采用观赏性强,运用频率较少的植物,如红榉、帚桃、红叶杨、红栌、平枝荀子等,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不同的绿道,增加郑州市绿道整体的观赏性。
  
  七、增加市花的应用。郑州市的市花是月季,市树是法桐。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可将市树市花作为骨架,贯穿绿道系统。调查中,市树运用较多,市花运用较少。
  
  月季品种较多,有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壮花月季等。可根据月季品种的不同,将月季景观配置成不同形式,使绿道框架既富有变化又有联系,形成郑州市绿道的特色。
  
  本文对郑州市绿道植物组成、观赏特性、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绿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然而植物多样性不仅与物种、盖度、群落结构等有关,还受调查季节、绿道宽带、群落类型、管理方式等影响,因此,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 付斌。 冈山市西川绿道公园 日本[J]. 世界建筑,1985,02:28-29.
  
  [2]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 Whyte W H. Securing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n:conservation easements[M]. Washington:
  
  Urban Land Institute,1959:69.
  
  [4]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5] Charles Little. 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 Ltd,1990:7-20.
  
  [6] Flink C H,Searns R M. Greenways:guide to Planning,design and development[J]. 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3.
  
  [7] Hay,K G. Greenways and biodiversity[C]. In:Hudson,W.E.(ed)。 Landscape Linkages andBiodiversity.Washington: Island Press,1993:162-175.
  
  [8] Fábos J G.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 and potentials ofgreenway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13 .
  
  [9] Searns R M.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1995,33:65-80.
  
  [10] Ahern Jack. 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131-155 .
  
  [11] Taylor J,et al. From greenbelt to greenways:four Canadian case studies [J]. Landscapeand urbanplanning,1995,33:47-64.
  
  [12] Simonds J O.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MacGraw-Hill[M].New York,1998.
  
  [13] 谭少华,赵万民。 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园林,2007(3):85-89.
  
  [14] 朱迪特·芭茨尼·卡帕维特,阿格妮斯·莎莉,阿蒂拉·萨梅兹,等。 匈牙利绿道发展机遇布达区域绿道案例分析[J]. 风景园林,2010,06:44-47.
  
  [15] 刘滨谊,余畅。 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 中国园林,2001(6):77-81.
  
  [16] 郭琼莹。 水与绿道网络规划理论与实务[M].台北:詹氏书局,2003.
  
  [17] 李昌浩。 绿色通道(Greenway)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18] 广东省住房与建设厅。 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03:10-70.
  
  [19] 宗跃光。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02:3-8.
  
  [20] 丁文清。 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1] 车生泉。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 城市规划,2001,11:44-48.
  
  [22] 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 防护林科技,2004,04:50-51+61.
  
  [23] Yu K,Li D,Li N.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 [J]. Landscape and UrbanPlanning,2006,76(1-4):223-239.
  
  [24] Smith D S. An overviewof greenways: their history,ecological context,andspecific functions[J].Ecology of greenways,1993:1-21.
  
  [25] Forman,R T T. 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M].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5:632 .
  
  [26] Noss R F. Wildlife corridors In Ecologyof Greenways[M]. Minneapolis:Universityof MinnesotaPress,1993:43-68.
  
  [27] SouléM E. Land use planning and wildlife maintenance:guidelines for conserving wildlife in anurban landscape[J].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1,3:313-323.
  
  [28] Grey G W ,Deneke F J. Urban Forestry[M]. John Wiley and Son,New York,1978.
  
  [29] Simberloff D,Corx J. Consequences and costs of conservation corridors[J]. ConservationBiology,1987,1:63-71.
  
  [30] Merriam. Connectivity:A fundament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pattern[R]. Roskilde Universitets Forlag,Roskilde,Denmark: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ethodology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Planning,1984.
  
  [31] Charles Little. 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 Ltd,1990:7-20.
  
  [32] Ashley Conine,Wei-Ning Xiang,Jeff Young et al. Planning for multi-purpose greenways in Concord,North Carol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 :271–287.
  
  [33] Shafer C S,Lee B K,Turner S. A tale of three greenway trails:some perceptions related to qualityof lif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9:163-168.
  
  [34] Lewis P H. Quality corridorsfor Wisconsi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64(1):31-40.
  
  [35]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 城市问题,2004,01.28-31+54.
  
  [36] 俞孔坚,李迪华。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7] Bischoff A. Greenways as vehiclesfor expressi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317+325.
  
  [38] Flink C A,Olka K,Searns R M. Trail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lanning,design and managementmanual for multi-use trails[M]. Washington:Island press,2001:52+117.
  
  [39] Cook,E A. Urban landscape networks:an ecological planning framework[J]. Landscape Tes,1991,16(3):7-15.
  
  [40] 联合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
  
  [41] 陈灵芝,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2] 钱迎倩,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
  
  [43] WAL,ICUN,UNEP. Global biodiversity strategy[J].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 Card,1992:92-98.
  
  [44] Bellusci F,Palermo AM,Pellegrino G,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rare,endemic orophyte Campanula pseudostenocodon Lac:(Apennines,Italy),as a infered from nuclearand plastid variation [J]. Plant biosystems,2008,142(1):24-29.
  
  [45] Sha H A,Li D Z,Gao L M,et al.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 of the endangeredspecies Taxus fuana (Taxaceae) from Pakistan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conservation [J]. Biochemical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8,36(3):183-193.
  
  [46] McNeely J A, Mittermier,et al. Conserving the World,Biological Diversity(中译本)[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47] Coeur D L,Baudry J,Burel F,et al. Why and how we should study field boundary biodiversity inan agrarian landscape context[J]. Agric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2(89):23-40.
  
  [48] 马世骏。 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一集)[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9] McHarg I. Design with nature[M].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Press,1969:127~152.
  
  [50] 许浩着。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3.
  
  [51] Genoveva V,Tzolova. An experiment in greenway analysis and assessment:the Danube River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283-294.
  
  [52] Don T,Luymes,Ken Tamminga. Integrating public safety and use into planning urban greenways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391-400.
 
  [53] 朱建伟。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54] Linehan John,GrossMier,Finn John. Greenway planning:develop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approach[J]. Landscape and Urban pPlanning,1995:179-193.
  
  [55] MacArthur R H,Wilson E O.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
  
  [56] Miller W,Collins M,Steiner F,et al. 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ty analysis[J]. 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1998,42(2-4):91-105.
  
  [57] Sinclair K,Hess G,Moorman C,et al. Mammaliannest predators respond to greenway width,langscape context and habitats tructure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1(2-4):277-293.
  
  [58] Fabos Julius. From parks to greenways into the 21st century[R]. Kansas City,Missouri:ProceedingsFrom Selected Educational Sessions,ASLA A nnual Meeting,1991:12-15.
  
  [59] Dawson Kerry. A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Georgia's greenways[J].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1995:27-43.
  
  [60] Ribeiro L 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uniqueness of place:A greenway heritage network forlandscape conservation of Lisbon metropolitan area[D].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 Amherst,1998.
  
  [61] Turner Tom.Greenways,blueways,skyways and otherways to a better London[J].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1995:269-282.
  
  [62] Teresa Andresen,Fernando Bianchi de Aguiar,Maria Jose Curado. The Alto Douro Wine Regiongreenwa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289-303.
  
  [63] Katherina Ziman,Scudo. The Greenways of Pavia:innovations in Italian landscape plann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12-133.
  
  [64] Yahner Thomas G,Korostoff Neil,Johnson Timothy P,et 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landscapeecology in contemporary greenway planning,design and management:a case study[J].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1995:295-316.
  
  [65] Burel F,Baudry J. Social,aesthetic and ecological aspects of hedgerows in rural landscapes as aframework for greenways[J] . Land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27-340.
  
  [66] Harren Christina Von,Reich Michael. The German way to greenways and habitat networks[J].Land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1-16.
  
  [67] 叶盛东。 美国绿道(American Greenways)简介[J]. 国外城市规划,1992,03:44-47.
  
  [68] 李团胜,王萍。 绿道及其生态意义[J]. 生态学杂志,2001,06:59-61+64.
  
  [69] 秦小萍,魏民。 中国绿道与美国 Greenway 的比较研究[J]. 中国园林,2013,04:119-124.
  
  [70] 陈可石,杨天翼。 绿道景观研究现状及设计问题探析--以深圳绿道网建设为例[J]. 特区经济,2013,05:47-49.
  
  [71] 李开然。 绿道模式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式--从岛状城市到带状城市的空间格局变革[J].园林,2014,03:38-41.
  
  [72] 俞孔坚,李伟,李迪华,等。 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2005,01:69-76+162.
  
  [73] 王海珍,张利权。 基于 GIS、景观格局和网络分析法的厦门本岛生态网络规划[J]. 植物生态学报,2005,01:144-152.
  
  [74] 吴隽宇。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 中国园林,2011,04:39-43.
  
  [75] 高鹏,徐文辉,唐祖辉。 生态型绿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城市林业,2013,02:40-42+48.
  
  [76] 陈永生,李莹莹。 基于旅游功能导向的绿道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06:265-271.
  
  [77] 郜春丽,翁殊斐,赵宝玉。 基于 AHP 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03:206-209.
  
  [78] 颜佩楠,叶木泉。 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J]. 园林,2012,06:52-55.
  
  [79] Whittaker R H. Evolution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land communities[J]. Evolutionary Biology,1997,10:1-67.
  
  [80] Magurran A E.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81] 任斌斌,李薇薇,刘兴,等。 北京城市绿道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15,08:10-14.
  
  [82] 罗婉贞。 广州绿道建设中的植物群落设计[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83] 周斯羽。 南昌滨河绿道植物景观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84] 徐蕾,赖钟雄。 福州市城区主要滨水绿道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5:13-20+4.
  
  [85] 吴瑾,孙斌,刘爱容,等。 演替视角下深圳近自然社区绿道植物配置实践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5,09:1461-1465.
  
  [86] 张桂宾。 河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 广西植物,2004,03:199-206.
  
  [87] 朱竹韵,吴素琴。 北京市街头绿地调查[J]. 中国园林,1995,01:39-46.


  致 谢
  
  本次论文的研究是在导师李欣悉心指导和不断提供帮助下完成的。感谢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导师给予我学习上的关心和工作实习的机会。从论文的开题开题,论文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在这期间导师非常耐心的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同时在实习期间导师不仅常关心我的生活还对我工作中的方案进行了指导。导师精益求精、不断求索的精神不断感染着我奋发向上、积极努力的生活。在论文即将完成将毕业之际,我在此郑重的向恩师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您,老师。
  
  感谢在论文研究期间,本学院的老师们提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能顺利毕业。同时要感谢绿化工程管理处的张主任,在工作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了我较多帮助,使我在实习中增长了知识。
  
  感谢研究生期间的舍友李云霞同学,在日常中不断督促我学习,感谢同院系的同学们在生活中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感谢师妹葛玉锦和舍友牛琳琳对我生活上的关心,谢谢你们让我的研究生生活过的丰富多彩。
  
  由衷的感谢在论文数据收集时提供帮助的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不厌其烦的帮助我,有你们的帮助我论文才能顺利的完成。
  
  三年的时光在这美好中渡过了,衷心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在生活中给予关心的家人,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谢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